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猪生产综合利用技术要点论文

2024-12-12 14:05:2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甘肃白猪是一种优质的地方猪种,以其良好的适应性和高产肉性能而闻名。在现代养猪业中,对甘肃白猪进行科学的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地总结了甘肃白猪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与繁育、饲料管理、环境控制、生产管理、综合利用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甘肃白猪的生产效益,还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该文综述,以期能为养猪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推动甘肃白猪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摘要:甘肃白猪是一种优质的地方猪种,以其良好的适应性和高产肉性能而闻名。在现代养猪业中,对甘肃白猪进行科学的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地总结了甘肃白猪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与繁育、饲料管理、环境控制、生产管理、综合利用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甘肃白猪的生产效益,还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该文综述,以期能为养猪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推动甘肃白猪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品种;生产;技术;养猪业
0引言
甘肃白猪作为中国优质的地方猪种之一,以其卓越的适应性和高产肉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该品种猪不仅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而且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甘肃白猪体型中等、背腰平直、肌肉丰满、皮薄肉厚、脂肪分布均匀、市场竞争力强。其显著的特征使得这种猪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猪肉的需求,也为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现代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在生产过程中科学地进行管理和综合利用,提升甘肃白猪的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1品种选择与繁育
1.1品种选择
甘肃白猪应选择纯种个体进行繁育,以保证品种的纯正性和优良性状的遗传。选择时应考虑个体的体型、体重、生长速度、繁殖能力和抗病性等指标。对于初次引种的养殖户,建议从正规的育种场或科研机构引进纯种甘肃白猪,以确保品种质量。
1.2繁育技术
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提高母猪的受孕率和分娩率,减少公猪的使用量,降低饲养成本。通过优选公猪的精液,可以实现优良性状的快速扩散和遗传改良。
胚胎移植技术可以突破单个母猪的繁殖能力限制,实现优秀个体的大量繁育。通过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甘肃白猪的数量和质量。
基因组选择技术通过分析猪的基因组信息,筛选出具有优良基因型的个体用于繁育。此技术可以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加速品种改良进程。
克隆技术可以复制出遗传性状优异的甘肃白猪个体,用于科学研究和品种改良。虽然目前在商业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和伦理限制,但其潜在价值不容忽视。
1.3遗传改良
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应制定科学的育种计划,结合表型选择和基因组选择,综合考虑产肉性能、繁殖性能和抗病能力等指标。通过持续的选育和改良,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甘肃白猪品种。
1.4保持遗传多样性
在进行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时,应注意保持甘肃白猪的遗传多样性,以防止近交衰退和遗传瓶颈的出现。可以通过引入新的遗传资源和建立遗传多样性保护机制,确保甘肃白猪种群的健康发展。
2饲料管理
2.1饲料配方
根据甘肃白猪的生长阶段和生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仔猪阶段应注重蛋白质和矿物质的供给,建议选择饲喂安全绿色天然草料,严禁含激素或抗生素的饲粮。而育肥阶段则应关注能量和蛋白质的平衡,可适量加21.9%豆饼、21.9%棉仁饼、13.8%麻仁饼、1.9%石粉、3.1%骨粉、0.5%蛋氨酸、1.4%赖氨酸、0.8%食盐、1.1%复合添加剂。对于存在消化功能较弱的生猪,应该提高保健看护,饲喂易于消化的饲粮,也可以补充一些黄芪或麦芽类的添加剂,还需要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提高免疫力。
2.2饲料来源
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和饲料资源,降低饲养成本。可以采用杂粮、豆粕、菜籽饼等作为饲料原料,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如发酵饲料和酶制剂,提升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率。根据甘肃地区的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农副产品作为饲料原料,可以有效降低饲养成本。杂粮,如玉米、大麦、小麦等,可以作为能量饲料。豆粕作为蛋白质来源,可以满足猪的蛋白质需求。甘肃地区的菜籽饼也可作为蛋白质补充料。在甘肃地区玉米和豆粕是常见的饲料原料。养殖户可以与当地的农户合作,直接采购这些原料,既节省了运输成本,又保证了饲料的新鲜度和质量。养殖户可以使用本地生产的豆粕,通过添加益生菌进行发酵,制成高营养价值的发酵豆粕饲料,供甘肃白猪食用。
2.3饲养方式
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如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相结合,确保甘肃白猪的营养需求。自由采食适用于育肥猪,限量饲喂则适用于种猪和妊娠母猪,以控制体重。定时、定量的饲喂管理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
2.4饲料储存
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防止霉变和营养流失。定期检查饲料库存,及时处理过期或变质的饲料,确保猪群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3环境控制
3.1圈舍设计
猪舍应设计合理,保证良好的通风、光照和温湿度控制。冬季保暖和夏季降温措施尤为重要,以保证甘肃白猪的健康和生长。猪舍应分为育肥舍、繁殖舍和产房,分别针对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需求进行设计,采用环保材料建设猪舍,减少环境污染。在一个规模化的养殖场,可以将育肥舍、繁殖舍和产房分布在不同区域,采用独立的进出通道,减少猪群间的交叉感染风险。
3.2温度、湿度控制
冬季应做好保暖措施,如安装保温板、使用取暖设备等,确保猪舍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夏季应采用降温措施,如喷雾降温、安装风扇等,防止高温对猪健康的影响。湿度控制也很重要,猪舍内的湿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在冬季,养殖户可以关闭部分窗户,减少冷空气进入,同时启动排风扇,维持舍内空气流通。
3.3通风管理
