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业情况分析论文

2024-05-15 14:32:31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随着近年来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主粮种植面积 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油料作物尤其是 对于大豆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国内大豆年产量可满足 国民基本日常需求,但对于日益增长的用于食用植物 油和畜牧业饲料蛋白等方面的大豆依旧以进口为主, 有鉴于此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 落实“藏粮于地、藏 粮于技”战略 [1] ,我国农业农村部编发了《玉米—大 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从过去单一作物种植、等行 种植,改变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大小垄种植,在玉 米产量基本不减的基础上,增收一季大豆,为提高大 豆产能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摘 要:陕西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陕北、关中、陕南三地区不同地 理环境下作业设备、品种优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省域内指引性政策及试验示范区近年来种植情况对比,立足于农机农艺 相融合基础上对示范区机械化作业及政策性指导进行探讨,旨在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推动省域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均衡 发展。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机农艺
1. 引言
随着近年来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主粮种植面积 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油料作物尤其是 对于大豆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国内大豆年产量可满足 国民基本日常需求,但对于日益增长的用于食用植物 油和畜牧业饲料蛋白等方面的大豆依旧以进口为主, 有鉴于此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 落实“藏粮于地、藏 粮于技”战略 [1] ,我国农业农村部编发了《玉米—大 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从过去单一作物种植、等行 种植,改变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大小垄种植,在玉 米产量基本不减的基础上,增收一季大豆,为提高大 豆产能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2]。
通过玉米和大豆合理的间隔种植以及种植配比, 高位作物的边行生长优势突显出来,并在复合种植情 况下进一步扩大低位作物生长中受光时长。另外通过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使两种作物可以很好地和谐共生, 其种植体系进一步推进粮食高效稳产的同时也满足了 农业结构改革的要求。
2. 大豆玉米种植生产情况
陕西省南北区域狭长、地貌多样,纵跨三个气候 带。陕北属于黄土高原区,由于地形多山坡沙土地, 气候干燥少雨,浇水不宜,所以多种植耐旱庄稼或地 膜、全膜覆盖种植;关中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缓,经 多年兴修水利,主粮种植多样化且基本实现旱涝保收;陕南属于秦巴山区地貌,多山水,地块面积小,大田 机械化作业难度大。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针对不同区域的气候特 征,按照“扩间增光、缩株保密”的要求合理根据地 形地貌设置带型密度,以利于机械种植、管理、收获 为原则,以“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为目的, 2022 年陕西省共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试 验示范 80 万亩 [3](见表 1) ,主要集中在陕北延安、 榆林地区;陕南汉中、安康、商洛;关中平原传统优 势种植区推广示范面积较小(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将按 一定比例折算后计入大豆种植面积)。
陕北和渭北玉米春播区可选择 2 行行距 40cm 玉 米带间作 4 行行距 30cm 大豆带,且大豆玉米间距 60cm 的复合模式。对于陕北榆林地区风沙地根据实 际种植需求适度调整行、株距及穴播籽粒数量。
陕南地区土地面积连片适于机械设备作业地块, 推荐选择 2 行行距 40cm 玉米带与间距 60cm 的 3 行 大豆带进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玉米株距 13-15cm, 大豆采用人工播种或小型播种机械进行株距 20cm 穴 播作业。
