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自压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论文

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自压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论文

18

2025-02-11 14:00:46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摘要: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农业作为用水大户,其节水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自压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贡献了重要力量。

  摘要: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农业作为用水大户,其节水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自压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贡献了重要力量。自压滴灌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如节水效果显著、灌溉效率高、适应性强等,已逐渐成为现代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通过自然压力将水滴均匀、缓慢地滴入作物根部,不仅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流失,还促进了作物根系的发育,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深入探讨和研究自压滴灌节水技术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对于推动农业节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灌区农田;自压滴灌;应用措施

  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尤为重要。自压滴灌节水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灌溉方式,近年来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通过自然水源的压力差,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了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从而大幅提高了灌溉效率。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自压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保障农田灌溉需求,还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本文首先介绍自压滴灌节水技术的原理和优势,接着对其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措施进行研究,并着重分析了其技术指标,希望能对该技术的应用有所帮助。

image.png

  1自压滴灌节水技术原理

  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自压滴灌节水技术,是现代农业节水灌溉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其基本原理主要基于自然水源的势能差异,通过科学的工程设计和合理的管道布局,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田的精准灌溉。在自压滴灌系统中,水源通常来自河流、湖泊或水库等自然水体,这些水体具有一定的水位高度,形成了天然的势能。系统通过建设引水渠道或管道,将水源引入农田灌溉区域,并在此过程中,利用地形的高低差或设置专门的压力调节装置,使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压力[1]。当水流通过滴灌管道时,压力作用下的水流被滴头或滴灌带上的小孔细化成微小的水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这种灌溉方式避免了传统灌溉中水分的大量蒸发和流失,确保了水分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从而大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自压滴灌系统还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和土壤墒情的变化,通过调整滴头流量和灌溉时间,实现精准灌溉。这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

image.png

  2自压滴灌节水技术特点
  2.1增加水肥利用率

  自压滴灌系统使用微型滴头进行灌溉,每个滴头都配有一个微孔,通过微孔将水滴均匀地滴落到植物根部。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每株植物都能得到适量的水分,避免了过多或不足的灌溉问题。同时,滴头可调节水滴滴漏速度,根据植物的需水量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自压滴灌系统还可以根据植物的特性和需水量进行精确的灌溉计划。通过计算植物的生长周期、土壤类型和降雨情况等因素,可以确定每次灌溉所需的水量和灌溉时间。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减少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的情况,避免了水分的浪费和养分的流失。此外,自压滴灌技术还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进行个别调整,适应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的灌溉要求。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以增加滴灌的频率和水滴滴漏速度,以满足植物的需水量;而在湿润地区可以适度减少灌溉频率,以避免过度灌溉。这种个性化的灌溉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2.2改善生态环境,节约电能

  传统灌溉方式往往存在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的问题。而自压滴灌技术通过精确供水,使每株植物得到适量的水分,减少了水分的流失和蒸发。此外,滴灌系统还能够将水直接送达植物根部,避免了水分过度蒸发和地表径流,进一步提高了水分利用率。这种精准供水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相比传统的喷灌或洪灌方式,自压滴灌系统需要较低的水压,从而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2]。而且,由于滴灌系统能够将水直接送达植物根部,减少了水分的散失,降低了蒸发量,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灌溉所需的水量和能耗。这不仅对农民来说意味着节约成本,还对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此外,滴灌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进行调节,并且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自动控制。这种智能化的设计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植物的生长需求,并且可以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和精确度。

  2.3优化人工,便于管理

  传统的灌溉方式需要农民手动控制水流,容易因为人为疏忽或者时间不足而造成水量浪费。而自压滴灌技术则通过设置自动喷灌装置,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周期进行准确的水量控制,从而避免了人为因素对灌溉效果的影响。农民可以通过简单地设置系统参数,就能实现全自动地灌溉,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传统灌溉方式,由于无法准确控制水量,可能导致土壤过湿或者不足,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而自压滴灌技术通过将水直接输送到根系附近的土壤中,减少了水分蒸发和浪费,有效地降低了土壤水分负荷。此外,通过设置计量装置和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温等数据,提供给农民进行管理决策。农民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调整灌溉周期和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的浪费,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4提高农产品效率和产出

  相比传统的洪灌或喷灌方式,自压滴灌可以根据植物的实际需求,在不同生长阶段提供适量的水,避免了过度灌溉造成的水分流失和土壤盐碱化。这种精准的灌溉方式不仅节约了水资源,也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通过将水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自压滴灌可以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提高土壤中养分的有效利用率。这样一来,植物的生长环境更加稳定和适宜,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另外,自压滴灌技术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和环境污染。由于水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减少了水流对土壤的冲刷,避免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问题。同时,自压滴灌还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3]。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养分供应,自压滴灌可以促进作物的均匀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从而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自压滴灌技术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1合理设计滴灌管网

  首先对灌区的地形、土壤、水源条件等进行详细勘察,以确定管网布局和管道埋深。一般而言,管网设计应遵循地形,从水源高地至农田低地,确保自流灌溉的顺畅。选择合适的管材和管径,常见的管材有PVC、PE等,应根据灌区实际情况和预算来选择。管径大小直接影响灌溉效果和成本,一般主管道管径在DN63~DN110之间,支管道管径在DN32~DN50之间。合理设计滴头间距和滴头流量。滴头间距通常根据作物种类、土壤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农作物滴头间距在0.3~0.6m之间。滴头流量则根据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周期来计算,通常每个滴头流量在1.5~3.0L/h。过滤器能有效防止杂质堵塞滴头,保证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施肥装置则能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参数设定上,如某灌区采用DN80的主管道,DN40的支管道,滴头间距0.5m,滴头流量2.0L/h,经实际运行验证,该设计能较好地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同时节水效果显著。

