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油茶种植优势及丰产栽培技术论文

油茶种植优势及丰产栽培技术论文

8

2025-01-09 15:56:5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油茶作为一种具备深远栽培传统的油脂作物,其种子蕴含丰富的油脂,与常见的植物油相较,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尤为突出,因此,摄取茶油被视为更优的健康选择。此外,茶油内含的油茶皂苷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衰老功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茶油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此也给予了高度关注,特别是在适宜油茶生长的南方地域,油茶产业得到了大力推动。为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油茶种植的优势,包括资源投入低,经济效益显著、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前景光明、林

  摘要:油茶作为一种具备深远栽培传统的油脂作物,其种子蕴含丰富的油脂,与常见的植物油相较,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尤为突出,因此,摄取茶油被视为更优的健康选择。此外,茶油内含的油茶皂苷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衰老功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茶油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此也给予了高度关注,特别是在适宜油茶生长的南方地域,油茶产业得到了大力推动。为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油茶种植的优势,包括资源投入低,经济效益显著、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前景光明、林下套种复合经营优势,探究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包括油茶造林地选择、土地整理与穴植准备、种苗科学选取、种苗科学选取等方面。

  关键词:油茶栽培;高效生产;种植技术

  油茶是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属于茶科,是一种常绿小型乔木,因其种子可榨取营养价值高的食用油,且耐储存,适用于食品和工业用途,如润滑油和防锈油。茶饼同时具备农药和肥料的功效,能增强农田保水能力并控制害虫。果皮可用于提取栲胶。油茶树平均高度为4~6m,树皮为褐色,叶片为椭圆形,花朵为两性,形状倒卵状。油茶喜爱温暖,惧怕严寒,需充足的阳光以保证产量和油脂含量。油茶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种植在林间还有助于防火。作为中国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油茶主要分布在南方亚热带的山区和丘陵,是中国特有的天然高级燃料,种植地域广泛。

  1油茶的特征特性

  油茶属于茶科,是一种常绿的树木种类。油茶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能够坚韧地应对各种艰苦环境。在自然环境中,油茶树可达到2~4m的高度。其叶片通常呈现两端尖锐的椭圆形,尺寸为7~10cm长,2~4cm宽。油茶的油脂主要来源于种子,这些种子包裹在果实内,呈现出黑褐色的三角形状。油茶花选择在每年秋季的尾声绽放,花朵为纯白色,通常簇生于枝条顶端或叶腋处。

  同时,油茶,别称茶子树,通常高达4~6m,其树干呈棕色,叶片呈现椭圆形,果实则为三角形状。油茶偏好温暖气候,对寒冷敏感,主要繁衍生息于湖南、江西、广西等地。油茶树的理想生长条件是温暖且日照及水分充足,而南方区域的地理条件优越,日照充足,水分丰富,气候适宜且无霜期长,为油茶的高产种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2油茶的种植优势

  2.1资源投入低,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我国拥有约7000万亩油茶种植区域,覆盖了长江流域以南的18个省份。鉴于油茶产业的巨大潜力,国家已将其纳入发展规划。各地有关部门纷纷推出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部分地区甚至将油茶作为扶贫项目,给予了大力度的扶持。新建油茶林通常能得到约800元的补贴(各地标准不同)。农民热衷于种植油茶,因为其种植要求低,初期管理几年后,即可实现“种一次,长期收益”。油茶采收简便,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参与,成本低,随着时间推移,收益逐渐增加。油茶树寿命长,可达百年,丰产期可持续60多年,被誉为稳定的经济作物,一次种植,多代受益。

  2.2不与粮食作物争地

  油茶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能适应较差的环境,甚至能在不适合普通农作物的荒地上茁壮成长。种植油茶不占用粮食作物的土地,不影响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实现了经济效益和农业多样性的双重保障。

  2.3前景光明

  相较于普通菜籽油,茶油含有更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更有利于健康,其含有的油茶皂素还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功效。在国内,茶油价格远超菜籽油,市场需求旺盛。同时,茶油在海外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也丝毫不逊色于橄榄油,销售业绩斐然。无论国内外,茶油都受到消费者的一致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2.4林下套种复合经营优势

  面对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和强烈的阳光照射,通过在桉树林下种植油茶,可以有效利用林地空间,同时起到遮阳作用,减轻夏季高温对油茶生长的负面影响。例如,某林场在马尾松稀疏林地中,保留马尾松为主导树种,清理出空地和疏林空间,按照2.5m×4m的间距种植油茶,每亩66株。通过林下套种模式,可提升林地使用效率,减少夏季高温和强辐射对油茶的不利影响,为油茶种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3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3.1油茶造林地选择

