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概述论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概述论文

11

2024-05-14 09:48:25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以腹泻、呕吐、脱水等为主要 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爆发导致了大量猪死亡和 养殖业的严重损失[1-2] 。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 特征和传播途径,可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经济 损失。另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作为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此外,该病毒作为冠状 病毒的一种,通过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可以 为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 )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 , 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猪感染后会引起严重的腹泻、呕吐和脱水, 致死率极高,可达100%。即使有仔猪能够侥幸存活,相比健康仔猪,幸存仔猪的日增重等生长性能远远达不到生猪养殖生 产指标,只能淘汰处理,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欧洲首次发现以来,猪流行性腹泻已经成 为全球猪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该文旨在综述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特征、流行特征、致病机制、疫苗研发等方面进行综 述,以期为养猪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传播途径,感染机制,防控措施

  0 引言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以腹泻、呕吐、脱水等为主要 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爆发导致了大量猪死亡和 养殖业的严重损失[1-2] 。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 特征和传播途径,可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经济 损失。另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作为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此外,该病毒作为冠状 病毒的一种,通过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可以 为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病原特征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目,冠状病毒科, α冠状病毒属,其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60 ~200 nm。病毒的基因组是一条正链RNA, 长度约为 28千碱基,可编辑4种蛋白(含纤突蛋白、包膜蛋白、 膜蛋白和核蛋白)和16种非蛋白结构,这4种蛋白与病 毒的装配、出芽、包裹、释放、入侵及特异性受体结合 等有着直接关系,其中含纤突蛋白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致病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毒力因素主要取决于病毒株的类 型和宿主的免疫状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在猪的小 肠上皮细胞中进行复制。 一旦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利用 宿主细胞来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和复制自己的基因组。这 个过程会导致宿主细胞的损伤和死亡,引发腹泻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和免疫逃逸能力。 病毒的基因组容易发生突变,导致病毒株的多样性。这 使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逃逸能力, 使猪在感染后很难获得长期的免疫保护[3-4]。

image.png

  2 传播途径

  2.1 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是猪流行性腹泻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病 毒通过猪与猪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例如在养殖场 内猪只之间的接触、交配、分娩等过程中。此外,人 类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猪或其分泌 物而成为传播媒介。因此,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和卫生措施,限制人员进入猪舍,对于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 具有重要意义。

  2.2 空气传播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进行传播。病 毒颗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形式传播,从而感染其 他猪只。研究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空气中的存 活时间较长,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在猪舍内传播。因此, 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流通和通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是控制猪流行性腹泻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2.3 水源传播

  水源传播是猪流行性腹泻传播的另一重要途径。病 毒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给猪。猪只饮用受污染的水 源后,病毒进入体内,引发感染。因此,保持饮水设施 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更换水源,是预防猪流行性腹泻传 播的重要措施。

  2.4 食物传播

  食物传播是猪流行性腹泻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病 毒可以通过受污染的饲料或食物传播给猪只。猪只摄入 受污染的饲料或食物后,病毒进入体内,引发感染。 因此,加强饲料和食物的卫生管理,确保其不受病毒污 染,是预防猪流行性腹泻传播的重要措施。

  3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流行特征

  3.1 高度传染性

  猪流行性腹泻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粪便、污染的饲料和水源等途径传 播。 一旦发生疫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

  3.2 幼猪易感

  猪流行性腹泻病主要影响幼猪,特别是出生后不久 的仔猪。幼猪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 因此更容易感染病毒。

  3.3 急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主要症状是急性腹泻,患病猪出 现水样便、黄色便或稀水样便,并伴有食欲不振、呕 吐、腹痛等症状。腹泻严重时,猪会出现脱水、体重下 降和生长发育受阻等问题。

  3.4 高死亡率

  猪流行性腹泻病可导致幼猪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 在出生后的前几周内。幼猪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抵抗力较弱,因此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3.5 难控制

  猪流行性腹泻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预防和 控制主要依靠疫苗接种和生物安全措施。由于病毒的高 传染性和变异性,疫苗的效果有限,且病毒的变异可能 导致疫苗的失效。

  4 致病机制

  4.1 入侵细胞

  附着在肠道上的PEDV通过纤突蛋白介导与宿主肠 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部。研究发 现, PEDV主要通过与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 (如脆弱X综合症相关蛋白2 ,Fragile X-related protein 2)结合,进而进入细胞。

  4.2 细胞破坏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后,病毒会在肠道上皮细胞 内释放、复制和扩散,导致细胞的破坏。这会引起肠道上 皮细胞的脱落和破坏,导致肠道功能障碍和腹泻症状。

  4.3 免疫反应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会引起宿主免疫系统的激活 和炎症反应。研究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可导致 肠道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吸引炎症细胞的浸润。这些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反应 会进一步加剧肠道病变和腹泻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在长期变异过程中已进化出不同的蛋白( S蛋白、 N蛋 白、 M蛋白等)和途径实现免疫逃逸,如影响肠道上皮细胞的凋亡。

