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及树种配置论文

2024-12-19 15:01:4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甘肃地区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气候干旱少雨,立地条件差异显著,生态环境脆弱,造林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须科学选择和配置适宜的造林树种。本文分析了甘肃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阐述了适地适树、满足造林目的、生物多样性和市场需求四大造林树种选择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及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用材林和景观林的树种配置策略。林业是甘肃省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合理选择和配置造林树种是确保造林成活、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充分发挥林分生态
摘要:甘肃地区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气候干旱少雨,立地条件差异显著,生态环境脆弱,造林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须科学选择和配置适宜的造林树种。本文分析了甘肃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阐述了适地适树、满足造林目的、生物多样性和市场需求四大造林树种选择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及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用材林和景观林的树种配置策略。林业是甘肃省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合理选择和配置造林树种是确保造林成活、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充分发挥林分生态功能的关键。由于造林条件的复杂多样,确定适宜的造林树种并非易事。如何根据不同造林目标和立地条件,科学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树种,营造多层次、多功能的立体混交林分,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甘肃地区;造林树种;树种选择;树种配置
1甘肃地区环境特点
甘肃地区位于中国西北内陆腹地,地理位置独特,兼具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貌单元的特点。从气候角度看,甘肃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方面,甘肃土壤类型多样,既有黄土覆盖深厚的黄土高原区,也有石灰岩发育而成的山地土壤,还有干旱区的荒漠土壤和盐碱地。生态条件上,甘肃生态环境脆弱,草地、灌丛和稀疏林植被占比较大,部分地区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问题。因此,受甘肃地区环境恶劣条件影响,树种选择和配置需充分考虑气候干旱少雨、土壤贫瘠、植被稀少等因素,选择适生性强的树种,合理搭配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林分结构。
2甘肃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原则
2.1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是造林树种选择的核心原则,其核心思想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最适宜生长的树种,以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在造林前,对造林地的土壤、气候、水分、地形等自然条件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立地条件,为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2满足造林目的原则
根据造林目的,明确所需达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用材林、经济林等,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树种。通过针对造林目的选择合适的树种,可以确保森林资源在生态、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该原则使造林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有助于提高造林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不同的造林目的需要不同的树种配置和管理措施,明确目的有助于制定合理的造林计划。
2.3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基础,对于维持生态功能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至关重要。生物多样性原则是指在进行造林树种选择时,要充分考虑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在造林设计中,应选择多种不同的树种进行混交造林,以模拟自然森林的物种组成。树种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为野生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在造林时,应尽可能模拟自然森林的层次结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藤本植物等),为不同的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注意树种的生态位差异,避免选择生态位重叠的树种,以减少种间竞争,促进物种共存。同时,造林时重视保护和恢复珍稀濒危物种,为这些物种提供适宜的生境,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2.4市场需要原则
