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约化养殖企业生产需求的团队式兽医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

2024-05-11 10:33:59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我国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过20年的发 展历程,实现了兽医专业学位教育在全国的合理布局, 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兽医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培养了 大批兽医行业精英,满足了兽医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 展需求,并在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做出重要贡献[1-5] 。兽医硕士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关系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关系着 动物、环境与人类的共同健康,面对新时期、新形势, 推动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保障兽医硕士 满足社会需求,无缝衔接日后工作[6] ,服务人民、建设
摘要: 为推动兽医专业学位领域的新农科教育改革,有效对接社会需求, 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进一步推进兽医专业 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评价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行业和企业在兽医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中的作用,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与畜牧企业开展基于校企联合的团队式兽医硕士培养模式实践。实践证明, 该模式既可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又可以切实解决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兽医硕士
0 引言
我国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过20年的发 展历程,实现了兽医专业学位教育在全国的合理布局, 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兽医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培养了 大批兽医行业精英,满足了兽医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 展需求,并在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做出重要贡献[1-5] 。兽医硕士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关系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关系着 动物、环境与人类的共同健康,面对新时期、新形势, 推动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保障兽医硕士 满足社会需求,无缝衔接日后工作[6] ,服务人民、建设 国家,落实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首要任务。积极发展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的教育,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探索产教结合的 培养模式,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高校作为推动技术 进步的主力军和创新力量的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校企 合作“双主体”[7-8] ,让企业在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中尽其所能的发挥最大优势和作用。因此,要将目光聚 焦在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改革上,不断进行完善 和提高,这也是面临的使命和挑战。特此提出“基于集 约化养殖企业生产需求的团队式兽医硕士培养模式实践 研究”的探索,为新时代兽医硕士研究生培养事业的可 持续发展探索新模式。
1 兽医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兽医体制的改革,兽医工作 者的职能范围不断扩大,兽医工作范围已包含为养殖业 提供诊断和治疗服务、动物检疫、动物疫病防控、执 法监督和行政管理以及人畜共患和公共卫生安全等领 域[9] 。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是面向各级畜牧兽医工作站、 畜牧生产企业等部门,培养从事兽医资源管理、技术监 督、市场管理与开发、兽医临床工作和现代化兽医业务 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学位种类,与学 术性学位的培养模式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目标差别,兽医 硕士具有鲜明的以实践性与应用性为特征的“职业学 位”特点[10-11] ,强调在培养过程中解决兽医相关行业领 域实践性、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
与欧美等现代兽医教育发展历史较长的国家的兽医 教育相比,我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历史较短的20年 积累,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的招收和人才输出逐年增加,但仍然存在硕士研究课题 与畜牧行业当前发展问题脱节和不能将研究成果有效转 化推广的问题,在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和 模式等方面与学术性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目标混淆、趋 同,培养模式单一;重室内(课堂、实验室)培养、轻 室外(企业一线生产实践环节、临床环节)培养;导师 出题,学生操作;产学研基地建设薄弱、校企联合不够 深入;缺乏创新性培养团队[12-14]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一 系列问题,提出了“基于集约化养殖企业生产需求的团 队式兽医硕士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的探索,该培养模式 为实现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建设,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可 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代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模式。
2 团队式兽医硕士培养模式实施方案、过程与成果
2.1 实施方案
2.1.1 制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前期在生产企业的调研,找出企业亟待解决的 生产实践问题,以此确定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 究目标,并制定相关解决方案。针对性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确保研而有用、有的放矢。
2.1.2 建立以制定解决方案为目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据研发项目的需要,建立校-企导师联合指导小组, 积极整合科研、教师资源,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 动,加强同企业人员的联系,充分了解实际生产情况, 制定每位成员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实现有目的、有 分工、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的高效合作模式。
2.2 实施过程
利用多年为新疆南北疆主要大中型肉牛集约化养殖 企业和农牧民生产合作社进行科技服务建立的良好合作 关系,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根据企业提出的急需解决肉 牛腹泻、传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等一系列疾病防治的 关键问题,制定出“肉牛母—犊一体化保健技术”,在 肉牛养殖业的研发应用的整体计划,落实项目、配套经 费,制定形成“研究生—导师—企业技术人员”一体化 的“团队式”研发模式[15] 。通过对“围产期母牛和新生 犊牛生产(产房)环境监测及风险因素筛查”“围产期 母牛营养代谢障碍等主要疾病的防治技术的建立”“犊 牛初乳管理措施的制定”“吮乳期犊牛主要疾病的综合 防控(治)措施的制定”和“肉牛死胎及流产原因筛查 与预防”等系列关键问题进行研发,将上述5项研发内 容进行整合,组装配套形成适合项目区的精准技术体 系,建立各项生物安全控制技术措施、规范化免疫措施 和综合防控措施,在项目区推广应用。
