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气象条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论文

2024-12-19 16:32:3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气象条件主要指的是风向、气温、雷暴、风速、气压、气流、湿度、降水、雾、热辐射等,上述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每一项气象条件的好坏都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极端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例如,近年来辽源市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先后经历了“台风三连击”、雨雪冰冻等极端气候事件,多项气象数据创历史极值,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降低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成为行业工作者思考的关键问题。辽源市是农业大市,农业稳定生产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极端气象条件的发
摘要:气象条件主要指的是风向、气温、雷暴、风速、气压、气流、湿度、降水、雾、热辐射等,上述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每一项气象条件的好坏都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极端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例如,近年来辽源市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先后经历了“台风三连击”、雨雪冰冻等极端气候事件,多项气象数据创历史极值,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降低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成为行业工作者思考的关键问题。辽源市是农业大市,农业稳定生产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极端气象条件的发生,将会对农业生产造成诸多的不利影响,阻碍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威胁粮食安全稳定性。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做好气象条件监测及预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辽源市;气象条件;农业生产;影响;对策
1辽源市气候特点
辽源市地处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带,面积5140km2,平均海拔250~400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常年平均气温6.1℃,年均降水量642.2mm,年均日照时数2580h,有效积温2890℃,年均相对湿度68%,年均风速2.2m/s,年均蒸发量1339.8mm,平均无霜期148d。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这极大地促进了辽源市农业发展。据统计,2023年辽源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40.7万亩,其中玉米299万亩、水稻27.67万亩、大豆11.5万亩。但近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辽源市极端天气呈现出高发态势。例如,2022年先后有“暹芭”“梅花”两次台风影响辽源市,全市平均降水量为65.6~76.8mm,受暴雨、台风的影响,辽源市多个乡镇农作物被水淹没、倒伏,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威胁粮食安全稳定性,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意义、责任重大。
2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光照
农作物的生长是建立在光合作用的基础之上的,光合作用则离不开光照,由此可以看出,光照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因素。光照和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比例关系,但光照越强,越利于光合作用,当光照强度超出光的饱和点后,即使光照再强烈,也不会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甚至还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分解叶绿素、农作物失水死亡等。相反地,光照不足时,则农作物根系发育不良,甚至会停止生长。2023年辽源市年日照时数略少,大约为2423h,全市农作物生长季平均日照时数为991h左右,较常年偏少141h,这必然会对农作物生长乃至农业生产造成诸多的不利影响。
2.2温度
农作物生长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农作物生长对温度要求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温度变化幅度在15℃~30℃之间农作物可良好适应。但若温度过高,则会导致大量的水分蒸发,抑制农作物生长。若温度过低,则农作物生长发育缓慢。温度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光合、呼吸以及蒸腾作用等方面。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农作物才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2023年,辽源市农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略低、农作物生长季积温略低,这会对玉米等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2.3水分
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品,缺水或富水均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水是农作物光合、呼吸作用的重要物质,科学合理管控水分,是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各类农作物的叶片会萎蔫,甚至枯死。相反地,若水分过多则会导致农作物徒长,根系呼吸受到限制,最终引发涝灾。2023年,辽源市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明显偏多,全市农作物生长季平均降水量达到865.4mm,较常年多六成。特别是暴雨灾害的发生,短时间内的强降雨导致河流泛滥,农田被淹没,甚至诱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农业安全稳定生产。
2.4大风
风在温度、湿度调节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适宜风力的风能够为农作物的生长营造适宜的温度、湿度,促进农作物良好生长。不仅如此,风还能够帮助玉米等作物授粉,促进农作物繁殖。但若在干旱季节遭遇持续多风、大风天气,会降低大气湿度,破坏农作物水分平衡,阻碍农作物生长。2023年,辽源市出现大风的天数较多,而且大风发生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极大地增加了玉米等农作物倒伏的可能性,影响农业生产安全。
2.5低温寒潮
低温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低温寒潮发生时,会出现明显的降温,远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力,进而导致农作物发生霜冻害、冻害。不同农作物的耐寒限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玉米可以承受2℃~4℃的低温,一旦超过最低限度,就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巨大危害。尤其是一些需要越冬的农作物,持续的低温寒潮天气会影响其越冬,甚至会直接冻死农作物,导致农作物减产减收甚至绝收,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
2.6冰雹灾害
冰雹是夏季常见的一类灾害性天气,会对农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冰雹能够将农作物打烂、打裂或打落,导致农作物死亡,减产减收。尤其是设施农业地区,冰雹巨大的冲击力能够将温室大棚砸破,导致大片的设施设备、农田作物被毁坏,导致棚室内的蔬菜作物绝产绝收,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7大雾灾害
