医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功能研究论文

2024-06-07 10:12:11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教师话语一般是指教师为了组织课堂活动而使用的话语,由于这一名词是在二语习得界中提出来的,所以其狭义专指外语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话语(陈秋仙,2**7)。该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二语习得的学者的广泛关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17年版)指出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职业相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
[摘要]教师话语作为课堂话语研究的焦点之一,学者对其在二语教学领域中的运用已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医学英语是医学院校ESP教学的必设课程,本文以真实医学英语课堂为语料来源,对医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功能进行探究。在ESP教学中,教师话语不仅是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结合的有利推手,同时为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医学人才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教师话语;课堂话语;医学英语;话语功能
1研究背景
教师话语一般是指教师为了组织课堂活动而使用的话语,由于这一名词是在二语习得界中提出来的,所以其狭义专指外语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话语(陈秋仙,2007)。该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二语习得的学者的广泛关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年版)指出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职业相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
医学英语以其生僻少见的术语及晦涩难懂的文献为特点,是医学院校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简称ESP)教学的必设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吃力。同时,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逐渐转变为培养兼具扎实英语基础和渊博医学知识,并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英语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那么,在医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如何通过教师话语实现该培养目标?与大学公共英语课堂相比,教师话语所承担的功能是否存在差异?
2国外对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课堂教学开始成为国外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以语言学界为代表的学者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观察、理解和研究。197*年,Flanders(197*)在《教师行为分析》一书中提出教师语言行为分析法,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方式。随后,国外学者将研究对象逐渐聚焦于课堂教师话语。Sinclair et al.(1975)首创了“IRF”模式(Initiation—Response—Follow-up),即教师在课堂上以提问的形式促使学生产生反应,然后通过对学生反应的分析,更加充分地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教师话语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教学语言类型分析上。其中多数研究是从语言学角度对教师教学语言进行尝试性概括和归类,并揭示其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特点。2*世纪9*年代,二语语言教学课堂中的教师用语和行为得到了系统深入的探讨。Nunan(1991)指出教师话语不仅输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还承担着目的语的示范作用。Nizegorodcew(2**7)基于课堂互动对自我教学语言的修正模式进行了探讨。总体来说,以上研究包含了对教师课堂语言结构特性与功能的分析。
3国内对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教师话语的研究始于2*世纪9*年代。赵晓红(1998)通过研究8位教师课堂话语使用的情况,总结教师话语量和反馈方式对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影响。王银泉(1999)强调了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对于学习者语言输出的重要性,将二语习得领域中关于教师话语的研究引入学者的视野。
进入21世纪,国内对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可分为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理论研究中,陈勤(2**4)、陈秋仙(2**7)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二语课堂教师话语,前者着重于教师话语、课堂角色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后者说明了教师话语研究对二语习得课堂教学效度的学理意义。
实证研究中,张敏(2**2)对比分析了自然言语与教师话语,初步探讨了改善教师话语效能的途径。周星等(2**2)通过课堂录音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课堂中教师话语在话语量、提问方式、交互调整、反馈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得出结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有利于语言习得。肖肃(2**3)从关联理论入手,从认知语用的视角出发,提出课堂交际成功的建议。胡青球等(2**4)从课堂提问模式出发,总结提高课堂提问技巧的原则。
另外,随着语料库研究的兴起,学者将其应用于教师话语研究中。张素敏(2*11)自建语料库,分析了学习者因素对教师话语的影响作用。闫涛等(2*13)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揭示了高校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中元话语手段的多维功能性。赵楠等(2*2*)通过对课堂对话的实证分析,探讨了教师话语策略在学生科学推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为教师开展科学推理的教学提供了思路。
4医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功能探讨
本文所探讨的教师话语特指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英语语言,用于分析的数据选自某医科院校真实医学英语课堂录音转录文字。下文从医学英语课堂内容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词汇讲解、课文讲解、课堂提问对教师话语功能展开讨论。
4.1词汇讲解
词汇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而复杂的医学术语对学习者阅读医学文献以及进行国际交流造成了一定障碍。医学术语的构成有较强的规律可循,所以在医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会加入对医学英语术语的构词成分,即前缀、后缀、词根的介绍与分析,促进学习者英语语言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的结合,降低学习者在词汇学习方面的难度,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在词汇讲解中,教师话语是学习者获得目的语输入的途径。例如,在本研究收集的语料中,教师在讲解后缀-ose时指出其表示“糖”这一含义,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前缀mono-、poly-的含义,学习者很容易地得出术语monose及polyose的含义分别是“单糖”和“多糖”。又如,教师通过讲解morphology中所包含的morph-及-ology所代表的含义,使得学习者掌握了该单词的含义,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地掌握含有后缀-ology的相关术语。
75%以上的医学术语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究其根本,希腊语和拉丁语为医学术语提供了能产性非常强的构词词素,如gastrointestinal(胃肠的)中,gastr-(胃)源自希腊语,intestine(肠)则来自拉丁语。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课堂上将医学术语中源自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构词成分作为课堂重要内容进行输入,这不仅有利于学习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医学术语的构成,而且对于其他英语词汇的学习也有一定推动。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仅对词汇进行正音及释义方面的教学,而忽略了构词法的输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4.2课文讲解
