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金殿林场森林经营中的野生动物保护策略论文

2025-03-26 11:34:06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国有金殿林场森林经营中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划分保护区域;围绕林区重点保护物种特色物种展开保护;融合经营和保护;加强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物监测;积极开展宣传等方法,以期促进国有林场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摘要: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国有金殿林场森林经营中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划分保护区域;围绕林区重点保护物种特色物种展开保护;融合经营和保护;加强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物监测;积极开展宣传等方法,以期促进国有林场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有林场;森林经营;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保护
0引言
森林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至少60%的哺乳动物和70%的鸟类以其作为主要栖息地[1],森林质量与野生动物生存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2]。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4.02%,正在向2035年达到26%的目标迈进,但森林覆盖率并不是越高越好,森林质量关系到生态平衡和是否能可持续利用,森林经营是实现可持续利用主要方法,维护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生态平衡,是森林经营的首要任务。各类别野生动物对森林环境有不同要求,森林经营活动会对林内野生动物产生影响[3],制定适合当地分布野生动物栖息条件的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可持继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1森林经营中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
1.1是森林经营的重要目标
国有林场通过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在提高森林质量的同时,充分考虑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营造适宜的栖息环境,促进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提升。我国国有林场管理着446 667 km2森林资源,据《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情况公报》,目前95.5%的国有林场被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森林经营的主要责任人。生态环境中,人类和野生动物相互依托,依靠自然,利用自然获得发展,而森林是野生动物重要的栖息地之一,保护、建设好森林就是保护了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了人类自己。
1.2是主要的工作职责之一
国有林场占地广阔,许多自然保护地与国有林场之间在土地权、管辖权上存在交叉,部分承担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维护管理工作,有些还承担了国家或是地方的重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4],部分国有林场位于自然保护的外围缓冲区域或是野生动物的重要走廊带,分布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不仅是国有林场的责任,更是国有林场公益属性应尽的工作义务。
1.3有利于高质量发展
国有林场多处山区或边远地区,发展受客观和自然因素限制,急需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可行道路,如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旅游和特色林业,促进地方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能够使森林利用自身生态修复优势,不断探索自然平衡的奥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5],也是落实国有林场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实现国有林场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2森林经营中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2.1基本情况
金殿林场位于昆明北郊,是国有公益1类林场,地理位置为东经102°48.245’,北纬25°5.341’,距市区约7 km,土地总面积为1 791 hm2,主要由双乳山、平顶山、园宝山、石关、摩天岭、长虫山、三尖山7大片区组成,海拔在1 948~2 441 m,属北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如春、干湿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特点,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人工营造的森林占优势,主要乔木树种有华山松(Pinus armandii)、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桉(Eucalyptus robusta)、银荆(Acacia dealbat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及其他阔叶树,灌木有小铁子(Myrsine african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牛筋条(Dichotomanthus tristaniaecarpa)、马桑(Coriarianepalensis)、杜鹃(Ahododendron simsii)等。
2.2动物分布情况
生态动物群主要为温性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坡动物群和暖性、暖温性常绿阔叶林、松林、灌丛、草坡动物群为主,一些动物有明显的冬季休眠习性,啮齿类挖贮粮食的习性较突出,动物组成较复杂,鸟类组成季节性变化明显。栖息地有垂直变化,有些种类有季节性迁徙,因而动物组成和数量亦有垂直变化,受人类破坏严重的地段多次生类群。在山地垂直带上,地栖种类、小型啮齿类成分比重大。金殿林场常见野生动物有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黄鼬(Mustela sibirica)、猪獾(Arctonyx collaris)及翼手目(Chiroptera)、食虫目(Insectivora)、啮齿目(Rodentia)多种兽类,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中华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等雉类,金雕(Aquila chrysaetos)、蛇雕(Spilornischeela)、普通鵟(Buteo japonicus)、雀鹰(Accipiter nisus)、红隼(Falco tinnunculus)、黑鸢(Milvus migrans)、灰林鸮(Milvus migrans)、领角鸮(Otus lettia)等猛禽,苍鹭(Ardea cinerea)、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小白鹭(Egrettagarzetta)等及130多种雀形目鸟类。
2.3存在的问题
(1)国有金殿林场被公路或村庄分隔成7个林区,林区分散,不利于林区日常管理。林区分散也使野生动物栖息地片断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片断化现象会造成种群内部近亲繁殖现象的增多,从而会导致遗传多样化的丧失[6]。
(2)林分总体质量不高,结构不够合理。林分单一会减少野生动物种群多样性,林分多样性越好,提供动物的食物和栖息环境越多,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越丰富[3]。国有金殿林场森林资源中存在有大面积的生长扭曲、易受灾害等生长质量差的银荆和桉树,林分的总体质量不高,以人工林为主,林龄以中、近熟林为主,林区分布和林分不利于野生动物生存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开展。
