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认证的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2024-05-07 14:32:44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xuling
摘要:动物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新农科”背景下,动物医学专业认证对本科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该文深入分析动物医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动物医学实践实训教学改革的内容及重要意义。为加快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动物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新农科”背景下,动物医学专业认证对本科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该文深入分析动物医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动物医学实践实训教学改革的内容及重要意义。为加快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专业认证,动物医学,实践教学
Research on Reform of Animal Medicine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LIN Guozhen,WEI Suocheng,Ayimuguli,HUO Shengdong,LU Huining,WANG Rui,ZHANG Liju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30,China)
Abstract:Veterinary medicine is a highly practical profess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new agricultural science”,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animal medicine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talents.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animal medicine,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form in the practice training teaching of animal medici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It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animal medical professionals and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Keywords: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veterinary medicine,practical teaching
0引言
1动物医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动物医学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专业,承担向社会输送大量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2019年全国农业院校形成《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旨在做好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科”建设工作,培养社会急需的创新型农林人才[1]。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教学密切联系起来,才能为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提供保障。2014年,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动物医学专业获批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改革试点项目[2]。以此为契机,学院通过对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改革深入剖析,构建“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还需在新修订的五年制培养目标中继续改进。
1.1实践教学设置不合理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已经到一个新的重要时期,只有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农林新型人才才能推进快速发展。要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旧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已不适合新的时代和农业行业发展需求,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其设置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已不能满足当下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动物医学专业五年制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但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说的多,落实的少,教学环节单一,学时少,另外,还是老旧思想的延续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好多流于形式。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不丰富,不能及时补充来自于生产实践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技术;缺乏行业特色课程,影响学生的实践兴趣,学生也很难将行业生产实践与所学课堂知识与有效结合起来。
1.2专业实践抓落实不够
当前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表现为临床实践经验的缺乏。一是因为许多高校虽然设有动物医学专业,但没有与该专业配套的动物医院、专门人员和相关实践教学资源,客观上制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导致用于学生实践实验的各类动物数量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学效果更是无法保证。据统计国内高校动物医学本科专业中,配有教学动物医院的仅占一半,多数情况学生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几乎接触不到临床病例,更别说对一些重症和稀缺病例的实际操作了。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和临床训练,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二是毕业实习形式单一,专业性不强,质量不高。到企业实习是本专业目前最主要的毕业实习渠道,但是学生到了企业,一些企业往往把学生当作一般的普通劳动力,安排一些与专业技术相去甚远的简单临时性工作,学生不但得不到他们所期盼的真正的专业相关实践,还严重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三是高等农业院校的动物医学专业没有真正建立起与企业联合,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和临床经验“双师型”教师机制,同时也缺少对专业教师临床实践技能方面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许多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临床实践指导缺乏底气,但就是对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缺乏动力。“双师”型师资建设还在路上。
1.3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专业的师资队伍,合理的师资结构是专业认证的重要内容,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要途径。在一些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中,多数年轻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虽然学历高,但没有在行业、企业一线从业锻炼经历,缺乏实践体验和行业生产经验。学生时代实践能力的不足就需要在工作中去补课。否则,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只能是纸上谈兵,听着乏味,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3]。培养一支既懂专业理论,又懂实践的以老带新“梯队式”教师队伍非常重要。
1.4实验(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机会,一些基本的试验材料与设备是少不了的,如实验动物、化学药品、检测试剂、生物材料以及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与耗材,这些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但随着国内本科招生专业和招生数量的增加,许多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经费被压缩,提供给学生实验(践)动手的机会也相应变少,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次数、时间和对技能的掌握程度都达不到教学要求,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专业培养目标难以达成。
2专业认证与动物医学教学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欧6个英语国家的社会工程组织发起成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组织机构,签署了《华盛顿协议》。协议旨在批准或注册一些职业工程师所在的从业机构,而且规定各缔约组织所认证的工程专业的等效性[4]。20世纪初,我国的专业认证活动有较快的发展,并提出与国际接轨,探索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工程专业认证系统,实现国际互认的目标。2006年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2012年成立“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5]。专业认证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还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倡导的理念和核心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然后以目标为导向围绕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深入分析,分清个别问题和共性问题,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不断改进[6],既要让每位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又要让其成为社会认可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很重要,直接决定整个培养过程。培养目标一定要符合学校的办学方向,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节奏及时调整。为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重视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做好毕业生就业反馈工作,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内部监控和外部评价互通,科学管理,持续改进。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都是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参照国外标准进行的。现已建立临床医学、药物学、工程学等10多个专业认证标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在专业认证中获得规范和持续性提高。