另外陕西省果园种植面积广泛,可在 3 年以下树 龄的幼园果区采取套种大豆模式,春耕土壤解冻后对 树行间进行深耕翻土,耕深 15-20cm,处理干净园间 枝条、根茬、残膜并完成碎土作业,待墒情、温度适 宜时在 4-5 月份适时进行大豆套种作业。
3. 大豆玉米种植机械化作业情况
目前在适宜机播的示范区多采用专用机械进行标 准化、规模化种植, 通过机械播种保证复合种植行距、 株距、播深及施肥量。
在大豆玉米播种为 2:3 的套种模式下,推荐使用 2BYFSF-5 型大豆玉米施肥播种一体机、2BYF-2(3) 大豆玉米精量播种机、2BYG-230 大豆玉米套种播种 机、2BF-5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等播种机械 与大型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可用于平原、丘陵地区, 能够贴茬或整地后播种玉米、大豆,并且能够同时施 肥,实现了一机多用。
大豆玉米 2∶4 间作模式:推荐使用 2BFYD-2/4 大豆玉米密植分控施肥播种机、2BMF-2/4 型大豆玉 米带状免耕施肥播种机、2BSQF-2/4 型大豆玉米带状 深松全层施肥播种机、2BMYFQ-6 型大豆玉米密植分 控气吸式免耕施肥播种机。与大型轮式拖拉机配套使 用时玉米采用免耕播种,可以有效地抵抗倒伏。大豆 带采用旋耕播种,其播种作业时容易被杂草、秸秆、 根茬堵塞,一般采用圆盘开沟器解决堵塞问题,但需 要在开沟前旋耕。同时由于大豆玉米两种作物对化肥 的养分需求不一样,通过增设隔断黄玉米肥料和大豆 肥料分开放置采用两套调肥系统解决施肥问题。
陕南地区示范地根据种植特殊地理情况及套作模 式:可推荐选择 2BYFSF-2(3)型大豆玉米施肥播 种一体机。
机收提效根据不同种植模式下收获的先后顺序进 行机械化收获作业机具选择。玉米先成熟时,推荐选 用采用短车身可灵活转弯并且重心低的前置扒皮设备,如现有的自走式联合收获机(4YZ-2A 型);复 合种植地块面积较大时可选择现有割台 1.6-1.8m 的 通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果穗或籽粒,然后根据大豆 种植情况进行大豆收割机选型。
先收获大豆时,推荐使用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系 统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田间作业工况的 GY4D-2 型联 合收获机预先进行大豆收获作业;针对种植行距在 1.8-2.2m 以内的可通过的大豆联合收割机实施收获, 大豆收获作业完成后根据复合种植模式选取适合的玉 米联合收获机械进行作业。
大豆玉米同时收获时,可采取大豆和玉米收获机 械前后协同收获作业方式。
4. 大豆玉米种植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在陕北风沙草滩、川道区,陕北渭北台塬旱 地及陕南山丘区旱地建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核心 示范点,在亩产玉米接近持平的情况下亩均增收大豆 约 100 公斤。宜君县玉米亩产可达 750 公斤以上,大 豆亩产可达 100 公斤左右;大荔县玉米亩产在 650 公 斤以上,大豆亩产接近 150 公斤;石泉县玉米亩均产 500 公斤,大豆亩均产 100 公斤。通过大豆玉米带状 复合种植使得亩均收入提升 500 元左右。但在种植过 程中也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播种环节通过近些年试验示范区建设,基本可以 实现大中型机械化从耕、旋、播及施肥全程作业,但 在复合种植播种时均出现播种籽粒减少的现象,相对 于净作玉米和净作大豆亩均籽粒数下降,鉴于此目前 通过适合籽粒品种匹配优选,提高单株产量在一定程 度上可弥补亩均产量下降,通过带状复合种植空间优 势提升产量保障亩均收益基本持平或小幅增收;同期 播种地头回转衔接漏地面积较大,由于间隔播种玉米 生长期长于大豆生长期约 30 天,需机播玉米后再人 工或使用小型机械种植大豆,播种作业期投入较净作 单一品种大,目前可预留机收便利的作物播种于地头, 符合作业回转机播及后续补种作业劳作程度可适当减 轻但在风沙区复合种植玉米需要覆膜播种作业后进行 大豆二次播种时机械化作业难度依旧更大。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其玉米品种推荐选用紧凑 株、耐密植、宜机收、边际效应强的高产良种,大豆 品种推荐直立株型并且耐荫抗倒、宜机收的高产良种。
根据试验区种植情况及地区性气候播收差异,陕 北、渭北玉米选用陕单 650、延科 288.大豆选用中 黄 30、延豆 6 号、齐黄 34;陕南玉米选用 中金 368、 潞玉 6 号、华盛 2000.大豆选用陕豆 125、秦豆 8 号、 秦豆 2018;果园套种宜选高产、中矮杆、抗逆性强的 净作种植。
施肥除草作业由于玉米和大豆需求不同,玉米在 种植时需要较大的肥量而大豆种植期肥量需求较小, 同时播种需要设置双肥箱及独立排肥管,在机械成本 及作业过程中施肥难度增大,目前通过试验示范研制 的可调式播种施肥一体机基本可以解决播种施肥开沟 深度、施肥种类不一的问题,但对于需要铺膜作业区 域效果及作业稳定性不佳,需要进一步改进研发。除 草作业时如是同期种植需在播种前进行统一除草或播 种后出苗前进行封闭除草,复合种植苗期除草目前需 要加装物理隔离装置,防止药物对大豆或玉米作用产 生减产。田间管理环节现有机具不能区分喷施药剂, 为避免造成药害,需在大豆带和玉米带间加装隔离防 护装置,可使用轻质塑料板或防水布帘等结构或装 置。在陕北风沙干旱区通过试验示范地的建设推广地 膜覆膜除草,降低田间杂草发生基数,在无条件及无 须覆膜的作业区,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目前 在其他省份地区示范基地有专用的通施药剂,但作用 效果及后期影响还处于比对中。现有除草作业中后期除机械外基本还需依靠人工背负式喷施农药解决复合 除草作业难题。
