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贫血病最新流行现状与综合防控论文

2025-09-04 16:52:2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指环病毒科、环转病毒属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性、蛋传性传染病,又称蓝翅病。
摘要: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指环病毒科、环转病毒属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性、蛋传性传染病,又称蓝翅病。该文从鸡传染性贫血危害、发病特点、临床和剖检症状、最新流行病学及综合解决方案5个方面综述了鸡传染性贫血病最新流行现状和综合防控,为该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鸡传染性贫血病;流行现状;综合防控
0引言
鸡传染性贫血在世界各国养禽业中广泛存在,近年传染性贫血在我国发病也属于高发态势,为无囊膜、单股、负链、环状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5~26.5 nm,呈球形;在世界各国分离的野毒株均能够致病,虽然有不同基因型,但均为同一血清型,但在致病力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1-5]。随着传染性贫血危害日趋加大,在这种情况下瑞普生物研究院和渤海农牧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和试验,比较清晰地分析现今传染性贫血病流行现状,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传染性贫血病,为预防传染性贫血病提供理论依据。
1危害
(1)直接造成家禽育雏期和育成期生长迟缓、体重降低,均匀度差。
(2)间接影响会引起免疫机能障碍,造成免疫抑制,疫苗免疫失败,如感染CIAV后影响IBD的免疫保护。
(3)继发或混合感染多发,死淘增加,如传染性贫血病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腺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有协同作用,使鸡群死亡率上升,并突破龄期及母源抗体的保护,引起疾病的爆发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4)产蛋鸡群感染,会导致产蛋率上升慢或产蛋下降、加重肝破裂。
2发病特点
(1)鸡是CIAV主要自然宿主,宿主在扩大,不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该病。
(2)自然感染常见于2~4周龄,虽然具有明显的龄期抵抗力,但是大日龄发病有增加趋势;部分区域存在偏强毒株,8~10周感染仍可造成显著免疫抑制问题。
(3)鸡传染性贫血病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被CIAV污染的疫苗也能造成本病的传播和发生。
(4)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传播,被污染的器具、饲料等都可作为该病的传染源,通过器械、人员活动间接传播,其次是呼吸道,还有可能通过羽毛的毛囊上皮细胞排毒。
(5)从肝破裂中经常检测到CIAV病毒(CIA和AL混感,CIA和HEV混感)。
(6)能从试验牧场的老鼠、流浪猫和狗粪中检测到CIAV,且与感染鸡高度同源。
(7)免疫接种7周内种蛋不能用于孵化,否则存在疫苗感染的可能性。
(8)产蛋前免疫1次,抗体衰减较快,在产蛋期发生感染比例在增加。
3临床症状与剖检症状
(1)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虚弱,行动迟缓,羽毛松乱,体重下降,频发出现弱小鸡只。
(2)发病鸡表现为贫血,啄、肉髯、腿、面部和可视黏膜苍白,翅膀出血。见图1。
(3)出现血液凝固不良;鸡血细胞压积下降,从正常值30%下降到20%以下。
(4)剖检会发现骨髓萎缩,骨髓从正常的深红色变为脂肪色、淡黄色或浅红色。
(5)肝、肺、肾肿大、褪色;有的肝脏有坏死灶,有时见骨骼肌出血,腺胃黏膜出血,肠道有出血斑。见图2。
(6)出现胸腺萎缩,严重时可导致完全退化。见图3。
4最新流行病学
(1)渤海农牧对近4年传染性贫血发病分析,传贫还是属于较高态势,阳性检出率均在10%以上。见图4。
(2)鸡传染性贫血病在各品种家禽中均有发生,其中商品肉鸡发病数占比最高;其次是蛋鸡。见图5。
(3)通过不同周龄发病情况可以看出:5~20周龄发病率较高,尤其7~20周龄发病率高达22.8%以上,产蛋前感染不仅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也会影响体重增长,造成鸡群均匀度差,影响以后产蛋性能。见图6。
(4)鸡传染性贫血感染模式中,多发生混合感染,占比高达53.1%,混合感染中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混感占比达7.3%;其次与法氏囊病、支原体、马立克氏病等的混合感染也较为严重。见图7。
(5)在全国各地均有鸡传染性贫血病发生,但在养殖密集区发病更高,发病最高的是河北检测116例阳性,其次是山东30例阳性、山西17例阳性和辽宁13例阳性,因此这些区域要特别重视CIAV的防控工作。见图8。
5综合解决方案
5.1重视引种工作
加强(活疫苗或引种)检疫,防止疫苗或引种带入[6]。
5.2加强鸡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重视日常的饲养管理及兽医卫生措施,特别做好环境消毒以及预防早期感染[7-8]。
5.3做好种鸡免疫
在9~15周龄进行疫苗免疫,发病严重区域可以进行2次疫苗免疫,换羽鸡根据抗体进行加免,同时做好IBD和MD的免疫接种[9-11]。
5.4饮水免疫增强类药物
饮水添加转移因子(泛易平)、干扰素、黄芪多糖(康替优)制剂,提高抗病力,严重的病例采用泛易平配合康替优饮水使用;使用抗菌物防止继发感染[12]。
转移因子具有广泛的免疫学活性,能激活机体先天免疫功能,提高CD4(T辅助细胞)/CD8(T抑制细胞和T杀伤细胞)比值;通过促进白介素-6、白介素-10等细胞因子和广谱抗病毒蛋白(MX)的分泌,达到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同时能够显著提升细胞免疫水平,促进机体清除感染细胞,降低病毒载量[13]。
文献资料表明-TF具有改善消化功能、促生长;缓解免疫抑制、提高免疫力;TF配合疫苗使用可提高保护率和抗体滴度;转移因子对缓解CIA有重要作用[14]。
参考文献
[1]赵伯存.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控措施[J].家禽科学,2024,46(9):103-105.综述与专论
[2]陈粉县.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与防控[J].今日畜牧兽医,2024,40(8):17-19.
[3]唐永坤.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控[J].家禽科学,2024,46(7):106-109,132-133.
[4]胡明雪,林雨萌,刘长军,等.一株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4,46(6):568-575.
[5]桑明山.鸡传染性贫血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业,2024(8):83-84.
[6]张鹏,张承新,丁斌,等.鸡传染性贫血病免疫程序的合理制定与评估[J].家禽科学,2022(6):59-61.
[7]李肖,曹学香.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科学防控[J].畜禽业,2022,33(12):90-92.
[8]詹生威.一例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治与体会[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9(4):64-65.
[9]张欣兴.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5):79.
[10]黄剑锋,陈艳.岩鹰鸡传染性贫血的预防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1,42(12):36-37.
[11]强玉宁.一例蛋鸡传染性贫血与法氏囊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J].家禽科学,2024,46(5):64-66.
[12]苗雨潼.应用转移因子降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4.
[13]张婕.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1/VP 2蛋白联合抗病毒蛋白RSAD2的免疫效力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3.
[14]张俊.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地区流行、共感染协同致病及免疫防控技术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