我国的兽医教育要走出国门,为国际兽医教育所认可,实现兽医行业教育和人才的互通交流与合作,就必须接受国际通行的认证标准、认证规则和程序。这也是我国兽医教育适应国际化要求,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趋势。那专业认证和兽医资格考试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国外只有从获得兽医协会认证,并取得兽医学院学位的学生,才能去所在州的相关机构申请到执业兽医师资格。兽医专业认证与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是一脉相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兽医师,定位就在畜牧业生产,使学生在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前得到充分技能训练,培养成为新时代适应社会发展,懂技术堪当重任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3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3.1构建系统化立体式实践教学系统
根据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初步形成“三层次、四模块、十环节”的实践教学系统,三层次指“专业实践、基础实践、生产实践”,四模块指“课程实验、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和科创计划”,十环节指“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技能实训、认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研训练、军事训练”[2]。动物医学专业在坚持精品实验实践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汲取新理念、新内容、新项目、新方法,让实践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增强实践的应用性、趣味性和操作性。尽量开设更多的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特别是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资源优化和实验室开放,学生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试验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增强了自主性、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意识。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马来西亚国家联合实验室、各专业实验室以及相关合作企业等平台已成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资源,有效解决传统实验(践)教学的弊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可以缓解当前动物医学实验(践)教学中存在的临床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和经费短缺等问题[7]。
3.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共育应用型技能人才
基地和平台是实践实训的基础和保障。本专业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学生占60%,在巩固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校外实训基地是办学需求,也是先天优势。做好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拓宽渠道促进校企合作,打造一批企业一流、合作稳定、实习实训效果突出的专业实践平台。有合作的力度和深度,才能保障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高校教师和企业人员“互兼互聘、相互培训、双向交流”长效互动机制,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将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与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与设施联合起来,重视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生产同步”。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生产化、模块化、案例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中获得专业归属感,激发学习兴趣,充分锻炼综合就业能力,提高了就业效率[8]。另一方面,学生在毕业之前就有对企业的了解,在职业技能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有基本的职业素养,与之前没有得到企业锻炼的学生相比,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对企业来说入职培训就及接下来的人才培养就变得非常顺利。既节省不少的人力资源成本,也实现了企业发展及效益的最大化,这要得益于企业与高校全方位的互信合作[9];学校要根据企业需求和来自生产一线的信息反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量身培育企业所需人才,充分整合学校、社会和企业资源,调动教育、人才、产业、创新等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教育和生产中的偏颇、盲目和资源浪费,切实做到学有所用的长效发展[10]。
3.3重视并做好技能大赛
专业技能大赛在引领高校专业办学方向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1]。现场竞技的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思考、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有利于养成学生的临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以赛代练,指导学生连续参加各类大学生实践创新技能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和显著的实践锻炼效果。连续荣获第四届、第五届“生泰尔杯”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团体一等奖”;以及第四届、第五届“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最佳组织院校奖”“团体二等奖”;2019年12月学院还承办甘肃省首届大学生动物医学类专业技能大赛,获得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现在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学院的一项重要的学生实践创新项目,通过技能大赛,不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了的实践创新能力,还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明白学习本专业的真正意义。极大地激发学生热爱专业、提升自我的热情。
3.4依托创新项目提升创新能力
近年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已经从被动的参与科研项目变为主动的去调研申请项目。以前都是老师去找学生、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做项目,而现在大多都是学生带着思路或申请书去找老师。一方面,可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了解一些推动本专业发展的前沿性研究,明白现有的课程资源与学术研究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思路。另一方面,可加大力度为本科生提供更多的便利,让他们在老师和学长的指导下也能利用良好科研平台和实验室设备,参与、申请和执行各类科研创新项目。如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央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学校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在不耽误课程学习的同时,走进实验室,从最基本的操作开始,循序渐进式地参与科研工作,清楚项目的申请、实施、检查和结项等基本环节,并能发挥重要作用。真正达到依托创新项目充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
4结束语
现代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将专业认证理念融入到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从办学定位和专业实际出发,迎合国家要求、社会需求、转变观念,把握产业、行业展趋势,充分整合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探索动物医学实践教学规律,不断改革,切实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EB/OL].(2019-07-02)[2021-04-06].http://www.moe.gov.cn/s78/A08/moe-745/201907/t20190702-388628.html.
[2]陆会宁,臧荣鑫,霍生东,等.卓越农林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11):99-101.
[3]樊文静,高滑,贾臻,等.产教融合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策略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6):175-176.
[4]王玲,雷环.《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的工程教育认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5):88-89.
[5]郑育英,方岩雄,叶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浅谈[J].广东化工,2016,43(19):188-189.
[6]张宁.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74-76.
[7]高晓星.浅析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J].教育论坛,2018(3):160.
[8]李凤林,姜大伟,高伟,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1):80-83,121-122.
[9]李丽雯.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9(1):126-129.
[10]牛伟,张秀峰.转型背景下农业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动物医学专业养猪订单班为例[J].中国兽医杂志,2019,55(2):133-135.
[11]王纪忠,陈伯清,赵玉萍.基于“五位一体、多元融合”的卓越农林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48: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