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放线菌病的诊治论文

2025-01-09 15:45:0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羊放线菌病作为牛羊的常见多发病,呈地方性流行,在生产实际中较普遍。该文详细介绍1例绵羊放线菌病的诊疗经过,探讨其发病的原因,诊断要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摘要:羊放线菌病作为牛羊的常见多发病,呈地方性流行,在生产实际中较普遍。该文详细介绍1例绵羊放线菌病的诊疗经过,探讨其发病的原因,诊断要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羊;放线菌病;诊治
0引言
羊放线菌病是由林氏放线杆菌引起的,患病羊面部、下颌部、乳房出现肿块,甚至表现化脓、溃烂为临床特征的慢性传染病。该病一般多为散发性,控制不到位,该病原菌能在羊群中不断传播流行,给养殖场/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对1例绵羊放线菌病的诊治情况进行探讨。
1发病情况
新疆墨玉县规模化羊场,饲养绵羊约1 600只。2024年4月初,其中1个圈部分羊开始发病。饲养员反映,多只羊脖子变大,脸也肿大(见图1、图2)。发病12只,都是育成羊,没有羔羊。羊场兽医治疗过程中,怀疑是寄生虫引起的,曾用伊维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没有效果。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反馈该羊场的羊也是第1次患该种病,前面没有见过,周边养殖户也没有听说过患该种病的。
2临床症状
大多数患病羊精神状态尚可,主要表现为下颌部肿胀,触摸界限明显,面部也发生肿胀,个别患病羊表现为吞咽或咀嚼困难,精神萎靡,消瘦。患病羊体温都在39℃以上,其中有2只患羊体温超过41℃。
3实验室检查
3.1直接涂片、镜检
对肿胀部位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查。需要触摸柔软、化脓成熟的脓肿才能采样。用5 mL注射器,无菌条件下,抽取病羊肿胀部位内容物,滴在一张载玻片上,添加适量灭菌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可见硫磺颗粒样黄白色颗粒。另用接种环将颗粒挑取放在又一载玻片上,滴加1滴10%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匀后压上盖玻片,低倍镜检,可见菌体中央为交织状的菌丝,呈菊花状向四周放射,菌丝末端膨大。
3.2细菌分离培养
脓肿部位,完全消毒无菌,用20 mL注射器采取脓液,直接接种于血清肉汤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37℃、24 h培养,后观察肉汤变化。可见,在血清肉汤培养基中有均匀的浑浊和少量的沉淀。摇匀培养管,挑起培养液,在载玻片上涂布,革兰氏染色镜检,视野中可见典型的菊花状向四周放射的菌体。
3.3细菌生化鉴定
将血清肉汤培养基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恒温培养箱37℃、24 h培养。挑取琼脂平板上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产酸不产气,硫化氢试验阳性,MR试验阳性,吲哚试验阳性;同时该菌做糖酵解试验,能发酵甘露醇、果糖、半乳糖、麦芽糖、木糖、蔗糖和葡萄糖。
3.4血常规检查
通过对患病羊血液常规检查(见表1),结果显示,白细胞显著增多,轻度核左移,以及单核细胞数量也是显著增多的。
3.5药敏试验
采用K-B法对分离到的放线菌菌进行常用药品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结果表明,抑菌圈最大的前5个药物分别是羟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呋钠、青霉素、磺胺嘧啶钠和强力霉素。表明这个5个药物比较敏感,可在其中选用1~2种药物作为全身治疗药物。
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该病最终确诊为羊放线菌病。
该病表现出来的下颌肿胀,在临床上还应与以下几种病相鉴别。
(1)羊肝片形吸虫又称肝蛭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近年,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寄生虫防控意识的提高,该病较少,主要在个别地方、小区域地方性流行。当羊机体寄生大量虫体,超出身体负荷,才表现出临床症状。伴随头颈淋巴结肿胀,还包括羊普遍消瘦,被毛干涩,且体温一般不高,在剖检过程中,区别点是下颌肿胀,里面全是水。
(2)羊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所引发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较常见,也是多发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上有多个型,其中以急性型与羊放线菌病相鉴别,也常混淆。因为该病表现出下颌肿大、发热及传染性强都与放线菌病类型相似。但该病所表现是全身多系统的症状,比如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困难,上呼吸道有多量分泌物等,其中最重要的区别点就是剖解该病患羊,胸腔常有黄色积液。
(3)羊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兽医临床上,该病与羊放线菌还是有几分相似的地方,都是皮下淋巴结肿大,也都是在头颈部出现肿胀居多。区别点是羊伪结核哪儿都长,内脏肠道、皮下组织、口腔、耳朵等部位都长。因此,仅凭临床表现,2种病不易区分,只有同通过采样镜检实验室检查放能确诊,也才能将2种病相鉴别。
5治疗
该病治疗原则是控制扩散,防止继发感染,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①对于患病羊,颜面部或下颌部比较大的肿块,脓肿成熟,外科手术切开、排脓和冲洗,并于创口内撒布等量混合的碘酊和磺胺粉。同时,在创围注射10%碘仿醚。
②内服碘化钾,成年羊每次使用1~1.5 g,羔羊每次使用0.5~0.8 g,2次/d,连续使用2~4周。
