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地域文化与英语翻译课程的融合探究论文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地域文化与英语翻译课程的融合探究论文

11

2024-06-01 11:12:29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地域文化的英语产出能力日益得到重视。本文以POA为理论依据,以地域文化为教学内容依托,把地域文化的英语产出融入翻译教学,遵循“驱动—促成—评价”的流程,以翻译输出为驱动,激发学生的翻译产出欲望,以翻译输入来促成学生的翻译产出,以师生共同评价来检验学生的翻译产出,达到“以评为学”的教学效果。通过本次翻译教学实践,笔者发现POA是提升学生地域文化翻译产出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摘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地域文化的英语产出能力日益得到重视。本文以POA为理论依据,以地域文化为教学内容依托,把地域文化的英语产出融入翻译教学,遵循“驱动—促成—评价”的流程,以翻译输出为驱动,激发学生的翻译产出欲望,以翻译输入来促成学生的翻译产出,以师生共同评价来检验学生的翻译产出,达到“以评为学”的教学效果。通过本次翻译教学实践,笔者发现POA是提升学生地域文化翻译产出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翻译课程;地域文化

  1研究背景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在英语教学中,良好的地域文化英语产出能力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地域文化和对外推广地域文化,将各地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地区发展的现实优势,有助于带动地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契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时代主流。而在实际的大学英语翻译课堂上,文化始终只是作为翻译学习的附属品,并未在翻译教学中发挥真正的价值。地方高校的英语翻译教师尚未建立地域文化意识,没有积极主动地把地域文化融入常规的翻译教学中去。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中融入地域文化的有效输入和产出已成为应有之义。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这里的“产出”既强调产生过程(pro-ducing),又强调产出结果(product)(文秋芳,2015)。该教学法旨在解决长期困扰中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突出问题,主张学中用,用中学,边学边用(文秋芳,2018),学用一致,增强学以致用的效果。

  经过多年的发展,POA的可操作性强,已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本文探究的是如何借助POA将武汉市地域文化融入翻译教学,从相关学术文献来看,尚无人就这个领域做过相关研究,本次POA教学实践以期为高校翻译课堂中的地域文化教学做出一次有益的尝试,与广大一线翻译教师分享相关的教学心得。

  2关于地域文化的翻译教学

  2.1文化翻译教学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年版)》强调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的是语言间的语码转换和文化间的互动交流(陈曦,2020)。翻译教学既有工具性,也有人文性,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新时代更是如此。中国地域辽阔,地域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有针对性的文化翻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意识和传播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话语输出能力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感和文化自信,体现翻译教学中的思政目标。
      2.2地域文化翻译教学

  在翻译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意在实现英语学习中的文化自觉。学习翻译课程不仅是为了掌握各种翻译技巧和参加MTI、CATTI等各类国家级大型考试,还为了将所学的语言文化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有关地域文化的翻译教学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学生在当地的实际生活,满足学生群体认知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内在需求。

  由于作者所在的高校位于武汉市,本文将探讨武汉地域文化的翻译教学。在翻译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传递武汉地域文化的社会价值,让学生能够从全面的角度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探索武汉地域文化,甚至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由衷地热爱武汉这座正在蓬勃发展的城市,愿意为建设武汉国际化大都市的愿景有所作为,或者积极主动地用英语去传播武汉文化,提升武汉在国际上的美誉度。以下将基于POA阐述武汉地域文化融入翻译课堂的教学实践。

  3基于POA的武汉地域文化翻译教学实践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地域文化与英语翻译课程的融合探究论文

  POA能为高校的文化翻译教学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其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笔者将汇报的翻译教学践行POA主张的“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依照“输出—输入—输出”的新型教学顺序,笔者精选有关武汉地域文化的翻译学习材料,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以设计驱动任务为翻译教学的起点,精心选择产出任务的话题,设计具体的促成方案,并确定相关的评价流程。POA模式下不同教学阶段之间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产出欲望(陈浩等,2020)。

  3.1驱动式翻译教学

  驱动环节是POA教学流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具创意的部分(文秋芳等,2020)。笔者的教学对象是生活在武汉的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产出能力。布置以武汉地域文化为内容的翻译任务(见原文1),教学内容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首先,明确此次翻译教学的产出目标,介绍此次翻译教学的目的、场景和受众,凸显翻译产出任务的学术性和实践性。

  其次,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适当利用网络的信息查询功能,尝试性地产出翻译任务,提示学生去发现产出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和问题,明确翻译过程中的重难点,由此激发学生的翻译欲望。

  最后,从学生译文中挑选典型样本,与笔者提供的参考译文一并呈现给学生,在师生讨论中共同探析不同译文在用词、句式、语序、文体以及翻译技巧的运用等方面的异同,澄清不同翻译主体在知识、技能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产出差异,由此创造“知不足”的机会。此次输出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武汉地域文化翻译的内在驱动力,学生更加明确接下来该学什么以及怎样去学。

  原文1:武汉的梅花、樱花、荷花、杜鹃等享有盛誉,汉口江滩、东湖绿道、武汉园博园、汉秀剧场、武汉欢乐谷、极地海洋世界等都是武汉不可错过的都市旅游文化精品。

  学生译文:Theplumblossom,cherryblossom,lotus and cuckoo in Wuhan enjoy a high reputa-tion.Hankou River Beach,East Lake Greenway,Wuhan Garden Expo Park,Hanshow Theater,Wu-han Happy Valley and Polar Ocean World are all urban tourism and cultural masterpieces that can not be missed in Wuhan.

