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标志技术在渔业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论文

标志技术在渔业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论文

1

2024-04-28 09:47:43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近年,增殖放流成为增加资源量、改善水域环境的 重要举措。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是基于某一特定的增殖放流活动,在放流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增殖放流所产生经 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的评述和衡量,是放流工作的 核心环节[1] ,为改进增殖放流策略和管理提供依据。

  摘要: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是国内外在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修复领域采用的普遍方法。增殖 放流效果评估是增殖放流工作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有助于掌握放流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指导增殖放流工 作。标志技术是渔业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主要方法,对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标志技术在增殖放流效 果评估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旨在为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标志技术,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0 引言

  近年,增殖放流成为增加资源量、改善水域环境的 重要举措。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是基于某一特定的增殖放流活动,在放流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增殖放流所产生经 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的评述和衡量,是放流工作的 核心环节[1] ,为改进增殖放流策略和管理提供依据。标志技术是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主要方法,通过给放流群 体做上标志或标记后将其放回自然水域中,进而掌握其 生活史及其资源时空分布格局[2] 。以鱼类为应用对象, 标志技术可分为物理标志与标记、化学标志与标记、生 物标记、分子标记4大类。不同标志技术具有不同的特 点和适用范围,现将4类标志技术在渔业增殖放流评估 中的应用简要总结如下。

  1 物理标志与标记

  物理标志与标记是通过在鱼体表面腹鳍、尾鳍等部 位挂牌、烙印、打孔或注入磁性金属细丝、微型芯片等 材料以形成标志或标记的方法,常见的有挂牌、剪鳍 标记,金属线码、档案式、分离式卫星标志等。挂牌标 志是使用最广泛的标志方法,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 易识别的特点,可大规模使用,但对鱼体伤害大,易脱 落;剪鳍等标记保留时间较短,不易观察,对鱼体伤害 大,适用于大个体鱼类短期研究;金属线码标志形成伤 口愈合较快,标志保留率高,但需使用专门检测设备, 成本较高,不适宜规模化标志放流;分离式卫星标志收 集数据全面、信息量大,适用于金枪鱼等大型鱼类,但 回捕较为困难;卫星追踪、无线电标志多适用于浅水河 流或海表面动物研究;超声波标志多应用于在一定范围 研究鱼类行为特征。王好学等[3]采用挂牌标志方法在浙 江北部海域开展石鲷放流试验,通过回捕分析发现回捕 到的条石鲷均在岛礁附近,具有较强的恋礁习性,基本 掌握了标志条石鲷在自然海域中的生长适应情况、移动 栖息范围。姜亚洲等[4]采用挂牌标志法对黄姑鱼幼鱼进 行标志,借助回捕试验分析黄姑鱼增殖放流效果,结果 表明增殖放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修复象山港黄姑 鱼资源,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效果。马晓林等[5]分别在 浙江沿岸的象山港、岱衢洋、洞头列岛3个水域采用挂 牌标记、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方法开展 大黄鱼标志放流试验,结果显示,金属线码标记、荧光 色素可见式标记识别率低,回捕效果不明显,并指出在 目前渔获物交易的市场体制下,放流宜采用较为直观的挂牌标志。

image.png

  2 化学标志与标记

  化学标志与标记是在鱼体表面涂抹或注入颜色、荧 光,或喂养同位素、微量元素以在骨骼、耳石上形成标 志的方法,常见的有化学药品涂抹、植入式可见荧光、 荧光染料浸泡、耳石元素标志等。化学药品涂抹标志不 适宜鳞片较多的鱼类,荧光染料、耳石元素标志均可用 于大规模标记,但染料剂量过大可能会产生毒性,耳石 元素标志检测较为复杂,检测成本高。祝超文等[6]利用 锶元素耳石指纹标记技术在江苏沿海3市近海海域开展 大黄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调查,结果经锶离子处理的大黄鱼幼鱼在距离耳石核心0.6 ~ 0.8 mm处形成明显的锶元 素指纹标记,能存活、生长和索饵洄游,产生良好的生 态效益。与其他标记方法相比,荧光标记技术具有对鱼 类刺激温和、操作简单、标记费用低等优点[7] ,是一种 比较理想的标记技术,鱼类荧光标记化学染料除上述的 钙黄绿素、茜素红S,常见的还有四环素类药物、茜素 络合酮、钙黄绿素蓝,其原理是利用荧光染料与标记生 物组织中的钙离子相结合形成复合物或络合物,再随着 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结合的钙离子一起沉积在水生生物 的钙质结构上,形成稳定的荧光标志,被广泛应用于鱼类的增殖放流标记。

  3 生物标记

  生物标记是利用生物自身的分布、形态等特殊特性 作为天然标记,包括地理分布、形态学差异、寄生虫标 记等,具有易观察、成本低、操作简单的特点,但不能 个体标记。用寄生虫作为标识的方法可避免常规标识法 所需的高费用[8] ,但寄生虫标记对寄生虫的种类鉴定专 业性要求比较高。地理分布标记主要是利用同一品种的 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的差异性而进行标志的方法,周永 东等[9]采用引进与浙江杭州湾紫褐色体色不同的辽东湾 浅色海蜇进行放流,放流海蜇入海后生长迅速,平均日 生长达4 mm ,2个月达到捕捞规格,增加海蜇资源的补 充群体和恢复了海蜇资源,但需要考虑移植后的生态风 险。研究报道,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人工繁育群体主要 通过4种方式对野生群体的遗传特性产生影响,第1种是 放流群体不与野生群体发生杂交,而是通过种间竞争的 方式影响自然群体[10] 。第2种是与野生群体之间产生基 因交流,自然环境中出现放流与野生群体杂交的后代, 使得自然环境内种群的遗传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影响 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改变野生群体的遗传特征[11] 。 第3种是放流的群体存在将新型病原体引入自然环境的 可能,野生群体由于缺乏免疫可能会出现较高的患病 率,造成野生群体种群规模的减缩,进而影响野生群体 的遗传多样性。第4种是放流的群体不同程度参与或改 变营养层次,干扰生物类群组成和食物网结构[12]。

