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甘孜州理塘县牦牛高效繁育模式论文

甘孜州理塘县牦牛高效繁育模式论文

1

2025-03-26 11:12:46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牦牛是分布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的高山、亚高山地区,是青藏高原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牛种和优势畜种,为高原农牧民提供主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四川省理塘县牦牛存栏量约为30万头,是川西北地区牦牛的主产县,牦牛产业是其畜牧经济的支柱,但也存在牦牛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因此,组建当地“勒通”牦牛核心群,对核心群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并引进优质牦牛品种种公牛进行配种,合理控制产犊时间及断奶时间,加强能繁母牛营养供给和饲养管理等繁育配套措施,构建牦牛一年一胎技术模式,缩短牦牛世代间隔,改善牦牛品种退化问题,从而提高牦牛

  摘要:牦牛是分布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的高山、亚高山地区,是青藏高原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牛种和优势畜种,为高原农牧民提供主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四川省理塘县牦牛存栏量约为30万头,是川西北地区牦牛的主产县,牦牛产业是其畜牧经济的支柱,但也存在牦牛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因此,组建当地“勒通”牦牛核心群,对核心群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并引进优质牦牛品种种公牛进行配种,合理控制产犊时间及断奶时间,加强能繁母牛营养供给和饲养管理等繁育配套措施,构建牦牛一年一胎技术模式,缩短牦牛世代间隔,改善牦牛品种退化问题,从而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增加农牧民收入。据此,提出并实施了“理塘县牦牛高效繁育模式”(以下简称“理塘模式”)。

  关键词:牦牛;同期发情;营养管理

  0引言

  牦牛是我国古老而原始的牛种,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6 000 m高寒地区,作为高原居民主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为高原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2]。理塘县有着发展牦牛经济的传统优势,这是一块绿色的、天然的、无任何污染的纯洁世界,牦牛存栏量约为28万头。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牦牛的生产还是完全依赖于天然草地和传统的饲养模式,长期以来造成品种退化严重、良种供给不足、生产性能不优等问题。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所采取的对策良方众多,但均有其局限性,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为化解理塘县在经济社会优化升级与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矛盾与问题,以王会副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依托所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以理塘县作为突破口,从2021年开始,历时4年开展探索性试验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探索出了具有普遍价值取向的“理塘县牦牛高效繁育模式(理塘模式)”,该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牦牛繁育模式,能较大幅度地提升农牧民的经济收入,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该模式具备在西藏、青海等牦牛主产区推广的可行性。

  1“理塘县牦牛高效繁育模式”概要

  1.1理塘县基本情况

  理塘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是川西北高寒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约14 352 km2,平均海拔在4 000 m左右,素有“天空之城”的美誉。理塘县地貌特征有丘状高原、山原及部分高山峡谷,中西部地势起伏较大,其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呈明显的垂直分带,由低到高依次出现中、高和极高山等类型。理塘县的气候具有典型的高原气候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气温低(年平均地面温度5.9℃),冬季干冷漫长(枯草期长,无霜期仅50 d)、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 600 h)和辐射强(年太阳辐射量约为670 kJ/cm2)。理塘县饲养动物主要有牦牛、黄牛、犏牛,绵羊、山羊、马、猪、鸡等,以牛羊为优势畜种。2023年,理塘县民营经济增加值117 516万元,占GDP的比重为44.8%;其中,以农林牧渔为主要的产业增加值达58 032万元。牦牛是理塘县畜牧经济的主要支柱,牦牛存栏量约为28万头,主要养殖方式为传统的自由放牧方式,牧民饲养管理知识缺乏,牦牛品种退化严重、良种供给不足、生产性能不优,严重制约理塘县牦牛养殖经济效益。

  藏原牧业有限公司牦牛园区,具有牛舍、牧草基地、精饲料库、检验检疫以及数据中心等设施,可实现牦牛短期育肥、饲草生产、免疫接种等设备设施条件。为改善理塘牦牛产业存在的问题,组建当地“勒通”牦牛核心群,对核心群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并引进优质牦牛品种种公牛进行配种,合理控制产犊时间及断奶时间,加强能繁母牛营养供给和饲养管理等繁育配套措施,构建牦牛一年一胎技术模式,缩短牦牛世代间隔,改善牦牛品种退化问题,改善牦牛生产性能,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高原农牧业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品种退化、良种供给不足、生产性能不优”的被动局面,提出实施“理塘县牦牛高效繁育模式(理塘模式)”。

image.png

  1.2做法

  地处理塘县禾尼乡觉巴村的藏原牧业有限公司具备牦牛高效繁育所需的设施设备条件,2021年1月—2024年7月,在理塘县农牧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在理塘县藏原牧业有限公司开展了“牦牛高效繁育试验”,引进麦洼牦牛优质种公牛,通过对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合理控制产犊时间及断奶时间,同时加强能繁母牛营养供给和饲养管理等繁育配套措施,构建牦牛一年一胎技术繁殖模式,并示范推广应用。

