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上网下床养殖技术的协同优化与应用改进论文

2024-05-13 14:06:27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肉鸭的上网下床养殖技术也称为发酵床加网床养殖模式,即肉鸭生活在高床网上,强便漏到网下发酵床上原位发酵降解的一种饲养方式。该模式经过近年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棚舍类型与网床适享高度、养殖密度与发酵床垫料厚度、翻耙机性能优化与环境质量控制、垫料使用年限与重金屏盐沉积等之间的相关性应用研究都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摘要: 随着肉鸭上网下床养殖模式应用面的扩展, 出现如翻耙机不匹配、大平面网床对肉鸭损伤大、发酵床维护难等新动 态、新问题,技术的改进与优化要求迫切。该研究围绕供饮水方式、发酵床菌群与饲料益生菌同源、划区分群等技术应 用,有利于发酵床的维护管理,提高肉鸭养殖品质,实现模式优化、产品优化,效果明显, 为上网下床新模式的成熟应用 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肉鸭,上网下床,协同优化,技术改进
0 引言
肉鸭的上网下床养殖技术也称为发酵床加网床养殖模式,即肉鸭生活在高床网上,强便漏到网下发酵床上原位发酵降解的一种饲养方式。该模式经过近年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棚舍类型与网床适享高度、养殖密度与发酵床垫料厚度、翻耙机性能优化与环境质量控制、垫料使用年限与重金屏盐沉积等之间的相关性应用研究都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随着上网下床养殖应用面的扩展。出现了一些新动态、新问题,如设施间的优化销合、技术间协同应用等还存在不协调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进,生产实践中,围绕改进供水方式、词咲益生菌饲料促进发酵床活力、合理划区分群对上网下床模式应用进行技术优化提升,取得了明显效果,为新模式的成熟应用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供养殖者参考.
1供饮水方式对上网下床肉鸭养殖的影响
1.1肉鸭上网下床养殖供饮水形式
养殖场户在肉鸭上网下床养殖过程中。选择供饮水形式主要从满足肉鸭生物学喜水习性、提供肉鸭足量清洁饮水、防漏减漏利于模式发酵床运作等角度未考虑的。目前上网下床模式供饮水形式通常采用管线供水乳头饮水、普拉松饮水器供饮水和改进式套管供饮水3种形式。在实际生产中可分单一与复合类型应用。通过对江苏13家采用上网下床肉鸭养殖技术的场户调研,配备单一水管侧推式带杯乳头饮水装置的场户8家。占比61.5%,同时配备水管侧推式带杯乳头饮水和普拉松饮水器饮水装置的3家,占比23.1%,同时配备水管侧推 式带杯乳头饮水和2家,占比15.4%,在应用流程上,单 一乳头饮水形式全程通过调节水线高度来满足肉鸭饮水 需求,复合类型应用是分阶段进行的, 1 ~ 14日龄采用 水管乳头饮水, 15日龄后到上市期间采用普拉松饮水器 或套管式饮水装置饮水。采用复合类型应用的场户出发 点主要是从出饮水需求的匹配、防泄漏效果等方面思量 的。肉鸭中后期饮水量大,乳头出水量在满足肉鸭特定 需求方面有限制,而且因水线压力问题等原因泄漏滴漏 现象严重,常导致发酵床死床、舍内环境难控制,给养 殖者带来困扰,见表1.