  4.4 肠道屏障功能受损

  PEDV感染会导致肠道屏障功能的受损。研究发 现, PEDV感染可引起肠道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 (如ZO-1和Occludin)的破坏,导致肠道屏障功能的丧 失。这使得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易于通过肠道壁进入血 液循环,进一步引起炎症反应和腹泻。

  5 疫苗研发

  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发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 一,且是防治猪流行性腹泻最有效、经济和易于操作的 措施。目前疫苗的研发主要包括传统灭活疫苗、减毒活 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等[5] 。传统灭活疫苗是通过将病 毒灭活后注射给猪只,能够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反应,因 其安全性高和免疫效果广泛的应用于生猪生产中。临床 上多以联苗免疫母猪,仔猪进而获得持续28~ 35 d母源 抗体[6-7] ,免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侵害。弱毒活疫苗则 是通过将病毒进行减毒处理,使其具有较低的致病性, 但仍能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反应,临床研究发现,对妊娠 母猪和仔猪注射弱毒疫苗均表现出较好的免疫保护效 果,其主要优点为免疫次数减少,保护期增长、降低注 射应激,缺点为存在毒株毒力反强,短时间内难以控制 等生物安全问题。基因工程疫苗则是通过将病毒的纤突 蛋白等重要抗原进行基因工程表达,能诱导宿主产生特 异性抗体,包括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转基因 植物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等。基因工程疫 苗均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和肠道粘 膜免疫,同时具有可口服等优点,但亦存在着缺点如重 组新病毒的风险、抗原蛋白的表达率低[8-10] 。然而,由 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遗传变异性较高,疫苗的研发仍 然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提高疫苗的效 果和安全性。

  6 防治措施

  6.1 加强场区卫生管理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通过粪便和污染的环境传 播。加强场区的卫生管理是预防疫情扩散的关键。猪场 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特别是对猪舍、饮水设备 和饲料槽等容易污染的地方要加强清洁和消毒。此外, 加强猪场的隔离管理,确保新进猪只和患病猪只与健康 猪只分开饲养,防止病毒的传播[11]。

  6.2 加强疫苗的研发

  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市场上已经 存在一些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并在一些地区得到应用。 疫苗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疫苗的保护效果不稳定 等。需要加强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的研发工作,提高疫苗 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为疫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更有效 的手段[12-13]。

  6.3 加强养殖管理和防疫措施

  养殖户应加强猪场的管理,做好饲养环境的清洁和 消毒工作,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 时报告。此外,要加强对猪场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猪 流行性腹泻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措 施,防止病毒通过人员传播[14]。

  6.4 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个复杂的疾病,需要进行深入的科 学研究,探索病毒的传播机制和致病机理,为制定更有效 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 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猪流行性腹泻的挑战,加强 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推动疫情的控制和预防工作。

image.png

  7 结论

  本综述系统地总结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特征、传播 途径、致病机制、疫苗研发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 展,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薄智勇,王秀丽,郭宝,等.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原因、 诊断和中西医治疗方法[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 , 26( 11 ): 80-82 .

  [2] 张季. 猪流行性腹泻在我国的研究现状[J]. 养猪, 2023( 3 ): 18-21 .

  [3] 高改林,王晨星. 猪流行性腹泻流行趋势与防控[J]. 北方牧 业, 2023( 19 ):34 .

  [4] 常伟辰,李帅奇,李琰, 等. 白头翁散煎剂发酵物对感染猪 流行性腹泻病毒仔猪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J]. 畜牧兽医学 报, 2023 ,54( 10 ):4 403-4 410 .

  [5] 刘小纯,黄春苗.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趋势、疫苗研究进展 及疫情案例处置方法[J]. 中国动物保健, 2023 ,25( 11 ):31-32 .

  [6] 郭振刚.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灭活疫苗的研制[D] . 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

  [7] 常小云,赵润泽,同珂, 等. 一株变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 分离鉴定及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J].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47( 11 ):3 651-3 658 .

  [8] 肖雅. 组成型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保护性抗原S1重组乳酸菌 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22.

  [9] 尹国友.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基因在番茄中的表达及动物 免疫实验[D]. 新乡:河南师范大学, 2020 .

  [10] 刘家兴,韩雪英,张鑫茹,等. 携带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 表位的铁蛋白纳米颗粒制备与免疫原性分析[J]. 中国畜牧兽 医, 2023 ,50( 4 ): 1 567-1 574 .

  [11] 周孝奎.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发病趋势及防控[J]. 中国动物保 健, 2023 ,25( 4 ): 16-17 .

  [12] 王鑫坤. 某规模化猪场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综合防控效果 评估[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 2022 .

  [13] 段昌学, 赵娟, 武果桃, 等. 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J] . 动物医学进展, 2023 ,44( 8 ): 117-120 .

  [14] 秦立洲.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科学防治[J]. 中国动物保 健, 2023 ,25( 4 ):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