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马品种发展史及保护利用现状论文

2024-12-31 14:27:19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乌审马是鄂尔多斯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优良地方品种,产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故此得名。乌审马适应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经长期风土驯化和牧民的长期选育,逐渐形成独自的特点。
摘要:乌审马是鄂尔多斯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优良地方品种,产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故此得名。乌审马适应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经长期风土驯化和牧民的长期选育,逐渐形成独自的特点。该文针对乌审马种质资源的形成和发展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就目前乌审马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乌审马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介绍。
关键词:蒙古马;乌审马;种质资源保护
0引言
蒙古马因产地自然经济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的3个类群,分别为乌珠穆沁马、乌审马和百岔铁蹄马。乌珠穆沁马产于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体形清秀,结构匀称、紧凑、体尺和耐力也比一般蒙古马表现好。乌审马产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故得此名,经过精心选育,乌审马虽然体格较小,但体型清秀,刻苦耐劳,以善走沙地著称。百岔铁蹄马产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百岔沟一带,因产地条件,百岔马蹄质坚韧,适于山地骑乘。
1乌审马产区与分布
1.1分布区域
乌审马中心产区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分布区域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旗前期、伊金霍洛旗、杭锦旗。
1.2产地自然生态条件
乌审马生存环境自然条件较为艰苦,近年来鄂尔多斯地区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植被覆盖率明显好转。乌审马产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海拔1 300~1 400 m,北纬37°38′~40°23′,东经108°17′~109°40′。年平均气温6.8℃,全年日照2 800~3 000 h,有效积温2 800~3 000℃,年降水量350~400 mm,大部分聚集在7、8、9月,年蒸发量2 000~3 000 mm,是平均降雨量的6~8倍。12月到次年5月为风季,年平均风速3.4 m/s,无霜期113~156 d。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春季干旱少雨多分,夏季短促温热,雨水集中,秋季雨水少,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年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现有耕地面积486.67 km2,草地7 066.67 km2,主要农作物为玉米种植面积396.67 km2,籽粒产量30.4万t,秸秆36.2万t,青贮100 km2,人工草地166.67 km2,干草产量15亿t。
2乌审马品种发展史
鄂尔多斯草原,历史上曾经是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的地方,居住在毛乌素地区的广大牧民,有丰富的发展畜牧业经验。由于当时生产、生活和战争的需要,养马业特别受到重视和发展,每逢夏秋之交,牲畜膘肥体壮,在牧民喜庆丰收的那达幕大会上,赛走马、赛公马是最受欢迎的传统项目。骏美而善走的马特别受到人们的珍重。尤其是在战争中立功的战马和赛马时得奖的公马,更是名声显赫,被特殊用来繁殖后代,以繁衍发展强健的马种。这种风气至今仍很盛行伊盟广大牧区,对于乌审马的形成无疑起了很大作用[1]。
解放前,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进行有计划的系统选育和繁殖,因此,乌审马的质量差异很大,体型不一,体格大小相差悬殊,毛色杂乱。
解放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发展养马事业,在重点地区有计划地进行选育和杂交改良工作,乌审旗于1956年建成第1个马的配种站,当年用2匹公马给52匹母马进行人工授精。据“1957年畜牧业生产计划(伊克昭盟)”记录,伊克昭盟年初马匹数量为117 153匹,“我盟生畜改良方向是乌审旗发展乘用马为主,其他牧区以乘挽为主。1957年在乌审旗用阿哈马进行改良,计划人工授精交配任务为180匹,受胎率50%,成活率92%”[2]。
经过查阅,乌审马最初没有正规称呼,平时只称呼为马,在“伊克昭盟实施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初稿——序言”中,只称呼其为土种马,在其“畜种改良”部分提到“牛马目前以选育土种为主逐步引进三河牛、短角牛、西宁马、三河马、巴金马进行改良,以乘輐兼用为改良方向”[2]。据“内蒙古自治区1960年家畜改良工作方案(1960年)”记载,“从1960年着手安排鄂尔多斯马等品种群的育种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公社及国营牧场家畜(禽)育种规划(1960—1969年)草案”,各种家畜育种指标中提到,“对鄂尔多斯马等的育种,要加强增进体尺和体重,调整体型,稳定其遗传性并积极扩大良种数量”[3]。全区家畜育种基地和任务分配表杂交育种部分表格中记录,“鄂尔多斯马育种基地为乌审旗,负责完成单位为伊盟畜牧局”。根据以上记载猜测,鄂尔多斯马即为乌审马的最初名称。1980年,据“内蒙古自治区家畜家禽品种资源调查及品种志和品种图谱编写座谈会纪要”(1980年12月26日)中记录,“会议确定1981年各盟调查和补充调查的畜禽品种中,伊克昭盟调查品种中包括乌审马”[4]。
在“内蒙古自治区家畜家禽品种资源调查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意见”(1982年7月28日)中记录,“全区地方品种有28个(其中牛5个,绵羊6个,山羊3个,马6个,猪2个,鸡2个,骆驼2个,驴1个,驯鹿1个),其中6个品种马分别为蒙古马、乌珠穆沁马、百岔马、乌审马、鄂伦春马和锡尼河马”。乌审马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家畜家禽品种志》(1985)地方品种名列。同年7月末8月初,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厅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场总局联合召开的“全区家畜家禽品种资源调查总结评比会”,经会议讨论推荐列入全国畜禽品种志、谱的品种,乌审马被列入蒙古马一个类群,推荐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3]。