1.2 供饮水方式对发酵床功效的影响
理论上发酵床只要杜绝渗透漏现象,满足适宜的温 度、湿度、通透性和碳氮比,在适度的养殖密度前提下,就能保证发酵床的正常运转;供饮水方式只要清洁 卫生,满足肉鸭生长用水需求,简便易行,就是一种好 的形式。二者之间因为“漏”点产生密切联系,对于发 酵床而言,供饮水方式主要是在控漏防漏减漏效果体现价值。
在某发酵床养殖示范基地3幢长80 m ,宽15 m 的鸭 舍进行不同供饮水方式的对照应用,以期找寻最佳的上 网下床模式供饮水形式, 一种全程采用水管乳头饮水形 式(下称R饮水), 一种采用水管乳头饮水+普拉松饮水 器形式(下称RP饮水),另一种采用水管乳头饮水+套 管式供饮水形式(下称RT饮水),套管供饮水装置为自 制装置,采用PVC材质Φ24 cm截面,弦长15 cm大管内 套PVC材质Φ10 cm截面,弦长6 cm 的小管,小管供水 饮水, 大管防溢分流,止水阀控水。 3种形式在饲养品 种、年度饲养批次、入舍时间和规模、发酵床处理与维 护、管理方式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定期进行应用观测, 舍内有害气体测定采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 定,发酵床的变化以目测判定卷尺测量方法进行。效果 见表2、表3.
从表2、表3可以看出, R饮水方式在发酵床使用期 限12个月时相较同期RP 、RT饮水方式发酵床侵湿霉变 死床延展更严重; R饮水方式在使用12个月与18个月时 监测的NH3浓度相较RT饮水方式各自同期的参数均存在 极显著差异(P<0.01 ),RP饮水方式在使用12个月与 18个月时监测的NH3浓度相较同期的RT饮水方式存在显 著差异(P<0.05 )。
应用证明,生产中水线供水乳头饮水在自动供水保持水的清洁化水平方面优势突出[2] ,但在防漏减漏上存 在较大缺陷,水质、水线压力、乳头质量、肉鸭饮水动 作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滴漏,如水线系统中水的pH 值低于5.0可能对饮水设备中金属构件造成一定程度的酸 腐蚀损害,就会导致乳头饮水器发生泄漏现象,即便采用 饮污分流槽或污水分流沟,污水漫溢现象仍然无法避免。 普拉松饮水器虽可满足肉鸭自由采水,但水的泼洒现象也 很严重。套管式饮水满足了肉鸭福利采食,实现了饮污自然分流,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渗漏对发酵床的影响。
1.3 饮水方式对肉鸭上市外观品相的影响
肉鸭上网下床养殖作为一种旱养模式,与传统亲水 型养殖方式相比,在上市外观品相上存在一定的欠缺, 这也是养殖场户在选择本模式时的顾虑所在,优化供水 饮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肉鸭的亲水福利, 2023年9 月,江苏省水禽体系健康养殖团队对R饮水、 RP饮水、 RT饮水3种饮水方式对肉鸭上市外观品相进行生产观察评价,在棚舍形式、养殖规模(单栋鸭舍6 500只)、饲 料、管理、上市日龄和时间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仅以饮 水方式作为单因子影响因素, R饮水以4只期末肉鸭提供 1个饮水乳头为标准, RP饮水以40只期末肉鸭配置1个普 拉松饮水器为标准,RT饮水以1只期末肉鸭配置7 ~ 8 cm 水位为标准,充分满足肉鸭饮水需求。上市时制定的 评判标准对肉鸭逐个进行评分评判(表4 ),经方差分 析,存在影响效应(表5 )。
从表5可以看出, 3种饮水方式在肉鸭的生长性能方 面差异性不显著(P>0.05 ),在上市时外观品相分值方 面, R饮水相较RP饮水差异显著(P<0.05 ),相较RT 饮水差异极显著(P<0.01 )。RP饮水相较RT饮水差异 显著(P<0.05 ),表5结果表明, RT饮水更能满足肉鸭 的饮水习惯,肉鸭头部可浸润水中,肉鸭的嬉水行为部 分得到满足,对梳理羽毛有一定成效。
2 生物饲料对上网下床肉鸭养殖的影响
生物饲料是一种添加或利用益生菌的代谢能力来产 生有利于畜禽吸收利用的有益产物的饲料产品[3] ,发酵 床是利用发酵菌群降解畜禽粪污的载体,二者之间的微 生物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这些作用和效 应直接影响着发酵的效果和产物的质量。为探索适宜的 上网下床模式效果, 团队开展了3种技术处理形式的应 用试验, 一种是用1包125 g的活力99生酵剂、 80 kg水、 20 kg大米制作的发酵原液,对垫料进行预处理后制作 发酵床,饲料为常规饲料,不添加益生菌制剂(下称A 方式); 一种是不对垫料进行预处理,全程饲喂添加 200 mg/kg的复合枯草芽孢杆菌(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和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数为3 × 1010 CFU/g)的生物饲料[4] (下称B方式);另一种也不对垫料进行预处理, 0 ~ 14 日龄肉鸭添加3%的发酵饲料, 15日龄后添加5%的发酵 饲料[5] (下称C方式)。发酵床垫料厚度、翻耙频率和 方式一致。
2.1 生物饲料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本次生物饲料的对照应用是对已有成功研究成果的 重复验证,在应用验证时,试验鸭为樱桃谷肉鸭,试验 过程仅收集初生重、期末活重、饲料报酬、成活率等参 数进行分析,结果见表6.
