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小陇山麻沿林区天麻林下培育技术论文

小陇山麻沿林区天麻林下培育技术论文

4

2025-09-22 16:31:1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小陇山麻沿林区天麻的林下培育技术,旨在通过科学种植管理,推动天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小陇山麻沿林区天麻的林下培育技术,旨在通过科学种植管理,推动天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助力乡村振兴。研究团队在引种方面选择了高产的“乌红杂交天麻”品种,并通过多年试种与对比,筛选出了最适宜的蜜环菌菌种,有效提升了天麻的生长效率与品质。同时,深入研究了天麻菌材的培育方法、种植地块的优选条件、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及病虫害与温湿度的科学管理策略。研究结果显示,麻沿林区成功实现了天麻的高产与优质种植,建立了从有性繁殖到采收加工的一整套完整技术体系。这不仅为天麻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路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天麻;高产;引种;菌材培养;田间管护


  天麻作为一款名贵的中药,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药用史,其药用价值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天麻对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病症方面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天麻作为药膳逐渐走向老百姓的餐桌,特别是在一些天麻产区研发的天麻宴,通过天麻与肉类食品的搭配,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深受老百姓的喜欢,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高。小陇山麻沿林场积极探索出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将林下中药材种植作为重要产业来抓,探索出林下天麻种植新出路,通过做大做强天麻产业,发展林区经济促进乡村振兴,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1天麻人工种植现状


  1.1目前我国天麻种植分布情况


  天麻种植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目前主要天麻产区有云南彝良、陕西宁强、湖北宜昌等地,这些地方天麻种植品质好、技术相对成熟,形成具有规模化种植的稳定市场和产量,其中以云南彝良小草坝天麻品质最优。其次,吉林抚顺、河南、安徽、四川、甘肃、湖南、西藏、浙江等地区都有规模化种植的情况,我国天麻人工培育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且形成了一定规模。


  1.2陇东南地区天麻培育概述


  陇东南地区作为人工天麻的主要培育区之一,主要集中在陇南市康县、徽县一带,种植品种以红天麻和乌红杂交品为主。前些年,康县天麻种植发展出现瓶颈期,主要原因是没有保护好本地“红天麻”品种,导致本地天麻种质资源出现退化[1]。但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认识提高,引进一些高产的天麻品种,天麻种植再现往日辉煌,主要种植品种为“乌红杂交天麻”,并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成产业化发展趋势。

18a74a7b55712f01ada92f1d6a3ced82.png

  1.3麻沿林区天麻培育状况


  麻沿林区作为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秦岭南坡地区的综合性林场,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多年来坚持森林和资源的保护,林区积累了丰富的腐殖质、林菌等,土壤微生物活跃。近年来,林区内通过小面积种植,积极与湖北、陕西等地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学习,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天麻种植技术人员。2022年培育的“乌红杂交”天麻,天麻素含量达到0.59%,每平米可实现天麻产量10斤左右,其中一级麻占到60%以上。


  2麻沿林区天麻种植技术


  2.1种源选择


  麻沿林区天麻种植主要以“乌红杂交”麻为主,种源选购湖北恩施德富道地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产的“乌红杂交品”,该品种以湖北“乌天麻”为父本,以陇南本地“红天麻”为母本杂交,培育出适宜本地规模化种植的天麻品种,这种杂交麻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天麻素含量高等特点,适宜麻沿林区规模化种植[2]。与同期所选的本地“红天麻”、湖北引种“乌天麻”纯种相比,“乌红杂交麻”更加适宜本地种植,在种植过程中,该种生长天麻抗病虫害强,天麻生长周期短,当年3月份点种,11月份可实现采挖,缩短了种植时间,提高了产量。


  2.2蜜环菌选择


  在天麻的培育过程中,蜜环菌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麻沿林区通过三年多的试种选择,总共引进四个不同地区的蜜环菌进行菌材培养。主要以湖北恩施、陕西宁强、陇南康县以及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四家单位生产的蜜环菌作比较,最终选择了湖北恩施德富道地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蜜环菌为最宜[3]。其中陕西宁强和陇南康县蜜环菌传菌效果较次,菌材传菌效果不明显;小陇山林科所产蜜环菌质量较差,所培育菌材有腐坏现象,蜜环菌生产中整体灭菌不彻底;湖北恩施蜜环菌质量较高,菌体略有清香,菌丝生长较好,培育菌材菌索布满材体,种植天麻生长个头大、麻体饱满。


