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织金白鹅种群现状及保种选育开发利用探讨论文

织金白鹅种群现状及保种选育开发利用探讨论文

1

2024-05-13 14:01:23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织金白鹅是一个广泛分布于大方、纳雍、黔西、六 枝和金沙、普定等地的地方品种,其主产地是织金[1] 。 《平远州志》当中有记载:“鹅自北而来”,据此推 测织金白鹅是在清军入黔时随军带入平远州(现织金 县),在《织金县志》当中也有记载,织金县当地自古 就有养鹅的传统,鹅长期被视为农家必养的禽类之一[2] 。 织金白鹅属绒肉兼用型鹅种,雏鹅被覆均为黄色羽毛, 体质相较其他鹅种强健、生活力旺盛、生长发育相对较 快,成年织金白鹅全身羽毛雪白、绒朵大、质量好,可作羽绒使用[3] 。

  摘要:织金白鹅是毕节市地方品种鹅,是贵州省优良的遗传资源,具有抗逆性强、食性广、肉美汤鲜等特点。该文就织金 白鹅种群现状、产地环境及养殖方式、品种特征、存在问题、保种选育措施、开发利用措施6个方面展开论述,为下一步织 金白鹅保种选育及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织金白鹅,保种选育,开发利用

  0 引言

  织金白鹅是一个广泛分布于大方、纳雍、黔西、六 枝和金沙、普定等地的地方品种,其主产地是织金[1] 。 《平远州志》当中有记载:“鹅自北而来”,据此推 测织金白鹅是在清军入黔时随军带入平远州(现织金 县),在《织金县志》当中也有记载,织金县当地自古 就有养鹅的传统,鹅长期被视为农家必养的禽类之一[2] 。 织金白鹅属绒肉兼用型鹅种,雏鹅被覆均为黄色羽毛, 体质相较其他鹅种强健、生活力旺盛、生长发育相对较 快,成年织金白鹅全身羽毛雪白、绒朵大、质量好,可作羽绒使用[3] 。织金白鹅的喙和蹼均为桔红色,而皮、 肉则为白色[4] 。织金白鹅作为贵州省仅有的地方白鹅品 种,是重要的畜禽遗传资源, 2010年被列入贵州省畜禽 种质资源保护重要品种, 2017年荣获农产品地理标志[5]。

  近年,虽然毕节市当地合作社一直承担着织金白鹅 的保种、育种和扩繁等任务,但是在疫病防控、资源保 护、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风险, 比如保种规模小、濒临灭绝等问题。另外,政府对于织 金白鹅产业发展投入力度小,导致资金缺乏,产业的发 展速度迟缓。为此,本文主要从织金白鹅的种群现状、保种选育,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织金白鹅种群现状

  2020年以前,织金白鹅保种选育工作分别由织金县 桂果镇马场村达志织金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织金县熊 家场镇织金祥瑞鹅业有限公司承担,但由于多方面原 因, 2个养殖场均放弃饲养织金白鹅, 使得织金白鹅面 临灭绝的风险。 2020年5月,毕节市畜牧站联合大方静 东养殖有限公司,重新在大方县对江镇建立了织金白鹅 保种场。通过开展品种征集、提纯复状等工作,再辐以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到目前为止,已经 建立织金白鹅种鹅核心保种场1个,养鹅合作社3个,养 鹅户50余户, 存栏核心群1 000羽,商品鹅2 000余羽, 分布在大方县对江镇、马场镇、牛场乡、达溪镇、百里 杜鹃大水乡等地。

image.png

  织金白鹅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地方白鹅品种,虽然目 前种群数量较少,但是由于其形体美观,肉质细滑适 口,鹅汤芳香醇厚,是国内较珍贵的家禽品种之一,具 有极高的商业开发价值[6-7] 。织金白鹅的养殖区主要建设 在未经工业化开发的青山绿水之地,因此能够在饲喂的过 程中很好的保留其原有的自然风味,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2 产地环境及养殖方式

  织金白鹅核心保种场位于大方县对江金星社区,距 离对江镇镇政府3 km,全村总面积10 km2 ,耕地面积 5 000 hm2 ,其中经果林800余hm2 ,林地500 hm2 ,退耕 还林800余hm2 ,全村海拔在1 100 ~ 1 700 m ,无霜期高达 280 d,年平均气温12.5 ℃,降水量在950 ~ 1 200 mm ,平 均年日照时间长达1 400 h,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森林 覆盖率达42%以上,是全镇森林覆盖率较高的村之一。 此地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养鹅主要也是以放养为主,山 坡嫩草、草籽、昆虫和农户自家种植的蔬菜、玉米等都 成为鹅的饲料来源,形成了织金白鹅食性广、耐粗饲、 抗逆性强、体格紧凑健壮、风味鲜美等优良特性。

