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发展路径探析论文

2024-12-12 16:06:3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为了推动中药材产业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之路,在对庄浪县中药材产业的基础、发展现状和存在困难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抓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方向;抓市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抓试验示范,提高标准化水平;抓科研创新,提高机械化水平;抓统筹引导,解决用地矛盾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为了推动中药材产业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之路,在对庄浪县中药材产业的基础、发展现状和存在困难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抓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方向;抓市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抓试验示范,提高标准化水平;抓科研创新,提高机械化水平;抓统筹引导,解决用地矛盾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现状;标准化;机械化;发展对策;庄浪县
近年来,庄浪县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种植品种有大黄、独活、连翘、丹参、柴胡等,种植面积达667hm2左右,直接经济效益达1.2亿元。通过招商引资、投资洽谈的方式,相继建设了关山中药材产业园、岳堡丹参产业园等一批本土中药材加工企业,辐射带动韩店、郑河、通化、岳堡、良邑、杨河等乡镇建立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10余处,全县中药材产业展现出蓬勃活力。如何利用资源禀赋,推动庄浪县中药材产业走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之路,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庄浪县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的重大课题。
1.发展基础
1.1自然资源优势
庄浪县位于北纬36度,东经106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800m,平均气温8.4℃,年平均日照时数2075.9h,无霜期16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82mm以上。北部山区日照时间长,生产的中药材干物质积累多、品质好、产量高。关山一带气候冷凉,病虫害发生少,为种植中药材提供了良好条件。
1.2土壤条件优势
庄浪县境内大部分土地为人造梯田,现有耕地61364hm2,土壤类型多为黄绵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无污染。据县农技部门取样统计,土壤中含有机质27g/kg、全氮1.548g/kg、速效磷30.3mg/kg、速效钾104mg/kg,土壤水溶性盐总量1.68g/kg,非常适合大黄、独活、连翘、丹参等的种植。
1.3群众认可度高
长期以来,庄浪县以种植马铃薯、小麦等粮食类作物为主,存在种植品种单一、经济收入低等现实问题,也造成土壤退化、病虫害积累的生态问题。从试点种植中药材以来,群众认可度和积极性大幅提高。据统计,种植中药材的经济收入约为粮食种植收入的2—3倍,种植中药材成为提高群众收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2.发展现状
2.1种植规模逐步扩大
庄浪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进一步优化中药材产业结构,逐步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据农业部门统计,韩店镇现种植大黄166hm2,郑河乡现种植独活66hm2,岳堡镇现种植丹参133hm2,通化镇现种植柴胡166hm2,良邑镇现种植连翘66hm2,永宁镇现种植当归66hm2,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稳步扩大,而且各地根据自身资源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之路,避免同质化竞争,种植结构布局优化。
2.2经营模式不断优化
庄浪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县主攻的九大产业链之一,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以及技术指导等。在经营模式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农户与市场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全县目前有中药材种植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分布在全县18个乡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农户技术指导、销售信息发布等服务,种植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幅提升,也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总投资1.6亿元,建立的韩店镇的关山中药材种植加工园,建有中药材检测、分拣、风干生产线,园区集育苗、种植收购、初加工、储藏和订单销售于一体。投资1.05亿元,建立的岳堡镇丹参产业园,有培育中心、育种工厂及加工厂,产业园集种苗检测、土壤动态检测、种苗实验培育和丹参晾晒、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年生产能力可达0.5吨。2个产业园区的建成投用,进一步提升了全县中药材经营销售能力。
2.3标准化体系不断健全
通过与省农科院、省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在岳堡镇建立丹参标准化种植基地,在良邑镇建立连翘标准化种植基地,试验、示范、引进适宜庄浪县推广的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制定了“选种、选苗—播种、栽苗—培育—病虫害防治—肥效控制—鲜材品质判定”技术体系,总结出了适宜庄浪土壤结构、土壤类型的丹参标准化种植模式,标准化基地的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2.4技术服务保障完善
针对中药材种植起步晚、底子薄、人才缺的现实状况,庄浪县大胆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全力提升全县种植的技术服务保障能力。县级层面,通过人才引进方式,招聘有中药材栽培与鉴定专业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或者通过组织县卫健、农技、科技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到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集中培训,或者通过邀请专家到种植一线,现场示范中药材种植、管理、加工等技能,进一步提升了全县中药材种植领域的整体技术服务保障能力。
3.存在的问题
3.1农户跟风种植,抵御风险能力不足
2021—2022年间,大黄、独活市场价分别为15元/kg、21元/kg,许多农户盲目跟种,2022年庄浪县大黄、独活种植面积分别达133hm2、66hm2,比2021年大幅提高。但由于受市场及疫情等多因素影响,部分农户手中的药材出现滞销现象,最终不得不低价出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3.2标准化体系不健全,管理技术落后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是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播种密度、播种深度、播种方式以及中耕除草、间苗定苗、施肥、灌溉等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符合农艺要求,都必须有严格的标准化种植规范,而标准化体系建设在我县明显滞后。目前部分乡镇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正处于探索试验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农民由于缺乏种植管理经验,因施肥过量、田间管理粗放等导致抽苔、死苗、病害、虫害等问题时有发生。
