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地区规模化肉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论文

2025-01-16 13:40:5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为了解承德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犊牛、青年牛、后备牛及成年牛等不同阶段肉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流行情况,该研究于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采集承德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疑似患IBR不同阶段肉牛病料组织(鼻拭子、咽拭子和血液)样本共计1 127份,采用PCR检测试剂盒分别对采集的病料组织样本进行IBR病毒检测,分析其感染情况。结果显示,从采集的1 127份不同阶段肉牛病料组织样本中IBR总阳性率为14.6%,犊牛、青年牛、后备牛和成年牛的IBR阳性率分别为23.7%、17.8%、8.3%和7
摘要:为了解承德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犊牛、青年牛、后备牛及成年牛等不同阶段肉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流行情况,该研究于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采集承德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疑似患IBR不同阶段肉牛病料组织(鼻拭子、咽拭子和血液)样本共计1 127份,采用PCR检测试剂盒分别对采集的病料组织样本进行IBR病毒检测,分析其感染情况。结果显示,从采集的1 127份不同阶段肉牛病料组织样本中IBR总阳性率为14.6%,犊牛、青年牛、后备牛和成年牛的IBR阳性率分别为23.7%、17.8%、8.3%和7.1%,其中犊牛和青年牛的IBR阳性率高于后备牛和成年牛,不同阶段牛的IBR主要分布于鼻拭子和咽拭子样品中。为该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不同阶段肉牛的IBR流行病学调查与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PCR;流行病学
0引言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红鼻病”,是由牛Ⅰ型疱疹病毒(BHV-1)引起不同阶段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原为Ⅰ型疱疹病毒属的单纯的疱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可以分为不同的3个亚型,各个亚型的毒株存在交叉免疫原性,临床中感染该病原后,以发热、呼吸困难、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为主,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不同阶段的牛,对犊牛危害较严重,被感染后病牛长期带毒,当因免疫力低下时,通过呼吸道排毒,导致养殖场内其他肉牛感染,同时可以引起免疫抑制,引起其他呼吸道病原感染,导致严重的牛呼吸道综合征(BRDC)。因此,IBR成为养牛业中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中应该引起重视。为了解承德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犊牛、青年牛、后备牛及成年牛等不同阶段肉牛的IBR的流行情况,2023年1月—2024年3月采集承德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疑似患IBR不同阶段肉牛病料组织(鼻拭子、咽拭子及血液)样本进行IBR检测,为该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不同阶段肉牛的IBR流行病学调查与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病料来源
本研究于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采集承德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疑似患IBR不同阶段肉牛病料组织(鼻拭子、咽拭子和血液)样本共计1 127份,其中采集的犊牛(0~2月龄)病料组织样本308份、青年牛(3~18月龄)病料组织样本287份、后备牛(18月龄~产犊)病料组织样本265份,成年牛(育肥牛)病料组织样本267份,见表1。
1.2样品处理与核酸的提取
将采集的鼻拭子和咽拭子样品放在-80℃冷冻保存,反复冻融3次,离心(10 000 r/min,5 min)分离取上清,采用病毒DNA提取试剂盒提取鼻拭子和咽拭子样本中的DNA,对采集的血液样品采用血液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液样本中的DNA,将提取的不同样本类型的DNA进行编号、分装,-80℃冷冻保存备用。
1.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PCR检测
以提取的不同样本类型的DNA为检测模板,从-80℃冷冻冰箱中取出检测样本DNA,放在冰盒中(水和冰混合物),参照IBRV PCR检查试剂盒说明书,对不同样本类型的DNA进行IBRV PCR检测,并参照IBRV PCR检查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判定,分析其阳性率,其阳性率指标=检出阳性样本/检查样本总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阶段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PCR检测结果
采用PCR检测试剂盒对采集的病料组织样本进行IBRV检测。结果由表2可知,从采集的1 127份不同阶段肉牛病料组织(鼻拭子、咽拭子和血液)样本中IBR总阳性率为14.6%,犊牛、青年牛、后备牛和成年牛的IBR阳性率分别为23.7%、17.8%、8.3%和7.1%,其中犊牛和青年牛的IBR阳性率高于后备牛和成年牛。
2.2不同阶段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检查样本中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不同阶段肉牛IBR在检查样本中分布,结果由表3可知,犊牛、青年牛、后备牛和成年牛的IBR主要分布于鼻拭子和咽拭子样品中,在血液样品中分布较少。
3讨论
河北省是肉牛养(育肥)大省,经过统计2022年肉牛存栏量约247.1万头,出栏肉牛353.2万头,2023年第1季度全省存栏肉牛233.2万头,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肉牛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密度相对较大、运动量不足、空气流通不顺畅等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引发牛呼吸道综合征,该病是危害养牛业主要的疫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等特点,给肉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相关研究表明,BRDC主要临床症状以突然发热、严重的呼吸困难及咳嗽为常见,可以感染不同阶段的牛,但是犊牛较严重。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引起BRDC的病原(细菌、病毒)众多,其中病毒性感染成为主要因素之一,病毒性病原感染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腹泻病毒(BVDV)、牛腺病毒3型(BAV-3)、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及牛副流感3型病毒(BPIV-3)等5种病原较为多见,其中IBRV为引起BRDC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关研究表明,IBR是引起BRDC的主要病原之一,其感染不同阶段牛后,呈现多样化临床症状,临床中主要可以分为呼吸道型、生殖道型、流产型、脑膜炎型和结膜炎型等5种类型,牛感染IBR后,不定期进行排毒,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胎盘传染,导致其流产死亡,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进行预防,主要通过疫苗的免疫获得相应的免疫力,来预防相应的疾病。国内许多研究表明,IBR在我国不同地区养牛场中广泛流行,其检出率较高。
4结论
本试验研究表明,从采集的1 127份样本中IBR总阳性率为14.6%,犊牛、青年牛、后备牛和成年牛的IBR阳性率分别为23.7%、17.8%、8.3%和7.1%,其中犊牛和青年牛的IBR阳性率高于后备牛和成年牛。说明该地区规模化养牛场中,犊牛和青年牛的IBR感染率较高,应该注重犊牛和青年牛的疫苗免疫和综合防控,对后备牛进行定期检疫和净化,对检测阳性后备牛进行淘汰,建立健康的牛群,同时对育肥牛定期检测,采取隔离等综合性防控措施。通过分析不同阶段肉牛的IBR主要分布于鼻拭子和咽拭子样品中,在临床中可以采集鼻拭子和咽拭子样品进行检测,同时定期对肉牛养殖场进行消毒,减少环境感染。为该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IBR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温靖,于佳梁,李丹,等.基于gB蛋白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4,29(1):119-126.
[2]卞宇晨,田广原,王宇琛,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研制[J].中国兽医学报,2023,43(11):2 221-2 227,2 250.
[3]史晋成.新疆某大型肉牛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23.
[4]程志利,刘晓旺,李菲,等.2023年上半年河北省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J].北方牧业,2023(13):4-5.
[5]孙凌炜.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牛呼吸道综合征主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
[6]石柯.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原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D].贵阳:贵州大学,2021.
[7]赵桂新,付祥,王凤杰,等.5种中药体外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作用方式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3,45(8):846-852.
[8]陈平,王斐,何振富,等.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21,41(10):2 064-2 068.
[9]吴庆,史文军,林为民,等.规模牛场传染性牛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养殖与饲料,2024,23(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