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高水平校建设视域下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路径的探索论文

高水平校建设视域下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路径的探索论文

6

2025-03-26 11:20:52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推进“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以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例,分析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中职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双师素质具体要求,提出了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的标准,为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高水平建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素材,引领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改革与发展。

  摘要: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推进“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以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例,分析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中职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双师素质具体要求,提出了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的标准,为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高水平建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素材,引领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高水平校建设;畜禽生产技术;双师型

  0引言

  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面向新农科,培养畜牧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等技术技能型新农人才,要求教师一是要有扎实的畜禽生产技术的理论知识、教学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二是需要具备实践工作的能力。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文章就中职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建设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开展教育教学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时代背景

  近年,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门先后颁发《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指导方案》《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和政策支持。

  在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项目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必然是重中之重,它不仅是建设省级高水平学校建设项目的核心任务,也是完成省级高水平学校建设任务的重要力量,被列为省级高水平学校建设的十大主要任务之一,即要求“高素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1]。

image.png

  2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行业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及身心素质等方面[2]。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需要具有如下的要求。

  第一,在师德师风方面,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熟悉、遵守教师及业内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治学严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畜牧行业职业道德。

  第二,在教学能力方面,掌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中职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教学重、难点处理得当,教学效果良好。

  第三,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雄厚的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熟练程度高;指导学生实践和操作能力强;具有专业教学基地、实验实训室建设、管理和利用能力。

  第四,在教研能力方面,能够对接工作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能够持续了解畜牧行业职业生产结构、增长方式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能够根据行业发展调整教学计划,并打造教科研成果。

  第五,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有畜牧企业、行业、协会兼职经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具有畜牧企业生产技术指导能力、科技推广能力、咨询服务能力。

  3中职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教师来源较少,“双师”素质水平不高

  第一,来源于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后直接从教,缺少较为严格的畜禽生产相关的实践锻炼以及一线的工作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第二,来源于畜禽生产企业的专技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但缺乏系统的畜牧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不足,丰富的实践技能得不到更好地转化[3]。

  3.2教师缺乏养殖场工作经验,新形势、新业态适应能力低

  中职学校的主要师资力量是普通高校,毕业生缺乏实际生产中的实践和锻炼,具备职业资格、实践技能比较少,在教学实施中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知识传统授受”的方式,不能将理论和实际有效融合,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业态的要求[4]。

  4建设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路径

  4.1关于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建设

  在“高素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任务中,第一层内涵是:“坚持‘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第一标准,提升教师思政工作、专业教学、实训指导、信息化教学能力”。这是对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建设内涵要求,也是打造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核心任务[5]。

  4.1.1建立善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体系

  包括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和管理办法、教师行为规范、教学规范、教师实践锻炼制度、师德师风规定、师德师风检查制度、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师业务检查考核管理办法等等,并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日常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机制,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

  4.1.2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实践活动与效果

  这是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第一标准”,包括系统化安排教师政治学习、政策研讨、教学业务学习以及师德师风培养和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培养立德树人责任感,注重发挥优秀教师的“标杆”作用,体现教师党员先锋作用,始终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扛在肩上,切实增强做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创新推动“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4.1.3体现“双师型”教学能力建设的落实举措

  主要突出培训、培养和实践锻炼。应精细化设计和实施每一阶段教学业务和专业(学科)产业新技术培训计划和教师业务成长的培养措施、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教师的教学和专业(学科)能力成长档案;特别是在加强培训现代职教新政策、新理念、新技术与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应用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专业(学科)领域新业态、新岗位、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培训学习、考察和实践研究。

  4.2关于加强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关于强化教师队伍的专业实践能力建设,在“高素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任务中第二层内涵要求提出“加强教师实践锻炼,全面落实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实践以及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3]。与企业合作共建教师实践锻炼基地或教师流动站,建立学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师的合作共建共享培养机制,为教师实践锻炼创造平台。将教师的实践锻炼成绩、成果纳入教学各种任务和业务考核,提高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成就感。

  4.3关于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构建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总体上要注重体现团队的结构化、专业化、创新性、“双师型”建设特征。一是有教学团队结构建设的顶层设计,包括教师数量、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结构、企业兼职教师比例结构等;二是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特别是名师的选用和培养,对全体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三是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需要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和学校实际,按照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和管理办法,进行校内认定程序和手续,才能说明“双师型”比例任务的完成情况[4]。

  4.3.1开展畜禽生产技术“带头人”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实践能力,打造校内、全省、全国业内优秀的具有影响力的“带头人”,以此带动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老中青”学术梯队的形成。主要具体措施:①参加国内、国际高水平职教学术交流、访学研修,打造一批定期研修、协同研究、常态交流的双师型教师团队;②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企业挂职、轮岗轮训、产学研合作等活动,主持专业规划建设研究以及教改、科技推广、社会服务等工作,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协同提升,打造高质量教学成果。

  4.3.2开展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训

  高度重视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中坚力量的培养,以岗位为基点,着眼职业能力,培育“能说会做”的骨干教师[5]。具体措施:①组织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赴高水平中职、高职学校调研、进修,学习其优秀建设经验和教育教学举措,凝练专业建设内涵,培育畜牧特色专业。②组织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以兼职、顶岗、学习等形式,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培训,紧密对接畜牧行业发展新动态;③优选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增加培训次数、加强培训管理等方式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④鼓励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业务培训、专业技能等级训练等。

image.png

  4.3.3校企合力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

  以专业对接产业为基本原则,立足于全产业体系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使畜牧兽医专业充分对接现代畜牧产业,学校与合作企业深度合作,合力打造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5]。①共建共享校、企教育教学资源,校企双方基于“共生、协同、创新”的核心理念,围绕产业发展、技术升级等需求,聘请畜牧行业企业精英、大师名匠开展讲座,聘请企业职业兽医师(宠物主治医生)到校任教,并参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充分发挥企业精英、大师名匠、兼职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优势。②提供实践教学机会,根据畜禽生产技术专业课程的相关教学要求和任课教师的实际,有步骤安排专业教师赴规模化养殖场或宠物医院体验生产实践、管理实践,为培养“产业发展急需、岗位指向明确”的畜牧技能人才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③组织相关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课题攻关,以及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为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创造更广阔的产学研一体化空间。

  4.3.4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大赛提高“双师”水平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研、以赛促建”总体思路,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全面推进教师高质量成长和学校高水平发展。①组织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的专业技能大赛,以推动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理实一体促进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法等教学方法落地实施,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3]。②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在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将竞赛内容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在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同时,持续推进教师、教材、教法创新改革,提高教师教学的转化能力。

  5结束语

  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必然要求[6]。因此,要注重顶层设计,顺时代而动,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用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培养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主动适应畜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打造政校行企认同认可的畜牧行业高层次专业人才。

  [1]国务院.国务院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4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2019-01-24.

  [2]段俊红,杨帆,冯江涛,等.“双高计划”背景下畜牧兽医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途径探讨[J].畜禽业,2021,32(4):78-80.

  [3]丁原春,汤胜民,张培斌,等.“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6):112-114.

  [4]王宏艳.“双师型”教师资格考评体系构建研究:以畜牧兽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例[J].河南农业,2017(15):6,12.

  [5]张平,邓继辉.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系列研究之一[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2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