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畜平衡及对策建议论文

2025-03-26 11:40:38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呼伦贝尔地区畜牧业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优质品牌和物质基础,近年,国内居民对奶制品、肉制品的需求量逐年呈递增趋势,呼伦贝尔地区牲畜存栏量随之也达到历史的高点,家畜养殖规模与天然饲草供应之间的平衡随之也发生改变,旨在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地区家畜存栏量及政策情况,针对呼伦贝尔地区草畜平衡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摘要: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呼伦贝尔地区畜牧业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优质品牌和物质基础,近年,国内居民对奶制品、肉制品的需求量逐年呈递增趋势,呼伦贝尔地区牲畜存栏量随之也达到历史的高点,家畜养殖规模与天然饲草供应之间的平衡随之也发生改变,旨在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地区家畜存栏量及政策情况,针对呼伦贝尔地区草畜平衡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呼伦贝尔草原;草畜平衡;载畜率;草原保护
0引言
呼伦贝尔草原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全市草地总面积占自治区草地总面积的12.4%左右,约为670余万hm2,其中:打草场面积约为200万hm2,年可产干草约210万t[1],2023年呼伦贝尔市草原植被盖度76.24%,平均草群高度35.19 cm,天然草原生产力1 850万t,各项指标均居自治区第一[2]。呼伦贝尔地区畜牧业生产仍以传统放牧的草原畜牧业为主,不断采取扩大养殖规模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严重依赖天然草地发展养殖业,受气候环境异常、养殖观念落后、生产技术落伍、养殖户心理形态和认知水平[3-4]等因素的影响,地区草原长期处于被掠夺性使用的状态。2006年,王瑞杰等[5]研究估算呼伦贝尔地区草原理论载畜量约为765万头羊单位,多年来随着市场对畜产品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呼伦贝尔地区牲畜存栏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加之过载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呼伦贝尔大草原理论载畜量逐年呈现递减趋势,经统计呼伦贝尔市2023年牲畜存栏量1252.3万头只,其中牛存栏163.5万头,羊存栏1 008.4万只,折合羊单位约为1 825.89万只[6],牲畜实际存栏量高于理论载畜量,草畜失衡现象显著。
1实施草畜平衡的现状
1.1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实施情况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是实施草畜平衡最早的省份之一,分别于2011年、2016年、2021年在自治区全范围内实施3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每一轮实施时间为5年[7],呼伦贝尔市自2019年以来积极开展草原保护修复建设工程项目43个,完成草原修复任务3 333 km2,“十四五”期间严格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实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区面积68 600 km2,其中禁牧区6 407 km2,草畜平衡区61 527 km2,每年发放草原奖补资金6.32亿元,惠及6.2万户农牧民[2],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呼伦贝尔草原优良牧草种类、数量日益增多,产草量、草场盖度逐年提高,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充分说明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财政、项目扶持政策对草场的保护与利用的效果是显著的。
1.2人工草地建设情况
据了解,呼伦贝尔市一年生青贮饲料面积约为280 km2,主要种植品种为饲用青贮玉米和燕麦,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以东地区的阿荣旗、莫旗、扎兰屯等旗市区。多年生牧草保有面积约为213 km2,其中牧草种子基地面积约60 km2,主要种植品种为苜蓿、羊草、冰草等饲草,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以西地区的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右旗、额尔古纳市等旗市区。目前全市饲草加工企业仅有2家,年生产加工能力为3万t,主要生产制作加工饲草颗粒和草捆,全市具备饲草储备条件的厂房约273个,可储存饲草约10万t[8],综合来看全市人工草地不论从种植面积和生产加工方面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逐年加大人工草地种植面积、提高饲草加工生产能力,是未来实现草畜平衡一项重要举措。
2不同维度下草畜平衡工作的考量
养殖户是落实开展草畜平衡相关工作的主要群体,养殖户的思想行为、养殖习惯、决策能力、经济实力对落实草畜平衡工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研究人员在探索草畜平衡问题时,主要讨论的是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的原因以及政策在限制养殖规模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据相关研究表明,通过改变养殖户生计资本对畜牧业生产的依靠,可以显著控制养殖户超载过牧的举动[9]。地方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对调控养殖户载畜率的作用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据研究显示,积极推行实施草原奖补政策有助于降低养殖户的载畜率,随着补助资金越高,养殖户选择减少牲畜的概率则越高[10],同时也有研究显示,相关政策仅考虑到如何降低养殖户载畜率的问题,并未深入分析因养殖户减少牲畜存量而带来的经济亏损,出台的政策不能提高养殖户减畜的主动性[11],当前研究草畜平衡主要考虑了牲畜存量和天然草地的关系,鲜有关注人工草地、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对降低天然草地放牧压力的作用。忽略人工补饲草料的作用,导致测算天然草地实际载畜率失真的现象,这样不仅会过度解读草场超载问题,而且也影响了载畜率驱动因素的研究。
3实施草畜平衡的对策与建议
3.1冬季圈舍饲养家畜