  在实施油茶栽培的过程中,需重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鉴于油茶对温暖和湿润环境的偏好,应挑选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向阳山坡作为种植地,以利于提高其挂果率和含油量。二是为确保油茶茁壮成长,宜选择土层深厚、肥力充足的红黄壤或微酸性沙壤土,避免选择硬土或石块多的土地。三是理想的种植海拔应低于500m,坡度不宜超过25°,以保持适宜的排水条件。

image.png

  3.2土地整理与穴植准备

  为了保证油茶的良好生长,种植前的土地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一是根据种植区域的地貌特征,可采用条带状、块状或全面整地的方式,以改良土壤环境。二是完成整地后,应按标准40cm×40cm×50cm的规格挖掘种植坑。三是在挖坑后30天内,坑内施入以有机肥和绿肥为主的基肥,随后覆上表土,确保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防止幼苗烧根或积水。

  3.3种苗科学选取

  有关部门对油茶种植业的支持催生了众多品种,但并非所有品种都适用于环江县的环境。选择与当地气候不符的品种会导致茶油产量大幅下降,影响经济效益。环江县表现优秀、产量较高的油茶品种有越南早结等,具有高产果量和高出油率的特点。

  3.4栽植时间

  不恰当的种植季节会降低油茶幼苗的成活率,环江县的最佳种植期为每年1月至3月。期望降雨能减轻浇水工作,最好在种植当天或之后2~3天内有雨水。为了保护幼苗根系并促进生长,可在种植前将肥料与泥浆混合,涂抹于根部。为了有效利用土地并确保油茶植物获取充足养分,通常采用1500株/hm2的种植密度,株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为2~3m。由于种植期间可能遭遇低温和倒春寒,为防止幼苗冻害,种植后需在土壤上覆盖稻草。

  3.5林间管理

  3.5.1树型培育

  健康的油茶植株要求主干粗大直立,副主枝分布均衡,整株高度控制在70~80cm,生长态势稳定,枝叶修剪成圆球状。栽种后,依据幼苗生长状况,挑选健壮且角度适宜的侧枝作为主枝培养。待幼苗一年成长后,从主枝中选优作为副枝,并细心修剪成球状。油茶树的造型和修剪工作通常在秋末至春初进行,理想形态倾向于自然开敞的多主枝结构。种植时,定下30~50cm的茎基高度,选择3~5个侧枝,合理安排空间,培养成主枝。幼树修剪需轻柔,保留对树形有益的枝条。每年适度修剪低矮密集的枝条,竞争枝条需剔除,裸露部分需收缩。对于成年油茶树,修剪需区别对待,弱枝轻剪,强壮枝稍减,底部密集处重剪,中部和上部则轻处理,结果丰硕者修剪力度稍大,结果较少者则轻。成年后,修剪强度应适中,以疏删和轻度修剪为主,针对枯枝、病虫害枝、下垂枝、重叠枝、寄生枝及内部脆弱枝进行。修剪后,确保树形有序,层次分明,空气流通,有助于油茶果实的发育。

  3.5.2适当抚育

  油茶生长旺季需大量水分,如遇降雨不足,应适时灌溉,同时关注排水系统,防止积水损害树体。鉴于油茶株距较大,可在植株之间种植豆科植物,既可利用空地资源,又利用豆类植物根部的固氮作用增强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依赖,从而提升油茶产量。对于油茶间的杂草,务必及时清理,防止其与油茶争抢养分,确保油茶生长不受影响。

  3.5.3幼林养护管理

  针对幼林的抚育工作,采取局部土壤疏松和除草措施。造林第一年8月进行一次割草抚育,随后两年的4月和8月各实施一次。在第二年和第三年的4月,结合除草作业,每株施用0.5kg的专业复合肥,尽量减少农药的施用。幼林期间,可以种植花生、黄豆、绿豆等作物,以耕作代替抚育,并结合抚育活动进行必要的补植。为确保树木的营养生长和快速形成树冠,幼林前三年需要去除花蕾。

  3.5.4成熟林抚育管理

  对于油茶成熟林,抚育管理主要涉及翻土垦复、中耕和施肥。每年进行两次翻土垦复,分别是冬季和夏季,冬季深度控制在20~25cm,夏季保持在10~15cm。翻土时要确保土块整体翻转,彻底清除杂草。中耕需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进行。修剪则依据油茶林的整体生长状态,去除病弱枝、病叶和枯枝,适度疏剪过密枝条,保证茶树有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遵循“丰年重剪,歉年轻剪”的原则。在施肥上,成熟林与幼林的差异不大,只是肥料用量适当增加。可在油茶叶片边缘外挖宽40cm、深30cm的施肥沟,比幼林期每年每株增加50kg的有机肥,氮、磷、钾肥比例维持在1:4:3,以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油茶林的快速繁茂生长。

