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中的有效应用论文

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中的有效应用论文

4

2024-12-24 14:18:17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水稻是当前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居民饮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了提升水稻种植的品质,各地在不断优化种植技术,促进水稻种植的专业化和现代化。

  摘要:水稻是当前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居民饮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了提升水稻种植的品质,各地在不断优化种植技术,促进水稻种植的专业化和现代化。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是造成水稻产量下降,增加农户种植损失的重要因素。为了推进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控中不断推进应用,有效改善了人工投入不足以及机械化水平差等问题,更好地满足了现代化农业种植生产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稻病虫害防治效率,进而实现了水稻高产种植。本文从水稻种植中保持无人机应用的优势进行分析,探究保持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应用水平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植保无人机;水稻病虫害;防治应用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病虫害防治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从低效率的手动喷雾机到现代化高效保持防控设备,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农用植保无人机喷洒设备是新型现代化设备,将无人机与喷药设备结合,可以高效完成药物喷洒作业,减少了喷洒人员与药物接触,有效减少了农药对身体的损伤,也提升了病虫害防治效率。水稻作为国内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栽培过程中病虫害发生严重。通过不断研究防治模式,提升水稻种子的产量和品质;合理应用农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大幅提升了防治效果和效率,改善了传统人工喷洒药物效率低,防治效果不佳等问题。

image.png

  1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实际应用优势

  1.1满足不同地形需求

  受到我国地势环境差异大的影响,水稻种植地块存在分散化问题。目前,水稻种植多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模式为主。想要采用机械化防控,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入农田中,且对于地势较为崎岖的地形环境,难以有效采用机械化防控。因此,目前大多数水稻药物喷洒,多采用手动喷洒机喷洒的方式,增加了防控的难度,也会对种植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威胁。而植保无人机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地形的需求,打破对机械化应用的限制,有效提升了喷洒防控的效果。

  1.2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使用农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控时,可以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设定飞行速度以及喷洒高度,可以有效保证药物喷洒的均匀度,满足不同情况的病虫害防治。与此同时,农用植保无人机风力较为集中,可以有效节约农药使用量,不仅提升了农药喷洒的效率,也提升了农药利用率,达到了更好的防控效果。采用农用植保无人机喷洒时,还可以形成农药膜,有效降低了对水稻植株以及周围土壤环境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前绿色农业发展的需求。在使用农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洒时,根据水稻病虫害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喷洒农药的比例,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防控的难度[1]。

  1.3实现机械化生产目标

  从目前新疆地区农业种植水平的情况来看,大力推进机械化水稻病虫害防治,可以有效提升农药防控的效率,实现病虫害高质量防控。近年来,中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机械化技术也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种植户认识到机械化设备应用的优势。而农用植保无人机作为新型机械化产品,具有操作简单、易学习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水稻种植生产中,从而推进水稻种植的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提升农药喷洒的质量,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2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应用
  2.1合理制定作业流程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用植保无人机在不断推进应用。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无人机进行防控,可以有效提升防控效率。为了顺利应用农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控,应落实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制定规范的作业流程。首先。操作人员应根据病虫害的面积以及严重程度确定喷洒的范围,并做好全面数据的登记分析;并根据水稻田间的情况做好障碍物标记,通过上传云端规划的方法,可以有效规避无人机在喷洒过程中受到阻碍。其次。根据病虫害需要防控的面积,制定好飞行的路线以及速度,从而满足病虫害防控的需求;并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合理配置农药,规范化控制用量以及浓度,避免浓度不足或过大影响防控效果[2]。最后,正式飞行前要对无人机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达到正常使用状态。

  2.2提前了解天气

  由于农用植保无人机是采用在田间作业的方式,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无人机进行药物喷洒前,不仅要了解病虫害的特点以及严重程度,更应加强对当地气温情况的掌控。通过调查温度、湿度等因素,确定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无人机进行药物喷洒。目前,农用植保无人机病虫害防控需要在风力4级以下开展喷洒作业,避免风力过大导致农药飘洒,影响喷洒效果。此外,在风力可以正常作业时,也要准确确定风力以及气候变化,从而确保无人机飞行路线的准确性和机身平衡性,达到准确药物喷洒防控。最后,通过调查当天温度的方式,可以避免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导致农药快速蒸发,影响喷洒防控的效果。

  2.3合理使用药剂

  在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时,要合理选用药剂,与传统农药相比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在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之前,要科学选择化学农药,避免农药适配度不高,造成喷头堵塞,影响喷洒防控的效果。目前,在使用农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控时,主要选用水基化剂型农药,如常用的悬浮剂、水剂等。在药物防控过程中,传统喷洒方式常用可湿性粉剂和可溶性粉剂,此种农药会造成无人机喷头堵塞,导致水泵寿命减少,不利于无人机病虫害喷洒防控的使用。因此,在使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控时应科学选择防控农药。此外,使用无人机进行药物喷洒防控时,要尽量在使用标准内降低农药浓度,尽量选择低浓度、低残留的生物化学药剂,避免使用高浓度农药,造成水稻药物残留以及人畜中毒。无人机在进行飞行防控过程中速度相对较快,药物喷洒量相对较少,因此尽量选用内吸性的化学药物,这种药物能很快被农作物吸收,可以有效提升防控效果,且很好地延长药物防控的周期。

