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博物馆语篇翻译研究论文

2024-06-01 11:53:16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曲阜市孔子博物馆是代表中国儒家文化精髓的综合类大型博物馆,在国际上孔子和儒家文化备受推崇,因此加强其文化宣传至关重要。本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通过分析孔子博物馆的话语翻译和整体意义建构,探讨文化、语境、内容、媒介四个层面,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不同文体特征和多模态交互对博物馆话语翻译的影响,以期为数字时代的博物馆话语翻译提供启示和借鉴。
[摘要]曲阜市孔子博物馆是代表中国儒家文化精髓的综合类大型博物馆,在国际上孔子和儒家文化备受推崇,因此加强其文化宣传至关重要。本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通过分析孔子博物馆的话语翻译和整体意义建构,探讨文化、语境、内容、媒介四个层面,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不同文体特征和多模态交互对博物馆话语翻译的影响,以期为数字时代的博物馆话语翻译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博物馆翻译;孔子博物馆
1研究背景
博物馆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巨变中,已由以往的社会公益机构转型为承担多元职能的重要机构,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纽带。为了有效地传播文化,翻译就需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多语言模态用多种媒介,包括语言、图像、声音等,构建了复杂的传播方式。根据张德禄(2018)的研究,非语言符号的使用频率呈现显著增长。多语言模态的引入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多种信息交流模式的系统互动。随之,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基于这些理论的多模态翻译理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张德禄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视觉句法理论,构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新框架。他认为话语分析应该综合考虑语言、声音、图像、语气、语调等非语言符号,在文化、语境、内容、表达等多个方面分析整体意义。这一理论基础源于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他认为语言不仅是社会代码,还体现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话语功能。
目前,本土多模态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和影视翻译领域,大部分研究仅限于应用多模态框架分析翻译内容,缺乏对多模态翻译的系统研究。刘桂兰(2018)的研究以“逻辑—语义”关系系统为基础,考察了博物馆简介和美术藏品的多模态话语合成,探讨了图文模式共同作用下的语义建构功能,但未涉及数字化趋势下博物馆新风貌的翻译。徐雪英(2021)的研究从五个层面分析了浙江自然博物馆安吉藏品的多媒体话语翻译和公共意义建构,顺应了藏品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未来,国内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多模态翻译的深入研究,探索更多新模态下的翻译问题,为数字时代的博物馆语篇翻译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近年来,博物馆语篇翻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赵佳荟和冯克江(2020)在广东省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调研,以小句为单位进行系统功能语篇分析,探索了其翻译策略。然而,目前尚缺乏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来研究博物馆文本翻译。
国际上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认可度很高,因此,进行有效的文化宣传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曲阜市孔子博物馆的话语翻译为研究对象,运用张德禄(2009)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结合文化、语境、内容和媒介四个维度的具体案例,对该博物馆的话语翻译和整体意义构建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旨在充分挖掘孔子诞生地的旅游形象和内涵,探讨刻板印象和多媒体互动对博物馆话语翻译的影响,为数字时代的博物馆话语翻译提供新的启示和借鉴。
2孔子博物馆多模态话语特征
孔子博物馆致力于展示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中心人物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和影响力。陈列馆为游客呈现了孔子的生平历史、学说思想和家风家训等内容,具有文化知识普及、教育和欣赏功能。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虚拟现实、三维图形、互动娱乐和特殊视觉效果等技术的发展。这种发展多样化的知识呈现方式为参观者提供了引人入胜的多模态交流体验。
孔子博物馆涉及的多模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博物馆内的展示板、标牌、介绍文本等使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来传达信息,帮助访客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博物馆展示了很多关于孔子和儒家文化的实物标本和模型,包括孔子的雕像、古代文物、教学器具等。这些立体展品通过实物或者复原的形式给人们直观的感受;博物馆中的语音设备或导览器可以提供语音解说和讲解,让参观者能够听到关于孔子和相关展品的详细介绍和解读。博物馆还利用数字技术,如3D全景式展厅、线上课堂、直播看展,不断探索新媒体技术。孔子博物馆与山东电视台文旅频道合作举办了多场大型直播活动,包括“遇见孔子”“人间孔子”和“孔子博物馆十二时辰”等。这些直播活动让观众们在线上欣赏展览、参与社交活动、观赏精彩演出、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是博物馆积极拥抱新时代的重要尝试。
