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际中不礼貌策略的语用研究 ——以学术博客评论为例论文

2024-06-05 13:58:3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研究以Bousfield的不礼貌模式为基础,以科学网博客评论为语料来源,对不礼貌评论进行分析,探讨学术博客评论中所使用的不礼貌策略及其使用原因。研究发现,学术博客评论主要使用直接不礼貌策略,非公开不礼貌策略使用较少。本研究为拓宽网络语境下不礼貌策略的研究视角,促进网络评论向良性方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摘要]本研究以Bousfield的不礼貌模式为基础,以科学网博客评论为语料来源,对不礼貌评论进行分析,探讨学术博客评论中所使用的不礼貌策略及其使用原因。研究发现,学术博客评论主要使用直接不礼貌策略,非公开不礼貌策略使用较少。本研究为拓宽网络语境下不礼貌策略的研究视角,促进网络评论向良性方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不礼貌策略,网络交际,科学网,学术博客评论
1研究背景
随着在线交流的日益频繁,网络交际中的不礼貌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当交际者的观点、想法不同时,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话语策略来攻击对方,因此,网络交际中的不礼貌话语并不少见。所谓不礼貌,就是一种有意实施的面子威胁行为(Bousfield,2008)。科学网作为一个知识交流共享的在线学术问答社区,参与用户大多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科研人员、教授学者。用户常常会对某学术热点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当与博主观点不一致时,评论区时常会出现一些言语不礼貌现象。本文基于Bousfield(2008)的不礼貌模式,以科学网博客评论为语料来源,分析评论中的不礼貌策略类型及其使用原因,为网络交际中的不礼貌研究提供新视角,为网络语境下的人际语用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相关研究回顾
2.1不礼貌策略研究
Culpeper根据Brown&Levinson的礼貌原则,提出了五类不礼貌策略:直接不礼貌、积极不礼貌、消极不礼貌、嘲讽和虚假不礼貌和拒绝执行礼貌策略。Bousfield(2008)研究了不礼貌言语行为的动态现象,强调语境的重要作用,并将不礼貌框架简化为两类,即直接性不礼貌策略和非公开性不礼貌策略。
2.2网络交际中的不礼貌研究
近年来,网络交际中的不礼貌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礼貌话语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周树江(2016)以机构性网络抱怨语中的不礼貌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探寻了抱怨策略、不礼貌话语以及机构应答策略之间的关系。陈倩(2019)从百度贴吧中有关公共话题的讨论出发,探究了网络冒犯的实现方式、语用特征及语用依据,并分析了网络冒犯与道德秩序之间的关系。陈倩等(2019)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面子威胁、身份建构等现有理论不能有效解释网络冒犯引发的人际不礼貌效果,通过引入新的研究视角,结合参与者角色,从社会权管理的角度分析冒犯中的人际不礼貌。周树江等(2019)探究了机构性网络虚假礼貌的语用特征,论证了机构性话语特征对不礼貌言外之意的语用依据。耿雯雯等(2020)研究了网络语言暴力的定义和评价准则,探讨了(不)礼貌理论视角下的网络语言暴力,并论述了有效治理网络语言暴力的意义。李瑶等(2021)研究了新浪微博中关于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网络话语礼貌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话语礼貌背后的深层动机。
上述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在研究网络交际中不礼貌现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研究角度大多集中在机构性不礼貌话语、虚假礼貌、网络冒犯和语言暴力层面,研究语料大多来自新浪微博、抖音或其他网络平台,就研究对象而言,鲜有人对学术博客评论中的不礼貌策略进行研究。学术博客是网络上有影响力的学术思想传播与交流平台,科学网作为全球排名第一的科学类中文网站,在其评论区中时有不礼貌现象发生。鉴于此,本研究基于Bousfield的不礼貌模式,选取科学网中的博客评论为语料,探究学术博客评论中的不礼貌策略类型及其使用原因,为研究数字学术语境下的不礼貌话语提供人际语用学的路径。
3研究方法
本研究语料选取的是自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学术博客科学网博文评论区中发布的不礼貌话语,包括科研笔记、论文交流、教学心得、观点评述、科普集锦、海外观察、人物纪事、人文社科、生活其他、博客资讯共十类博文。依据Bousfield(2008)对不礼貌的定义,笔者将科学网评论中的不礼貌界定为对博主进行有意的面子威胁行为,从评论区中筛选出了100条不礼貌话语,并对不同评论所属的不礼貌策略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各类不礼貌策略的使用频次,旨在回答以下问题:
(1)学术博客评论中交际者使用了哪些不礼貌策略?
