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外县区到农区“转场借牧”健康发展措施论文

2024-12-19 14:44:1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通过“转场借牧”租地放牧方式,使祁连山带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解决牧区牲畜过冬饲草问题,增加农区农民的收入,同时解决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支持“转场借牧”有关工作,加强“转场借牧”管理,促进“转场借牧”向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摘要:通过“转场借牧”租地放牧方式,使祁连山带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解决牧区牲畜过冬饲草问题,增加农区农民的收入,同时解决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支持“转场借牧”有关工作,加强“转场借牧”管理,促进“转场借牧”向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关键词:促进;“转场借牧”;健康发展;措施建议
0引言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位于河西走廊,地形平坦,土地肥沃,中国第一条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地下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农业灌溉便利,具有非常好的农牧业发展条件。甘州区总面积366 100 hm2,耕地面积92 520 hm2。其中制种玉米面积达45 000 hm2,大田玉米12 000 hm2,年产玉米秸秆200万t,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21 667 hm2,年产量可达40万t[1]。发达的农业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甘州区产生的秸秆等饲料饲草资源,不仅促进了本地畜牧业的发展,也吸引周边祁连山地带牧区牧民到玉米收获后的秸秆农田进行借牧过冬,形成了祁连山地带特有的“转场借牧”放牧形式。
1“转场借牧”基本情况和意义
1.1“转场借牧”基本情况
甘州区每年制种玉米和饲用玉米收获后,周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门源县及张掖市肃南县等地牧民,将牛羊运往甘州区进行异地借牧。借牧时间为当年10月至第2年3月。10月玉米或者其他作物收获后,牧区牧民将草原放牧的牛羊运往收获后的秸秆农田进行放牧,第2年3月农区农民开始耕地播种之时,又将牛羊运回草原放牧。2022—2023年,通过对异地到本地农区“转场借牧”的情况统计分析,全区租用面积达到1 000 hm2,农区农民年借牧收入达到225万元(100~200元/666.67 m2)。每年涉及甘州区的“转场借牧”户有100多户,借牧羊50 000只、牦牛8 000头以上。
1.2“转场借牧”意义
一是解决了牧区牧民牲畜冬季饲草料问题。牧区生态脆弱,尤其是冬季饲草料难以得到保障,而且冬天大雪封山,造成饲草饲料不足情况,给牧民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二是解决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问题。部分农民制种玉米收获之后,将田地秸秆进行焚烧,造成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有的农民将秸秆运回,堆放在后院,容易造成火灾事故。三是对祁连山生态保护明显。通过“转场借牧”,祁连山天然草原放牧牲畜减少,草原植被恢复明显,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同时由于牛羊将秸秆“过腹还田”,农区秸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放牧产生的有机肥,对耕地土壤进行改善。四是经济效益取得“双赢”目标。农区秸秆营养丰富,气候条件比牧区也要好很多,“转场借牧”牲畜,牛羊上膘比较快,仔畜成活率也较高。据统计,羔羊成活率提高7%,产毛量提高10%,同期体重增加8%,初生重增加10%。每个羊单位增收28元,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农区农民通过出租秸秆土地,666.67 m2收入100~200元,甘州区农民每年通过“转场借牧”收入在200万元以上。通过粪污“过腹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资成本。所以通过租地“转场借牧”方式,使祁连山带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解决牧区牲畜过冬饲草问题,增加农区农民的收入,并且可以解决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2以往对“转场借牧”做法
2.1加强“转场借牧”摸排工作
甘州区是牲畜养殖大(县)区,“转场借牧”大批牲畜异地流动,会对农区畜牧业的发展造成动物疫病的传播风险。甘州区对“转场借牧”有关工作非常重视,以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人员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控。每年“转场借牧”之前,由区农业农村局及时下发《关于加强外县区转场借牧牲畜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职责,严格做好“转场借牧”排查工作,加强“转场借牧”牲畜监管工作,掌握转场借牧牲畜免疫情况。
2.2做好“转场借牧”报备工作
相关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督促转场牧民及时向转场借牧所在地畜牧兽医站提交转场申请并报备,转场借牧牲畜需提供产地检疫证明和口蹄疫、结核、布病、小反刍兽疫等疫病检测报告,并要求借牧户做好牲畜饲养管理、疫病防控、放牧场地消毒等工作。
2.3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辖区乡镇人民政府同时做好转场借牧安全生产监管,加强对转场借牧户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督促转场借牧户做好防火、用电、饲草料机械加工等方面安全生产,防止在借牧过程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2.4做好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工作
由区乡两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对“转场借牧”户动物疫病防控及畜牧养殖技术进行具体指导。辖区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对需要进行疫苗免疫的借牧户提供疫苗注射服务。近年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得到“转场借牧”户的好评。
3存在的问题
3.1动物疫病传播风险
每年秋冬季外省及外县区“转场借牧”的大量牲畜的调入会带来动物疫病传染风险,对本地养殖业造成威胁。秋冬季农区群众牲畜也会在相邻地段进行放牧,增加动物疫病相互感染的可能性。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并入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乡镇其他工作,造成基层畜牧兽医力量薄弱,动物疫病防控水平降低,也会影响“转场借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3.2借牧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存在困难
