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发展现状与建议论文

2024-12-03 14:01:59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现代农机装备在玉米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切实提高了玉米生产的整体效率,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脱出来,以此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摘要:现代农机装备在玉米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切实提高了玉米生产的整体效率,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脱出来,以此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以玉米机械化收获常见模式为基础,分析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优势,探讨了玉米机收减损技术的发展现状,从提高农机驾驶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农机农艺高效融合、明确机械化收获机具的选择和作业技术标准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尽量降低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所造成的严重损失,提高机械化收获水平和收获效率。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发展现状;建议
在玉米收获环节,联合收获机械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但是受机械设备和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玉米籽粒破损率有时甚至超过5%。所以在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过程中需要将关注重点放置在该环节,以降低机械化收获作业过程中所造成的产量损失。
1.玉米机械化收获
1.1玉米机械化收获常用模式
玉米机械化收获常用模式主要包括单行、多行以及横穿收获三种模式,其中单行收获特点是适用于行距较窄的玉米种植模式,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植株间距,再加上机械设备体积较小更适合在复杂的地形和较小地块中操作,对于植株间距和行向的适应性强,可减少对玉米的损害。通常在玉米成熟标志出现后进行收获作业,根据玉米行距调整收获机割台宽度,保证收割机与玉米行距匹配。开始收获前,确保地块通道畅通,便于机器进出,驾驶员应熟悉机器操作方法,遵循操作规程,收获时应保持匀速前进,避免速度过快导致收获不净或损害玉米。多行收获能够实现一次性收割多行玉米,适用于行距规范、植株间距较大的大面积种植区域,多行收割可减少因单行收获导致的频繁起停和调整。在进行操作过程中需要预先调整机器割台至玉米行距要求的范围,确保多行顺利收割。机械化收获操作期间一定要确保地块通道无障碍,便于多行收获机的进出,驾驶人员要掌握多行收获机操作技巧,并注意观察机器运行状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故障。横穿收获具有灵活性、适用性和高效性的特征,可以节省收割过程中的转弯和调整时间。在作业期间根据地块实际情况规划收获路径,确认收获机与玉米行距的适应性,然后按照规划路径进行横穿收获,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距离和速度控制,驾驶员需具备较强的现场判断和应变能力,遇到特殊情况(如倒伏玉米、特殊情况行距)时,需相应调整收获策略。
1.2玉米机械化收获流程
在收获季节前,根据收获机使用说明书对玉米收获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保养与维修,确保机具在整个收获期能正常工作,重点检查行走、转向、割台、输送、剥皮、脱粒、清选、卸粮等机构的运转、传动、间隙,各操纵装置功能是否正常,各部位轴承及轴上高速转动件安装情况,离合器、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是否适当,燃油、发动机机油、润滑油、冷却液是否适量,仪表盘各指示是否正常,轮胎气压是否正常等。经重新拆装、保养或修理后的玉米收获机要认真做好试运转,然后进行空载试运转,检查液压系统工作情况,液压管路和液压件的密封情况,检查轴承是否过热及皮带、链条的传动情况,以及各连接部件的紧固情况。根据玉米种植行距选择匹配的收获机割台,调整割台高度,使割台与地面保持适当距离。收获时应遵循“先割低、后割高”的原则,确保收获质量,并注意观察机具运行情况,若出现故障要及时停机检查处理,并定期对收获机进行保养与维修,确保机具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1]。
2.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优势
在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中,玉米的收获主要依赖于人工的摘棒和割穗,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且收获时间受限于人力。随着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应用,这一现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现代的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主要包括摘穗、剥皮、切割和脱粒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通过机械设备的高效运作,极大提高了玉米收获的效率。一台现代化的玉米收获机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数百亩的玉米收获任务,这是人工收获方式无法比拟的。此外,机械化收获的快捷性也体现在其对收获时间的灵活掌握上,传统的人工收获往往受限于天气和人力资源,而机械化收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作业,有效避免了因天气变化而导致的损失。
3.玉米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发展现状
3.1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许多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依然停留在基础操作阶段,缺乏系统性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操作演练,使得操作人员在面对复杂田间环境时,难以有效应对。再加上农业机械化操作人员的从事门槛较低,导致从业人员素质差异较大,一些操作人员缺乏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和故障排除能力,导致机械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发生故障,增加了收获损失。另外,机械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但是由于操作人员缺乏相关技术知识和意识,导致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到位,进而影响收获效率和质量。
3.2农机农艺匹配性有待加强
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物,遍布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土壤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性,导致玉米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所选择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也存在较大不同,这就使得大田玉米的株距行距等数据参数呈现出多样性。这种地区气候的差异性意味着在进行机械化收获过程中需要在不同地区调整相应的农机装备,以适应不同的农艺需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效率。实际上即使是同一地区,不同型号的玉米收获机械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机农业的高效融合是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效率的关键。当这两者未能有效配合时,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减产现象。另外,一些玉米收获机械由于长时间使用而机型老旧,不仅降低了整体性能,还可能导致过度磨损,增加了玉米损失的风险。在农机作业过程中定期维护和更新农业机械设备,以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型号,对于减少损失、提高收获效率至关重要。
