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发情监测技术对繁殖母牛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的作用研究论文

发情监测技术对繁殖母牛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的作用研究论文

5

2024-05-11 10:54:05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牛是一种经过人工驯化而来的一种大型偶蹄目牛科畜牧动物,属于草食类动物,适应能力极强,是人类最重要的畜牧养殖动物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农业已发展为现代畜牧农业生产的主流趋势。 在智慧畜牧养殖场内,养殖工作者利用各种现代自动化 系统和传感器实时监测牛群的运动、体温、饮食、饮水 等指标,收集数据分析后,优化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和 饲料营养配比,以此提高养殖场内牛的生产效率及福利 水平[1] 。

  摘要:为探讨和分析发情监测技术对繁殖母牛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的作用。选择甘肃省平凉市某大型养殖场的300 头母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穿戴牛项圈监测牛群生理数据来判断发情情况, 比较和分析该牛项圈发情监测技术和人工直接 观察法对繁殖母牛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的作用差异显著性。结果可知,项圈检测法鉴定的发情经产母牛和育成母 牛的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均显著高于人工直接观察法(P>0.05 )。与人工直接观察法对比,牛项圈监测法能够 显著提高繁殖母牛的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这为今后优化和改善农牧场饲养管理条件和提高牛群生产性能奠定基 础,也为促进我国养殖经济效益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发情;监测,揭发率,受胎率,分娩率

  0 引言

  牛是一种经过人工驯化而来的一种大型偶蹄目牛科畜牧动物,属于草食类动物,适应能力极强,是人类最重要的畜牧养殖动物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农业已发展为现代畜牧农业生产的主流趋势。 在智慧畜牧养殖场内,养殖工作者利用各种现代自动化 系统和传感器实时监测牛群的运动、体温、饮食、饮水 等指标,收集数据分析后,优化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和 饲料营养配比,以此提高养殖场内牛的生产效率及福利 水平[1] 。智能牛项圈是一种借助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设 计的可穿戴式设备,将其穿戴于牛群身上可以实时全天 候监测养殖场中的牛群运动和健康情况,通过将收集的 各项生理数据上传至云端处理器进行分析,除可以及时 发现牛群健康状况,还可以准确判断牛群的发情情况, 对提高母牛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具有促进意 义。由于牛项圈具有使用便携、易于管理、不受时间和 场所的限制,越来越受养殖工作者的青睐。本研究拟选 择我国甘肃省平凉市某大型养殖场的300头母牛作为研 究对象,通过穿戴牛项圈监测牛群生理数据来判断发情 情况,探讨和分析该牛项圈发情监测技术对繁殖母牛发 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的作用,以期优化和改善养 殖场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牛群的生产效率,增加养殖 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择我国甘肃省平凉市某大型养殖场的300头母牛 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本试验。其中,经产母牛有 150 头,在年龄、品种、胎次、体重、体况及饲养管理条件 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 差异不显著(P>0.05 ),具有 可比性;育成母牛有150头,在年龄、品种、胎次、体 重、体况及饲养管理条件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不 显著(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处理方法

  将300头牛进行随机编号,经产母牛随机平均分为 2组,每组75头牛,分别为A组和B组;育成母牛随机平 均分为2组,每组75头牛, 分别为C组和D组。A组和C组 实施牛项圈穿戴监测牛群发情状况, B组和D组实施人 工观察法检测牛群发情状况。当检测到试验牛群中有发 情牛时,养殖工作者做好标记,合理地进行适时适地给 予牛配种。

  1.2.2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2种发情鉴定方法的母牛发情数量,比 较和分析牛项圈与人工检测法的母牛发情揭发率差异显 著性。

  针对配种1个月以上未再次发情的牛进行尾根静脉采 血,综合应用IDEXX孕检试剂盒对血样样本进行检测, 比较和分析2种发情鉴定方法配种的牛受胎率情况。

  待母牛妊娠期满后,观察和记录成功分娩的繁殖母牛数量,比较和分析2种发情鉴定方法的繁殖母牛分娩率情况。

  1.2.3 数据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本试验研究过程中 收集的各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 用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法进行分析。当 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image.png

  2 结果

  2.1 繁殖母牛发情揭发率情况分析

  穿戴牛项圈监测的经产母牛发情揭发率为89.33% ( 67/75 ),人工观察法检测的经产母牛发情率为74.67% ( 56/75 ),穿戴牛项圈监测的经产母牛发情揭发率显著 高于人工观察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见表 1 。穿戴牛项圈监测的育成母牛发情揭发率为 84.00%( 63/75 ),人工观察法检测的育成母牛发情率 为69.33%( 52/75 ) ,穿戴牛项圈监测的育成母牛发 情揭发率显著高于人工观察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数据见表2.