3.3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
中药材种植大致分为育苗、栽培和产后加工三大阶段,育苗主要包括整地施肥、机械直播、高效植保和机械起苗等环节,栽培主要包括种苗处理、机械施肥、深松整地、种苗移栽、高效植保、机械杀秧和机械收获等环节,产后加工主要包括中药材清洗、搓皮、烘干、切片、包装和贮藏等环节。种植工序繁多,机械化作业主要体现在耕整地、覆膜以及收获等过程,中药材植保、杀秧以及后期加工处理等工序以人工劳作为主,缺少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3.4技术力量薄弱,服务保障不到位
目前,庄浪县卫健局、县农技中心、县种子站等几个部门都有负责相应的中药材种植项目,但力量均比较薄弱,且相互之间形不成工作合力。新一次机构改革过程中,庄浪县没有设置中医药管理局,机构编制和人员严重不足,与全县发展中药材的客观现实需要相比,显得力不从心。全县各个乡镇没有专职化从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人员,技术服务水平低,保障不了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3.5产业链链条短,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庄浪县仅有韩店镇的关山中药材种植加工园和岳堡镇的丹参产业园2家中药材加工企业,缺乏生产规模大、引领效应强、研发能力强的中药材产业链链主企业,中药材产业链较短,以销售原始产品为主,没有形成中药材的精深加工,没有形成市场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且全县组装式冷藏库只有15座,中药材储藏能力明显不足。
4.发展建议
4.1抓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方向
建议由卫健部门牵头,对庄浪县中药材发展产业的药材品种、种苗供应、栽培技术、储藏加工等现状,进行全面调研,编制中药材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保障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推动中药材产业良性发展。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在现有技术力量的基础上,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重点引进省内外中医药方向的大学毕业生,补充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力量的不足,或者通过脱产培训的方式,对现有中药材种植栽培方面的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以更新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
4.2抓市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
按照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在全县建成岳堡、韩店、郑河、通化4个中药材交易点,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检测、分拣、仓储、信息化等服务能力。同时,应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庄浪县中药材包装、仓储、养护、运输行业标准,规划和建设现代化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及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引导产销双方无缝对接,强力推进庄浪县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发展,逐步形成从中药材种植到中药材初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
4.3抓试验示范,提高标准化水平
一是要建立标准化种源繁育示范基地,在通化、良邑等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建立标准化种源繁育示范基地,开展标准化种源繁育,从源头上保证优质中药材种源供给,对退化品种进行选优培育,确保种源活力,提升种苗标准化生产水平。二是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整合各类资源,高标准建设通化、良邑2个标准化种植基地,从品种选择、种植环境、操作规程、施肥用药、病虫害防治、收获储藏加工、质量检测等标准化内容建设方面发力,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样板,提炼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种植模式、工艺流程、机具配套方案等,申请建设地方标准。同时,开展中药材“三品一标”认证和GAP认证,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和药材品质。
4.4抓科研创新,提高机械化水平
相比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中药材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明显滞后。目前中药材种植机械化作业主要体现在耕整地、覆膜及收获阶段,其他过程存在无机可用、无机好用的现象。建议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用药部位、生长特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配套机械化技术体系。加大与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和生产经营主体的合作,建立从研发、生产到试验示范的推广之路,主攻中药材种植机械薄弱环节,加大引进先进适用机型,以提高全县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水平。同时,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开发等项目,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配套机耕道路、灌溉排水等,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水平。
4.5抓统筹引导,解决用地矛盾
随着耕地保护政策力度逐步加大,粮食种植与发展中药材之间存在一定的用地矛盾。庄浪县现有退耕还林地和荒山荒坡地2668hm2,是发展中药材种植的优质土地资源,是解决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下中药材种植耕地的有效资源,应加大对退耕还林地和荒山荒坡地的再利用。应做好统筹安排、布局规划,在保证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基础上,深挖土地资源潜力,在可种植区域搞集中连片种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综合考虑在不违背种植制度及中药材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在上茬农作物收获后,利用休地间隙,探索种植一茬中药材,实现倒茬种植、解决争地矛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参考文献:
[1]卢玉福,王智琛,何增国.古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J].寒旱农业科学.2023(2):305-308.
[2]卢玉福,王智琛,何增国.古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J].寒旱农业科学.2023(2):305-308.
[3]张陆海,刘鹏霞,马小龙.甘肃中药材机械化的实践与思考[J].农机科技推广,2022(2):20-22.
[4]马爱萍.临洮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J].甘肃农业,2023(3):71-74.
[5]张陆海,刘鹏霞,马小龙.甘肃中药材机械化的实践与思考[J].农机科技推广,2022(2):20-22.
[6]王泽议.顶层设计出台中药业或突飞猛进,中国医药报,2015.[7]马爱萍.临洮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J].甘肃农业,2023(3):7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