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规模化种植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论文

2024-12-03 14:14:20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随着现代农业机械的发展,不同农业机械在玉米种植中得到应用。而在玉米规模化种植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玉米的种植农艺,通过农艺与机械技术相融合更好地提升玉米种植效益。
摘要:随着现代农业机械的发展,不同农业机械在玉米种植中得到应用。而在玉米规模化种植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玉米的种植农艺,通过农艺与机械技术相融合更好地提升玉米种植效益。在分析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意义的基础上,阐述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要点,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以发挥农艺与机械技术优势,推动现代玉米种植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机械技术;融合方法
山东省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山东省农作物种植类型中占比较高。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同时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到97.2%。长期以来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种植农艺已经得到推广与应用,而随着机械化使用率的提升,在机械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农艺要求,通过农艺与农机融合,实现两者的结合,持续提升玉米种植的机械化程度。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的有关内容予以分析。
1.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的意义
农艺与机械技术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持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将不同的农业机械与合适的农艺技术相互结合,可实现农业发展中传统人工操作向农业自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减少农业发展中人力资源投入。在提升农业作业效率的同时保证农业作业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
其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也是一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应用,根据不同农业农艺技术、农业机械特点,保证两者能够相互匹配,进而更好地利用土地、种子、肥料、农药、水资源等,提升资源的科学化使用,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1]。
其三,提升农作物品质。虽然农作物品质的影响因素较多,但是通过农艺与机械技术的融合,可实现规模化农业种植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保证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种植密度、行距等参数的一致性,有助于统一进行农作物的管理,保证农作物品质、规格的一致性,提升农作物的质量。
其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降低农业作业成本。通过将农艺与机械技术完成融合,能够促进农业劳动方式的不断转变,提升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艺与机械技术的融合还能提升农业发展中的竞争力,通过减少人力资源投入,提升资源的合理使用,更好地帮助农业生产者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其五,提升农业种植中的风险应对能力。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生长,降低粮食产量。将农艺与机械技术相结合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可科学地完成农作物种植,增强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2]。比如通过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降低大风引起的农作物倒伏风险,增强农作物的抗风险能力。
2.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农机融合要点
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的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农艺与机械技术硬性叠加,而是需要结合农艺、机械等相关理论与技术支持,找出两者融合的具体思路、方法。
2.1完善前期准备工作
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之前需要完善各项准备工作,以更好地指导农艺与农业机械技术的结合。
其一,需要合理选择玉米品种,对现有的品种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分析,便于从其中选择出优良的玉米品种。比如山东省在玉米种植工程中,登海605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等特点;郑单958具有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的特点;先玉335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商品性;浚单20具有结实性好,综合抗性较强的特点。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具体特点以及玉米种植的具体区域,选择出不同地区最适宜的玉米品种,选择品种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玉米品种的特点,而且还需要考虑玉米的产量[3]。
其二,需要合理选择玉米种植地区,玉米种植区域选择中既要保证玉米能够在对应耕地环境中生长,也需要考虑不同耕地在规模化玉米种植过程中满足机械种植要求。比如针对地形复杂的山区、小块相对分散的耕地、特殊土壤条件耕地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均无法进行机械作业。选择玉米规模化种植区域时,要求所选择的耕地面积较大,同时耕地平坦、宽阔,能够满足不同农业机械的作业要求,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可行性。满足农业机械作业的同时耕地中的营养物质、水分等也需要满足玉米种植的农艺需要,兼顾农艺与农业机械的情况下,实现农艺与农业机械的有效融合。