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收获作业环节机械化使用,可 根据成熟情况按顺序单一作业。目前符合我省单一品 种收获机械基本可满足需求,但单一收获设备由于种 植情况限制机具割幅较小,日均功效较低,亩均收获 成本较净种亩均成本高。
5. 大豆玉米种植模式的建议
5.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依据《2023 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 要求,我省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主体进 行补助,补贴标准为 150 元 / 亩;百亩田以上示范建 设园区按照 300 元 / 亩进行补助,辐射带动区按照 80 元 / 亩标准补助。对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相关机 械设备补贴我省也已出台相关文件,对机械化作业进行推广。
5.2 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
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我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 种植作业设备通过引进、改进,大面积地块基本已经 形成全覆盖作业需求,目前需加大专业化队伍建设, 组建地区性复合种植机具操作培训与使用服务指导。 通过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资金,加强机手、农户 以及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复合种植种管收等关键环 节的技术培训,确保农民对该项技术的掌握 [5]。
5.3 农机农艺相融合
在我省特殊地理环境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农机农艺融合显得尤为重要,陕北风沙地区干旱少雨, 一般需要抗旱性、抗低温能力,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 种,机播时一般需要铺膜作业,地块面积较大,适合 中大型田间管理作业设备,收获期气候干燥少雨,机收 抢收作业压力小;而与之相反的陕南等地则紧凑型、 半紧凑型玉米品种需求较大,并且目前试验示范均为 中小型农机具,因此在条带种植宽度上受制大,适宜 使用幅宽小转弯灵活的作业设备。因此目前要以机械 化收获模式为主线,通过机械化耕种管收与农艺、品 种相融合,推进复合种植长远发展。
5.4 加强宣传示范力度
通过省级市级政策配套,配合市级县级农业机械 化推广系统技术化力量优势,充分发挥各区县域内种 植大户、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政策性引领及标准化作业流程,建立高标准示范样板,通过品种 优选与现有设备的匹配、农机农艺相融合、草害虫害 绿色防控等共性技术试验示范和集成示范形成各方面 共同发力、协调推进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积极宣 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技术在稳粮增豆、提质增效方面 的重要意义与独特优势,以及关键技术环节的最新成 果,营造丰产丰收的良好氛围。
6. 结语
粮油作物复合种植是一种创新型的种植农艺,将 有效解决我国粮油争地的矛盾。陕西省南北地域气候 和种植条件差异大,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农业生产区 位特点突出,必须通过各区农机农艺相融合,加大政 策指导,充分发挥农业部门优势,提升机械化作业率,提高作业者水平,从而保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 以规模化、长远化,保障农民经济效益不减的同时夯 实稳粮增豆战略基础。
参考文献:
[1] 雍太文 , 杨文钰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成效及发 展建议 [J].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2( 3):20-22.
[2] 常钦.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到实处 [N].人民日报, 2022-03-07(002).
[3]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 [EB/OL].http://nynct. shaanxi.gov.cn/www/snynctbgswj/20220208/9785451.html
[4]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调 整 改 造 指 引 [EB/OL].http://www.moa.gov.cn/ztzl/ddymdzfhjs/ gzbs29062/202203/t202203166392478.htm,2022-03-11.
[5] 李玮 . 清水县玉米 - 大豆带状复合高效种植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 息 .2023(2):155-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