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兔脑炎原虫感染的诊治论文

2024-05-09 14:38:25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兔脑炎原虫感染又称兔脑原虫病,是一种由脑炎原 虫( Encephalitozoon cuniculi ,EC)引起的常见兔病, 对兔的健康危害较大。该病属于人兽共患病,除人、兔 外,猪、马、羊、犬、猫、鼠等多种动物也可感染。 兔脑炎原虫感染率可达76%,给养兔业带来了一定的 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问题带来了 威胁[1 - 2] 。兔感染脑炎原虫主要表现为歪头、瘫痪、 麻痹、痉挛、抽搐、尿毒症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 亡。兔脑炎原虫感染多为隐性或慢性感染,临床症状 通常可分为3种类型,即中枢神经
摘要 :1岁雌性安哥拉长毛兔,于2021年4月就诊,就诊前该兔食欲减退,表现头颈歪斜。通过临床检查、血液学检查、影 像学检查、尿液检查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根据检查结果患兔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左侧鼓泡 不透明度升高,存在全身性炎症表现,进一步采集尿液送至病理实验室检查,确诊该兔为脑炎原虫感染。经过对症及对因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兔,脑炎原虫感染,诊断,治疗
0 引言
兔脑炎原虫感染又称兔脑原虫病,是一种由脑炎原 虫( Encephalitozoon cuniculi ,EC)引起的常见兔病, 对兔的健康危害较大。该病属于人兽共患病,除人、兔 外,猪、马、羊、犬、猫、鼠等多种动物也可感染。 兔脑炎原虫感染率可达76%,给养兔业带来了一定的 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问题带来了 威胁[1 - 2] 。兔感染脑炎原虫主要表现为歪头、瘫痪、 麻痹、痉挛、抽搐、尿毒症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 亡。兔脑炎原虫感染多为隐性或慢性感染,临床症状 通常可分为3种类型,即中枢神经症状、肾脏疾病症 状和眼部疾病症状。中枢神经症状包括斜头、失去平衡、站立不住、转圈、翻滚、前肢或后肢软弱无力或 瘫痪麻痹、痉挛抽搐等。眼部的症状大部分以单侧为主出 现,比如发生晶状体破裂、葡萄膜炎症、白内障等[3] 。肾 脏疾病症状包括肾炎、急性或慢性肾衰竭、脱水等。 此外,还会发生如嗜睡、厌食、体重减轻、焦虑刨地 等非特异性症状。兔脑炎原虫感染的病理组织学表现为 肉芽肿性脑炎、非化脓性脑炎、间质性性肾炎等 [2 ,4] 。 本文主要就1例兔脑炎原虫感染的病例进行讨论,具体介绍该病的发病情况、诊断及治疗,以期为兽医临床提 供参考。
1 病例情况及临床检查
安哥拉长毛兔, 1岁,雌性,平时饲养于家中,偶尔放出。主诉今天突然发现兔歪头,食欲下降,平常 主粮以苜蓿草和提摩西草混合为主,兔粮每天3勺(约 150 g )。
视诊患兔精神较差,眼球震颤,角膜轻度炎症,失 去平衡,翻滚,头歪。双耳脏,左耳耳道镜检查发现耳 壁溃疡,采集分泌物带血。
2 实验室检查
2.1 血液学检查
耳缘静脉采集血液进行血液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查, 结果见表1、表2.血常规结果显示,患兔中性粒细胞百 分比上升,说明体内存在炎症。
血液生化结果表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 轻度升高,说明肝脏有一定损失,而球蛋白轻度升高, 说明体内存在全身性的炎症。
2.2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显示胃内轻度积食,肠道轻度胀气,左鼓 室泡不透明度升高,考虑由积液问题,影像学检查见图 1至图3.
