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9

2024-05-09 14:40:53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xuling

摘要: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生活水平、健康幸福的重要体现。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畜牧业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为实现“工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该文对现阶段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阐述分析。

  摘要: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生活水平、健康幸福的重要体现。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畜牧业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为实现“工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该文对现阶段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乡村振兴,畜牧业,问题,发展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YANG Youbing,XU Long,YOU Xiangbin,BAI Junyan,WANG Xueying,WANG Yang,ZHAO Lingpi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Henan 471023,China)

  Abstract:Animal husband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griculture,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national living standards,health and happiness.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s the top priorit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industrial prosperity,ecological livable,rural culture civilization,effective governance,and rich life”,this paper expound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at the present stage.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animal husbandry,problems,development

  0引言

  畜牧业作为第一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的农林牧渔业产值实现7.1%的同比增长,这不仅推动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更为经济增长贡献了0.6个百分点。在该过程中,畜牧业以其53.9%的贡献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年,全国肉类产量达到8 990万t的成就,其中猪肉产量占比达58.9%,而牛、羊、禽类产量亦呈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禽蛋产量,已雄踞世界首位,尽管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占比常年在50%~80%,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这表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是乡村振兴中亟待挖掘的宝贵资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畜牧业的发展不仅是弥补短板的关键所在,更是拓宽发展空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1]。

  1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畜牧品种生产性能有待提高

  优秀的动物品种是提升生产效率的核心所在。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拥有着千年传承的养殖经验。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等独具特色的本土牛种。以秦川牛为例,这种源自陕西的品种,其成年公牛体重可达600 kg,母牛则为400 kg,6~18月龄的阉牛日增重可达0.7 kg,其在我国的本土牛种中,生产性能已名列前茅。在国内养殖界,西门塔尔牛以其成年公牛1 000~1 300 kg的体重和每日1.5~2 kg的增重,成为养殖数量最多的品种。然而,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的本土肉牛品种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以我国肉市场需求巨大的猪肉为例,虽然各省市区拥有如藏香猪、两头乌、太湖猪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这些品种不仅繁殖能力强,而且肉质优良,但在规模化养殖的实践中,国外引进的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等品种却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外国对品种产权的掌控以及这些品种对精细营养的高需求,小型养殖户往往无力引进和养殖这些高端品种,导致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这也间接影响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历程中,曾经过度依赖进口,不仅付出高昂的成本,还在品种培育上经历复杂的流程。解决畜牧品种的源头问题,自主研发和培育我国的主导品种,实现自给自足的供种能力,不仅是加速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更是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步骤。

f03fce463c750ebc9b4a9367c0b2829.png

  1.2实际生产问题与市场影响

  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不只是养与卖,多个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第一,发展空间受限。畜牧生产需要有土地资源,相比较农牧产业发达的国家,乡村养殖畜禽很难有足够的规模,规模不足就没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农民从事此行业积极性不高。第二,生产设施不健全。对于多数非规模化的养殖户来说,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基础弱、结构乱。粪污处理难度高,造成疾病的发生和环境的污染。畜种发生疾病,不能及时治疗和妥善处理。第三,市场环境影响行业的发展,非洲猪瘟导致个体养猪户的缩水,生猪价格一度大涨,很多行业都挤着分一杯羹,但随之而来的市场供货膨胀又导致了价格的暴跌,实力不足的养殖户或企业低价出售,严重打击了养殖人员的积极性。农民养殖户销售环节渠道单一,通常只有初级产品肉蛋奶的交易,对于动物资源如皮毛等没有充分加工利用,效益低下,经济收入达不到预期,同样打击积极性。

