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水稻农机农艺融合要点分析论文

2024-05-15 15:01:21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传统稻田耕作方式存在种植面积有限、耕作劳动 强度大、耗时耗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水稻生产的效 率和规模化生产的实现。因此,如何通过研究与应用 先进农机技术,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农 业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机插水稻以其较高的作业效 率和良好的作业质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得到推 广。水稻机插技术也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 变,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生产技术。
摘 要:全椒县是安徽省重要的水稻种植大县,虽然水稻生产中的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应用,但是在农机农艺的融合上还存在较 大的不足,例如插秧机械的使用还没有得到普及,与之配套的农艺技术还不完善,导致机插水稻环节作业受到较大影响。基于 此,本文就机插水稻农机农艺融合进行分析,提出其技术要点和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措施,以期能够为基层水稻种植户的 机械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插水稻,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措施,分析
1. 引言
传统稻田耕作方式存在种植面积有限、耕作劳动 强度大、耗时耗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水稻生产的效 率和规模化生产的实现。因此,如何通过研究与应用 先进农机技术,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农 业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机插水稻以其较高的作业效 率和良好的作业质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得到推 广。水稻机插技术也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 变,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生产技术。
2. 全椒县机插水稻现状
全椒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中部, 境内有滁河、襄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优质稻 米的生产基地。在机插水稻方面,全椒县在种植技 术、设备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 成功的案例。近年来,全椒县持续推进机插水稻农机 农艺融合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广高效能、低排放、耕 种全程自动化的机插复合种植技术。目前,全椒县的 机插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 20万亩以上,占全县稻 作总面积的40%左右,每亩产量达 600公斤以上。同 时,从机械化作业、施肥管理、灌溉装备、前期播种 到全生产流程的机械化作业方式,全椒县深入推进机 插水稻全流程一体化智能化插秧技术,以此不断推进 机插水稻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发展,致力于推进农业 现代化的进程。
3. 机插水稻农机农艺融合要点
3.1 机械育秧技术
3.1.1 地块选择
选地环节是机械育秧技术中最基础的一环,其对 后续的育秧过程和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 影响。应选择干燥、通风、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 水良好的土地,以此来保障种子的成活率,有助于种 子从土壤中汲取营养,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同 时,由于农机育秧设备需要较为平整的地面,因此选 址区域不要过于起伏,应尽量选择坡度在 3% 以内的 区域[1]。
3.1.2 品种选择
在选择水稻品种上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水 稻品种应具有较高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育秧 期的高湿、低温和病虫害等不同环境条件的挑战,并 且需要具有较高的平直性和生长势,以便在育秧阶段 达到稳定的生长状态,保证后续的栽培过程;二是选 择农机育秧设备适配的品种,以保证生产效益和秧苗 质量,这是因为机械育秧设备使用的排种器孔距和孔 径等技术参数会对适宜的品种进行限制,因此需要做 好品种选择。
3.1.3 种子处理
通过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不仅可以提高其发芽 率,还能够减少土传病虫害的发生,保证苗期出苗率 的稳定性。在具体的处理中需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 晒种,将水稻种子摊铺在阳光下进行晾晒,以此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状态,而且还能够去除种子表面的水 分,减少种子的含水量,防止因含水过多而引起种子 发霉和腐烂;二是浸种,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可以 促进种子发芽的速度和发芽率;三是药剂拌种,将药 剂和水稻种子混合,使得种子表面均匀覆盖一层薄 膜,以此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提高种子的抗病、 抗逆性等[2]。
3.1.4 播种
在播种之前需要对地块进行深耕处理,施足基 肥,主要使用腐熟的农家肥,然后采用条播或者点 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时要保证播种的深度和播 种量。
3.2 水稻插秧技术
3.2.1 大田整理与深耕
