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羔羊腹泻的主要细菌和病毒病原的研究进展论文

2024-05-14 09:54:37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羔羊腹泻是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不同程度 的腹泻、下痢为主要特征,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我 国羔羊腹泻死亡率达46%[1] 。细菌和病毒是较常见的致 腹泻因素。羔羊出生后第1个月腹泻的常见病原是大肠 杆菌、沙门氏菌和梭菌等,其中以产气荚膜梭菌最为严 重,可引起羔羊痢疾、羊快疫等疾病,该菌也是一种人 和动物的重要病原体。
摘要:羔羊腹泻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综合征,细菌和病毒感染是致羔羊发生腹泻的2种常见因素。常见的致腹泻细菌病原包 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 病毒病原包括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等。该文对致羔 羊腹泻的主要细菌和病毒病原进行综述,旨在为羔羊腹泻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羔羊腹泻,病原,细菌,病毒
0 引言
羔羊腹泻是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不同程度 的腹泻、下痢为主要特征,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我 国羔羊腹泻死亡率达46%[1] 。细菌和病毒是较常见的致 腹泻因素。羔羊出生后第1个月腹泻的常见病原是大肠 杆菌、沙门氏菌和梭菌等,其中以产气荚膜梭菌最为严 重,可引起羔羊痢疾、羊快疫等疾病,该菌也是一种人 和动物的重要病原体。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牛病毒性 腹泻等是导致羔羊腹泻的重要病毒因素,病毒在羔羊腹 泻过程中通常起到启动作用, 一种疾病的总体发病通常 是多因素引起的综合结果,而病毒在该综合征中的作用 尚未清楚[2] 。本文对引起羔羊腹泻的主要细菌和病毒病 原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对羔羊腹泻病原的监测、防治 和研究提供参考。
1 细菌
1.1 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又名魏氏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梭 状菌,厌氧,对营养和环境要求较低,广泛存在于环 境、土壤、空气和动物胃肠道中,引起动物坏死性肠炎 和肠毒血性疾病,如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和羊猝狙等 疾病。产气荚膜梭菌可产生20多种毒素,这些毒素的 致病性和宿主特异性各不相同。根据产气荚膜梭菌的 α、β、ε、ι4种致死性毒素将其分为7个血清型,及 A~ G,其中血清学A~ E可导致羊只发病。 A型产气荚 膜梭菌与成年绵羊的高度致命的溶血性出血性肠炎和 山羊的溶血性肠毒血症有关; B型产气荚膜梭菌是羔羊 痢疾和绵羊出血性肠炎的病原,是引起的腹泻最为严 重的血清型,在我国该病的致死率高达95%~ 100%[3];C型、 D型和E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引起肠毒血症,我 国目前还没有关于E型菌株分离的报道[4-5] 。D型被称为 “暴饮暴食病”或“浆状肾”,是绵羊肠毒血症最重要 和最常见的形式。所有年龄的羊都容易受到这些毒素的 影响,尤其是由大量泌乳母羊喂养的羊羔,以及在茂密 的牧场或饲养场断奶的羊羔[6] 。肠毒血症病死率高,给 养羊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一种引起羔羊腹泻的主要病原菌。羊大 肠杆菌病是一种是以剧烈腹泻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羊 的急性传染病,由一些特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 起。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与正常菌群的区别在于它们具 有毒力因子。这些致病菌株包括志贺产毒素大肠杆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产毒素大肠杆菌,它们被认为是 引起羔羊腹泻的主要原因[7] 。大肠杆菌可以感染各个年 龄段的羊,但6周龄以内羔羊的感染率最高,死亡率也 较高[8] 。羔羊大肠杆菌病俗称羔羊白痢,主要通过消化 道传染,是危害羔羊较严重的疾病之一。羔羊白痢主要 发生在春季,主要感染1 ~4日龄的羔羊,死亡率在60% 以上,症状为突然出现水样腹泻和败血[9] 。羔羊致病性 大肠杆菌主要通过抗生素治疗与预防,在养羊的过程 中,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大肠杆菌产生 强耐药性,造成严重药物残留。
1.3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可以感染各 年龄段动物,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引起羊腹泻的主 要沙门氏菌血清型包括纽波特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 菌和都柏林沙门氏菌[10-12] 。初乳传播是新生羔羊可能的 感染途径。感染沙门氏菌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和腹 泻,腹泻粪便可能从水样变为粘液状,并可能含有纤维 蛋白和血液。由于腹泻粪便中存在大量蛋白质,因此腹 泻粪便具有腐烂、难闻的气味,肠炎引起急性蛋白丢失 性肠病[13]。