(3)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不科学。林场在森林经营中野生动物保护设计不足,一是未对林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目前野生动物数据均来自职工日常工作中的观察和积累;二是森林经营方案和野生动物的需求结合不够,未充分考虑野生动物的需求;三是未对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林区和普通林区进行分区保护;四是应用林地资源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探索不够。
(4)群众保护意识不足。近年,群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有所提升,但捕猎、伤害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行为仍然存在。林场靠近昆明市区,到林区踏青游玩的市民较多,非法捕捉野生动物的情况时有发生,且林场周边村庄众多,提升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难度。
3森林经营中野生动物保护策略
3.1科学划分保护区域
黄丽玲等[7]认为分区管理是实现保护区多重功能的有效管理方式。针对林场林区分散的情况,在林场采取分区分责管理的方式,依分布、生态环境特征等划分不同的管理区域,制定管理措施,落实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如: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实施网格化理念,将林场生物多样性丰富和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多的林区设为保护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将需要营造适合动物生活自然环境或需要逐渐恢复野生动物的自然生息条件的区域设为保持区域,限制人员进入,减少人为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将林分构成单一、正开展经营、采伐等活动的区域设为生产区域。
3.2围绕林区重点保护物种特色物种展开保护
不同野生动物生存条件存在差异,不宜应用同一方法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需要结合林场中不同野生动物和其重要栖息地开展保护。应当将林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保护价值的物种作为关键物种,围绕其建设栖息环境和制定保护措施,同时兼顾其他野生动物的保护,维护林场森林生态结构,确保物种多样性。金殿林场分布的野生动物中,豹猫、金雕、蛇雕、普通鵟、雀鹰、红隼、黑鸢、灰林鸮、领角鸮等属于食物链顶层,也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主要以雉类、雀形目林鸟和啮齿类为食,丰富的食物资源能降低其生存压力。因此,在林场的森林经营动物保护工作中,要针对雉类、雀形目林鸟和啮齿类生活栖息特征,制定对应的专项保护方案;设置人工巢箱,为灰林鸮、领角鸮和雀形目林鸟提供栖息环境;建设水源、食源,满足雉类、雀形目林鸟和啮齿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需求,从而达到整体保护的效果。
3.3融合经营与保护
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等是林场森林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8]。传统的森林经营方式忽视了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森林经营是为了持续发展,是绿色发展和高质量的发展,国有林场森林经营应更加注重森林自身功能以及效益的充分发挥,保护野生动物,维护森林生态环境。应主动抛弃传统仅关注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基于野生动物的保护需要优化经营工作,实现野生动物保护和森林经营的融合,如:林区在秋冬季节缺水,可在修建防火蓄水池同时,设计小水塘,以防火蓄水池为水源,建设野生动物饮水点。需要重视经营采伐工作的科学性[9]和森林抚育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结合立地条件、种植习惯、市场行情、经营目标、树种的经营参数及树木叶片、树干、根系等生物性特点,进行合理的森林经营,优化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和混交度,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力和病虫害抵御能力,丰富生物多样性,使发展经济和保护野生动物双融合。
3.4加强病虫害防治与野生动物监测
国有林场森林经营中,应积极应用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优化病虫害防治工作,充分保护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森林环境。金殿林场针对多发的松毛虫、小蠹虫、褐天牛等虫害,应综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可持续发展防治技术,积极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引入监测技术,设置野生动物监测点,利用森林火灾监测系统、设置红外相机等开展野生动物监测。
3.5积极开展宣传
野生动物保护需要全民参与。应加强对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工作,提升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一是积极使用短视频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结合森林经营和野生动物保护,广泛开展宣传;二是加强对林场周边群众的宣传,林场周边群众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参与主体,让林场周边群众融合到林场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并从中受益,能大幅提升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愿。
3.6积极申请开展野生动物保护项目
国有金殿林场与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区域重叠,业务相互交叉,野生动物保护也是林场的主要的工作职责。应发扬国有林场公益性精神,贯彻、落实和运用《森林法》,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野生动物保护项目在林区落地,为林业生产建设服务。目前,林场已落地“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绿孔雀人工繁育基地”项目,并已取得初步成果,“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项目也正在洽谈中,应加大力度,发挥优势,争取更多公益性野生动物保护项目落地林场。
4结束语
野生动物保护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国有林场工作的重要组成和补充。在国有林场森林经营中,要重视和科学地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要结合关键物种,有针对性的进行林分改造,减少森林抚育对动物的干扰,结合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及其他森林抚育工作,营造和提供适合动物的栖息环境,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助力国有林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1]马建章,邹红菲,贾竞波.野生动物管理学[M].2版.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2]潘文君.森林和野生动物的相互关系[J].林业勘查设计,2001(1):53-54.
[3]张荣,翟明普.森林抚育对林内野生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3(3):21-24.
[4]王莉英,马秀梅,胡志健.强化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兴安岭[J].内蒙古林业,2024(3):8-11.
[5]陈露.柳河彰武县高山台省级森林公园区段动植物资源调查及综合治理工程生态影响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4,44(9):71-75.
[6]阎济华.中国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严重[J].生态经济,2015,31(10):10-13.
[7]黄丽玲,朱强,陈田.国外自然保护地分区模式比较及启示[J].旅游学刊,2007(3):18-25.
[8]张兰,和雪莲,Supparat Tongkok,等.沿纬度梯度的3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兽类和鸟类红外相机监测[J].林业调查规划,2023,48(5):131-138.
[9]刘松涛,王玉春.招远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构建[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8):186-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