良好的通风可以保持猪舍空气清新,减少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的积聚,降低猪的患病风险。应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调节通风系统的工作模式,确保猪舍内空气流通顺畅。养殖户可以在育肥舍地面铺设漏缝地板,并在每排猪栏中间设置排水沟,确保地面干燥清洁。
3.4卫生防疫
定期进行猪舍消毒,控制疫病传播。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及时处理病猪。应定期清洁猪舍和饲养设备,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养殖户可以在猪舍入口处设置一个长宽各1 m的消毒池,进出人员和车辆必须经过消毒池进行消毒。
4生产管理
4.1生长监控
建立甘肃白猪的生长档案,定期记录生长数据,分析生长规律和生产性能。通过数据分析,优化饲养管理措施,提升生产效益。应定期称重、测量体长和胸围,了解猪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管理方案。
4.2屠宰与加工
制定科学的屠宰和加工流程,保证肉质的鲜美和营养价值。屠宰前应进行适当的停食和饮水,以保证猪肉的品质和安全。屠宰过程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卫生和安全。推广冷链运输和储存技术,确保猪肉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猪肉加工过程中,应采用现代化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3健康管理
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定期进行猪群的健康检查和疫病监测。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猪,防止疫病传播。采用科学的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措施,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
5综合利用
5.1粪污处理
推广生态环保的粪污处理技术,如沼气发酵、堆肥等,将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沼气发酵,可以将猪粪转化为清洁能源,同时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改善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
5.2副产品利用
利用甘肃白猪的皮、骨、血等副产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猪皮胶原蛋白、骨粉等,提高综合利用效益。猪皮可加工成皮革制品或提取胶原蛋白;猪骨可制成骨粉,作为饲料添加剂或肥料;猪血可加工成血粉,用于饲料或食品添加剂。通过科学的副产品利用,不仅可以增加养殖收益,还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5.3循环经济
推广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用于农田施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生态农牧业示范基地,推广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模式,提高甘肃白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市场营销
6.1品牌建设
建立甘肃白猪的品牌形象,突出其地方特色和优良品质。通过多渠道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应注重产品的包装设计和品牌推广,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参加农业展览会、举办品鉴会等活动,向消费者展示甘肃白猪的优质肉质和独特风味。
6.2销售渠道
拓宽销售渠道,利用电商xx、直销店和合作社等方式,扩大销售范围,增加销售收入。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网络,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销售额。与大型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稳定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6.3消费者教育
通过宣传和推广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甘肃白猪产品的认知和认可。应注重消费者教育,向公众传递科学的养殖和肉品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忠诚度。可以通过xxxxx、短视频xx等新媒体手段,进行生动有趣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和购买甘肃白猪产品。
6.4市场调研
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和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关注市场上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开发适应市场变化的新产品,保持竞争优势。
7小结
甘肃白猪作为优质地方猪种,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在品种选择与繁育方面,应用现代繁育技术和保持遗传多样性,持续改良甘肃白猪的合理的圈舍设计、温湿度控制和卫生防疫措施,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在生产管理方面,通过精细的生长监控和科学的屠宰加工流程,保证猪肉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综合利用方面,通过粪污处理和副产品利用,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经济效益。在市场营销方面,通过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和消费者教育,提高甘肃白猪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总之,科学的技术应用和管理措施不仅能提高甘肃白猪的生产效益,还能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孟洲,段子渊,孙明径.甘肃白猪及其育种方法[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1(3):221-228.
[2]杨文娇,宋春阳,于振洋,等.复合蛋白酶添加量对鲁烟白猪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8(7):59-63.
[3]王富连,杨康衢,李永刚,等.三江白猪生产性能的测定[J].新疆农垦科技,1991(3):28-30.
[4]李成贤,曹洪志.浅谈种猪人工授精技术[J].畜禽业,2024,35(5):39-43.
[5]杨茂林,杨旭.江口萝卜猪选种选育技术[J].畜禽业,2017,28(11):27-28.
[6]张传舵,姚继红.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分析[J].畜禽业,2022,33(8):18-20.
[7]卢浩旭.生猪饲养管理技术优化策略[J].北方牧业,2024(10):19.
[8]那森,韩建林.甘肃白猪群体遗传特性与生产性能间相关性的研究[Z].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2003.
[9]王怀禹.智能养猪设备应用进展及发展趋势[J].猪业科学,2024,41(5):38-41.
[10]梁志元.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24(7):27-29.
[11]农业农村部.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J].云南农业,2024(4):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