该原则主要针对经济林。市场需要原则是指在进行造林树种选择时,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潜在的经济效益。这一原则强调造林不仅要追求生态和社会效益,还要考虑经济可行性,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在造林前,对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的市场进行调研,对木材价格、林产品需求量、消费者偏好、替代品情况等进行重点分析,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选择有稳定或增长市场需求、能够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树种(多为用材林树种、经济林树种);同时,考虑到树木的生长周期较长,造林时还应考虑长期的市场变化,选择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仍然具有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的树种。
3甘肃地区不同功能林分区树种配置
3.1甘肃地区主要造林树种
表1、表2和表3分别为甘肃地区造林所用的主要乔木、灌木树种及草本。
3.2水源涵养林
水源涵养林是指在水文循环过程中,通过森林植被的调节作用,保护和改善水源地水质和水量的森林类型。这类森林可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渗透,提高地下水位,减少水土流失,净化水质,维持河流和湖泊的稳定流量,对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甘肃地区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形复杂,气候干旱,水资源十分短缺。营造水源涵养林有助于保护和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土壤结构,恢复土地的生产力,缓解由干旱和过度放牧等原因导致甘肃地区土地退化问题。最后,水源涵养林还能够调节水文循环,增加地下水补给,维持河流和湖泊的稳定流量,减少洪水和干旱灾害的发生。甘肃地区营造水源涵养林时,可采用耐寒性较强的针叶乔木树种(杉类、松类、柏类等)+山杨、白桦等阔叶树种+沙棘、梭梭等耐寒灌木树种营造乔木层和灌木层,地被层一般无须单独配置,也可以采用梯牧草、鸭茅等根系发达的牧草植物提高水源涵养效果。
3.3水土保持林
水土保持林是一种特殊的森林类型,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树木和其他植被的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和增强土壤的肥力。水土保持林的营造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甘肃地区的土壤多为黄土和沙土,结构疏松,容易受到雨水和风的侵蚀。树木的根系能够穿透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渗透能力,从而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水分的保持和植物的生长。同时,水土保持林的营造能够提高地表的植被覆盖率,减少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降低侵蚀力度。甘肃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时树种选择原则与水源涵养林相近,同样可采用耐寒性较强的针叶乔木树种(杉类、松类、柏类等)+山杨、白桦、山杏等落叶阔叶树种+沙棘、梭梭、毛条等耐寒灌木树种配置,营造纯林或混交林均可,混交林多采用行间混交或块状混交。
3.4防风固沙林
防风固沙林主要功能是防止风沙侵袭,固定沙土,减少沙尘暴的发生,保护土地免受风蚀,维护生态平衡。防风固沙林的植被通常具有耐旱、耐风沙、根系发达等特点,能够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形成有效的屏障。甘肃地区沙漠化问题严重,防风固沙林的营造能够有效地阻止沙漠的扩张,保护和恢复沙漠化土地;降低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类健康。甘肃地区营造防风固沙林时,可采用抗旱能力较强的树种,如马尾松、新疆杨、毛白杨、榆树、小叶杨等;造林时以混交林为主,同时可在地被种植紫苜蓿、甘草等固沙能力较强的草本植物提升固沙效果(尤其是在林分未郁闭前)。
3.5用材林
用材林是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而营造的森林,其树种选择和经营管理都是以获得高品质的木材为目标的。能够提供大量的木材,满足建筑、家具、造纸等行业的原料需求,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甘肃地区用材林造林树种主要包括云杉、马尾松、油松等,为方便经营管理,多采用纯林形式营造。同时,也可以采用苹果、梨、文冠果等经济树种造林,提高林业经济收入。
3.6景观树种
森林公园、城市园林绿地等地造林时,应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甘肃地区营造景观林时,可采用枝干挺拔的松柏类,茶条槭、色木槭、秦岭槭等有色树种营造园林景观;同时在林缘、林间空地采用杜鹃、接骨木、丁香、金露梅、忍冬等花灌木(观赏灌木)丰富景观层次。
4结语
甘肃地区气候干旱少雨、立地条件差异大、土壤环境贫瘠、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水资源匮乏,对造林树种的选择提出了特殊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和配置造林树种,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充分发挥林分多种生态功能的关键。根据不同的造林目的,灵活运用适地适树、满足造林目的、生物多样性和市场需求等原则,科学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立体混交林分,有助于甘肃地区造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甘肃地区自然环境可能发生进一步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造林树种配置方案,以适应新的环境状况,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造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马文杰.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和措施[J].南方农业,2023,17(20):163-165.
[2]车宗奎.新技术在甘肃荒山植树造林中的应用[J].园艺与种苗,2024,44(01):79-81.
[3]张程.辽宁省应用乡土树种造林绿化现状探究[J].农业与技术,2024,44(01):57-60.
[4]马靖,孙桂丽,周建会.新疆昌吉州荒漠化防治中造林树种适宜性评价[J].防护林科技,2024(01):10-15.
[5]杨锐.干旱半干旱地区荒山造林技术——以甘肃某地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01):69-71.
[6]李振盛.关于造林树种的选择及其配置工作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2):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