  2.2 繁殖母牛受胎率情况分析

  穿戴牛项圈监测的经产母牛受胎率为94.03% ( 63/67 ),人工观察法检测的经产母牛发情率为69.64%( 39/56 ),穿戴牛项圈监测的经产母牛发情 揭发率显著高于人工观察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数据见表1.穿戴牛项圈监测的育成母牛受胎率为84.13%( 53/63 ),人工观察法检测的育成母牛受胎率为65.38%( 34/52 ),穿戴牛项圈监测的 育成母牛发情揭发率显著高于人工观察法,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 ),详细数据见表2.

image.png

  2.3 繁殖母牛分娩率情况分析

  穿戴牛项圈监测的经产母牛分娩率为88 . 89% (56/63),人工观察法检测的经产母牛分娩率为79.49% ( 31/39),穿戴牛项圈监测的经产母牛分娩率显著高于人工观察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数据见表1.穿戴牛项圈监测的育成母牛分娩率为83.02% (44/53 ),人工观察法检测的育成母牛分娩率为76.47% (26/34), 穿戴牛项圈监测的育成母牛分娩率显著高于 人工观察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在我国养殖发展历程中,牛的饲养管理是畜牧养殖 生产环节中的关键之一。牛作为一种经人工驯化后的被 长期饲养的大型畜牧动物,具有品种多、适应能力强、 肉质优良、奶源丰富、分布广泛等特点, 一直都是养殖 领域中的重要养殖动物[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物联 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畜牧农业已成为当前养殖生产 的发展趋势,深受人们的青睐。在养殖场中如何实时监 测牛群的发情状况,以便适时配种,提高牛的生产性能 和改善种群结构, 一直是养牛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 前,智能牛项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和自动化系统的可穿 戴式智能设备,具有使用便携、易于管理、不受时间和 场所限制等优点,可通过实时全天候监测养殖场内牛群 的运动情况和生理数据,然后收集这些数据资料上传至 云端处理器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精准有效地鉴定牛群 的发情情况,便于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配种,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率,增加动物福 利水平,促进养牛经济发展。

  目前,随着养牛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在现代农 牧养殖场中针对母牛发情监测方法也呈现多种多样。例 如马吉锋等[3]利用UCOWS智能监测系统对宁夏回族自治 区银川市平吉堡某养殖场的213头奶牛发情情况进行检 测, 结果显示UCOWS奶牛发情监测系统与人工直肠触 诊检查法鉴定的奶牛发情情况相一致,证明了UCOWS 这种智能化奶牛发情监测系统可完全适用于奶牛发情判 断,值得在畜牧养殖业中推广应用。任亮等[4]通过利用 计步器监测系统对原生态牧业公司旗下的某养殖场中未 经产的荷斯坦牛进行了相关发情鉴定研究,结果显示, 使用计步器监测系统鉴定发情状况的荷斯坦母牛发情揭 发率和受胎率均显著高于人工观察法( P>0.05 ),这 表明计步器监测系统鉴定发情状况能够提高规模化养殖 场的牛群繁殖性能,优化种群结构,增加经济效益。此 外,近年还有很多如蜡笔涂色法、 B超诊断法、加速度感应自动监测系统、体温变化监测系统、压力传感器监 测系统和乳汁孕酮含量监测等各种方法来进行母牛发情 鉴定的相关研究报道[5]。

  在我国甘肃省平凉市的各规模化养殖场中应用智能 化牛项圈法来监测繁殖母牛发情状况的相关研究报道较 少见。基于此,本研究选择甘肃省平凉市某大型养殖场 的300头母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穿戴牛项圈监测牛群 生理数据来判断发情情况,探讨和分析该牛项圈发情监 测技术对繁殖母牛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的作 用,结果显示牛项圈检测法鉴定的发情经产母牛和育成 母牛的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均显著高于人工直 接观察法(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 表明,利用牛项圈监测母牛发情状况,可应用于本地畜 牧养殖场的牛群监测管理,实现实时全天候智能化监测 数据的采集,能够精准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配种,提高 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而促进养殖场繁殖母牛的生产性能。

  4 小结

  本研究利用牛项圈智能化发情监测技术对我国甘肃 省平凉市某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的300头牛群进行发情鉴 定研究。结果表明,与人工直接观察法对比,牛项圈监 测法能够显著提高繁殖母牛的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 娩率,为今后优化和改善农牧场饲养管理条件和提高牛 群生产性能奠定基础,也为促进我国养殖经济效益发展 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强, 杨萌,赵艳梅,等 .提高规模化奶牛场发情检出率的 措施[J]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3 ,31(4 ):31-34 ,39 .

  [2] 宣小龙.体温智能监测系统对肉牛发情配种和疾病诊断的效 果及效益分析[J] .贵州畜牧兽医, 2021 ,45(4 ):48-49 .

  [3] 马吉锋,王建东,李艳艳,等.UCOWS奶牛发情监测系统检 测奶牛发情效果的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 16 ):35-36 .

  [4] 任亮, 刘彩娟, 罗清华.计步器监测系统对规模化牛场繁育 工作的影响[J] . 中国奶牛, 2017( 7 ):26-29 .

  [5] 潘予琮,王慧, 熊本海, 等.发情监测系统在奶牛养殖数字 化管理中的应用[J]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 6 ):2 500- 2 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