冬季圈舍饲养家畜是我国北方地区草原畜牧业主要采取的生产方式[12],呼伦贝尔地区冬季漫长、寒冷,随着冬季畜舍温度持续的下降,导致家畜体表温度、呼吸频次、活动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加之冬季饲草质量远低于夏季饲草,致使家畜在冬季维持自身能量持续增加,因此,冬季做好防寒保暖措施,使家畜保持恒定的体温和充足的能量过冬,促进家畜群体稳定健康。
3.2积极实施划区轮牧制度
呼伦贝尔畜牧业生产主要采取放牧的饲养模式,合理的放牧管理制度对呼伦贝尔实现草畜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配置家畜在时间和空间对草原的使用,使家畜存量和草原产量长期处于动态平衡,划区轮牧是实现草畜平衡的一种重要手段。划区轮牧是指将整年的放牧场或一个时期的放牧场划分为多个轮牧小区,要参考国家和地方公布的草原载畜量标准、天然草原资源等级评定标准、天然草原退化标准,核定当年草畜平衡量,由一个畜群或者多个畜群在一个轮牧小区或者多个轮牧小区交替采食,有计划地进行放牧的一种形式[13],划区轮牧技术要科学合理设置畜群规模、轮牧小区面积及数量、放牧时间、放牧频次、放牧方法,划区轮牧方式不仅能够在有限的草原上获取大批量的有价畜产品,而且能够有效遏制草原退化、沙化等现象的发生,划区轮牧是草原畜牧业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先进放牧管理制度。据王宇等研究表明[13],通过划区轮牧的方式能够提高草原20%~30%的利用率,可提高30%左右草原载畜量。
3.3推动饲草基地建设
发展人工草地建设对呼伦贝尔地区畜牧业生产和饲草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力推动呼伦贝尔农牧区饲草产业发展,合理建设人工草地可以有效降低草原养殖牲畜的压力。积极打造草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团体或个人建设牧草生产加工企业,在土地租赁、机械购置、厂房建设等方面给予贷款融资、税费征收等相应优惠政策,依托饲草龙头企业推动地区饲草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饲草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饲草颗粒、青贮裹包、秸秆氨化等加工技术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构建牧草种植、管理、收获、加工、储藏一体化生产流程,进一步加大优质品种牧草的培育力度,持续优化牧草的种植技术、不断改善牧草收获加工手段、有效提升牧草的利用效率。逐步提升优质牧草自给自足实力,解决因自然灾害、地区放牧政策等限制而引起的饲草紧缺问题,不断提升地区饲草供应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3.4鼓励集约化养殖
要将集约养殖作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重要途径,地方政府多部门要联合制定科学合理的超载过牧舍饲饲养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天然草地单位面积载畜量的“警戒线”,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户均草场面积不足66.67 hm2的养殖户,以村集体为单位,采取牲畜、草场、资金等生产资料进行入股的形式,成立养殖合作社,提高养殖的组织化程度;推动户均草场面积在66~200 hm2草场的养殖户,整合各类生产资源,组建联合牧场,提高养殖标准,谋求规范化生产;引导户均草场面积在200 hm2以上的养殖户,发展现代化家庭牧场,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构建地区集约化养殖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地区草场,促进地区草畜平衡可持续发展。
4结论
当前呼伦贝尔地区部分草原均有不同程度的超载过牧的现象,实现草畜平衡是一项科学、严谨、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养殖户的养殖结构、家庭收入、养殖模式、畜主年龄、草场面积等多重因素,要重点关注那些中小型养殖群体,积极探索因村施策、因户施策新路径,向精准施策目标发力,引导养殖户转理念、强管理、提技术,促进地区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逐步提高养殖户减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拓宽收入来源,增加非养殖业的收入,提高养殖户的生计能力,通过优布局、调结构、转模式、强监管,持续深化开展草原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工作,逐步实现给天然草场“减负”的目的。
[1]敖特根,肖燕子,孙林,等.呼伦贝尔饲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草地学报,2024,32(3):661-666.
[2]http://lcj.hlbe.gov.cn/News/show/1138222.html.
[3]韦惠兰,祁应军.不同规模草地超载主体的差异性—以甘肃省玛曲县为例[J].草业科学,2017,34(4):892-901.
[4]侯向阳,尹燕亭,王婷婷.北方草原牧户心理载畜率与草畜平衡生态管理途径[J].生态学报,2015,35(24):8 036-8 045.
[5]王瑞杰,覃志豪,王桂英,等.呼伦贝尔草原产量及载畜平衡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11,32(12):1 782-1 785.
[6]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呼伦贝尔市全力推动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
[7]咏梅.内蒙古草原草畜平衡现状及对策建议[J].当代畜禽养殖业,2024(1):54-55.
[8]迟晓雪,韩美娜,付婧萍.内蒙古呼伦贝尔草业发展调研报告[J].当代畜牧,2023(2):32-34.
[9]张瑞,赵凯,谢先雄,等.生计资本如何影响农牧户的减畜行为?—基于农牧交错禁牧区微观时序追踪数据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9):73-82.
[10]王丹,王征兵,赵晓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对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以青海省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3):70-76.
[11]高雅灵,林慧龙,马海丽,等.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户牧业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J].草业学报,2020,29(4):63-72.
[12]郭娜,于志慧,唐家琦,等.空间电场对冬春季畜舍温室气体的净化效果[J].畜牧与饲料科学,2022,43(1):46-52.
[13]王宇,王彩灵,王磊,等.科学合理保护草原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林业,2024(9):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