2 病毒
2.1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的一种双 链RNA病毒, 是人和动物重要的肠道病原。根据其结 构蛋白VP6抗原和遗传相似性的不同将轮状病毒分为 A~ J 10个血清群, 其中A 、B和C群轮状病毒均可感染 羊, A群轮状病毒感染最常见, B群轮状病毒也与羔羊 腹泻有关, C群轮状病毒的相关信息有限。根据最新分 类方法, 按照衣壳蛋白VP7 、VP4基因序列, 将轮状病 毒分为G和P基因型,目前已鉴定出的A群轮状病毒有G 基因型39种、 P基因型55种[14] 。在全球范围内的绵羊或 山羊中都检测到A群轮状病毒,检测率达60%,死亡率 10~ 30%[15] 。大多数羊轮状病毒的G基因型为G3 、G6、G8 、G9和G10 ,P基因型为P[1] 、P[9] 、P[11] 、P[13]和 P[14], 常见组合为G6P[1] 、G6P[14] 、G8P[1] 、G3P[3] 和G10P[15][15] 。基因组测序显示,已在羊样品中检测 到具有G6和G8特异性的P[14]A群轮状病毒株[16] ,这表 明,绵羊和山羊A群轮状病毒可能与人畜共患病有关。
2.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ovine viral diarrhoea , BVDV )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种单股正链RNA 病毒,可感染多种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羊感染BVDV 会导致腹泻、雌性动物流产、死产和致畸,研究人员 在受感染的绵羊胎儿组织中发现了BVDV,证明该病毒 可以通过绵羊胎盘屏障传播[17] 。感染BVDV的山羊具有 较高的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 BVDV感染可引起免疫抑 制,导致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17] ,严重影 响全球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旨 在根除这种病的计划。 BVDV分为BVDV-1和BVDV-2 两型, BVDV-1有21个亚型( 1a-1u ), BVDV-2有4 个亚型( 2a-2d)。已从绵羊和牛中鉴定出BVDV-1和 BVDV-2 。BVDV-1b是中国山羊群的主要亚型[18] 。Deng Y等[19] 的研究显示, BVDV-1是中国西南地区山羊感染 的常见病原, 17.51%的患病山羊样本为BVDV-1阳性。 BVDV山羊的感染通常会导致生殖系统疾病。越来越多 的证据表明, BVDV感染发生在更广泛的物种中,包括 一直是BVDV感染宿主并严重影响国内畜牧业的山羊。 BVDV在不同动物物种之间的传播已得到证实,加强对 山羊BVDV感染的监测是控制和了解BVDV感染的一个 重要因素。
2.3 腺病毒
腺病毒是腺病毒科的一种无囊膜、双链DNA病毒。 腺病毒与小反刍动物的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相关,其引起 的疾病通常被称为肺肠炎。腺病毒感染宿主范围广泛。 目前已从绵羊中鉴定出7种腺病毒血清型,山羊中鉴定 出2种腺病毒血清型[16] 。腺病毒在全世界的小型反刍动 物种群中很常见。急性感染后的无症状感染或病毒长时 间存在较为常见。病毒随鼻分泌物、尿液或粪便排出体 外。无母源抗体保护的幼畜或无免疫力的母畜更容易感 染该病毒。该病的发病率受畜群年龄、感染毒株等多种 因素影响,总体发病率较高。 2~ 12周龄的羔羊易感腺 病毒。出现肠道症状后2~ 3 d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包 括打喷嚏、流鼻涕、呼吸改变和结膜炎等,同时也观察 到发热反应。呼吸道症状通常会持续存在,逐渐演变为 慢性形式。有时,仅观察到呼吸体征,而在其他情况 下,肠道形式占主导地位。新生羔羊也可能发生致命的 超急性感染[16]。
2.4 星状病毒
羊星状病毒( Astroviruses ,AstVs)是星状病毒科哺乳动物星状病毒属的一种无囊膜、单股正链RNA病毒[16] 。 星状病毒主要与哺乳动物和禽类的肠道感染有关,此 外,在禽类和一些其他哺乳动物中可能发生肠道外的病 毒定位和相关疾病。羊星状病毒于1970年在苏格兰4~ 6 周龄急性腹泻的羔羊粪便中首次发现[20-21] 。研究显示。 在一项实验中,重复感染了绵羊星状病毒的羔羊,在感 染后48 h的潜伏期后出现轻度腹泻。星状病毒仅感染小 肠中成熟的绒毛上皮细胞和上皮下巨噬细胞,致部分绒 毛萎缩。感染的肠上皮细胞被来自隐窝的立方细胞替 代,感染后5 d病变逐渐愈合[22] 。但Wang J Y等[23] 的研究 显示,腹泻型样品和非腹泻型样品的AstV检出率分别为 16.9%和20.4%,无统计学差异,哺乳动物物种的疾病关 联不太明显,肠道AstVs感染主要是无症状的。共检测 出MAstV-33 、MAstV-34、山羊星状病毒G5.1和山羊星 状病毒G3.1外, MAstV-13和MAstV-246种基因型。
2.5 牛冠状病毒
牛冠状病毒( Bovine Coronavirus ,BCoV) 是冠状 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的成员[24] 。 BCoV与新生犊牛的 严重腹泻,成牛的冬季痢疾及犊牛和成牛的呼吸道疾病 相关。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同动物通常饲养距离较近 或混养,所以有可能在物种间传播人兽共患疾病。 一些 研究报道了在小型反刍动物中检测到BCoV 。Burimuah V等[24]报道了加纳绵羊、山羊中BCoV的高血清流行 率,并通过分子检测方法从绵羊和山羊样品中检测到了 BCoV的存在,且检测到BCoV在山羊中的流行率高于 牛[25] 。在不同种类的家养和野生反刍动物的粪便、肠道 内容物中和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了一些冠状病毒毒株, 这些病毒中的大多数与BCoV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抗原 和遗传相似性,因此它们被称为类牛冠状病毒,研究显 示,牛可能是冠状病毒毒株感染其他家畜和反刍动物的 宿主。在世界各地的多个国家,类牛冠状病毒已被确定 为导致家养绵羊和新生羔羊死亡的原因,然而,感染的 流行率大多数较低,重要性较小。但在山羊中的相关研 究较少。 2005—2006年,在韩国144个本地山羊农场进 行大规模的病毒性疾病血清学监测,从韩国5个地区采 集的804份血清样品中,仅8份样品中检测到了冠状病毒 抗体( 1% )[26]。
