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路径探析—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路径探析—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论文

5

2024-12-04 14:25:5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依据,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东海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苏省东海县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摘要: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依据,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东海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苏省东海县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居环境;长效机制;意义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依据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4年,xxx办公厅发布《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要求“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发布,明确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任务。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指出,要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2022年,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2023年,连云港市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季战役暨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行动推进会,制定《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季战役暨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行动方案》,部署开展四季战役,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东海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成绩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xxx同志为核心的xxx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一项基础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东海县通过系列举措,加压奋进、攻坚克难,努力推动乡村“美”在颜值、“美”有内涵、“美”得久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获得感逐年攀升。

  2.1农村厕所革命方面

  “十四五”期间全县目标任务为86 504座,完成2022年改造任务22 755座。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主要聚焦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今年的目标任务是改造32 464户,目前已经完成27 563户,完成率84.9%。

  2.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

  东海县列入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的自然村共930个,目前,已建设320个,今年计划建设90个。全县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90套,能正常使用的236套。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处于无水处理状态。

  2.3农村水环境整治方面

  2022年,实施农村生态河道整治14条、长度62.09 km。2023年计划建设农村生态河道17条、长度67.44 km,目前,生态河道建设、河道疏浚项目已经实施农村生态河道17条,总长度57 km。

  2.4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

  全县乡镇共有中转站30处、设备40套,各类垃圾清转运车累计达到329辆,年收运焚烧发电厂处理生活垃圾约22万t左右,日均处理620 t上下。协同推进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2.5村庄清洁行动方面

  村庄清洁行动按季度开展春夏秋冬四季战役,今年以来,开展了村庄清洁春季集中攻坚行动、夏季战役,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禽畜粪污、河塘沟渠治理为重点,推动全县农村面上环境卫生得到改善。

  2.6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方面

  目前,346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村级保洁人员达2 393人,保洁人员达标村为100%,346个行政村100%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不足,多数乡镇仍然存在水环境质量较差,村庄周边存在大量断头河沟、死水塘、黑臭沟塘,垃圾处置不及时、污水收处设施接管入户率不高,部分偏远村、自然村“脏乱差”现象长期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3.1组织领导能力薄弱

  一是县级部门统筹协调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部门间职责有所重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部门间除了统一召开会议外,缺少点对点的沟通机制,导致重复下达工作任务、调度工作情况,增加了乡镇、村居的工作负担。二是乡镇主责落实不够。部分乡镇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认识、站位不高,强调困难多,主动作为少,存在厌战思想、懈怠情绪。三是各级组织落实网格化不到位。各级网格员没有真正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村庄内垃圾、垃圾桶管理等未实行包人包干包片管理等,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阻力重重。

  3.2资金统筹不善

  一是财政投入不足。目前财政投入明显不能满足整治工作需要,很多时候财政奖补资金还到位不及时,造成整治工作更加被动。二是村级自筹能力差。村集体经济收入低,环境整治支付能力较低,清运、改厕、污水处理等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与实际所需资金缺口较大。村组保洁员工资仍维持在较低水平,环卫设施正常运行和后期维护缺少经费保障。三是整合力度不足。目前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足,“撒胡椒面”的现象依然存在。部门涉农项目安排各自为政,难以实现预期的整治成效。

  3.3村民主体意识不足

  一是人口流失严重。在城镇化过程中,村庄“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东海县2022年末户籍人口123.99万人,常住人口104.19万人,人口流失在农村更为严重,导致农村大量空置的民房院落无人居住、无人管理。二是思想认识不足。部分村民认知有偏差,认为人居环境整治是政府和村委会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或认为农村基础条件差,不能像城市那样管理农村;或认为人居环境整治是为了迎接上级考核搞的政绩工程等思想。三是综合素质不高。部分农村居民受农村陈旧观念、生活习俗及受教育程度影响,其行为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缺乏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