  1.3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变化导致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即认为农业和牧业等第一产业的传统领域缺乏发展潜力,就业前景黯淡,甚至被简单地等同于种地的、养猪的。对于非农业类高校,相关专业录取分数相对较低,最终学习该专业的学生也有很多“不得已,非自愿”,对于此类学生,转专业甚至成了第一学年的目标。学生存在这种心理,主要是对畜牧专业认知度低,不清楚该类专业学什么,未来能做什么。而且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对于农业较为熟悉,在与城市从事的热门行业比较后,不看好农牧行业的未来。不止是学生,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士都浅显的认知畜牧业,不清楚其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和对专业人才的需求[2]。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农林类专业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涉及到食品生产、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领域,还涉及到现代科技、管理和创新。农林类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农业、林业、环境保护、食品科学、农村发展规划等多个领域的工作,而且这些领域在当前社会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然而,当前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吸引新鲜血液,还在于已有专业人才的流失问题。由于动物疾病的广泛存在,多种畜禽都需要进行隔离化生产。在非洲猪瘟与禽类疾病的阴影下,进猪场与鸡场就要封闭生活,这种封闭的生产环境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意味长期与外界隔离的生活,这不仅降低了畜牧工作岗位的吸引力,也使留住人才变得更加困难。目前,一线工作者中大多数是未接受过现代化畜牧专业知识培训的农民,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依赖传统经验而非科学方法,使得生产效率还有极大的提高空间。专业人做专业事,更多专业人士与新鲜血液的注入才会使畜牧业更快更强蓬勃发展。因此,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亟需专业人才储备。

  2畜牧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2.1加大科研力度,增强技术创新

  畜禽品种的研发和培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外国对于知识产权的垄断是遏制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外人不可能将核心技术赠与,所以只有自行培育研发高生产性能的畜禽品种。在知识产权受限的情况下,通过自主研发和培育,可以不依赖外国技术,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满足国内需求,甚至出口到其他国家。在培育高生产性能的畜禽品种方面,可以加强科研投入,提高畜禽品种的遗传改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选育,培育出更适合我国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品种。同时,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另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培育高生产性能的畜禽品种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可以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畜禽品种的研发和培育进程。同时,加强科研投入和国际合作,可以更好地推动畜禽品种的研发和培育工作。近年,我国对于畜牧行业科研投入逐步加大,2021年,经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审定,“华西牛”成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打破肉牛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是我国大物种育种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3]。面对喜人成果,不能放松精神,应保持必胜的信心,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增加对高校畜牧专业的科研项目和研究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以提高研究条件和科研水平。此外,还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高校畜牧专业的研究设施,包括实验室、动物饲养场等,为畜牧专业的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加大对畜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的畜牧专业科研人才,提高整个行业的科研水平。不仅可提高畜牧专业的研究水平,还为其他畜种获得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2.2加大畜牧业扶持力度

  加大畜牧业扶持力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扶持畜牧业的发展,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科研支持和技术培训等方面。首先,政府可以出台更加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贷款支持、市场准入和出口政策等方面,为畜牧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者提高畜牧业的补贴标准,帮助畜牧业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改善养殖条件。同时,地方政府建立健全畜牧兽医服务站,帮助畜禽养殖场户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改善去除落后的生产设施。加大畜牧生产知识的普及,各种书刊如《乡村振兴战略·畜牧业兴旺》,此类书籍能有效解决养殖户的难题[4]。另外,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加大畜牧业扶持力度可以帮助畜牧业更好地发展,提高养殖效率,改善产品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3增强疫情防控

  动物疫病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轻者造成个体生产性能急剧下降,严重的影响整个养殖区域的动物安全。做好动物疾病的防治,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对于养殖企业,要加深防疫意识,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包括建立疫病监测网络、加强监测点建设、加强动物疫病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疫情。同时,加大对动物疫苗研发的投入,提高疫苗的研发水平和安全性,推广应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提高动物的免疫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动物检疫工作,严格执行进出口动物检疫制度,加强对疫区动物和产品的隔离和消毒工作。改善养殖环境,建立完善的防疫链,组建防疫队伍,对于生长时期各种疫苗的使用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发现病原,处理病体,防止疫情的扩散。对于乡村养殖户,完善设施,及时妥善处理粪污,建立化粪沼气池,或采用饲料化技术将粪便作为饲料来源[5],改善畜舍环境,并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总之,加强动物疫病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兽医机构、养殖户和科研机构都需要积极参与,共同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