据统计,辽源市2023年出现大雾85站日,较常年多45站日。大雾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大雾会吸收、反射太阳的热量,导致农作物得不到足够的光照,抑制农作物生长发育。同时,持续的大雾天气会导致湿度提高,进而增加各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率。此外,大雾天气导致空气湿度大,致使处于授粉期的玉米等农作物花粉粘连,影响其正常授粉,最终导致农作物结实率下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降低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多次在重要场合及会议上强调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并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全新的要求。《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出台实施,要求气象部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将“大力加强为农服务”作为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有效降低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提高农民群众防御能力
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高农民群众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气象部门应当联合农业部门做好宣传培训工作。要联合组建专门的宣传队伍,通过深入基层发放宣传单页和手册的方式,为广大农户讲解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的影响,促使其树立良好的防御意识。同时,要重视对广播电视、xxx、抖音等xx媒介的利用,通过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帮助农民群众掌握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确保其能够正确、及时、有效地防御突发气象灾害。此外,要重视对气象科普机制的构建,不定期开展气象宣传活动,进而将气象知识传递给每家每户,将气象工作融入春耕备耕,为农业安全生产奠定有利的基础。
3.2推进农业气象监测站建设
气象监测站在农业气象监测和气象灾害防范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辽源市气象部门应当联合当地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增加辖区内的气象监测站点,合理设置监测站点,对农业、环境、林业等实施全天候、实时化的监测,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气象条件,及时做好预警预报及防范工作。同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农民农作物种植情况及需求,不断完善气象服务系统建设,通过滚动播放和短时播放相结合的方式播放最新的气象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此外,要重视对长效服务机制的构建,加强村镇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确保能够及时地将气象监测站的气象信息传递到农村、农户,带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
3.3构建农业气象灾害防控体系
农业气象灾害防范中,要增强对农业气象灾害防控体系的构建意识,为干旱、洪涝、低温寒潮、冰雹、高温等各类极端气象灾害的防范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与指导。辽源市要加快建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xx,不断提升基层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响应能力,并做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带动气象灾害防范能力的提升。该环节,要重视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如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无人机技术等,搭建农业+气象智慧xx,确保能够第一时间监测到辖区内的气候变化信息,经过整理后及时发布,提升气象服务覆盖面及影响力。此外,气象部门要联合农业、水利等多个部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应急联动联防机制,积极搭建气象监测信息共享xx,确保发生气象灾害后能够联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3.4及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气象灾害防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辽源市气象部门、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作业方案,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实施人工增雨(雪)、防雹、消雾、消云等活动,有效减轻甚至规避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的影响。目前,辽源市人工影响天气主要以人工增雨、防雹为主,春夏季节是强对流天气的高发季节,为避免各类农作物遭遇干旱、冰雹的袭击,气象部门、相关部门应当配置齐全的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装备、车载雷达、火箭弹等,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确保取得理想的增加降雨和减轻雹灾的双重效果。此外,要定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培训活动,邀请专家举办讲座,提升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及操作水平,确保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高效开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3.5开展针对性气象为农服务
为提升辽源市气象为农服务水平,保障农业安全生产,要高度重视对辖区内特色化产业及主导农作物及产业的气象服务工作,降低对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气象部门应当不断完善农田小气候检测站网的建设工作,对区域内的玉米、水稻、大豆等主导粮食作物实施持续化的监测,并建立农业生产分类服务对象信息库,畅通点对点的信息传输渠道,确保能够及时为区域内的农户提供专业化、针对性的农业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指导等方面的服务。要加强和农业及林业等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协同做好农情调查工作,针对关键农事农时及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防治指导工作。此外,要开展直通式的气象为农服务,重点服务区域内的特色产业,尤其是设施产业,对气象信息数据的依赖性非常强,气象部门要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设施作物生长状况,动态化掌控土壤墒情,并深入了解农业气象服务需求,以此为基础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并提供有效性的农业生产意见建议,全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4结语
农业生产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联密切,辽源市极端恶劣天气多发频发的背景下,气象部门应当增强气象为农服务意识,深入分析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充分发挥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性措施改善小气候和气象条件,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确保农业安全生产,为保障粮食安全及农产品提质增效保驾护航,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凤,董智强,宋迎波,等.2023年夏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23,44(12):1169-1172.
[2]刘涛,李祎君,赵晓凤,等.2023年春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23,44(08):750-752.
[3]李祎君,王纯枝,谭方颖,等.2022/2023年冬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23,44(06):535-537.
[4]张艳红,李祎君,何亮,等.2022年秋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23,44(01):82-84.
[5]赵晓凤,韩丽娟,李森,等.2022年夏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22,43(11):945-948.
[6]王琪,王冬妮,崔佳龙,等.2021年吉林省作物生长季气象条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气象灾害防御,2022,29(03):4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