③对于该病选用抗生素治疗,首选抗生素为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其次可用多西环素,或者氨苄青霉素,连用5~7 d。
④对于重症患羊,可静脉注射10%碘化钠,10-20 mL/d,隔日1次,共3~5次后,暂停用药5~6 d。对于小的硬的结节,还可以直接在硬结周围注射青霉素或头孢,同时应用碘化钾进行全身治疗,效果显著。
6预防
(1)由于放线菌易在潮湿土壤生存,为预防该病的发生,对于散养户,应避免在低洼地放牧;同时,做好日常消毒和灭源工作,确保从第一道防线阻止疫病的传播。
(2)对于舍饲羊群,加强饲养,做好环境卫生,做好生物安全防疫体系建设;在饲养过程中,最好将秸秆、麦秆等饲草浸湿后再饲喂,避免皮肤、黏膜发生损伤;同时,一旦出现外伤或者有明显的伤口,要及时处理。
(3)加强管理工作,做好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加强平时巡圈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患羊和异常情况的羊。同时,注重保护羊口腔黏膜、消化道黏膜的完整性,及时细心观察,出现明显的异常,要及时处置。
(4)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重大动物疫苗,如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和羊痘疫苗要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按时接种。对当地流行的其他疫病,如梭菌病、炭疽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到应免都要免,从而确保羊群免受疫病威胁。
7小结
(1)放线菌病,一般通过外伤进行传播,比如皮肤破损、黏膜破溃,都可以传播该病。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秸秆、麦秆等比较硬、尖锐的饲草料,要浸湿,泡软,确保不戳破口腔黏膜。因此,预防该病的重点是避免在养殖过程中羊出现损伤。另外,放线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广泛存在于土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加强饲养,科学搭配饲料,提升机体抗病能力,也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2)对于羊场,发现该病的第一措施,不是治疗患病羊,第一要务是隔离患病羊,整栋圈舍消毒灭源,对公用的生产工具严格消毒和管理,避免进一步传播。同时做好生物安全建设措施,防“未病”,防常见多发性疾病。对于养殖户,往往发现脸肿、脖子肿,该病已经发展有些时间,做不到在发病初期进行干预。因此,要及时隔离患病羊,做好消杀,同时对羊群中其他羊进行检查,发现体温升高或精神异常,及时进行预防。
(3)对基层临床兽医,该病的诊断不难做出,但也容易与羊伪结核病、链球菌病和肝片吸虫病相混淆,因此,不可轻易草率下结论。特别是对于这种下颌肿大的病例,多种常见病都有的临床症状,要避免经验主义错误,尽可能多的收集临床基本信息,多了解发病的前后经过。除多收集患病羊的临床一级、二级信息外,还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的三级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精准的诊断,避免误诊。
(4)该病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局部和全身。局部脓肿,确保脓肿成熟,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全身需要考虑对放线菌有效的药物。临床上,放线菌,经验性疗法首选抗生素是青霉素或者增效磺胺,其次可选用如四环素类强力霉素,或者氨苄青霉素等,这些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药物。对于有条件养殖场,建议做药敏试验,做到精准有效用药,同时也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做到实现抗菌药物减量化行动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第五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90-191.
[2]郭道磊.羊放线菌病症状及诊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23):100-102.
[3]陆承平主编.兽医微生物学[M].第五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38-139.
[4]白济豪.羊放线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12):103.
[5]董建斌.羊肝片吸虫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动物保健,2022(8):41-42.
[6]常山.羊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23(10):89-91.
[7]刘国财,潘君香,尤景波,等.羊伪结核病的防治[J].兽医导刊,2015(12):72.
[8]李春宵.羊放线菌病的症状、诊断及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9(2):144.
[9]白凤辉.羊放线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变和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5):82-83.
[10]马芬.家畜放线菌病的诊断和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7):53-54.
[11]朱宝军.羊放线菌病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0):106-107.
[12]周明德,王剑,周英,等.一起规模羊场羊放线菌病的诊治[J].河南畜牧兽医,2021(2):35-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