  3.2控制滴头的流量和压力

  滴头类型和数量的选择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品种和灌溉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置。一般来说,滴头的流量和压力会随着滴头直径的增加而增加,而滴头孔数的增加则会使每个孔的流量减少。因此,在选择滴头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数量,以满足灌溉需求,并保证水分的均匀分布。对滴头进行精确的调试和定量化管理,包括对滴头的流量和压力进行监测和调整,以确保其稳定和均匀。可通过安装流量计和压力表等设备对系统进行监测和调整,确保滴头流量和压力的精准控制[4]。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定量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滴灌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在使用过程中,滴头会受到泥沙、水垢和微生物等污染物的影响,导致滴头堵塞、漏水或者失效。因此,需要定期对滴头进行清洗和更换,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在实际运用中,控制滴头流量和压力的具体参数和数据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一般来说,滴头的流量和压力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调整,流量一般在0.5~4L/h之间,压力一般在0.02~0.5MPa之间。同时,滴头的间距和密度也需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灌溉需求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灌溉效果。

  3.3选择适宜灌溉水源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水源地的水量、水质以及供水稳定性。对于水量,需确保在灌溉季节内能够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对于水质,则需确保无有害物质超标,以免对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根据农田的地理位置和地势条件,合理布局输水管道系统。对于高地势的农田,可利用自然落差形成自压,减少能源投入;对于低地势的农田,则需通过泵站等辅助设施提升水位,确保灌溉水源的顺利输送。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水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通过滴灌技术,实现精准灌溉,既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避免水资源浪费。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同时,加强水源地监测与管理,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灌溉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控。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灌溉方案,进一步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3.4定期检查和维护

  在自压滴灌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应当定期检查其各个部件是否正常运转。检查内容包括:滴灌管道的漏水情况、阀门的开关是否灵活、滤网的清洗情况等。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应当增加检查频率,确保滴灌系统的正常运转,以达到最佳的灌溉效果。对于自压滴灌系统中的滴头要进行定期的更换。滴头直接与土壤接触,易受到泥沙等杂质的影响,导致滴头堵塞或者渗漏等问题。而滴头的堵塞或者渗漏会严重影响滴灌系统的灌溉效果。因此,定期更换滴头,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保证滴灌系统的正常运转。自压滴灌系统的滤网也需要定期清洗。滤网的主要作用是过滤掉水中的泥沙、树枝、叶子等杂质,防止滴管堵塞和滴头渗漏。但是,滤网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积累杂质,导致滤网过滤能力下降。因此,定期清洗滤网,保持其过滤效果,是保证自压滴灌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措施,自压滴灌系统的压力控制阀需要定期检查[5]。

  4自压滴灌技术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技术指标

  4.1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相比传统的洪灌和喷灌技术,自压滴灌技术能够将节水率提高30%至50%以上。这是因为自压滴灌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提供适量的水分,避免了水分的浪费和过度供水。由于滴灌系统直接将水分送达植物根系区域,避免了土壤表面的水分散失和蒸发。与传统的洪灌和喷灌技术相比,自压滴灌技术可以显著减少水分的损失,提高灌溉效果。通过控制滴灌器的流量和灌溉时间,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进行个性化的供水。这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可以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此外,自压滴灌技术可以适应不同土壤类型和坡度的灌溉需求,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同时,自压滴灌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水利工程设施相结合,如雨水收集系统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进一步提高灌溉效果[6]。

  4.2土壤湿度均匀性

  土壤湿度均匀性是指灌溉过程中土壤水分分布的均匀程度。在自压滴灌技术中,通过设置合适的滴灌器间距、滴头数量、滴头流量和灌溉时间等参数,可以实现灌区土壤水分的均匀分布。优良的土壤湿度均匀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增加,同时也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某个灌区中使用自压滴灌技术进行灌溉,设置了滴灌器间距为30cm,滴头数量为800个,每个滴头的流量为2L/h,灌溉时间为6小时。经过检测,灌溉后土壤湿度均匀性达到85%,即85%的土壤面积的水分含量在合理范围内,满足了作物的生长需求。

  5结语

  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自压滴灌节水技术以其高效节水、精准施肥、减轻劳动强度等优势,赢得了广大农户的赞誉。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自压滴灌节水技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力保障,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期待这一技术能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共同谱写农业节水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崔磊.自压滴灌技术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7):62-65.

  [2]张怀斌.自压滴灌节水技术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22,28(12):121-124+128.

  [3]张栋国.农田灌溉中自压滴灌技术的应用研究[J].河南农业,2022,(14):29-30.

  [4]陈建诗.自压滴灌技术在农田灌溉中的运用[J].河南农业,2023,(14):56-58.

  [5]杜向龙.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农田灌溉中自压滴灌技术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32):32-33.

  [6]李媛.自压滴灌技术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与研究[J].农业工程与装备,2023,50(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