苗高在 10- 15厘米左右即可进行插秧,插秧之前 还需要做好大田整理工作,整地最好在插秧前 5-7 天 进行。在整地过程中要注意田面尽可能平整,避免出 现高低不平、凹凸不平等问题,且平整的田面有利于 灌溉水分的均匀渗透,也便于后续插秧和其他农艺管 理措施的开展。还要耙细土壤,将土壤中的大颗粒、 泥块、杂草等去除,使土壤颗粒更为细腻,有利于水 稻根系的伸展和养分吸收;整地前 2~3 天进行灌水, 形成花达水的状态,这种水位控制有利于土壤沉淀和 杂草控制,同时也可以避免水分过多对水稻生长的不 利影响;在灌水的时候应该采取缓慢灌溉的方式,让 水分缓慢渗透到土壤中,使得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充分 被填充,土壤中的泥浆沉淀下来,长时间的沉淀可以 使土壤更加稳定和松软[3]。
3.2.2 水稻机插
水稻机插作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掌握插秧机构造原理,根据当地的气温,一般在气温 稳定在 12~13℃时开始插秧。此时的气候条件有利 于秧苗的成活和生长。机插要遵循早、稀、浅、正、 直的标准。即早插秧能够提前种植期,有利于水稻灌 浆、增产增收;稀插秧可以减少苗密度,有利于光照 和通风;浅插秧有助于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有利于养 分吸收;正插秧是指秧苗直立度要好,避免倾斜和弯 曲;直插秧是指机械插秧机在行驶过程中要直行,行 间隔一致,避免压苗;插秧后,要及时检查和补种丢 苗的地方,确保种植面积的完整和均匀。同时,要及 时放水扶苗,保持秧苗的充足水分供应,促进生长。
插秧机作业前,需要根据地块的情况考虑行走路线和 转移地块的便捷性,在插秧时,要将插秧机靠近田边 和地头两边,留出与机械幅宽相等的作业宽度,以便 进行整齐的插秧;另外要注意避免在高温或干旱条件 下插秧,以免影响水稻生长。还要加强对插秧机械的 维护保养,确保插秧效果和作业效率。
4. 机插水稻农机农艺融合建议
4.1 加强对先进水稻栽培技术的宣传
传统的水稻栽培模式比较粗放,种植效益较差, 也限制了农业机械的使用,为了落实机插水稻技术的 应用,还需要落实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因此有必 要加强对先进水稻栽培技术的宣传,帮助基层种植户 掌握最新的种植方法和技术,促进科学种植理念的普 及和实施,这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 和改善农民种植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在宣传过程中应 该向广大种植户普及科学的农业生产知识,包括最新 的水稻品种、栽培技术、施肥和灌溉管理等方面的信 息,以便可以让种植户了解到更高产、抗病虫害能力 更强和适应性更好的水稻新品种,以及科学的种植和 管理技术。还要做好技术培训,主要是让种植户能够 了解和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包括使用智能农机设 备、自动化灌溉系统等,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 识,确保农机的有效使用和维护,避免不必要的损 坏,以此进一步提高农田水稻的生产力。
4.2 建立现代化生产示范基地
现代化生产示范基地可以集中展示先进的机插水 稻栽培技术和农机装备应用,通过展示适应性强的 先进种植模式和农机装备也可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和借鉴。还可以结合示范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技 术改进和优化,推动机插水稻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 持续创新。
4.3 强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应大力推广自动化技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应 用,如智能农机的使用,可以实现远程操控、自动导 航、智能识别等功能,提高作业精度和效率。或者是 利用传感器技术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信息,为 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提高水稻生长的质量和产 量。还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农业 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水稻生产提供决策支持,优 化农机农艺的融合方案。
4.4 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
机插水稻农机农艺融合是一项跨领域、跨行业、 复杂的体系工程,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以 便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农机设备和管理模式。这就 需要政府加强对机插水稻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扶持, 提供财政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农 民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积极推动机插水稻农 机农艺融合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机插水稻农机农 艺融合技术的研究,开展智能化种田、先进农机装备 等技术研究,提高机插水稻农机农艺融合的智能、安 全、高效和环保等方面的性能[4] 。同时,要强化科技 创新和跨界融合,促进技术的交叉应用和集成创新, 不断拓展技术研发的边界,推动机插水稻农机农艺融 合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升级。
5. 结束语
机插水稻农机农艺的融合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 关键,需要广大种植户在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掌 握与之配套的农艺措施,以便实现对水稻种植过程的 精细化管理。同时,还需要基层政府以及农业部门加 强对相关技术的宣传与推广,从而为当地机插水稻的 高质量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实现水稻机插新突破 [J]. 农机科技推 广 ,2023(12):26-28.
[2] 苏艺 , 梁友 , 李增刚等 . 基于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推广模式分析 [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06):95-97.
[3] 王行军 . 关于水稻机插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实践探究 [J]. 农业灾害 研究 ,2023(07):62-64.
[4] 张美玲 . 机插水稻农机与农艺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J]. 当代 农机 ,2023(06):3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