大多数“转场借牧”户在远离村庄的农田或者农场放牧,居住条件差,用水用电得不到保障。尤其是用水既要考虑借牧群众生活用水,也要考虑牲畜饮水问题。冬季借牧群众借住在简陋房间,保暖和做饭都存在困难。放牧农场牲畜圈舍简陋,冬季产羔保暖效果不好,影响仔畜成活率。辖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关心不够,借牧群众生产和生活困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借牧群众来自外省外县,本地亲戚朋友比较少,有困难也不好找人帮忙。
3.3牲畜死亡保险理赔工作滞后
由于牲畜保险是在原放牧地保险公司进行,“转场借牧”户在借牧地牲畜发生死亡,保险理赔极不方便。有的保险公司设置理赔上线,造成借牧群众损失无法弥补现象。有的保险公司要求将死亡牲畜拉运至原放牧地进行鉴定和理赔,理赔手续繁杂,长途拉运病死畜,还容易发生动物疫病传播,对原放牧地和借牧地牲畜都造成严重威胁。
3.4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存在问题
在“转场借牧”时,难以避免发生牲畜死亡情况。但是借牧地所在一般都在偏远的农场或农村,病死动物拉运至无害化处理厂路途较远。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宣传和监督工作不到位,借牧群众对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冬季天寒地冻,土地冻结,深埋处理很不现实。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有成本费用,甘州区政府对本区病死畜处理实行补贴政策,原放牧地管理部门没有和借牧地无害化处理厂签订无害化处理协议,借牧所发生的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存在一定困难。如果对病死畜不及时进行处理,对借牧牲畜和借牧地牲畜造成动物疫病传播威胁。
4促进“转场借牧”健康发展措施建议
4.1提高对“转场借牧”重要性的认识
甘州区各级党政机关、相关部门和农民群众对“转场借牧”要有新的认识,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祁连山保护、畜牧业转型发展、农牧民增收、秸秆综合利用、民族团结进步”的高度,充分认识“转场借牧”的重要意义,要积极支持“转场借牧”有关工作,尤其是农业农村部门,要将“转场借牧”户纳入管理范围,在生活保障、畜牧生产、疫病防控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不断提高“转场借牧”的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使“转场借牧”相关工作正常进行。
4.2提升对“转场借牧”的服务力度
4.2.1生活生产保障
各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的“转场借牧”户进行认真摸底,积极沟通,将本地群众闲置的安全房屋租借给借牧户居住,并解决好房屋的用水用电问题,并支持借牧户改造危旧用房,做好保障借牧住房安全工作;提供用电安全保障:加大对借牧场地电力设施的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为借牧户提供用电保障;提供用水安全保障:做好借牧户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在做好节水工作的同时,保障借牧户的生产生活用水;饲草饲料保障:对于“转场借牧”户需要青贮、堆贮、黄贮、袋贮、秸秆打包等饲草饲料的借牧户,由辖区乡镇和农业农村局牵头,借牧户和农户签订购买合同,实现互利共赢。
4.2.2技术保障
成立由区乡两级畜牧兽医草业中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转场借牧”服务专家组,对“转场借牧”畜牧生产、动物防疫、疾病治疗等工作进行专业技术服务;加强乡镇基层防疫队伍建设:根据“转场借牧”的实际需求,强化基层防疫力量,抽调乡镇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力量,组成“转场借牧”技术服务组。由各乡镇“转场借牧”技术服务组,对乡镇辖区“转场借牧”进行详细摸底,做好登记备案工作,查验产地检疫证明和口蹄疫、结核、布病、小反刍兽疫等疫病检测报告,加强牲畜落地监督,若出现发病、死亡等异常情况,逐级上报当地主管部门和转场牧民原主管部门,及时采取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同时做好“转场借牧”户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工作。“转场借牧”户如果需要进行免疫,由乡镇“转场借牧”技术服务组抽调乡镇村级防疫员进行免疫。
4.2.3牲畜保险保障
牧区原地政府或农业农村、畜牧兽医部门,和当地保险公司沟通协调,出台“转场借牧”牲畜保险有关政策,简化牲畜保险理赔手续,保障借牧群众养殖利益。禁止拉运病死畜到原地进行理赔,避免造成动物疫病传播。和借牧地无害化处理厂进行协调,将“转场借牧”过程中病死畜及时拉运至借牧地无害化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发生疫病传播风险。
4.3加强“转场借牧”协调工作
建立健全全区“转场借牧”部门工作机制。在区人民政府领导下,乡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建立“转场借牧”工作机制,逐步实现“转场借牧”健康有序发展。区农业农村局负起主管责任,及时向区政府报告有关事项,提供政策建议;生态、水务、住建、电力、财政、发改、民宗、公安和安全生产等部门,要协调落实好农牧民群众异地借牧的属地监管责任,解决好跨地域、跨县区过程中出现的牲畜疫病防控、地租、运输、用电、用水、住房、民族关系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确保牧民群众在农区借牧的生活和生产保障。做到“转场借牧”户在农区生活生产顺利、顺心,并且增加放牧经济效益。
5结束语
甘州区周边外县区牧民秋冬季节利用农区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进行“转场借牧”,既可以解决牧区冬季饲草饲料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给甘州区农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所以借牧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站在生态环保、祁连山保护、民族团结及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的高度,对“转场借牧”活动予以大力支持。对“转场借牧”牧民群众,生产方面要提供便利,生活方面给予关心照顾,政策方面进行扶持。做好监管工作,及时解决纠纷矛盾,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牧区到农区“转场借牧”的路子。
参考文献:
[1]王兴珍.甘州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现状、存在问题及措施建议[J].中国牛业科学,2022,48(5):79-82.
[2]吴龙,张雪峰,张海梁.畜牧业产业化的特点、痛点及痒点:浅析畜牧业产业化、产业链和价值链[J].中国畜牧杂志,2024,60(10):390-396.
[3]邓灵机,高琳,刘新平.乡镇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2,29(8):23-24.
[4]昝军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意义及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6):150-151.
[5]赵忠明.县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今日畜牧兽医,2024,40(9):6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