(2)学术博客评论中交际者使用不礼貌策略的原因有哪些?
4学术博客评论中不礼貌策略的使用
本研究就筛选出的100条不礼貌话语进行了分类统计,评论中涉及的不礼貌策略使用的频次如下表所示:
如表1可见,收集到的语料共使用不礼貌策略108次。直接不礼貌策略使用占比较大,共105次,非公开不礼貌策略只有3次。由此表可得,学术博客评论中存在大量不礼貌策略,评论者通常采用直接不礼貌策略,其中“寻求对立/避免一致”最为常用,“质疑”和“批评”使用较多,“摆架子、蔑视或嘲笑”使用较少,非公开不礼貌策略在学术博客评论中占比最低。
4.1直接不礼貌策略
直接不礼貌策略即交际者以直接的方式攻击对方的面子、以明显冲突的方式构建对方面子或拒绝对方的面子需求(Bousfield,2008)。在本研究中,直接不礼貌策略主要通过“寻求对立/避免一致”“质疑”“批评”和“摆架子、蔑视或嘲笑”等方式实现。
4.1.1寻求对立/避免一致
例1:明明是一位大学教师,发表了两篇论文,题目却是“本科毕业生以顶刊论文迎新年”,真有一点儿耸人听闻的感觉。除了感觉导师能够点石成金以外,就是感到只要跟对人,找到终南捷径,本科生就能一鸣惊人,读研究生没用,读博士没用,读书没用。
语境:博主为自己曾经教的一名本科生后来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表达高兴的心情并替他自豪。
评论者直接给出“真有一点儿耸人听闻的感觉”的评价,指出博主的标题有歧义,存在误会,让人感觉本科生毕业时就发表了顶刊论文,并否定该本科生的努力,不顾及博主为他表达自豪的心情,攻击博主的积极面子,多次出现的“没用”,容易直接引发博主的负面情绪,属于直接不礼貌行为。
4.1.2质疑
例2:躺着不运动会促进胰岛素的产生?这是一个谬论。使用某一因素来解释多因素、多水平动态平衡系统的生命现象,所得出来的结论基本不靠谱。
语境:据德国巴伐利亚维尔茨堡大学2023年1月4日报道,运动抑制胰岛素的产生。
评论者用反问的方式对“不运动会促进胰岛素”提出疑问,表达了对博主的不认同,“所得出来的结论基本不靠谱”对博主得出的结论给予否定,属于直接威胁博主面子的行为。
4.1.3批评
例3:哈哈,越来越接近了,就是无法治愈,啥也不是。关于癌症的研究已经接近数十万了,还是“不治之症”,解决不了问题。
语境:澳、英、美研究人员更接近于找到新的肺癌治疗方法。
评论者指出该篇博文中报道的内容“啥也不是”,认为当前的研究是无用功,解决不了问题。直接批评否定了研究人员为找到癌症治疗方法而付出的努力,使用完全的负面评价,明确损害了博主的面子。
4.1.4摆架子、蔑视或嘲笑
例4:哈哈。肯定是你不懂呀。精细结构常数就是氢原子电子基态轨道运动速度与光速的比值。那些不懂装懂、装神弄鬼的人偏偏要把它与相对论联系起来,鬼扯。王老师具体研究不多,倒是写了不少教育、心理方面务虚的大道理,难道就是想胡搅蛮缠?