  3 织金白鹅的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

  3.1 织金白鹅的外貌特征

  织金白鹅全身羽毛白色,头背部偶有杂色,体形较 为紧凑,其额瘤、喙和蹼均呈桔红色。头部较为清秀, 喙长且扁平,上喙较大,下喙略小,喙缘两侧呈锯齿 形,舌头边缘两侧长满三角状突起。颈长呈弓形,前躯 提起,后躯较发达,腹部下垂,站立时尾部平直向下。

  公鹅额瘤较大,喙较长且较宽,颈部较粗壮,胸较 深,背宽平,体格较为健硕,无蛋窝。母鹅额瘤较小, 喙略短且较窄,颈部较细,体型较小,体长而深,跖部 较短,骨盆稍宽大。母鹅腹部皮肤有褶皱,构成肉袋, 俗称蛋窝。雏鹅绒毛呈黄色,虹彩为蓝灰色。

  3.2 织金白鹅生产性能

  织金白鹅,平均体重:初生103 g ,30日龄820 g,90日龄公鹅4 250 g、母鹅3 250 g,成年公鹅5 000 g 、 母鹅4 000 g。成年公鹅平均半净膛屠宰率为65%,母鹅 79%。母鹅平均开产日龄255 d,平均年产蛋45枚,平均 蛋重165 g。

  4 存在问题

  4.1 保种资金投入不足,保种规模偏小

  织金白鹅作为毕节市优良的地方品种,具有肉质鲜 美、抗病力强、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由于投入保种资金 不足, 在毕节市仅有大方县静东养殖有限公司这1个核 心保种场,存栏织金白鹅种鹅1 000余羽,群体规模偏 小,容易造成近交衰退和群体遗传多样性丢失,给织金 白鹅的选育推广带来较大困难。同时织金白鹅在疫病防 控、资源保护、品种选育等方面也存在较大风险,极易 造成种源的丢失。

  4.2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市场低迷、资金投入少,织金白鹅良种繁育体 系建设严重滞后,生产能力和质量较差,产业化得不到 升级,持续供苗能力弱,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低, 因此,织金白鹅的品质和数量得不到提高。

  4.3 养殖模式单一,技术服务后续跟进不足

  织金白鹅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大多以农户小规模散 养为主,养殖设施不完善,养殖模式单一,生产性能低 下,经济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加之后续养殖技术服 务跟进不足,农户养殖织金白鹅的积极性不高,群体数 量逐渐减小。

  4.4 外来鹅品种的大量引进,种群质量受到影响

  由于没有建立织金白鹅原种保护区,当地许多农户 在利益的驱使下,从商贩购进大量的其他品种白鹅,使 得产区织金白鹅杂交混血严重,种群质量受到极大的 影响。

  4.5 市场开发利用力度不够,产业发展速度缓慢

  织金白鹅是毕节市优秀的地方遗传资源,也是地理 标识产品,开发前景较好,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群体 规模小,在产业推广、品牌建立、市场开发方面发展较 为缓慢。

  5 织金白鹅保种选育措施

  5.1 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织金白鹅种群数量

  各级政府部门和业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在科研项 目、扶贫项目、产业化建设项目、保种场建设项目等方 面予以政策支持,加大织金白鹅产业化建设的资金投 入。采用本品种选育中的家系选育法,制定选育计划, 确定选育目标,扩大核心保种场的存栏数量。

  5.2 建设健全织金白鹅良种繁育体系

  织金白鹅目前数量少,保种形势严峻,所以务必将 织金白鹅保种工作提升到重要高度。各级政府部门和业 务部门要设立保种机构,成立保种办公室,划定保种区域,建立织金白鹅保种选育核心群、保种扩繁群、商品 群三级良繁体系。通过织金白鹅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 不但提高织金白鹅的生产能力和质量,而且可推动产业 升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还有助于优化农业生态环 境,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经济、生态效益,为农 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5.3 开展织金白鹅新品系的选育和杂交利用