结果发现,在饲料中添加发酵饲料或益生菌制剂, 无论是在增重、饲料报酬还是在成活率方面都有明显改 善。该结果与已报道发表的研究结果是相似的。分析机 理,发酵饲料或微生态制剂在肉鸭机体内可促进产生各 种消化酶,例如芽孢杆菌具有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 淀粉酶活性,可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转 化率,同时,微生态制剂在肠道内生长繁殖,能产生各 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生长因子等,参与机 体新陈代谢,促进动物生长[6]。
2.2 生物饲料对肉鸭粪便的影响
为了解饲料因素对鸭粪相关指标的影响,应用试验 采用多点收集法对每个组合采集新鲜粪便100 g各3份放入无菌自封塑料袋中,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鸭粪中 的有机质,用纳氏比色法测定粪便中的氨氮含量,用亚甲基酚蓝比色法、 724性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按公 式计算H2S含量,结果见表7.
表7表明,添加发酵饲料或益生菌制剂可显著降低 粪便有机质和挥发性有害物质的含量,说明生物饲料有助于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
2.3 生物饲料对发酵床效应的影响
项目对发酵床效应的影响观测是从2个方面开展 的, 一是粪便的降解目测效果和发酵床定期的碳氮比变 化判断,二是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变化状态判断。碳氮 比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测定,有害气体测定采用便携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结果见表8.
从本次效果观察上来看, 3种处理方式的发酵床随 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都出现了发酵床降解效应减弱的现 象,在粪便降解目测效应上看无明显差异,舍内环境 参数上NH3 、H2 S 、TVOC浓度影响差异也不显著(P> 0.05 ),唯有在碳氮比变化上A方式与B 、C 2种方式的 18个月差异显著(P<0.05 ),就从整体效果上看, 3种 处理都是可采用的形式。
3 划区分群对上网下床肉鸭养殖的影响
划区分群目的: 一是在于通过划区使肉鸭能够比较 均匀地分布在网床上,发酵床上的粪便均衡,可有效提 升发酵床的降解效果,二是在于通过划区实现小群体养 殖,避免大群体间的相互干扰,适度限制鸭只的运动范 围,提高生长性能并降低肉鸭的伤残。为了解划区分群 的实际效果,试验把一栋长80 m ,宽15 m 的高床鸭舍分 成12个小区,每个小区养鸭500羽,共6 000羽;另一栋 完全相同的鸭舍不做改造,仍为大平面网床,养鸭6 000 羽。其他养殖条件和流程完全一致。
3.1 网床形式对肉鸭生长性能和对称性的影响
2023年7月12日始,试验采用来源相同1日龄樱桃谷肉鸭作为试验对象,试验时间42 d。对肉鸭的生长性能和对称性进行观测,结果见表9.