语境:评论者认为技术的进步掩盖了理论的错误,博主回复“你是真的完全不懂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评论者先使用“哈哈”,轻视和嘲讽博主的回复,后使用“不懂装懂、装神弄鬼、偏偏、鬼扯、倒是、胡搅蛮缠”等负面评价并结合反问语气,表达对博主回复的不满、嘲笑和蔑视,并上升到对博主人格和能力的攻击,对博主的面子造成了伤害。
4.2非公开的不礼貌策略
非公开的不礼貌策略即交际者以间接并且可以终止的方式威胁或冒犯对方的面子(Bousfield,2008)。间接不礼貌策略多用于面对面交际,在网络交际中使用较少(周树江,2016)。非公开的不礼貌策略在本研究中主要通过使用“讽刺/虚假礼貌”等表达方式实施面子威胁。
例5:本想听听王老师的高见,不瞒您说,我理解力有限,没看到一句实在的。
语境:博文标题《中国的物理学家们应该联合起来打造一部物理学基础教材》
评论者先使用“高见”夸赞博主,之后通过贬低自己“理解力有限”,言外之意表达对博主的讽刺、冒犯,批评博主写的文章空洞,内容“假大空”,没有实际意义,威胁了博主的面子,表面礼貌实则不礼貌,评论者采用虚假礼貌的方式实现了间接不礼貌。
例6:再过20年,博主和我再来看这篇博文吧。哈哈。
语境:博文标题《对Hinton的AI恐惧论观点之评论》,Hinton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博主认为该结论在科学原理和技术实践上无足够的合理性。
评论者认为博主低估了科技的发展速度,自信邀请博主20年后再来看此文,间接表达了对博主的不认同,且以“哈哈”结束评论,表达讽刺、嘲笑之意,没有顾及博主的面子需求,实现了间接不礼貌。
5影响不礼貌策略使用的原因
本研究认为,学术博客评论中出现的不礼貌策略及其使用主要受情感表达、语境特征和权力地位不对等因素影响。
5.1情感表达
在笔者分析研究收集到的语料发现,存在大量的评论者通过使用不礼貌策略来进行情感表达。评论者通过“质疑”“批评”“寻求对立”“摆架子、蔑视或嘲笑”等策略表达对博文的不满态度。如在例5中,评论者采用了虚假礼貌策略,采用“高见”一词表达对博主职业身份的肯定,实则对博主写作水平提出质疑。
5.2语境特征
学术博客作为线上学术交流平台,相比于面对面交际,交际双方存在时间差,异步交流的属性更容易影响话语的选择。网络环境模糊了私人评价和公开抨击的界限,帮助了评论者逃避其发表不礼貌言语之后所应承担的责任。评论者更多采用直接、无保留的策略表达他们的观点想法,因此易出现大量负面评价,而负面语境往往会产出更多的不礼貌策略。
5.3权力地位关系
评论者表达个人观点以及博主与评论者互相交流想法的过程本身就存在着一定面子威胁。交际双方存在一定社会距离,相对权势地位不对等,加之容易隐匿的网络环境,使得社会权力地位较低的人有机会采用侵略性言语攻击权威学者,而有些年长的科研人员、教授学者自认为有权威性,在评论与回复过程中并不注意言辞的选择,因此容易产生一些不礼貌言语行为。
6结语
本文结合科学网博客交际中的不礼貌现象,借助Bousfield(2008)提出的不礼貌模式,探讨了学术博客评论使用的不礼貌策略类型以及使用原因。研究发现,在学术博客评论中,交际者使用了大量不礼貌策略,主要以直接不礼貌策略为主,“寻求对立/避免一致”最多,其次是“质疑”“批评”,较少采用“摆架子、蔑视或嘲笑”策略,间接不礼貌策略的使用频次最低。此外,本研究指出,情感表达、网络环境的语境特征以及权力地位关系是影响不礼貌策略使用的主要原因。网络空间应是百花齐放,允许多元声音出现的,交际者不应随意滥用表达权利,需自觉遵守社会道德秩序,科学理性表达观点,促进网络环境和谐发展。网络安全应引起每个网络交际者的重视,减少网络不礼貌现象、共创和谐的网络空间。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收集的语料较少,不礼貌策略分类选择存在一定主观性,希望今后的研究在改正不足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学术博客评论中不礼貌策略选择的更多语用动因、不礼貌回应策略及其语用依据。
参考文献
[1]BOUSFIELD D.Impoliteness in interac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8.
[2]JONATHAN C,DEREK B,ANNE W.Impoliteness revisited: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ynamic and pro-sodic aspect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3(10):1545-1579.
[3]陈倩,冉永平.网络冒犯的人际不礼貌及其负面语用取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6):48-56+146.
[4]陈倩.网络冒犯的语言实现方式及人际语用理据探析[J].外语教学,2019(2):32-37.
[5]耿雯雯,谢朝群.网络语言暴力的(不)礼貌研究[J].中国外语,2020(3):20-28.
[6]李瑶,宋璐,毋育新.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话语礼貌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4):19-24.
[7]冉永平,杨巍.人际冲突中有意冒犯性话语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2011(3):49-55.
[8]谢朝群.网络交际中不礼貌话语的建构模式及其语用机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5.
[9]张玮,谢朝群.网络语境下不礼貌语用与身份建构分析——以微博研究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15(5):23-28+34+76.
[10]周树江,咸飞.机构性网络虚假礼貌运行机制及其语用效果研究——以网络问政栏目“网上民声”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3):28-33.
[11]周树江.机构性网络抱怨语中的不礼貌现象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3):5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