  3.4监督考核体系不健全

  一是缺少专业监督队伍。监督检查人员往往临时抽调而成,日常工作繁忙,工作量大,监督检查工作往往也仅仅停留在“下去转转、随走随拍”层面,未能开展全过程监督管理,监督检查往往也是为了迎接上级考核的临时性检查,未能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二是缺少鼓励机制。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突出的单位及人员未能给予足够的激励,基层干部积极性不高。三是督导力度不强。纪检部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督导力度不够,对在村庄环境整治中履职不力、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缺乏处理力度。

image.png

  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

  4.1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网格化管理

  一是优化组织架构。在原有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班上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加强领导作用,充分利用县委组织部统一招聘的兴村专干等年轻力量。二是落实各级主体责任。充分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各乡镇、街道要配强工作力量,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作,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工作。三是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将网格化治理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抓手,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优势,构建“全覆盖、无盲区”的治理体系,聚焦整治重点,定格、定员、定责、定岗,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域、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体系。

  4.2持续科学统筹资金全面加大整治力度

  一是科学匡算,精准拨款。县级部门要统筹涉农资金,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倾斜,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级专项资金,提高资金扶持力度。执行主体要根据区域内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内容,对所需资金进行科学匡算,将其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对资金的需求,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切实避免“工程交差”。二是动员群众,共建共治。要积极尝试“群众路线”,让群众主体参与进来。可以试行有偿服务,在自愿基础上,适度收取村民、当地企业卫生保洁费用,拓宽村级保洁员经费来源;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捐资、投资、合作保护等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尝试将住户付费相关模式纳入村规民约,弥补保洁资金不足。三是壮大产业,促农增收。要积极壮大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整合村内土地资源,盘活村内闲置资源,让资源变成资产,把资产变成发展资金,把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既增“美”又增“收”。

  4.3持续宣传引导群众全面提升管护自觉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书记牵头抓,党员带头干,与党建宣传相融合。不断增强党建牵引力,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主题党日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打造党建主题公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绘制上墙,扮靓农村,激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微信群转发、上门宣传村规民约、举办知识竞赛等趣味活动,设立人居环境整治常识课等方式,把文明、生态理念渗透到村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摒弃乱扔垃圾的陋习,加强环保意识。三是完善奖惩制度。通过奖励促进群众参与的主动性,通过最美农家评比,提高环保意识,可以在草帽上刻上“美丽农户”、门前张贴“美丽农家”标牌,提高自身荣誉感。也可以建立垃圾分类减量机制、“积分制”等制度,明确奖惩标准,设立日常生活奖品,虽然金额小,但意义大,并及时兑现奖惩结果,有效调动农户的工作积极性,确保环境整治成果长效化。

  4.4持续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全面加强督查考核

  一是强化监督考核。监督单位采取“四不两直”“随机抽查”的形式,不定期对各镇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考核结果全县通报,发布村庄整治“红黑榜”排名,将压力第一时间传导到位,责任第一时间落实到位。二是社会监督常态化。发挥全体村民人居环境自治的监督作用,在强化监督考核的基础上,通过“随手拍”“环保投诉箱”等活动建立监督奖惩机制,实现“人人监督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激发村民有效参与的内生动力。三是构建问责机制。乡镇要对督导考核发现的问题建立台帐资料,限期整改落实,乡镇纪检部门要主动介入、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持续督导跟进,对在村庄环境整治中履职不力、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给予通报批评,并转交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同时要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的约束管理,督促其改进工作。

image.png

       参考文献:

  [1]郭雪.乡村振兴战略下辽宁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路径[J].农业经济,2023(12):62-63.

  [2]徐嘉欣,曹超学.乡村振兴背景下长清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J].村委主任,2023(11):38-40.

  [3]史心语,王文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L县为例[J].热带农业工程,2023,47(05):107-109.

  [4]唐攀,朱琰,杨菲,等.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探究[J].中国标准化,2023(17):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