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论文

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论文

1

2024-05-15 15:29:38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护生态环境、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经济战略,农业产业发展中, 也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理念,采取 科学的绿色防控技术,避免大豆玉米栽培遭受严重虫 害、保证农业生产安全以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

  摘 要:为提升大豆和玉米产能及质量,对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控技术进行了说明,以帮助农民实现增 产增效,稳定我国大豆玉米供应,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护生态环境、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经济战略,农业产业发展中, 也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理念,采取 科学的绿色防控技术,避免大豆玉米栽培遭受严重虫 害、保证农业生产安全以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

  1. 农业技术防控

  1.1 种植抗(耐)病品种

  大豆应选择抗病害较强、耐荫耐密、宜机收、早 熟高产的品种进行种植。同时,根据山东省曲阜市地 区光热资源丰富的特点,可选种菏豆 12、菏豆 33、 华豆 10 号、郓豆 1 号、齐黄 34 等品种的大豆。玉米 应选种抗倒抗病、株型紧凑、适宜密植且宜机收的品 种,如天泰 366、鲁单 510、登海 605、登海 710、金 海 1908 等品种。

  1.2 合理选地整地

  做好收获麦田清理工作,包括田埂、麦田周边以 及沟渠中的杂草,避免病虫寄生。同时,借助翻耕旋 耕等工具进行除草,避免田间杂草增生,减少化学除 草频次。麦收工作结束后,第一时间进行灭茬,如果 缺乏有效灭茬手段,应降低小麦的留茬高度,以提升 土壤封闭除草成效。在条件允许的情形下,应进行 20-30cm 深度的深耕。为避免根腐病、孢囊线虫病等 病害的滋生和传播,应尽可能避免在大豆重茬、迎茬 地块耕种。

  1.3 培育壮苗

  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关键在于缩小植株间距、提升光照效果。可根据耕地自身情况和设备情况,选择 4∶2、4∶3、6∶3、4∶4、6∶4 等不同种植模式, 采取均衡施肥、单粒精播等播种技术,保证大豆玉米 苗根壮实,提升大豆、玉米成活率。同时还要做好防 水措施,在连阴雨、大暴雨后及时进行排水,避免因 为积水而导致根腐病的情况。

image.png

  2. 生态调控

  在规模化种植区域,每隔 30m 应种植一条宽为 1m 的蛇床子功能植物条带或在种植区域周边的闲散 区域,种植蛇床子、菊花等植物,通过自然天敌来驱 赶害虫,实现绿色防控、避免因为滥用化学药物对土 地资源的损害。在田间蚜虫等毒害虫和天敌群体比重 在 120∶1 的情形下,就可有效抑制蚜虫等害虫的繁衍、 增生。

  3. 生物技术防控

  3.1 释放天敌

  玉米的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应各释放一次玉米 螟赤眼蜂,以预防玉米螟等病虫。一般情况下,玉米 螟产卵期、成虫期是最佳放蜂期,养殖人员可通过无 人机进行放蜂,放蜂密度为 667m2 放 8 ~ 10 只蜂。 在玉米的喇叭口期,每 667m2 的区域放 5000 ~ 10000 只螟赤眼蜂,在抽雄吐丝期,每 667m2 的区域放 10000 ~ 15000 只玉米螟赤眼蜂。其对大豆食心虫等 病害虫也有一定预防能力。放蜂期以无风、无雨、气 温较低的清晨和傍晚为佳。可大面积成片放蜂,在完成放蜂后,七天内不得使用任何成分的化学灭虫剂。 在通过化学药剂进行除虫时,必须根据田间植物密度 分布进行用药,且不适于阿维菌素、吡虫啉和戊唑醇 杀菌剂等药剂,以避免化学药剂对害虫天敌昆虫的伤 害。天敌昆虫是生态效益最佳的害虫绿色防控手段。

  3.2 生物农药控害

  在玉米螟的幼虫期,每 667m2 种植区域,可用 16000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250 ~ 300g、400 亿孢子 /g 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 100 ~ 120g、10 亿 PIB/mL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80 ~ 120mL,兑以一定比例的水进行喷洒,喷洒重点 为新叶片背面、花丝、玉米穗、心叶内等部位,最佳 喷洒时段为阴天、傍晚等时间段,大风天或下雨天禁 止喷洒。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每 667m2 区域施以 16000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250 ~ 300g 和一 定比例细沙相混的药剂,喷洒部位为心叶内,以预防玉米螟繁衍。

  4. 药物科学防控

  4.1 播前种子处理

  4.1.1 晒种

  提前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如将大豆、玉米种子, 放在太阳底下连续暴晒两三天的时间,在激发种子活 性、促进种子发芽的同时,通过阳光中所含紫外线, 灭杀种子中包含的细菌,以避免病毒害的出现和发展。 晒种时间一般选择天气状况较好的 10:00 ~ 16:00.曝 晒场地应选在通风条件良好、表面干燥的场地,并通 过定时翻动种子的方式,确保种子能够均匀受光。此 外,水泥地、铁器用具表面不能用于晒种,因为该类 场地收光效果较好,可能因为表面温度较高而灼伤种 子进而影响到种子质量。