其三,合理选择农业机械机型,当前玉米种植中可使用的机械较多,并能够满足规模化玉米种植不同阶段的作业要求,比如播种机、耕地机、施肥机、喷药机、收割机、烘干机等。不同农业机械在规格、型号等方面包含了多种类型,所以在选择农业机械类型时需要考虑玉米品种、耕地种植条件等,确保所选择的机械能够满足具体的农业机械化作业要求。实际上因为玉米在不同阶段的管理需求有所不同,同时不同品种的玉米在长势方面也有所不同,因而在选择农机具体机型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上述因素,保证所选择的机械型号符合玉米机械化作业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作业要求。为了更好地保证玉米后续生长状况以及提高玉米产量,需要提前通过试验分析,确定出不同耕地最佳的玉米种植深度、种植密度等,以便在使用机械作业时合理地调整参数。根据耕地面积以及规模化种植范围,保证在大面积玉米种植过程中优先选择大规模的农业机械,这样能够提升农业作业效率[4]。
2.2玉米田间管理中的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
大规模玉米种植前需要根据耕地、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不同玉米种植密度,同时还需要在后续做好不同品种玉米的田间管理工作。如在玉米管理期间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做好水肥管理、除草等,消除管理因素对玉米种植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其一,需要加强中耕同农业机械的有效融合。养分和水分是影响玉米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在规模化玉米种植与管理期间需要加强对耕地中的养分、水分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土壤中的水分、肥源,满足玉米生长需要,在机械化种植期间可选择中耕技术,包括松土、除草、培土等。中耕技术的应用具有改善土壤通气性、保墒、清除杂草、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地温等作用。中耕技术在应用期间通过中耕机械的使用完成,能够结合玉米品种、生长阶段、土壤状况等合理确定中耕时间、深度、频率等,以保证中耕技术的应用效果。通过合理选择中耕技术可促进土壤疏松程度、土壤肥力的优化,为玉米生长提供合理的土壤环境。考虑到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在使用中耕技术期间,可通过适量杀虫剂的使用,增强对玉米常见虫害的防治效果[5]。
其二,追肥与机械化的融合,规模化玉米种植期间还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完成玉米的追肥,通过合理追肥保证玉米在关键的生长阶段能够满足营养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合理地调节玉米追肥量,避免追肥量过多对玉米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又要避免追肥不足无法满足玉米营养需要。玉米追肥过程中,针对壮苗可少施,针对弱苗可多施。首次中耕松土过程中可配合配方施肥,时间应选在玉米拔节后到10片叶子展开时。按照不同玉米的密度、土壤肥力等情况灵活地调整追肥量。每亩地中的氮肥用量可控制在13K左右g,氧化钾的用量控制在9Kg左右,过氧化二磷的用量可控制在8Kg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玉米播种之前需要合理地选择底肥,尽可能使用玉米专用的长效肥,追肥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复合肥,在玉米拔尖时、大喇叭口时均需要追加纯氮肥,施肥完成后应及时用土掩埋,保证化肥肥效作用的发挥。
其三,可将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田间收获机械技术相融合,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在玉米收割中应用较多,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可保证收割效率。玉米收割机械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玉米的种植情况,保证收割与土地种植情况相吻合。综合而言,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因为灵活性高,同时收获机械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综合应用效能。
3.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的建议
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在融合过程中,需要进行持续的理论研究,以灵活地完成现有玉米种植农艺与农业机械的结合,通过先进的理论、技术去指导两者的融合。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特点,积极研发可用于玉米种植、玉米作物管理、玉米收割等方面的机械,通过对现有机械的优化设计与调整,保证机械技术能够在玉米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等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增强玉米种植与管理的机械化程度,让农艺与机械技术在整个玉米种植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提升玉米的机械化管理效果。为了保证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的融合效果以及应用效果,需要持续加强农艺、机械技术的协同推广工作,提高农业生产者对不同农艺、机械技术的认识,增强机械化素质与能力。通过不同技术的积极推广与应用,帮助农业生产者掌握最新的农艺技术、农业机械技术。
4.结束语
在现代玉米生产与种植过程中,通过将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相融合可推动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实际在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相融合期间,需要对不同融合效果予以评价分析,根据在融合中发现的问题持续做好改进,不断完善,并促进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田间管理机械技术的融合,让更多农业机械技术在玉米规模化生产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文斌.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的融合[J].现代农机,2021,(06):105-106.
[2]李明森.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的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1,(04):23-24.
[3]周烽.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的融合方向[J].种子科技,2020,38(17):111-112.
[4]王伟.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的研究[J].新农业,2020,(15):9.
[5]胡晓红.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分析[J].乡村科技,2020,(05):96-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