  依托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专家团队的技术力 量,采用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进行选 育,开展品系间配合力测定,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品系 配套杂交,培育织金白鹅新品系。另外,引进国内生产 性能较好的鹅品种,与织金白鹅开展杂交试验,选出性 能较好的杂交组合,进行推广运用。

  6 织金白鹅开发利用措施

  6.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目前毕节市种畜禽生产水平与国内外同行相比,还 有很大的差距。在织金白鹅保种选育研究及开发利用 工作中,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 技术、生产设施设备,开展育种技术合作,建立上档 次、上规模的原种场、父母代场、商品场和屠宰加工企 业,加快毕节市织金白鹅保种选育研究及开发利用工 作步伐。

  6.2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织金白鹅不仅是毕节市优良的地方遗传资源,也是 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开展鹅绿色食品、名特优新农产品 认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创建优质产品品牌。构建鹅 产品“地理标志+企业商标”运营模式,开展织金白鹅 创品牌工程,增加企业的辐射力和市场竞争力。坚持 “走出去”战略,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农产品交易会, 提高织金白鹅产品知名度、美誉度。

  6.3 探索织金白鹅生态良性循环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充分利用毕节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积极探索织金白鹅各种生态良性循环模式,如“鹅— 沼—果”模式、“鹅—鱼—草”模式、“鹅—林”模式 等,不但降低织金白鹅饲养成本,实现较高的经济效 益,而且可生产出更加安全优质、放心的鹅肉及产品, 最主要的是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副产物,降低环境污染, 增加生态效益。

  6.4 推广科学养鹅配套技术

  加大织金白鹅产区养鹅农户(场)的培训力度,通 过理论培训、现场指导、培养“科技二传手”、“养鹅 专业户”、发放养殖手册等方式,在圈舍修建、饲养管 理、营养搭配、疫苗接种、疾病诊断治疗、养殖档案 的建立等方面,积极推广科学养鹅配套技术,提高养 殖效益。

  6.5 强化织金白鹅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加强 协调配合,建立完善的织金白鹅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 系,不断提高织金白鹅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根据国家标 准,织金白鹅养殖场必须获得合法证照,并按照要求做 好生态、环境、动物福利和饲料原料等管理工作,三是 定期检查,严禁使用违禁添加剂和药物等不合法行为; 四是强化防疫,消灭传染源,定期检查疫苗使用记录、 免疫档案和开展免疫抗体监测,确保免疫效果,减少疫病风险,提升织金白鹅养殖效益。

image.png

  6.6 拓展鹅产品销售市场

  改变织金白鹅传统营销模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 建立鹅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与机关、院校、超市、社区 等单位的直供直销关系。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鹅产品 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建立联营协作关系, 借助京东、天猫、抖音等网络营销平台,拓宽鹅产品销 售渠道,扩大毕节市鹅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对外影响力, 从而提高织金白鹅销售利润,真正实现织金白鹅优质优 价,稳步发展壮大织金白鹅产业。

  7 结束语

  当前织金白鹅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存在良种繁 育体系建设滞后、养殖配套技术欠缺、产品开发利用力 度不够等问题,但织金白鹅抗逆性强、肉美汤鲜和生产 性能好等优点,具有自身独特的品种优势与市场需求优 势。在政府的扶持下,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健全织金白鹅 良种繁育体系,积极探索织金白鹅生态良性循环模式, 扩大织金白鹅种群数量,加大产品开发和品牌宣传,推动织金白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地方乡村振兴战 略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廖正录,冯兴忠,吴学树,等.织金白鹅资源调查报告[J] . 贵州畜牧兽医, 1998( 3 ):8-9 .

  [2] 董乾坤.绒肉兼用地方鹅品种:织金白鹅[J] .农村百事通, 2012( 13 ):49 ,81 .

  [3] 杨林花.贵州苗药对织金白鹅生长及抗病性能的影响[D] .贵 阳:贵州大学, 2019 .

  [4] 王阳,李沐森,郭文场,等. 中国鹅的品种简介[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7 ,20( 8 ):3-8 .

  [5] 王清峰,陈胜昌,乔艳龙,等. 1 ~ 4周龄织金白鹅能量和粗 蛋白需要量研究[J] . 中国家禽, 2017 ,39(2 ):60-63 .

  [6] 向程举,蒋会梅,张依裕,等 .织金白鹅屠宰性能与肌肉品 质的相关性分析[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 19 ):63-65 .

  [7] 王荣兰.织金白鹅饲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7 ):310 ,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