2.3 实施成果
2020—2022年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动物保健 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团队采用新建立的牛冠状病毒 (bovine coronavirus ,BCoV)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 毒(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的双 重重组酶等温扩增( 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 , RAA )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 lateral flow dipstick , LF D ) 的快 速 检测 、 新建立 牛 轮状病 毒( b o v i n e rotavirus ,BRV )和牛诺如病毒( bovine norovirus , BNoV )的双重重组酶等温扩增( 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 ,RAA)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 lateral flow dipstick ,LFD )的快速检测等方法对项目区牛场犊牛 腹泻和肺炎主要病因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针 对牛场的犊牛腹泻和肺炎的综合防控措施,由团队人 员建立的粪菌移植防治幼畜腹泻技术(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diarrhea ,FMT-D)得到初步应用并取得 显著成果,仅2年时间,该公司牛场犊牛腹泻率由2020 年45.61%下降到21.84%,犊牛腹泻病死率由11.45%下降 到5.21%,较2020年新增犊牛831头,按照当前市场价格 增加效益约660万元;抗生素使用率由2020年40.23%下 降到24.27%,节约人工和药物使用成本约50万元;以上 合计增加企业效益约714万元。
以“结合生产实际,切实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为目 的,新疆农业大学动物保健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团队 共6名研究生前往呼图壁种牛场开展病牛采样与技术服 务,共采集奶牛蹄病、乳房炎、酮病、腹泻等病样400 头余次,提供牛病治疗方案7个,并由教授带领研究生 开发的犊牛腹泻防治中药在牧四场、牧一场的应用中治 疗4 ~ 6月龄牛74头, 3 ~ 4月龄牛26头,肺炎防治中药方 对牧一场散发犊牛肺炎也具有很好的疗效,提供的外伤性 成年牛紧急治疗方案在牧一场、牧四场经实验证明有效。
为促进校企联合,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针对项目 区制定了采样要求、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流程、牛病诊 疗、病死畜病理解剖、待产母牛和新生犊牛护理、个人 防护要求、免疫程序、母牛产犊观察与助产、牛舍消 毒、人员消毒、物流消毒、预防肉牛运输应激等方面的 标准操作程序,切实解决实际生产中所面临的生物安全 控制、肉牛健康与疾病防控问题。
3 团队式兽医硕士培养模式实施成效
3.1 学生的成效
导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课题研究,亲传 亲授,及时有效的了解并补足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认知 方面的不足,使学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 步成熟深化,全方面、多角度的充分掌握理论知识[16] , 并与实际生产问题相结合,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学生 在课题研究中、生产实践中许多专业性技术通过在企业 资源在场区反复操作运用,实践技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提 高,如临床诊断技术、多种给药方法、疫苗免疫程序、 病料采样程序、药品保存与运输操作方法、动物剖检技 能、实验室检测技术等。锻炼了学生沟通能力、发现并 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成果打造创新性复合型人 才。同时,学生与企业的联系也逐步加深,对日后工作 内容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学生日后就业、拓展就业 道路有重要影响。
3.2 教师的成效
教师通过在企业的调研,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 对研究生的培养,可以对当下行业发展,实际生产所运 用的仪器设备、检测和生产技术、亟待解决的生产实践 问题得到全方面的认知,并进一步明晰研究生面临、解 决实际问题中的不足。将此认知反馈到课堂教学中,根 据在企业中收集的案例开展反转课堂案例教学,对研究 生开展针对性培养,逐步加强、完善研究生创新实践能 力,保证高质量兽医研究生的培养[17-19]。
3.3 企业的成效
企业聘请院校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和相关 技能的再培训,提高整体员工素质,并以校方科研课题 源于企业自身实际生产问题为基础,以技术信息共享 为原则,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多角度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20] 。通过校企合 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 合,在短时间内成为企业优秀员工,为企业填补漏洞更 好的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4 学校的成效
基于校企联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通过“研究 生—导师—企业科技人员”一体化的团队式培养方式, 学院与省内外许多单位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合作 关系,为学生就业打开了广阔的通道,并形成了稳定 网络。自2020年来,校兽医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 98.56%,最后就业率平均达98%。为畜牧养殖业输送了 大量高质量人才,服务社会,对国家高质量发展起到推 动剂的作用,同时获得了社会各方的赞誉和认可,有效 提高兽医专业招生人数的同时也吸引兽医行业中的精英 人才加入到“研究生—导师—企业科技人员”的团队 中,形成院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4 总结
实施“基于集约化养殖企业生产需求的团队式兽医 硕士培养模式实践”以来,为新疆畜牧业输送了大量人 才,提高了新疆地区畜牧养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 新疆畜牧经济的健康发展,还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 可,为学院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机会。最重要的是“研究 生—导师—企业科技人员”一体化团队式培养模式培育 了大量创新性复合型高质量人才,为新时代兽医硕士研 究生培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模式的发展建设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杨吉飞,关贵全,刘志杰,等 .一种用于非洲猪瘟病毒检测 的PCR方法[J]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 8 ): 1 201-1 206 .
[2] 王涛, 孙元,罗玉子,等 .非洲猪瘟防控及疫苗研发:挑战 与对策[J] .生物工程学报, 2018 ,34( 12 ): 1 931-1 942 .
[3] 王楷宬,庄青叶,李阳,等 .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 动物冠状病毒进化关系分析[J] . 中国动物检疫, 2020 ,37( 3 ):3-12 .
[4] 杨钧婷,王晓堂,续国强,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动物模型 的研究进展[J]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0 ,30( 9 ): 111-116 .
[5] 沈悦, 赵洪进, 王建,等 .新型冠状病毒在动物群体中感染 现状及潜在传播风险研究进展[J] . 中国兽医学报, 2021 ,41( 12 ):2 506-2 510 .
[6] LIU H .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employ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 enterprise cooperation[C]//2019 :353-357 .
[7] 江晓花.我国产教研融合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 .党政论坛, 2022(2 ):55-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