3 小结与展望
随着我国羊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羊相关疾病 的防控越来越受到重视,羔羊腹泻疾病对羊养殖业影响 巨大,需不断对致腹泻病原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索和研 究防治羔羊腹泻疾病的新方法和新策略。此外,常见的 导致羔羊腹泻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等病原 存在人畜共患风险,应加强对羊群的人兽共患病原的 监测和相应疾病的防控,尤其是羔羊腹泻病的预防和 治疗。
参考文献
[1] AlAzemi M S ,Majeed Q A H , Samy A ,et al. Evaluation of immunochromatography test for detection of four enteropathogens in the feces of sheep and goats in Kuwait[J]. Open Vet J,2021 , 11( 3 ): 500-507 .
[2] 张璐,李静,刘珍珍, 等. 羔羊腹泻病原的研究进展[C]//2017 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暨养羊学分会第七次全国会员 代表大会论文集 .
[3] 李仕林. 规模化羊场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 生物学特性研究[D]. 塔里木:塔里木大学, 2021 .
[4] 李一鸣,李丽,张凯悦,等. 羊源产气荚膜梭菌多重荧光 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 中国兽医学报, 2021 ,41( 8 ): 1 532-1 538 .
[5] 张疏桐,胡天豪,孙筱峰,等. 1株羊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 鉴定及毒素分型检测[J]. 中国兽医杂志, 2021 , 57( 6 ):58-66 .
[6] Alsaab F ,Wahdan A , Saeed E M A. Phenotypic detection and genotyping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associated with enterotoxemia in sheep in the Qassim Region of Saudi Arabia[J] .Vet World ,2021 , 14( 3 ): 578-584 .
[7] Mokhbatly A A ,Elsheikh N ,Ghazy E W ,et al. Prevalence of 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and Salmonellae and some associated hematologic and biochemical profile alterations in lambs[J]. Vet Res Forum. 2022 , 13( 2 ): 155-162 .
[8] 崔羽茜,丹雨晴,武慧敏,等. 7株羊源大肠埃希氏菌的分 离鉴定及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J]. 动物医学进展. 2022 ,43( 10 ):27-34 .
[9] 姜德相,王立文,董桂红. 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与耐药性分析[J]. 2018 ,54( 5 ):94-96 .
[10] Hawwas H A E , Abou eisha A M , Fadel H M , et al .Salmonella serovars in sheep and goats and their probable zoonotic potential to humans in Suez Canal Area ,Egypt[J] .Acta Vet Scand ,2022 ,64( 1 ): 17 .
[11] 王思敏,杨江峰,赵晓锟,等. 羊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 致病性和耐药性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 6 ): 2 385-2 396 .
[12] 冯林,王旭东,李九彬,等. 重庆部分羊场沙门氏菌的分离 鉴定、耐药表型分析及耐药基因检测[J].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 7 ):2 256-2 263 .
[13] Chigerwe M , Heller M 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Enteritis in Adult Ruminants[J]. Vet Clin North Am Food Anim Pract , 2018 ,34( 1 ): 119-131 .
[14] Dang L , Su Y , Qi J , et al.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bovine G1P[5] rotavirus VP8* protein[J] .Virology ,2021 ,563: 116-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