  参考译文:The city is also famed for its plum and cherry blossoms,lotus and azalea,and its ex-quisite urban tourism and cultural offerings are all must-visit tourist attractions,including Hankow Recreational Waterfront Park,East Lake Green-way,Wuhan Garden Expo Park,Han Show The-ater and Happy Valley Wuhan.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列出一份学生译文。作为POA教学流程中的第一步,驱动环节中的翻译产出任务具有沟通真实性、认知挑战性和产出目标的相关性(吴晓凤,2020)。驱动式翻译任务并非挫伤学生的产出积极性,与之相反,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学生的热烈讨论,驱动任务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储备和武汉地域文化符号,激发了学生在翻译学习中继续探索武汉地域文化的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保证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地域文化与英语翻译课程的融合探究论文

  3.2促成式翻译教学

  促成是POA的核心环节,只有完成与产出任务有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等语言表达形式才是语言促成的对象(邱琳,2017)。因此,在促成式翻译教学中,教师必须贯彻“选择性”这一筛选原则。具体来讲,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贴近武汉地域文化翻译产出主题的语言表达形式,对相关目标语言进行显性教学,同时启发学生运用相应的翻译技能,强化学生在理解与表达武汉地域文化时的翻译产出意识。

  首先,播放一段时长约三分钟的黄鹤楼英文宣传片,视频中的中英文字幕包含了大量与黄鹤楼有关的文化符号。此时,学生的任务是捕捉并记录相关的地域文化符号,以词汇、短语和句式等英语形式表达。此阶段的视听训练难度不大,精准对接预先设立的翻译产出目标。

  其次,布置翻译产出任务(见原文2)。此时,教师并不急于要求学生完成翻译产出,而是为学生完成翻译产出提供脚手架。教师引导学生查找并比较已作记录的文化符号和原文2中的文化符号,并从内容、语言和结构三方面进行适当的加工和拓展,促进学生在了解武汉地域文化英语表达形式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翻译产出。之后,教师直接提供参考译文,鼓励学生就早前所学和参考译文展开热烈讨论,这时学生不必完成完整的翻译产出,在教师主导的、形式多样的讨论式教学中将地域文化的双语输入材料转换为翻译产出性知识,强化翻译技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原文2: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参考译文:Located on Snake Hill near the Yangtze River in Wuchang District,Wuhan City,Hubei Province,the Yellow Crane Tower enjoys the fame of“The First Scenery Under Heaven”.It is a landmark in Wuhan and a national 5A tour-ist attraction as well.

  最后,布置翻译产出任务(见原文3),鼓励学生在新的翻译产出任务中“温故而知新”,把已习得的双语能力迁移到新的翻译产出语境中。此时的产出任务具有一定的认知挑战性,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以独立翻译、小组讨论甚至人机共译等多种方式完成翻译产出。一方面,学生早期获得的地域文化表达法被激活并整合到翻译产出中;另一方面,前期课堂上适度拓展的“一**路”等新语料被巩固和强化,有效提升学生的翻译产出能力。

  原文3:武汉是位于中国中部的旅游中心城市,“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黄鹤楼、东湖生态旅游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等3个国家5A级景区。

  参考译文:As a key tourism city located in central China,Wuhan is an important nod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Belt-and-Road Initiative”.It is home to three national 5A tourist attractions,namely Yellow Crane Tower,East Lake Ecologi-cal Tourism and Scenic Zone and Mulan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Tourism Zone.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上述的原文1、原文2和原文3及其译文呈现的内容均是武汉地域文化,面向翻译产出目标的教学遵循了渐进性、精准性和一致性的原则。促成活动的最后一项是翻译原文3,这时学生能迅速调动已促成的双语文化知识,同时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从而更好地完成翻译产出,提升翻译学习效果。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地域文化与英语翻译课程的融合探究论文

  3.3评价式翻译教学

  评价是POA流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对原文3完成翻译产出后,教师并未立即提供参考译文,不然评价将毫无意义可言。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翻译产出成果进行即时评估或延时评估。本次教学以师生合作评价的方式进行即时评估。

  第一,坚持问题驱动原则。列出翻译评价清单,通过评价清单上的问题驱动学生的翻译思维和翻译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二,坚持选择性原则。教师引导学生就译文中词汇表达的准确性、句型运用的适当性和翻译技巧的运用进行有选择性的评价。选择性评价是课堂评价的最佳选择(孙曙光,2020),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一步分析和修改译文,进而在未来的翻译产出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第三,坚持鼓励性原则。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要为出彩的译文“点赞”,把优秀译文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大家学习借鉴,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励优秀学生在翻译领域深耕细作、精益求精,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对翻译学习的信心。

  评价时坚持翻译产出目标导向,以此检验产出目标的完成度和翻译促成活动的有效性。评价时必须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挫伤学生的翻译积极性。在评价学生的翻译质量后,要适时“对症下药”,开展补救性或拓展性翻译教学。

  4结语

  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地域文化的英语产出能力日益得到重视。本文把POA应用于地域文化翻译教学,遵循“驱动—促成—评价”的流程,以翻译输出为驱动,激发学生对翻译产出的兴趣,以翻译输入来促成学生的翻译产出,以师生共同评价来检验学生的翻译产出,达到“以评为学”的教学效果。笔者发现,POA是把地方文化融入翻译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但如何更有效地驱动学生的翻译产出,如何系统有序地选编有关地域文化的翻译输入材料是需要在多轮的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浩,文秋芳.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学术英语写作名词化教学研究——以促成教学环节为例[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2):15-23.

  [2]陈曦.“地方文化走出去”视域下的地方高校外语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3):94-96.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邱琳.“产出导向法”语言促成环节过程化设计研究[J].现代外语,2017(5):386-396.

  [5]孙曙光.“产出导向法”中师生合作评价原则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5):20-27.

  [6]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8(3):387-400.

  [7]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8]文秋芳,孙曙光.“产出导向法”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5):4-11.

  [9]吴晓凤.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材及其文化翻译分层教学设计[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2):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