经分析,划区分群养殖的肉鸭与大平面网床养殖的 肉鸭相比,42日龄上市活重差异显著(P<0.05 ),不对 称性残次率降低2.09个百分点。分析原因可能与肉鸭受 扰时自由活动范围的强度有关。
3.2 网床形式对发酵床效应的影响
试验在测定肉鸭生长性能与对称性的同时,对肉鸭 养殖后期的发酵床的运作状态变化进行观测,具体情况 见表10.划区分群可以有效控制单位面积发酵床的粪 污承载量,对维护发酵床持续运作发挥降解效果作用明 显。大平面网床肉鸭不均匀的分布,会使局部发酵床上 的粪污量超越发酵床自身的降解能力,翻耙达不到使粪 便完全均匀的程度。
3.3 网床形式对舍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为了解网床不同形态养殖对舍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试验采用JCXT高精度环境检测仪对舍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结果见表11.经检验,划区分群养殖空气中的氨 浓度与大平面网床养殖相比,差异显著(P<0.05 ),说 明划区分群对粪污的降解更及时有效。
4 讨论与体会
肉鸭上网下床养殖不是简单的高床养殖与发酵床养 殖结合,需要设施设备的契合与技术层面的协同,在设 施设备的契合方面,有研究发现,房舍类型、网床高 度、翻耙机扬尘控制与功效、网床网格尺寸等均对肉鸭 上网下床养殖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在技术的协同方面, 养殖密度、单位面积粪量、湿度控制、消毒和药防等因 素对会对发酵床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产生直接影响。在 肉鸭上网下床模式推广应用上,需要从实质上了解模式 运作的原理,实施技术措施必须是创造条件满足肉鸭的 生物学习性,满足发酵床所需的基本要素。从本试验的 效果上看,模式尚需开展进一步的技术研究和集成。
供饮水方式在技术层面上不是大难题,常常会轻视 忽略,据调查统计,现阶段使用上网下床养殖肉鸭的场 户,运行成败参半,大多数失败的场户失败在水线漏 水上,造成死床,影响了舍内环境。成功的场户往往很 注意细节, 一个小的改变会决定模式运用的成功,如某 养殖企业将水线排列方向与翻耙机运行方向一致改为垂 直,即使滴漏少部分水也随着翻耙机的翻耙调和在垫料 中,减少了死床的发生几率。本研究也发现套管式供饮 水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肉鸭饮水喜水习性和实现饮污分 流,对发酵床可持续运行作用明显。
本试验在饲喂生物饲料时,发酵床不添加任何发酵 菌剂,目的是减少不同益生菌种之间产生拮抗效应,降 低发酵床的效果,期待生物饲料中的益生菌在粪便中会 有存留,实现发酵床同源菌种发酵降解,实践证明技术 处理方式是可行的。
划区分群实际是控制群体规模,减少互扰,客观上 可促进肉鸭生长、降低伤残,在使用上网下床模式时, 应尽可能地减少大平面网床养殖,适宜的肉鸭分群规 模控制在400 ~ 500羽,对发酵床粪污均匀分布也是有益 的,可促进发酵床的持续有效运行。
5 结论
本应用研究中的套管式供饮水方式对上网下床养殖 模式而言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较好的方式;饲料配制 中添加益生菌或发酵饲料实现肉鸭肠道健康菌群与发酵 床菌种的同源,不影响发酵床粪污降解效果;划区分群 养殖无论是对肉鸭增重和品质,还是对发酵床的维护与 运行都是值得采用的一种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 郗正林,何宗亮.发酵床网上养鸭棚舍设施现状调查与优化 改进建议[J] .家禽科学, 2022( 1 ):43-47 .
[2] 史荣猛 . 规模化肉鸡养殖场水线管理[J] . 新农业, 2016( 9 ):36 .
[3] 张碧成,王玉龙,于怀华,等 .发酵饲料对樱桃谷肉鸭生长 性能和肠道结构的影响[J] .饲料博览, 2023(4 ):59-63 .
[4] 龚萍, 杨永平, 杨宇,等 .益生芽孢杆菌对樱桃谷肉鸭生产 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7( 5 ):64-65 .
[5] 刘丹青.不同水平的发酵饲料对肉鸭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及 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23(4 ):36-39 .
[6] 何宗亮,匡伟, 姚远,等 .微生态制剂在肉鸭生产中的应用 研究进展[J] .家禽科学, 2018( 12 ):43-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