3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孔子博物馆语篇翻译
功能语言学将语言模式和非语言模式结合为一个单一的话语模式,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础。张德禄专注于拓展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他认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应涵盖文化、语境、内容和媒介四个层面。
3.1文化层面
博物馆不仅仅是展示实物的地方,更是一个承载文化的存在,它通过各类文本传达着人文精神。文化背景涵盖了整个社会的哲学观念、社会结构、语言含义和行为模式,换言之,它描述了交流时的特定情境及其决定要素。这些语境要素在多模态话语中体现为话语的范围、语气和风格(张德禄,2018)。在博物馆的多模态展示中,翻译者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如何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参观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跨文化框架。这对于有效传达博物馆展览和文化概念的支持至关重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遭受着来自战争和政治纷争的巨大压迫。与此同时,传统的礼乐制度也逐渐瓦解,道德观念混乱,社会秩序岌岌可危。这种时局被形象地表述为“诸侯争霸、礼崩乐坏”。这个时期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对于没有接触过这段历史的外国人来说,这一说法可能显得比较陌生。所以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解释,为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例1:Though under the dominion of the feudal lords during the calamitous era of decay and strife known as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770AD—476AD)...
原文:即使在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
孔子思想是早期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了博大深厚的哲学智慧。其核心理念包括仁爱、礼制、忠诚、中庸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一套复杂而富有启迪性的价值体系。对其内容的翻译需要综合考虑其哲学内涵,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解释其深刻内涵,帮助外国人更全面地理解孔子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例2:Confucius upheld the virtuous gover-nance of exemplary rulers and was said to have followed the examples of the forefathers Yao and Shun,conformed to the decrees and regulations of Kings Wen and Wu of Zhou.
原文: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3.2语境层面
语境的最初意义指的是语言的使用环境,包括说话的风格和语调,这些在特定的语境中会对交流产生影响。在语言学中,语境指的是语言片段与周围语句的关系以及与外部社会环境的联系。综合来看,语境包括说话的风格、长度和语气等。
中文作为一种意合语言,表现为可断可连的流水句(沈家煊,2012),其语篇结构相对松散,而英语语篇则更强调逻辑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强调逻辑关系,以便准确地传达原文意思。
例3:The six parts are①“The Ear of Confucius”②“The Life of Confucius”③“The Sagely Wisdom of Confucius”④“Confucius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⑤“Confucius and Global Civilization”and⑥“The Collection of the Kona Family Mansion respectively.
原文:六个部分内容分别为:①孔子的时代;②孔子的一生;③孔子的智慧;④孔子与中华文明;⑤孔子与世界文明和⑥诗礼传家。
在参观博物馆时,参观者可以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如观看展馆内的宣传片和倾听语音讲解来获得更全面的参观体验。讲解文本通常采用陈述句的形式,这主要是为了传递景点的文化信息、解释历史文物和营造历史氛围。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向游客传递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增添参观的乐趣和教育性。
通过结合文字和音频的方式,可以避免游客在观看过程中产生视觉疲劳,同时更好地融入历史文化的语境之中。通过视听结合,参观者可以更全面地感受历史的氛围,增强对景点的理解和认同感。这种综合的传播方式更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供更丰富的参观体验。
3.3内容层面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目标不仅在于准确传达原文内容,还要考虑可读性,以读者为中心,力求简洁易懂。因此,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译文的形式必须符合接受者的语境习惯。译文应该整洁有序,并且容易口语化,同时兼顾历史和特色背后的文化含义,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接受和掌握信息。博物馆中的展板翻译保留了中文原有的“从……到……”结构,英文中采用“from…to...”的形式,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更好地传达了意思。
例4:From pursuing study and promoting the way to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educating the people,from the philosophy of life to administer-ing the state and ordering government,from reflecting upon history to understanding the myriad beings...