本文所涉及的医科院校所开设的医学英语课程内容以综述型的介绍为主,每个单元的主课文是学习者了解医学语篇写作特点、掌握学术写作的规范。课文讲解是二语习得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话语积极创设英文情景,实现目的语的输入与输出。
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讲解老年病学单元的主课文时,引导学习者结合自身经历理解衰老的表现,并通过联系现在比较流行的医美项目,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解释医学专业知识,实现二语习得。在解释老年病学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及“Prescribing medi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multiple health problems is more complex,a drug that might be useful in treating one health problem can make another problem worse.”,让学习者联想到老年患者的复杂情况,意识到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在学术写作中,名词化结构十分具有代表性。教师在课文讲解中多次强调了该现象,例如在讲解“It has provided explanations for the cause of many diseases in humans,animals and plants.”中,教师强调该句用到了explanation,这是十分典型的名词化结构的写法。又如教师指出,the realization that we can understand essential life processes也体现了学术写作中较多使用名词化结构这一写作规范。
学术写作中名词解释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本研究所收集的语料中,教师在课文讲解中涉及名词解释的讲解。在一些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对名词解释只进行单词及语法结构上的分析,而忽略了名词解释写作方法的教学。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课堂中首先利用课文中的典型案例,启发学习者总结名词解释所必须具备的几个构成部分,然后借此进一步提炼名词解释的写作需要遵循的原则,这样一来,学习者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仅可以举一反三,提高其医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够在医学英语写作中应用课堂中提到的该知识点。
在课文讲解中,教师一方面是目的语的输入者,另一方面是文章*息的传授者及主题的阐释者,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医学英语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术英语写作与翻译能力,并且尝试引起学习者共鸣,提高学习者的医学人文素养。
4.3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常用的方法之一,国内外的学者对教师提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将教师提问分为展示性问题及参考性问题,前者指的是答案确定的问题,后者指的是答案不确定,学习者可以各抒己见的问题。在本文所研究的教师话语中,两种问题都有涉及。展示性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进度。研究对象所在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一般是大班教学模式(6*—9*人),部分学习者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展示性问题的答案较短,且多数学习者能够得出答案,可以使教师快速推进课堂进度。
在本文的语料中,展示性问题多出现在教师回顾以往课堂内容时,它不仅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方便教师调整后期的教学方式,而且可以促进学习者熟练掌握课程内容,灵活使用课堂知识。因此,在难度较高的医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展示性问题的互动,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架构,准确掌握课堂内容,把握课堂进度的主动权。但展示性问题局限于唯一答案,不利于学习者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参考性问题在课堂上同样不可或缺。
参考性问题多用于教师引入单元话题,或是导入思政元素时。例如,教师运用英文视频引入单元主题——病理学,并提出问题:“What’s yourfirst impression of pathology according to the video?”。根据视频,学习者给出了一些形容词来形容自己对病理学的印象,例如colorful、mysterious等。对于医学专业的初学者来说,病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部分,在今后的临床就业方向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以参考性问题引入单元主题使学习者对病理学的学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利用参考性问题将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例如在课程中提到动物实验这一话题时,教师通过提问让学习者讨论进行动物实验的原因以及如何尊重实验动物,让学习者意识到医学伦理学相关问题,学生在意识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其医学人文素养。通过课堂回答可以看出,大部分学习者意识到动物实验为现代医学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并表示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增强自身的职业责任感。课堂提问作为教师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输入目的语的途径,也是检验二语习得语言输出不可或缺的方式,同时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培养学习者的医学人文素养,为其今后的职业人生打下坚固基础。
5结语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除了承担教学活动组织和互动交流的功能外,更为重要的功能为目的语输入,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相较于公共英语课堂,医学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对教师话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需要具备一定医学领域相关知识。
医学院校开设医学英语课程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学习者的必然要求,更是为了响应时代对于具有国际视野及国际交流能力的医护人员的迫切需求。本文利用真实课堂语料,从话语功能角度出发,对教师如何通过课堂话语实现医学英语的培养目标进行了一定探讨。但由于语料有限,研究并未涉及话语量、标记语等内容,未来可从这些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FLANDERS N A.Analyzing teacher behavior[M].New York:Addison-Wesley,197*.
[2]NIZEGORODCEW A.Input for instructed L2 learners:the relevance of relevance[M].Lon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7.
[3]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4]SINCLAIR J M,COULTHARD R M.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the English used by teachers and pupil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5]陈勤.教师话语、课堂角色与语言学习[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4):82-86.
[6]陈秋仙.国内教师话语的研究现状及其对二语习得的学理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7(12):56-58.
[7]胡青球,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4(6):22-27.
[8]王银泉.第33届国际英语教师协会(IATEFL)年会侧记[J].外语界,1999(2):54-55.
[9]肖肃.关联理论与课堂教师话语[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3(1):45-48.
[10]闫涛,张丽云.基于语料库的高校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多维功能机制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13,36(2):59-*+127-128.
[11]张敏.从自然言语与教师话语的风格差异谈教师话语的效能[J].外语教学,2**2(4):41-44.
[12]张素敏.学习者因素对教师话语的影响作用分析——基于自建语料的个案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11,34(3):6*-63+128.
[13]赵楠,裴新宁.教师话语策略与学生科学推理学习的关系——基于全班对话的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2*,32(4):111-121.
[14]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1998(2):18-23.
[15]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2(1):5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