3.3玉米机械化摘穗和输送中的不当参数调整
在实施玉米机械化收割时,摘穗辊是关键部件,主要用于从玉米植株上摘下果穗。目前,比较常见的摘穗辊设计是双辊相对旋转式。结合摘穗辊的具体结构特征,可以将其划分成卧式和立式,其中卧式摘穗辊使用更为广泛,进一步细分为普通摘穗辊和摘穗板式两种。在进行摘穗处理过程中,所选择的不同类型的摘穗辊导致玉米的损失会存在较大差异[2]。在进行机械化操作期间,如果摘穗辊之间的间隙调控不到位,间隙过大,在果穗摘取过程中会磨损到果穗末端的籽粒,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影响到玉米籽粒的质量。另外在摘穗阶段所产生的冲击振动也会导致玉米籽粒脱落,部分果穗可能没有完全进入到摘穗辊中,导致这些果穗上的籽粒未能有效摘取而脱落。此外,在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过程中,还需要认识机械设备具有多种功能,除了进行杂质去除和摘穗处理之外,还需要将玉米果穗运送到下一个步骤进行处理。摘穗辊主要负责将带皮的果穗输送到剥皮装置当中,然后将已经剥皮的玉米穗再进行脱粒处理,运送到集粮箱中。在这一过程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籽粒损失。这种损失主要在于机械设备的旋转速度过快,或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拥堵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4.玉米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的发展建议
4.1提高农机驾驶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制定玉米机械化收获操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培训的目标是提升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以确保机械化收获的高效、稳定、安全进行。在进行具体培训工作过程中要求明确驾驶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收获机械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启动、行驶、工作和停机的全过程,特别是对不同型号和品牌的收获机械,其操作规程可能存在细微差异,要求培训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操作人员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同时要注重引导农机驾驶员注重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培训中应详细讲解机械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教授操作人员设备故障的排查和处理方法,以及日常保养的规范操作。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培训应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详细讲解安全规程和注意事项,模拟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并进行应急处理演练,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培训中应及时引入最新的收获机械和操作技术,鼓励操作人员学习和应用新知识,提高其技术水平和适应能力。在具体的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安排过程中要注重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重点开展现场操作演示、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等。培训结束之后通过考试、操作考核等方式检验培训效果,并根据反馈不断优化培训方案[3]。
4.2加强农机农艺高效融合
4.2.1做好作业前的地块检查
在玉米收获机下田作业前操作人员应仔细观察田间状况,重点掌握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株行距、成熟度、果穗最低高度、茎秆倒伏状况和产量等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制定合理的机械作业方案,决定是否需要人工开辟通道、清理地头以及如何高效收获倒伏玉米等[4]。作业前必须确保田间通道畅通无阻,移除潜在的树桩和残枝等障碍物,并对不明显的障碍物进行标记,以保障机械作业的安全。
4.2.2确定最佳的作业路线
在田间作业时,收获机应尽量沿直线路径前进,减少急转弯操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地块特点适当调整行进路线,特别是在转弯区域,应先暂停收获作业,利用倒车或绕圈方式完成转弯,再重新开始作业,这样做能够有效避免分禾器等部件压倒未收获的玉米植株,降低漏收的可能性,并保护收获机械不受损坏[5]。此外,机械化作业期间还需要注意避免横向收获,尤其是在有高垄的田块中,横向收获可能导致收获机产生剧烈振动,造成漏收、漏粒甚至机械故障。
4.3明确机械化收获机具的选择与作业技术标准
机械化收获设备是提高生产效率的现代化农机具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设备的型号和结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在选择机械化生活作业时,应该根据所在地区的农业条件地块大小种植行距等因素规范机械设备的选择,保证机械设备进入后,能够一次性完成碾碎去皮脱粒清选秸秆粉碎等诸多作业环节,并确保所选设备应满足特定性能要求,能够适应较大的连续喂入量、籽粒含水量在25%—30%之间、倒伏率不超过5%、果穗下垂率不超过15%以及结穗高度超过30cm等条件。另外还需要保证所选用的农机装备符合国家标准,具备严格的性能和技术指标,在进行机械设备收获操作过程中应该确保收获净率、果碎损失率、籽粒损失率、籽粒清洁率、留茬高度和秸秆切碎合格率不低于82%、不超过3%2%,不低于95%,小于10cm,不低于95%,机械使用可靠性超过90%[6]。
5.结束语
随着农业生产环节机械化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玉米联合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得到了不断的提升,现代农机装备在玉米收获环节得到了有效推广和应用,切实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作强度。但在机械化收获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或者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收获产量损失相对较高,这就需要农机驾驶人员在机械化收获作业过程中结合大田的实际情况,调整收获机相应的工作参数,选择合适的收获时机,通过综合手段更好地减少玉米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所造成的产量损失,保证玉米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专家指导组.玉米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N].中国农机化导报,2021-09-27(002).
[2]张向前,王瑞,张瑞霞,等.内蒙古适宜籽粒机械化收获春玉米品种筛选[J].北方农业学报,2018,46(1):25-29.
[3]李川,乔江方,谷利敏,等.影响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生物学性状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5,30(6):164-169.
[4]张宗荣,李向宏,杨娟妮.陕西省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子科技,2016,34(4):41.
[5]中国农机院.高含水率玉米籽粒低损收获,中国农机院有神器[J].农业机械,2020(11):61-62.
[6]王永刚,张国海,张恒,等.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收获现状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8,39(11):112-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