  2.3天麻菌材的培育


  麻沿林区内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77.5%,有丰富的林地资源。近年来,麻沿林场利用林区杂灌、森林抚育产生剩余物,进行林药林菌种植,为天麻菌材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菌材选择主要以青冈、桦木、白栎、栓皮栎、板栗等阔叶树材为主。在菌材培育过程中,首先选取生长较好,没有病虫害及杂菌侵染的菌材,将菌材打截成40cm左右的菌棒,将菌棒依次摆放成宽1m的菌床,菌材上开鱼鳞口,在菌材两端和开口处加上蜜环菌,使蜜环菌紧贴菌材,菌材之间相隔3~4cm,床上再均匀摆放一层细枝,在接好蜜环菌的菌材上覆盖一层沙壤土,土层厚度在5~8cm左右,最后在土层上均匀撒一层树叶,用以保湿保温。


  2.4种植地块选择


  天麻生长主要在海拔1500~2000m之间的林下中、低林区,坡度以10~25。的缓坡地带为最佳,坡度过高,易造成土壤含水低,不利于菌材传菌,坡度太小,则容易在雨季等降水量较丰时造成积水。


  天麻生长土壤要求至关重要,种植地块土壤对天麻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林下种植天麻地块选择应以沙瓤土、腐殖土为最佳,麻沿林区林下种植多为这种土壤,一般可选择长期受保护未被开发的林下,这种林下地带腐殖质较厚,土壤含丰富的有机质,无杂菌感染,土壤肥沃且透气性较好[4]。其土壤湿度一般在55%~65%之间,平均空气湿度为98%左右,土壤pH值为6~6.5之间,适宜天麻生长。


  种植地块选择时植被情况也是一个重要依据,林下种植时选择以灌木、阔叶树种集中的地块,对林地进行清理后种植,将杂灌、藤蔓清理后,保留较大树种,确保种植地的林分郁闭度。郁闭度过低,夏季温度高时则水分蒸发快,影响天麻生长,导致天麻早熟、易烂;郁闭度过高,则透光性差,也会影响天麻生长,一般选择植被丰富,郁闭度在0.3~0.7之间的杉木林、杉阔混交林为宜。针叶树集中的林下一般不作为天麻种植地块,针叶树种吸水性强,林下土质含水量少,林地内杂菌较多。


  3天麻种植田间管理

       3.1病虫害管理


  天麻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针对天麻生长的各个环节出现的一些病虫害进行预防。通过往年种植经验,在天麻生长阶段主要产生的病害以黑腐病和褐腐病为主,黑腐病是由病原真菌侵染天麻球茎引起的,早期主要表现为麻身出现黑斑,后期茎块腐烂、苦味,对天麻生长产生极大危害,黑腐病主要是由于种植过程中土壤透气性差,长期出现浸水等情况导致的,因此在天麻种植时对地块土壤的选择非常重要,地块选择要利水、透气性较好的沙壤土。褐腐病也是天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之一,褐腐病主要由灰葡萄孢菌产生引起的,表现为菌体侵蚀种麻,初时麻身出现不规则白色菌核,之后逐渐变黑,从而导致天麻减产,此病预防可在天麻种植初期在种子选种时开始,可选择优质种子,保证种麻的完整、无感染的种子,选择蜜环菌不能有杂菌感染,种植地块不要连续种植,可采用轮种方式种植,减少该病的发生[5]。常见的天麻病害还有锈腐病、水浸病、疣孢霉病、杂菌侵染等病例,这些病害主要发病原因大多都是由于天麻种源退化、土壤透水性差、杂菌感染等原因造成的,在天麻种植的环节中,对这些面临的问题加以注意,都能很好地进行防治。


  在天麻生长阶段,虫害的防治也是确保天麻健康生长的重要一环,在麻沿林区天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主要为蛴螬和蝼蛄。蛴螬为多食性害虫,是金龟子的幼虫,在天麻生长过程中会啃食天麻块茎,造成天麻块茎空洞,危害天麻生长,在天麻种植过程中,此种虫害危害往往比较大,每年7~8月大量出现,此阶段是天麻生长最关键的时期,易造成天麻大规模减产,防治难度比较大,一般可采用人工捕捉、黑光灯诱杀等方法进行防治。蝼蛄也是多食性害虫,以成虫咬食天麻,造成天麻减产,此虫不仅咬食天麻,还会在土层下开掘隧道,使蜜环菌菌索断裂,破坏天麻的共生关系,导致天麻生长由于缺乏营养而造成减产枯死。此种害虫也可用荧光灯进行人工诱杀,同时也可用农药进行饵杀,可将拌好的农药放置在地边地缘进行诱杀,以减少农药对天麻生长产生影响,导致商品麻农药残留超标。


  3.2温湿度管理


  在天麻下种后,保持田间的温湿度对天麻的生长非常重要,麻沿林区天麻种植主要为当年3月份土壤解冻后开始下种,至当年10月底采挖,因此全年温度适宜,无防冻情况,仅有培育零代种子越冬,零代种子采用覆盖地膜,地膜上覆盖秸秆,确保种子不被冻坏。