3体形外貌
乌审马毛色以栗毛、骝毛为主,头多呈直头,荐骨长,肩长稍斜,肢短,蹄薄而广,后肢飞节弯曲,并略呈外弧,鬃尾鬣毛较多,距毛不发达。
头大小适中,个别表现稍重,眼大小适中,额宽适中,耳长细致,灵活竖立,皮肤薄厚适中,肌肉发育良好,头颈肩结合良好,颈础高低始终,直颈。
耆胛表现明显,有适当的宽度长度。背腰适中,发育良好,尻倾斜,肌肉发育良好,膝大关节明显,管适中,腿坚强发育良好,球节明显,系长短适中,富有弹性,前肢低广蹄,蹄质疏松,姿势端正。
飞节微细,肌腱发育良好,卧系,后肢微广蹄。
乌审马体质结实紧凑,结构匀称,肌肉发育良好,具有发达的呼吸系统、善爬山。
4繁殖性能
马的生殖机能,因年龄、个体、饲养管理、环境、草场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乌审马性成熟一般为1周岁。发情周期21~25 d,妊娠期平均为330 d。产后发情时间在1个月左右,发情季节在春末夏初,空怀母马发情较早。
公马3岁开始配种,母马2~3岁开始配种。配种季节采取随发情随配种的办法,一般5—6月为配种旺季,空怀母马在2—3月开始发情配种。乌审马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公马繁殖年限一般7~10年,母马一般10~12年。
5品种评价
乌审马属古老的品种,有悠久的历史,耐粗饲、又能适应当地沙漠自然条件,抗病能力强。体小精干,乘挽兼用,适应沙漠环境,由于体格较小,挽力较差。乌审马是牧民长期选育下形成的,选育初期缺乏科学系统的选育和合理的饲养管理,很久以来停留在原始品种的状况。解放后,逐步得到科学系统的选育和导血改良,加之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乌审马综合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现在已成为优良的走马品种。
6保护利用及产业发展现状
6.1乌审马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
2021年,经过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种业及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乌审旗其木德道尔吉乌审马种马养殖场,被列入自治区级乌审马保种场。
2015年乌审旗从农业部畜牧总站争取蒙古马保种项目,配合内蒙古家畜改良工作站,在嘎鲁图镇萨如努图嘎查其木德道尔吉家开始了乌审马保种精液冷冻工作。2年共选择6匹纯种乌审马,制作完成5 100支乌审马细管冷冻精液。该项工作是内蒙古首次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蒙古马的冷冻精液制作以此达到保种的目的,也是冷冻精液制作技术首次在蒙古马保种上得以应用。
鄂尔多斯市实施现代马产业发展项目,开展马品种资源调查、蒙古马保护、实施保种场建设、蒙古马家系保护、马奶特色加工试点、开展进口马纯种繁育场建设等工作,通过在全市开展马品种资源普查;在乌审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实施蒙古马保护政策,保护蒙古马1 000匹;乌审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等4个蒙古马主要分布旗建设蒙古马种马场,带动周边养马户开展联合保种;对鄂尔多斯市育种企业与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合作。乌审走马,源于乌审马。适合沙漠地区骑乘和驮运,也是一种世界少有的耐力型良种马。乌审走马竞技拥有自己独特的走马等级、场地要求、竞技规则、选马标准和驯养传统,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赛马体系。
6.2乌审马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乌审旗高度重视马文化保护传承及马产业发展,创造绚丽多彩的乌审走马文化,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保护措施,做好“乌审走马”的繁殖和品种优化,编写出版《乌审走马文化》书籍,积极推广和宣传走马文化。
经过各方努力,2019年,乌审旗以其“乌审走马文化之乡”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0年12月,乌审走马竞技成功入选第5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2023年,乌审走马旅游度假区入选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认定名单。
7结束语
乌审马具有适宜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及荒漠化草原生存的优良特性。乌审马以小群放牧为主。具有抗病力强,疫病少,耐力强等特点。经过近30年来群众性的马匹育种活动,乌审马在保持原有特点的基础上,品质、综合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体型外貌逐渐趋于一致,远销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等省市,深受欢迎,成为一个优良的地方良种。2024年再一次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家畜家禽品种资源调查报告汇编[M].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家畜改良工作站,1983:412-413.
[2]伊克昭盟农牧业第一辑[M].伊克昭盟: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档案馆,1985.
[3]陈景瑞.内蒙古畜牧业文献资料选编[M]呼和浩特:内蒙古党委政策研究室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委员会,1987.
[4]许进才.内蒙古自治区家畜改良文献资料选编(上中下)[M].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家畜改良工作站编印,1989.
[5]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厅修志编史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志-畜牧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6]阿力贡.鄂尔多斯市1949-2012年畜牧业文献汇编[M].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社,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