  3.6水肥管理

  种植者需确保油茶得到适时灌溉,特别是在干燥季节,需增加水量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而在雨量充沛的时期,应注意及时排水,避免水分过多对油茶生长造成阻碍。

  油茶的茁壮成长依赖于丰富的养分。为了提升油茶的高产性能,施肥管理至关重要。首先,油茶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因此,农户要科学配比肥料,合理搭配氮、磷、钾肥。其次,应根据油茶的生长阶段调整施肥种类,如在幼苗期侧重施氮肥,而在丰产期则增加施肥。最后,施肥技术的选择也很重要,包括叶面喷洒、沟槽施用以及环状沟施,但操作时需谨慎,避免一次性过量施入。

  3.7收获

  成熟的油茶果实是丰收和高产的关键。最佳收获时期通常在霜降前后,此时果实内油脂含量达到峰值,品质最佳。一般建议在霜降前3~4天开始采摘,霜降后7~8天完成,但实际采摘时间还需根据果实成熟的具体标志判断,如茸毛脱落、果皮光滑、果壳薄且微裂,预示着果实完全成熟,此时应迅速采取行动。收获后,适当晾晒果实,促使果壳裂开,随后收集茶籽,以确保后续的处理和榨油效果。

  3.8病虫害防治

  3.8.1炭疽病感染

  炭疽病的特征表现为油茶果实和植株表面出现深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扩大并转为暗褐色,严重状况下可能导致油茶树的死亡。如果不及时治疗,轻则产量锐减,经济损失显著,重则可能导致大规模林木死亡,影响整个产业。在油茶林的管理中,应密切监视树木的健康状况,切除染病的枝叶并以高温方式进行销毁。预防炭疽病的方法是喷洒波尔多液,一旦发现感染,需喷洒0.5%的多菌灵药剂进行治理。

image.png

  3.8.2软腐病状况

  软腐病会导致树叶和果实变软腐烂并脱落,从而丧失产油能力。该病通常在春季和秋季高发,病菌在冬季已潜伏于病态芽内。在油茶林的养护期间,需留意树木是否受到感染,一旦发现病枝病果,应及时清除。由于软腐病菌在阴冷湿润的环境里繁衍迅速,因此修剪过密的枝叶以提高林间的通风和光照条件有助于防止病菌滋生。治疗软腐病的方法是喷洒50%的可湿性退菌特溶液或1%的波尔多液。

  3.8.3根部腐烂病

  根腐病的症状表现为油茶树根部腐烂,主要病因是种植地排水不良导致积水过多。改善土壤疏松度和排水性能是防治根腐病的关键步骤。

  3.8.4油茶毒蛾防治

  种植过程中,油茶毒蛾对油茶的危害不容忽视。为有效控制油茶毒蛾,种植者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强化人工捕杀,尤其是冬季清除越冬卵块,减少成虫数量;其次,引入生物防治,如利用杀蝮杆菌等生物制剂;化学防治方面,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80%敌敌畏等农药,按照1000~1500倍稀释比例喷洒,确保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例如,从6月中旬直至9月下旬,是油茶毒蛾蜕变蛹的关键阶段,此时可采取在树冠下方深耕松土的策略,将蛹暴露在阳光下,利用日光消灭它们,同时也能通过设置灯光来引诱并消除成虫。另外,在象鼻虫成虫活跃的时期,可以利用装有糖醋液的盆或瓶作为诱捕器来减少成虫数量。运用生物防治手段也是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油茶毒蛾幼虫的1至3龄阶段,可施用阿维菌素、苦参碱或鱼藤酮等生物制剂进行控制。在4月下半月,如果幼虫数量密集,可以选择在清晨、傍晚或雨后喷洒白僵菌粉末。而在湿度高、温度高的6月,使用白僵菌防治成虫尤为适宜。

  4结语

  广泛推广油茶种植不仅有助于优化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创造宜居且安全的森林条件。同时,油茶因其在食品、化工、轻工业及饲料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具备显著的综合经济效益。因此,大规模栽种油茶可为林业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故此,相关机构和工作者应提高对油茶种植的重视,确保油茶的栽培和养护管理得以妥善执行,以期实现油茶的高产,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相宇.油茶种植优势及丰产栽培技术分析[J].黑龙江粮食,2023(10):36-38.

  [2]邱春青.油茶种植优势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河北农机,2023(11):139-141.

  [3]吴秋.油茶种植优势及丰产栽培技术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08):56-57.

  [4]农佳虹.油茶种植优势及丰产栽培技术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22(11):144-146.

  [5]张兰芳.软枝油茶种植优势及丰产栽培技术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10):131-132.

  [6]汪旭庆.油茶种植优势及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03):13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