  天麻种植则无须防冻,当年即可实现采挖,种植区内3~10月土壤平均气温20.7℃左右,在天麻快速生长期6~10月份,气温保持在20℃左右,适合天麻生长。

2ea27eb50fca0734b73055acc412faa5.png

  在天麻生长期,麻沿林区湿度宜在最适宜区间,全年降水量保持在800mm左右,空气含水量保持在98%。土壤含水率保持在16.5%左右,天麻点种土壤覆盖后会在床上加盖一层树叶,起到了良好的保湿效果。通过对所种植天麻地块内湿度的监测,湿度适宜[6]。在7~8月份如遇土壤干旱,降水较少情况,则会进行人工干预,对种植区内进行浇水灌溉。降水量较多时,则利用人工在天麻种植床间及时排涝,避免积水造成天麻水浸病、黑腐病等疾病的出现。


  3.3野生动物管理


  林下天麻种植时野生动物较为常见,林区内常见的能对天麻造成损坏的野生动物主要以野猪、獾为主。野猪会闯入创区种植区内对所培育菌床进行毁坏,此种毁坏往往面积大,破坏程度高。野猪属群居动物,出动时往往成群结队,对种植区进行无差别破坏,直接导致天麻绝收。一般应对措施为在天麻地周围设置刺丝围栏,刺丝围栏的设置可以很有效隔绝野猪进入种植区。夜间则需要人员值守,值守人员每隔2h左右巡视天麻地,可随身佩戴音响、炮仗等物资,对野生动物进行驱赶。


  獾类也是危害天麻生长的动物之一,当獾类进入种植区内,主要危害表现在翻土寻找蚯蚓、蚂蚁等食物,其本身很少以天麻为食。麻沿林区种植区内由于在周边设置了刺丝围栏,有效杜绝了獾类的危害,但日常管护中也要注意查验,防止獾咬坏刺丝围栏进入天麻地。


  4天麻采收、清洗、加工

       4.1天麻采收


  麻沿林区种植天麻采收在每年10月底~11月初进行,此时气候逐渐变冷,天麻生长放缓,通过7~8个月生长,商品麻已经达标,天麻素含量达到最佳,此时可组织人员对天麻进行采挖。采挖时要严格按照采挖技术规定进行,对采挖人员进行培训,防止因人员采挖不到位造成商品麻表皮破坏。


  4.2天麻清洗


  采挖出的天麻要及时进行清洗加工,以防止表皮氧化发黑,影响商品麻的品相,清洗时所选用的清洗机可用软毛辊清洗机,防止因为清洗而造成商品麻损伤。清洗后的商品麻应及时分类,将一、二、三等麻分别分装,分装后的商品麻可根据需求将其在蒸煮漂烫后烘干,蒸煮时将清洗干净的天麻倒入锅中,等水开后漂烫,天麻一般漂烫时间在半小时左右,等切开的天麻内部无白心后可捞出沥干水分进行加工烘干,一般5斤鲜天麻可烘干为1斤干天麻。天麻烘干也可切片加工成干天麻片,天麻片的加工要注意切片的厚度,过薄则在麻片烘干后容易碎,不宜包装。


  若以鲜商品麻出售,可将洗净的鲜天麻进行分级真空包装,真空包装后可根据需要放置在恒温冷库中,避免放置时间过长造成天麻素的流失。


  5结语


  总而言之,天麻作为名贵的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近几年,培育天麻新品种作为食用天麻逐渐走进了老百姓的餐桌,因此天麻种植无论药用还是食用都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市场需求量大。为了更好地推广天麻规模化在麻沿林区种植,麻沿林场通过近几年的试种,已经在天麻有性繁殖、蜜环菌生产、林地选择、菌材培育、选种育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包装销售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种植销售体系,为麻沿林区天麻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探索出了新的路子,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志伟,崔丽丽,苏丽敏,等.有机天麻林下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04):1-5.


  [2]王昕.天麻及猪苓林下栽培技术的推广与示范[J].现代农村科技,2021,(09):15.


  [3]李月文,曾小英,陈道静,等.重庆七跃山林下种植天麻技术研究[J].重庆林业科技,2011,(02):33-35.


  [4]谢昌院.林下种植天麻的价值及种植技术探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4,(09):106-108.


  [5]柴鑫,高旭霞,何舒,等.乡村振兴视角下林下中药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昭通彝良县天麻产业为个例分析[J].江西农业,2023,(14):117-119.


  [6]曹昊,马凤,安磊.天麻培养基配方筛选及林下栽培实验[J].中国林副特产,2023,(0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