  4 分子标记

  分子标记是以个体间遗传物质内核苷酸序列变异为 基础的遗传标记,是DNA 水平遗传多态性的直接反 映[13] ,目前常用于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为微卫星DNA 。 微卫星标记属于第2代分子标记技术,微卫星序列广泛 分布于真核动物的核基因组中,具有分布广泛、多态性 高、扩增灵敏度高等优点,可准确鉴定出放流个体与野 生个体,同时在放流回捕环节中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回捕 个体及所用亲体进行遗传关系分析,评价放流效果找出 放流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利于放流工作更好地进行,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赵雨[14]基于5对微卫星引物 研究了日本对虾增殖放流是否对海域自然种群产生遗传 学影响,得出日本对虾亲本群体、放流群体和回捕群体 间遗传差异微弱的结论。冯晓婷等[15]基于微卫星标记的 亲子鉴定技术,评估推算出亲本的放流子代对长江江苏 段野生群体的贡献率为6.11%。与传统标志方法相比, 微卫星DNA标记具有稳定性高、程序简单、保持率高等 明显优势,不但可以研究放流鱼种的生长繁育、分布及 洄游情况,还可以监测放流群体与自然群体之间的遗传 多样性变化,适用于大规模使用和长期研究,但回捕检 测成本较高,且检测前需筛选特异性高的标记位点。

image.png

  5 总结

  增殖放流被视为有效补偿渔业资源、优化水域生态 的人工干预手段。随着放流规模逐渐扩大,对现行增殖 放流的有效评估是科学规划放流措施的保障和前提。 标志技术利用标记有计划地对鱼体进行回捕,推测放流 群体的生长和死亡规律,进而对放流群体行为、生理、 渔业资源开展分析、评估,在渔业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 扮演着重要作用。吕少梁[16]采用多因素分析对比了标志 过程不同操作引起的生长率、存活率和标志保留率的差 异,并提出来黄鳍棘鲷T型标志的操作规范。李柯懋 等[17]对比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法和金属线码标记效果, 结果显示可见植入荧光标记的保持率是100%,死亡率 3%,金属线码标记的保持率为85%,死亡率17%。物理 标志与标记、化学标志与标记、生物标记、分子标记各 有特点,需要根据放流物种的大小、应激性、皮肤特性 以及放流目的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分子标记直接以 DNA的形式体现,可以计算出放流群体的存活率以及对 自然野生群体的贡献量,将放流效果与地点、季节、放 流规格等因素相结合,得到最适的放流条件,有利于制 定更加科学的增殖放流方案,指导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参考文献

  [1] 李陆嫔,黄硕琳.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管理的分析研究[J] .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 5 ):765-772 .

  [2] 田敏, 杨剑虹, 范姝云, 等.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资源增殖 中的应用[J] .云南农业, 2022( 11 ):60-62 .

  [3] 王好学,徐开达,周永东,等 .浙江北部海域条石鲷标志放 流及回捕调查[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 41( 5 ):455-458 .

  [4] 姜亚洲,林楠, 刘尊雷, 等.象山港黄姑鱼增殖放流效果评 估及增殖群体利用方式优化[J] . 中国水产科学, 2016 ,23( 3 ):641-647 .

  [5] 马晓林,周永东,徐开达,等 . 浙江沿岸大黄鱼标志放流 及回捕率调查研究[J]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5( 1 ):24-29 .

  [6] 祝超文,张虎, 贲成恺, 等.江苏近岸海域大黄鱼标记放流 及效果评估[J] .水产养殖, 2023 ,44( 6 ): 1-9 .

  [7] 周辉霞,甘维熊.鱼类标记技术研究进展及在人工增殖放流 中的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56( 7 ): 1 206-1 210 .

  [8] 祝培福.标识海洋鱼类的若干摘记及用寄生虫作为标识的可 能性[J] .淡水渔业, 1974( 8 ):34 .

  [9] 周永东,王永顺,黄鸣夏.浙江近海海域海蜇的增殖放流[J]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1 ):28-30 ,36 .

  [10] Helfman G .Fish Conservation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nd Restoring Global Aquatic Biodiversity and Fishery Resources[J] .Journal of the North American Benthological Society ,2008 ,27 ( 3 ):802-804 .

  [11] 刘文雷,刘滨玮,刘奇,等.人工放流海洋生物的遗传和生 态影响研究综述[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 ,26( 1 ):68-70 .

  [12] 冯晓婷.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长江江苏段鳙增殖放流效果评估[D]. 上海:上海海洋大学, 2020 .

  [13] 刘胜男.长毛对虾微卫星标记开发及其在增殖放流中的应用[D]. 天津:天津农学院, 2019 .

  [14] 赵雨.基于微卫星标记的日本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及群体 遗传学研究[D] .天津:天津农学院, 2021 .

  [15] 冯晓婷,杨习文,杨雪军,等.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江苏 段鳙增殖放流效果评估[J] . 中国水产科学, 2019 ,26( 6 ):1 185-1 193 .

  [16] 吕少梁.鱼类标志放流技术优化:以黄鳍棘鲷为例[D] .湛江: 广东海洋大学, 2023 .

  [17] 李柯懋,简生龙,王国杰,等.应用于花斑裸鲤增殖放流效 果评价的两种标记方法对比研究[J] .淡水渔业, 2021 ,51( 5 ):4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