2.3 尿液检查
采集患兔尿液,送至病理实验室检查进行PCR检 查,结果为兔脑炎原虫阳性。
综合以上检查,确诊患兔为兔脑炎原虫感染,并且 可以从影像上看出兔脑炎原虫己经对前庭造成了损伤, 可能导致预后不良。
3 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孢子形成,限制 接触感染的孢子,对症治疗等。
第1 ~ 5天治疗方案如下:芬苯达唑, 20 mg/kg , 1次/d,口服给药;水飞蓟素, 12 mg/kg ,2次/d,口服 给药;恩诺沙星, 5 mg/kg ,2次/d,皮下注射;泼尼松龙, 0.4 mg/kg ,2次/d,皮下注射;甲氧氯普胺, 1 mg/kg , 3 次/d,皮下注射;西咪替丁, 1 mg/kg ,3次/d,皮下 注射。
治疗期间患病兔精神好转,大便基本恢复正常,人 工饲喂草粉。
第6 ~ 8天治疗方案如下:芬苯达唑, 20 mg/kg ,1次/d, 口服给药;水飞蓟, 12 mg/kg ,2次/d,口服给药;泼尼 松龙0.4 mg/kg ,2次/d,口服给药。
治疗7 d后患病兔出院。但是由于兔脑炎原虫感染有 很高的复发率,建议主人定期检查,并且由于兔脑炎原 虫感染已经对前庭造成了损伤,歪头可能不能恢复,告 知主人务必做好环境卫生的清洁消毒。
4 讨论
4.1 病原
兔脑炎原虫又叫微孢子虫、脑炎微孢子虫,属于微 孢子门、微孢子纲、微小孢子虫目、微粒子虫科,其滋 养体呈棒状,两端钝圆,大体呈椭圆形。专性寄生在巨 噬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宿主细胞内,以二分裂 或多分裂增殖的方式,从而形成虫体群或假包囊[5] 。感 染性孢子进入宿主体内的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在肾 小管上皮细胞中增殖,这样会使上皮肿胀形成假性囊 肿。然后周围的组织由于代谢物进入管腔,引起大量单 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渗入管 腔内,同时伴有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间质性肾炎,脑 炎原虫对大脑也会造成严重损伤,形成肉芽肿性脑炎[5]。
4.2 流行病学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污染的尿液和已经发病的动 物,传播途径是通过摄入、吸入污染的食物、尿液或经 胎盘传播,易感动物包括人、犬、猫、猪、鼠等多种动 物,其中兔最为严重。兔感染后主要为隐性感染或慢性 经过,导致一些患病动物出现漏检,造成传染源清除不 彻底,给该病的防控带来挑战。人感染脑炎原虫的临床 表现,根据机体的免疫状态差异较大,大部分会出现腹 泻等症状。
4.3 诊治
对于兔脑炎原虫感染的诊断,当临床表现歪头、震 颤、转圈运动等神经症状时就需要怀疑是否感染兔脑 炎原虫,确诊主要是通过尿液做PCR、病理组织学检查 等。对于兔脑炎原虫感染的治疗,暂时没有较好的方 法,特别是当已经表现出临床症状所产生的损伤,大多是不可恢复的,只能通过积极主动的应用芬苯达唑和糖 皮质激素治疗及对症治疗,并且还要加强饲养管理[6]。
4.4 预防
兔脑炎原虫感染是一种人兽共患病,需要提高公共 卫生安全意识,兔养殖可以采用独笼饲养,减少与潜在 污染尿液的接触。定期清洁和消毒兔子的生活环境, 包括笼舍和食碗,将食物和水碗抬离地面以降低尿液感 染的风险。加强粪便和尿液的管理,对粪便进行发酵处理。消毒可以用季铵盐类、 1%漂白粉进行消毒,新进 兔可以进行PCR检测和定期进行芬苯达唑的预防治疗, 淘汰已经感染的病兔,建立无病兔群。
5 结束语
兔脑炎原虫是一种寄生在细胞内的微孢子虫,可传 染给人、马、犬、猫及啮齿类动物等,但是只有兔子会 出现症状,此外,免疫系统不健全者如爱滋病病人,若 受到感染也会发病。兔脑炎原虫主要攻击神经系统,其 次是肾脏以及眼睛,引起的神经症状包括行为改变、歪 头、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肾脏疾病相关症状则 会出现多饮多尿、体重降低、氮质血症等。而眼睛的症 状则会形成眼内肉芽肿、白内障及玻璃体破裂型葡萄膜 炎。严重的也会出现死亡。脑炎小孢子虫的治疗法尚未 统一,但是使用芬苯达唑是目前最有效且最安全的的疗 法,同时也可用来预防脑炎小孢子虫。
参考文献
[1] 张柳平,段艳,潘耀谦.兔脑炎原虫病防制研究进展[J] .动 物医学进展, 2004( 1 ):60-62 .
[2] 顾有方,沈永林,汪志楷 .兔脑原虫病[J] . 畜牧与兽医, 1997( 1 ):35-37 .
[3] Molly Varga .Txetbook of Rabbit Medicine(Second Edition )[M] . London :Butterworth-Heinemann ,2014 :483-494 .
[4] 潘耀谦,王选年,岳峰, 等.兔脑炎原虫引起的脑组织细胞 凋亡[J] . 中国兽医学报, 2019 ,39( 5 ):919-924 .
[5] 陈会良.兔脑原虫病的研究进展[J] . 中国畜禽种业, 2012 ,8( 3 ): 114-115 .
[6] James W .Carpenter著,曹兴元译.异宠药物处方手册[M] .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408-4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