  1.2.1种公牛饲养管理

  (1)配种期饲养管理。牦牛主要以传统放牧饲养为主,种公牛不仅因配种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在放牧过程中其采食、卧息时间比母牦牛也少,而游走及站立时间长,且配种期长,大约每年3个月,导致配种结束后种公牛往往体弱膘情差。因此,在配种季节,对性欲旺盛、交配力强的优良种公牦牛,应每天给予补饲,喂给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精料和青干草或青绿饲草[3-4]。

  (2)非配种期饲养管理。为使种牛拥有良好的繁殖能力,配种旺季后,仍然需要少量补饲,以利于体质尽快恢复,利于第2年配种。

  1.2.2母牛饲养管理

  (1)配种前饲养管理。当年6—7月(同期发情处理前2个月)开始补饲,在上午放牧前一次性补饲玉米0.75 kg。在当年8月左右在母牛引道放置阴道孕酮栓,6 d后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注射液0.5 mg,3 d后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100 mg),观察牦牛发情情况,一般在1 d后将5岁左右繁殖能力强的优质麦洼牦牛种公牛与同期发情的母牦牛按照1∶15的比例进行自然交配。这样保障第2年5—6月生产犊牛时能有良好的环境,避免冬季高寒,提高犊牛存活率,也让母牦牛生产后有充足的草料进行及时补饲,恢复生产性能,减短空怀母牦牛的周期。

  (2)妊娠母牛妊娠期饲养管理。妊娠期母牦牛采用半舍饲,早期每天饲喂玉米1 kg,晚期每天玉米1.5 kg,干草和秸秆等粗饲料6 kg,自由饮温水。每日运动场自由活动时间不少于6 h。

  (3)泌乳期饲养管理。泌乳期采用放牧与补饲结合的饲养方案,补饲期3个月,早晚补饲精料补充料约0.75 kg,每天放牧时间不少于6 h。

  1.2.3犊牛饲养管理

  (1)犊牛早期断奶技术。犊牦牛断奶年龄约为3月龄,体重达到40 kg左右,且采食量稳定在代乳料0.2 kg,青干草0.3 kg,玉米精料0.5 kg。达到断奶月龄和体重要求的犊牦牛断奶后单独组群饲养。

  (2)犊牛饲养管理。犊牛加强饲养管理,保障出生后1h内吃上初乳,哺乳期为3个月。1月龄内,依靠母乳吮吸营养,适当饲喂代乳粉,代乳粉饲喂前用开水冷却至65℃后按照1:6~7比例冲泡,再冷却至40℃饲喂犊牛,注意防止腹泻[5]。1~3月龄,母牛白天放牧后,犊牛饲槽内适量添加代乳料和青干草,诱导犊牛采食,自由引用温开水,观察采食效果;犊牛习惯采食代乳料与青干草后,逐渐增加添加量(青干草0.3 kg,犊牛代乳料0.2 kg),同时逐步添加玉米精料至0.5 kg。3月龄后,实施犊牛隔离断乳,此时选择放牧饲养+补饲,日补饲精料0.5 kg,青干草或秸秆2~3 kg。12月龄后,犊牛体重达120 kg左右。

  依靠同期发情处理前2个月对母牦牛进行补饲,同期发情处理后与公牛自由交配,产犊后对母牛持续补饲3个月,利用代乳粉对犊牦牛进行补饲,实现犊牛3月龄体重达40 kg的早期断奶的模式,可以将牦牛以往的“两年一胎”生产模式提高到“一年一胎”,显著提高母牦牛在当年的受胎率,缩短了牦牛的生产周期(图1),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image.png

  “理塘牦牛高效繁育模式”的核心是“一年一胎”,其核心技术是同期发情技术及繁育期间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种公牛的饲养管理、同期发情技术、妊娠期饲养管理、泌乳期饲养管理、犊牛饲养管理。

  2成效

  “理塘牦牛高效繁育模式”的研究、试验、示范受到了理塘县各级领导及大型合作社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此次试验的实施及示范,改善了理塘当地牦牛品种退化、良种供给不足及生产性能落后的局面,推动理塘县牦牛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现代生态畜牧业方向发展,为加快推进牦牛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利于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此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正在理塘县其他乡镇开展推广应用。

  [1]钟金城.牦牛遗传与育种[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李华德.四川牦牛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初探[J].四川畜牧兽医,2006(6):15-17,50.

  [3]孙开兰,李春平.种公牛饲养管理[J].中国牛业科学,2007(3):74,76.

  [4]DB63/T 1243—2013.牦牛种公牛选育技术规程[S].

  [5]祁红霞,杨勤.高寒牧区犊牦牛饲养管理技术[J].畜牧兽医杂志,2014(1):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