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基于鸡仿生消化评估2种复合酶的作用论文

基于鸡仿生消化评估2种复合酶的作用论文

2

2025-09-04 17:31:4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该试验旨在利用第3代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Ⅲ)进行模拟鸡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评估某公司生产的2种复合酶对饲料消化率的影响。采取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肉鸡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相同含量的2种复合酶,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

  摘要:该试验旨在利用第3代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Ⅲ)进行模拟鸡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评估某公司生产的2种复合酶对饲料消化率的影响。采取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肉鸡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相同含量的2种复合酶,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结果表明,与正常日粮相比,添加酶A、酶B的日粮其DM消化率显著提高了2.39%、2.69%(P<0.05);CP消化率显著提高了0.73%、3.67%(P<0.05);能量消化率显著提高了1.02%、1.53%(P<0.05)。该试验在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能够提高其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消化率和能量代谢率,其中酶B效果最好。


  关键词:复合酶;干物质;粗蛋白;能量;消化率


  0引言


  随着家禽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提高饲料利用率成为关键问题之一[1-2]。近年,酶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中,其不仅能够拓宽饲料的来源、提高饲料转化率,而且能够减少畜禽对环境的污染等[3-4]。复合酶作为一种有效的饲料添加剂,能够分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促进营养物质的释放和吸收,然而不同来源和配方的复合酶其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仿生消化系统(SDS-Ⅲ)[5],能模拟饲料在畜禽体内消化过程,减少人工操作产生的系统误差,能相对快速、准确地评估复合酶的功效,为筛选优质酶制剂提供有力支持。


  1试验材料


  1.1试验地点


  试验于新疆泰昆集团饲料工程中心进行。


  1.2试验复合酶


  选取某公司生产的2种复合酶制剂,分别标记为酶A和酶B。复合酶组成和活性见表1。

  基础饲料原料选用玉米、豆粕、小麦粉等常见的鸡饲料成分,按照标准鸡饲料配方进行配制,确保其营养成分符合鸡的生长需求。


  2试验方法


  2.1试验设计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共设置3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基础饲料,不添加任何复合酶;酶A组:基础饲料添加酶A,按照产品推荐剂量添加;酶B组:基础饲料添加酶B,按照产品推荐剂量添加。


  2.2测定指标及方法


  分别测定试验前后处理组饲料的干物质消化率(D MD)、粗蛋白消化率(CP D)和能量消化率(ED)。DM含量采用GB/T6435—2014方法测定,CP含量采用GB/T 6432—2018中粗蛋白检测方法,使用凯氏定氮仪(海能K1100)测定,能量值利用氧弹式量热仪(IKA C6000)测定。公式如下:DMD(%)=(M1-M2)/M1×100;CPD(%)=(M3-M4)/M3×100;ED(%)=(E1-E2)/E1×100。式中,M1:饲料样品干物质重量(g);M2:未消化残渣干物质重量(g);M3:饲料干物质蛋白含量(%);M4:未消化残渣蛋白质含量(%);E1:饲料样品能量总能(MJ/kg);E2:未消化残渣能量总能(MJ/kg)。


  3结果与分析


  3.1干物质消化率


  由表2可知,酶A组、酶B组与对照组相比,干物质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酶A组和酶B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酶A组较对照组DM消化率显著提高了2.39%;酶B组较对照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提高了2.69%,较酶A组显著提高了0.30%。

  3.2粗蛋白消化率


  由表3可知,酶A组、酶B组与对照组相比,CP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酶A组和酶B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酶A组较对照组CP消化率显著提高了0.73%;酶B组较对照组CP消化率显著提高了3.67%,较酶A组显著提高了2.94%。

  3.3能量消化率(体外总能消化率)


  由表4可知,酶A组、酶B组与对照组相比,能量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酶A组和酶B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酶A组较对照组能量消化率显著提高了1.02%;酶B组较对照组能量消化率显著提高了1.53%,较酶A组显著提高了0.51%。

  4讨论


  本试验中复合酶制剂主要成分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蛋白酶等,大量文献报道,日粮中添加淀粉酶、蛋白酶、木聚糖酶等复合酶,能够改善肉鸡生产性能[6-9]。乔淑文等[10]在肉鸡日粮添加2 000 U/g木聚糖酶+800 U/g葡聚糖酶可以显著改善料肉比,提高屠宰性能;Mehri M等[11]在日粮中添加900 g/tβ-露聚糖酶可显著提高肉鸡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维护肠道微生物区系和增强免疫力;俞路等[12]发现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显著提高肉鸭饲料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代谢率;本试验在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了鸡的粗蛋白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和干物质消化率,由此可得在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饲料的代谢率有积极作用。


  许多文献表明,不同活性的酶制剂对饲料的代谢率影响也不同。如王芬等[13]发现,日粮中分别添加1 000、2 000、3 000、4 000 U/g纤维素酶活性的复合纤维素酶制剂能提高东北白鹅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采食量,增强鹅体的免疫功能,而添加2 000 U/g的复合纤维素酶制剂效果最好;王晓[14]在肉仔鸡的日粮添加200 mg/kg和400 mg/kg的复合酶制剂均降低了料肉比,提高了肉仔鸡的生产性能,但添加200 mg/kg的复合酶制剂的效果最优。而本试验中复合酶B活性高于复合酶A,且在日粮中添加复合酶B的效果优于添加复合酶A,由此判断复合酶制剂的活性能够显著影响饲料的代谢率。


  5结论


  本试验通过鸡仿生消化实验评估了该公司的2种复合酶制剂。结果表明,酶A和酶B均能显著提高饲料的DM、CP和能量消化率,且酶B的添加效果优于酶A的添加效果。在鸡饲料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复合酶添加方案,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减少粪便中未消化养分的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本研究仅为体外仿生消化试验,后续还需结合动物饲养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在鸡生长性能、健康状况和产品品质等方面的综合效果,为复合酶的实际应用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赵群.复合酶菌制剂对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饲料,2024(24):41-44.


  [2]覃小英,陈集成,潘艳,等.复合酶制剂联合益生菌对甘蔗尾叶微贮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J].现代畜牧科技,2024(10):68-71.


  [3]黄志国.酶制剂在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猪业观察,2024(4):79-81.


  [4]马守斌,朱应波,马翔宇,等.复合酶制剂对杂交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代谢率的影响[J].山东畜牧兽医,2024,45(4):20-22.


  [5]赵峰,张宏福,张子仪.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操作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6]Basmacioglu M H,Baysal S,Misirlioglu Z,et al.Effects of oregano essential oil with or without feed enzymes on growth performance,digestive enzyme,nutrient digestibility,lipid metabolism and immune response of broilers fed on wheatsoybean meal diets[J].Brit Poul Sci,2010,51(1):67-80.


  [7]鹿震涛,吴占月,郭艳红,等.白酒糟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生长、肠道发育、肉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24(12):5 265-5 276.


  [8]赵群.复合酶菌制剂对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饲料,2024(24):41-44.


  [9]杨华,伏春燕,刘雪兰,等.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AA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小肠形态发育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24,45(5):18-24.


  [10]乔淑文,王芳,郝宏儒.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胴体成分及血液指标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4):72-76.


  [11]Mehri M,Adibm or a di M,Samie A,et al.Effects ofβ-mannanase on broiler performance,gut morphology and immune system[J].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3,12(9):6 221-6 228.


  [12]俞路,王雅倩,章世元,等.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生产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J].饲料与畜牧,2008(3):34-35.


  [13]王芬,王灵坤.复合纤维素酶制剂对东北白鹅生长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3,45(8):75-78.


  [14]王晓.日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饲料,2024(8):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