原文:从治学弘道到教书育人,从人生哲学到治国理政,从反思历史到认识万物……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翻译中要同时考虑准确传递信息和保留源语文化特色的平衡。这样可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原文形式整洁,流畅易读,通过保留原文的排比结构,再结合语音讲解,游客可以更好地体验中文句式的排比文化,与景点产生共鸣。
例5:From the shores of the Yellow Sea,Mount Tai rises cracked and craggy,the Yellow River flows roiling and raging.
原文:黄海之滨,泰山岩岩,大河汤汤。
3.4媒介层面
符号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这些媒介可分为两类:语言媒介和非语言媒介,它们是话语在物质世界中呈现的有形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的形式经历了数字化和多样化的变化。
在博物馆中,展示媒介种类繁多,包括文字、展品、视频、屏幕、灯光效果、自助导览耳机、三维体验装置等。这些媒介的应用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和互动体验。博物馆话语翻译的重点是翻译博物馆中的信息文本和语音导览。这包括书面文本和自助语音导览媒介的翻译,目的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向参观者传递信息。视觉媒介通过英文字符、大小和颜色等属性来区分和传递信息,而听觉媒介则通过声音和语音来传递信息。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确保内容中嵌入的介绍文字准确传达预期信息,适应英文字母的形状和大小并考虑色彩变化。在制作语音导览时,译员必须确保语音准确流畅,以便有效地向听众传达信息。
4结语
本文基于曲阜市孔子博物馆的实地翻译数据,从文化、语境、内容和媒介四个层面对多模态话语的翻译和公共意义进行了分析。旨在深入挖掘“孔子故里旅游”的形象和内涵,探讨不同媒介和多媒体互动对博物馆话语翻译的影响。由于现代传媒环境的发展和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旅游景点的翻译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研究结果得出以下见解:应更加重视博物馆话语的翻译,以充分理解博物馆意义系统的跨文化形成。视觉和听觉媒介在呈现博物馆的多模态话语场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本和音频导览在这一多模态框架内具有互补作用。双语博物馆话语的目的是促进多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以培养对历史文物的共同认知,并承认人类文明的不同描绘。这不仅是中国文化获得国际认可并在全球建立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还显著影响着外国参观者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和中国属性精神本质的理解。
翻译博物馆文献需要深刻理解多媒体博物馆的独特属性和要求,改善与翻译人员的沟通,使他们能够优化多媒体环境中的翻译文本。博物馆意义系统的跨文化构建可以通过结合东西方文化差异和多媒体话语特点,有效提升外国参观者的观赏体验并改善旅游环境质量。为了有效理解和改善博物馆在不同文化中创造意义的方式并提升外国参观者的体验,我们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对翻译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做,我们可以与博物馆的多媒体和数字化进步保持一致,并建立一个适应性强、多功能、独特的连贯高效的话语系统。
参考文献:
[1]陈洁,赖敏,贾春华.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的中医闻声法[J].世界中医药,2021(10):1557-1560+1566.
[2]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3]刘桂兰.博物馆语篇多模态编译[J].东方翻译,2018(6):26-33.
[4]牛新生.关于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文化反思——兼论旅游景点翻译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翻译,2013(3):99-104.
[5]沈家煊.“零句”和“流水句”——为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J].中国语文,2012,(5):403-415+479.
[6]徐雪英,莫菲菲.多模态视角的博物馆语篇翻译理论与实践——以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为例[J].自然博物,2021(6):107-116.
[7]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8]张德禄.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J].现代外语,2018,41(6):731-743.
[9]赵佳荟,冯克江.旅游景点广府民俗文化解说词翻译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J].旅游纵览,2020(14):130-131+134.
[10]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