  2.4明确作业参数

  在使用无人机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控时,应准确掌握无人机飞行的高度、速度以及喷洒用量等,确保用药使用精准,避免漏喷以及重复喷药的情况发生。一般情况下,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控制在2~2.5m。当风力情况不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在进行农药喷洒飞行时,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一般控制在每秒3~4.5m之间。此速度可以有效保证防控的效果。将无人机飞行速度与高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每公顷用水量一般在15~22L。通过合理确定作业参数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防控效果[3]。

  2.5规范无人机操作

  在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药物喷洒防治过程中,应提前选择适宜的起降点,尽量选择人流量少且空旷的地块。在正式喷洒前,要在防喷洒区域内设置警戒线及警示牌,防止喷洒过程中有人员进入。在作业过程中,应根据提前设计好的飞行航线及速度进行操作。开展喷洒防控作业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飞行参数,并将飞行距离控制在可视范围内,确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在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药物喷洒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飞行正常,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停止飞行,进行全面检查。在完成每次飞行后,要对无人机进行详细检查,尤其是旋转机翼的运行以及电池的用量等,当电量不足时,应及时更换电池,避免在飞行过程中突然降落,受到撞击,从而导致无人机受损。若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信号干扰以及障碍物等,应及时检查无人机的损坏程度,确保无误后再进行飞行作业。若喷洒面积较大,需要提供备用电池,在适当时机进行更换,避免影响正常作业。

image.png

  2.6强化工作人员要求

  为了确保飞行防控作业的正常开展,药物喷洒区域边缘要设置明显的警戒线,非工作人员不可进入。无人机控制人员要与无人机保持5m以上的安全距离,飞行过程中要确保周围没有人群经过。在植保无人机应用过程中,非专业操控人员严禁操控飞行,避免造成损伤。无人机在起降飞行过程中要远离障碍物5m以上,遇到障碍物要提前减速飞行,做好防范措施。喷洒防范的区域要根据提前做好的预设方案执行。无人机不可在夜间飞行喷洒,而且在操控过程中需要穿戴反光工作服,并佩戴好安全帽。尽量选择上风口、背向阳光的位置进行无人机操作[4]。

  2.7作业后的维护

  在无人机完成药物喷洒作业后,要将无人机降落在起降点,并做好检查和整理工作,及时清理喷头,避免时间较长造成喷头堵塞,影响后期的正常使用。将作业完成的电池及时进行充电,并做好保管和储存工作,避免长时间未充电导致电池受损。此外,在完成飞行防治作业后,应加强对田间病虫害的监测,确定防控效果,并结合当地的病虫害流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整措施。若存在病虫害防控不足的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方案,在间隔一定时间后,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再次防治,从而实现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

  3提高农用植保无人机应用水平的对策

  3.1提高技术人员水平

  为了有效提升农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控的效果,应加强对技术人员水平的提升。农用植保无人机是先进技术与农业的有效结合,目前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水平,因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控。落实技术人员的相关培训,首先,相关部门应提供支持,为技术人员提供理论教学以及实践训练的机会,从而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其次,通过参与机构培训的方式,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并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确定是否达到操控要求。最后,根据无人机使用说明,对技术人员落实教育目标,并通过参与学习的方式,掌握先进的无人机操控技术,明确注意事项,从而推动无人机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效发挥技术人员的能力,实现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防控[5]。

  3.2开展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中,而农用植保无人机技术就是先进技术与农业活动的有效创新成果。通过不断提升技术的方式,实现有效防控。但是在无人机使用过程中,故障发生在所难免。因此,要正确面对故障处理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对喷洒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地点进行记录,避免在后期进行重复喷洒。为了有效减少喷洒过程中无人机发生的故障问题,应定期对无人机进行维修和保养,从而确保在防控过程中提供优质服务。采用专人管理机械设备的方式,提升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对无人机的管控能力,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无人机喷头被药剂造成堵塞的问题,应加强对药剂的实验,确保规范用药,尽量选择喷洒效果好、对喷头影响小的农药,从而提升喷洒施药的效果[6]。

  3.3加大推广力度

  为了有效推进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应加大推广力度,让农户正确认识到无人机药物喷洒对喷洒效果,以及降低种植成本的优势,从而积极引进农用植保无人机进行药物喷洒防控,解决人工喷洒效率低,农药用量等问题,减少资源浪费,提升病虫害防控效果。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向农户积极正面地宣传植保无人机的优势,并通过给予补贴的方式实现有效推广。

  4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一直是国家的支柱产业,而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会给农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传统人工喷洒农药防治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存在喷洒效率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药浪费,长此以往,会导致水稻药物残留。而植保无人机喷洒方式,与传统病虫害防治方法相比,大大降低了人工投入,采用机械化、专业化防控技术,有效提升了药物喷洒的科学性和均匀度,更好地发挥了高质量防控的优势。此外,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可以更好地满足规模化水稻防控需求,实现大面积防控,更具有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鲁开武.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2(27):33-34.

  [2]陆凉夏,徐彩萍,陆宗明,等.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01):78-80.

  [3]郭明丽,单学,牛蒙,等.试论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1(36):42+45.

  [4]吕超.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1(36):66+68.

  [5]孙翠芳.探究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优势[J].农业工程技术,2021(30):62-63.

  [6]张淑霞.植保无人机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优势与效果的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21(2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