  2.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是各行各业发展的未来。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应加强教师的教学培训和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提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都曾是最优秀的学生,但会学不代表会教,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点之一;现场和生产实例教学,畜牧学科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满腹经纶在实际应用时不如农民一手老茧,要做到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畜牧生产和管理工作,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以致用;与企业相结合,加强学校和畜牧业企业的合作,将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案例引入教学内容,增加实用性人才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去[6]。鼓励教师参与畜牧业企业的实践项目和科研合作,将实际生产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实践教学的加强以及与企业的合作,可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畜牧业实际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6298bd2f7f755389df8618ac4d168cb.png

  政府加强宣传畜牧业的发展前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公众宣传畜牧业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改善人们对畜牧行业的偏颇认知,畜牧类专业不是低级学科,畜牧业不是低端产业,而是切实关乎国计民生,推动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政府可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向公众介绍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强调现代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高效生产方式。还可通过举办畜牧业成就展览、发布畜牧业发展报告等形式,向社会展示畜牧业对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贡献。还能通过教育系统,加强对畜牧业的教育宣传,改变人们对畜牧业的传统认知,提升对畜牧业的认识和尊重。

  2.5发展现代化智慧型养殖

  我国养殖业已经逐渐脱离粗犷的养殖模式,进入大规模集约型生产时代,要紧跟现代化进程,精准运用互联网、计算机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成本。如引入智能设备如摄像头、传感器等,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畜禽舍的智能监控和管理,包括喂料喂水、调节温度等,提高养殖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用现代化的理念、技术、管理为主导,使沿着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商品市场化方向发展。转变传统模式,建立规范的养殖操作流程和管理标准,推动养殖场的生产标准化,有效实现畜牧养殖产业化、优良化。在养殖业逐渐脱离传统模式,向现代化大规模集约型生产发展的趋势下,确实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和管理理念,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并实现畜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优良化。

  2.6发展特种经济动物产业

  我国自然条件丰富,动物种类繁多,常见的家畜家禽在畜牧业占据了首要地位,而很多经济价值高、具有特殊用途和功效的特种经济动物生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严寒地区可以发展毛皮动物,如狐狸、貂子等,以及北美水貂、水獭等优质毛皮动物;高原地区可以发展藏羊、藏马等高原特色畜禽,以及藏药材料如藏羚羊、藏野驴等;水域地区可以发展螃蟹、龙虾、鳗鱼等水产品养殖,以及珍稀淡水鱼类如鲟鱼、罗非鱼等;草原地区可以发展鹿、驼、羚羊等特种经济动物,以及野生草原动物的保护与繁育。如今因为养殖特种经济动物发家致富的屡见不鲜。并且特种经济动物产品不只是肉用,其在衣物、药品、科研实验中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根据地域特异性发展不同的特种经济动物,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也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确实,我国自然条件适宜,动植物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多样化的特种经济动物产业。针对不同地域的特殊气候和土壤条件,可以培育和开发适应当地环境的特种经济动物,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结束语

  发展畜牧业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中的现实问题有重要意义,畜牧工作者保持科研精神,创新求新,政府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农民充满信心,认真工作,走畜牧发展道路,实现农村富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刘琴.畜牧业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与思路浅析[J].山东畜牧兽医,2022,43(4):64-66.

  [2]吴学兵,何蒲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校生专业认同度的调查分析:以长江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20,38(3):14-17.

  [3]杨舒.肉牛新品种“华西牛”繁育成功[N].光明日报,2022-08-11(008).

  [4]刘健.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业的发展对策:评《乡村振兴战略·畜牧业兴旺》[J].中国饲料,2022(19):151.

  [5]陈玲玲,徐建新,乌仁图雅.鸡粪饲料化技术的研究[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1(1):5-8.

  [6]任智慧,刘俊盈,赵运良.产学研相结合,提升畜牧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J].家畜生态学报,2018,39(1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