  4.1.2 浸种催芽

  浸种催芽指的是将玉米、大豆种子浸泡在温度较 低的冷水中以促进种子发芽,浸泡时间约 12-24h。 完成浸泡后,再放置于太阳光下暴晒到脱水后就可进 行播种。除冷水浸种催芽外,也可用 45 ~ 50℃的温 水进行浸泡,浸泡时间 6 ~ 10h 左右。温水浸种能够 有效杀死炭疽病菌、黑粉病菌等毒害性较大的病菌以 避免病害滋生。

  4.2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一般在播种后的两天后进行,通常情况下, 每 667m2 喷 以 960g/L 精异丙甲草胺乳油 60 ~ 85mL 或 33%二甲戊灵乳油 150 ~ 200mL、900g/ L 乙草胺乳油 60 ~ 100mL,需兑以一定比例的水分。 如果阔叶杂草较为茂盛,可用混合了噻吩磺隆或唑嘧 磺草胺的药剂进行除草,应根据实际情况混以较大比 例水分。

  其中,大豆可采用 15% 精喹 · 氟磺胺微乳剂 100 ~ 120mL/667m2 相混合的药剂进行除草;玉米可 喷洒 27% 烟·硝·莠可分散油悬浮剂 150 ~ 200mL/667m2 或 26% 苯 唑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 150 ~ 200mL/667m2 药剂进行除草。

image.png

  5. 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气候炎热的夏天是玉米蚜虫活动最为活跃的时 段,也是玉米蚜虫等病虫害的高发期,一旦玉米表面 出现蚜虫,应及时喷洒除虫药剂。针对黑穗病,应提 前对玉米种子进行预处理,如进行农药包衣。蚜虫、 食心虫等对大豆危害较大的毒虫,可通过敌敌畏等药 剂进行处理。此外,还可喷洒氧化乐果乳油等药剂, 清除蚜虫等害虫。为提升大豆病毒虫害防范能力,还 应当施以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药剂,以提升大豆病毒 害防范能力。常见的病毒虫防范手段应注意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在玉米幼苗期,同时面临着多种病毒虫害 威胁。常见防范措施为:每亩大豆、玉米施以 2.5% 浓度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勾兑方式比例为: 80mL ~ 100mL 的药剂,掺入 30kg ~ 40kg 的水,每 七到十天喷洒一次,每个玉米、大豆生长周期喷洒两 次即可。

  第二,玉米大喇叭口期,重点预防叶斑病、玉米 螟等病虫害,常用药剂为丙环唑、辛硫磷以及三唑酮, 一般情况下,每亩玉米施以 40% 比例的辛硫磷乳油、 15% 浓度的三唑酮可湿粉,兑以 45k 的清水,混合后 每 10 天喷洒一次,每个玉米生长周期喷洒两次。针 对玉米螟等虫害,可以为 1.5 浓度的辛硫磷颗粒进行 防治。

  第三,玉米的开花期即乳熟期,防治重点为蚜虫 和叶斑病,常见的防治措施是对每亩玉米喷洒 2.5% 浓度的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 浓度的丙环唑,兑以 45kg 的水,每七到十天喷洒一次,每个玉米生长周 期喷洒两次。

  第四,大豆食心虫的防治中,选用远距离深翻土 壤的方式,清除食心虫幼虫。每年七月下旬,可在田 间喷洒辛硫磷等药剂,该类药剂气味极大,可避免羽 化幼虫进入田地。每年八月中旬,可通过菊酯类药剂 防治幼虫。每亩大豆使用 2.5% 浓度的敌杀死乳油来 杀死幼虫。

  在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玉米植株间距、密度, 保证玉米植株能够健康生长。针对红蜘蛛趋色性,可 在 田 间悬挂色板来捕杀红蜘蛛,一般情况下,每 667m2 的区域,悬挂 25 张左右的篮板、红板;推广 生物防治技术,如以虫治虫、以菌灭虫等技术。相较 于药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污染较小、绿色、安全, 不会有残留物。在红蜘蛛数量较大的情形下,可通过 喷洒 2% 天达阿维菌素 3000 倍液、40% 氧化乐果乳 油 1500 倍液、73% 克螨特乳油 2000 倍液进行防治, 每周喷洒一次,每个生长周期喷洒两三次。

  6. 结语

  综合全文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农作物 增产增效的重要手段,绿色防控技术更是保证农作 物健康安全生长、促进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关键。在大豆和玉米种植过程中,应坚持预 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手段,通过全方位协调, 最大程度地减少病虫害,实现生态农业,提升大豆 玉米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莉娜 , 周志刚 . 大豆 - 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J]. 特种经济动 植物 ,2023.26(12):154-155+158.

  [2] 崔建庆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J]. 世界热 带农业信息 ,2023.(10):16-17.

  [3] 段佩佩 .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J]. 农业技术 与装备 ,2023.(08):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