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蓝莓蜜生产与产业发展建议论文

蓝莓蜜生产与产业发展建议论文

6

2024-11-21 14:22:4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蓝莓蜜是指蜜蜂采集蓝莓花蜜腺分泌的花蜜,经蜜蜂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蜂蜜。相关研究数据表明,蓝莓蜜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酸度偏高、易结晶,具有鲜明的单花蜜特性和地域特色。当前国内仅有黔东南州麻江县及其周边地区利用中华蜜蜂为蓝莓授粉并生产商品蓝莓蜜,使蓝莓蜜在国内蜂蜜市场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该文结合相关专家学者对蓝莓蜜的试验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总结蓝莓蜜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蓝莓和蓝莓蜜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蓝莓蜜是指蜜蜂采集蓝莓花蜜腺分泌的花蜜,经蜜蜂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蜂蜜。相关研究数据表明,蓝莓蜜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酸度偏高、易结晶,具有鲜明的单花蜜特性和地域特色。当前国内仅有黔东南州麻江县及其周边地区利用中华蜜蜂为蓝莓授粉并生产商品蓝莓蜜,使蓝莓蜜在国内蜂蜜市场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该文结合相关专家学者对蓝莓蜜的试验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总结蓝莓蜜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蓝莓和蓝莓蜜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蓝莓蜜;中华蜜蜂;麻江县

  0引言

  从蓝莓蜜的生产背景、生产实践、营养成分、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对蓝莓蜜进行了系统介绍。蓝莓蜜是随着蓝莓产业兴起相伴而生的衍生产业,其生产和发展与蓝莓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利用蜜蜂为蓝莓授粉不仅能提高蓝莓产量,还能收获蜂蜜增加收益。蓝莓蜜作为国内蜂蜜市场的新成员,其理化指标和偏酸性特点在同类型行业内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市场开发价值。需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和生产标准以规范行业生产和市场监督;并积极加强科研投入、品牌打造和市场宣传,合理规划蓝莓种植面积与蜜蜂养殖数量,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

  1蓝莓蜜生产背景

  蓝莓(Blueberry)又称为越桔、蓝浆果,属杜鹃科越桔属植物。麻江县于1999年开始引种蓝莓,到“麻江蓝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历经20余载不断发展,蓝莓种植已成为麻江县“一县一业”的支柱产业。如今,麻江县蓝莓种植面积5 333.33 hm2,已成为我国蓝莓发展的核心区域之和我国蓝莓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单位和蓝莓主产地。“麻江蓝莓”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公益宣展典型案例、全国“土特产”推荐名单和农业农村部品牌精品培育名单。《黔东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规划指导蓝莓种植区和中蜂养殖区进行有机结合,为蓝莓和蓝莓蜜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同时,麻江县扎实推进“数智黔乡”工程建设,打造蓝莓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营区域性蓝莓交易市场,逐渐掌握国内蓝莓市场定价机制,构建育产加销一体化体系,开创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

  2蜜蜂为蓝莓授粉可实现蜜果双收

  蓝莓是优良的蜜粉源植物,蜜粉兼具。蓝莓花序为总状花序,通常由7~10朵花组成,花多为球形、倒置钟形、管形等,呈粉红色或白色。蓝莓单花开放第1天的日平均总泌蜜量为67.33μL,并随时间延后逐渐降低,授粉后随即停止泌蜜;蓝莓单花平均花粉量为145.8粒;平均蓝莓园理论储蜜量达4 469 L/hm2。蓝莓多为异花授粉植物,采取异花授粉是提高蓝莓产量和果实大小的重要措施。由于蓝莓花器的特点不宜使用人工授粉,依靠昆虫完成蓝莓授粉成为最佳产业选择。蜜蜂作为主要的授粉昆虫,经人工训练和诱导,可提高蜜蜂对蓝莓花蜜采集的专一性。利用蜜蜂为蓝莓授粉不仅能提高蓝莓产量,还能收获蜂蜜增加收益,已有相关学者研究证实。樊莹等研究结果表明,蜜蜂授粉的蓝莓坐果率显著高于自花授粉,蜜蜂授粉的比自花授粉的高出37%左右。林黎等在蓝莓园区推广中华蜜蜂转地生产,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蜂场仍能达到平均0.48 kg/脾的蓝莓蜜产量,蜂农仍能实现平均3.87万元的蜂场收益。

image.png

  3蓝莓蜜营养成分丰富

  蜂蜜是一种化学成分复杂的天然食品,成分主要为糖和水,此外,蜂蜜还含有氨基酸、有机酸、多酚、萜类、微量元素、活性酶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蜜蜂采集不同蜜源植物的花蜜,其酿造的蜂蜜色、泽成、味道和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蓝莓蜜作为蜜蜂采集蓝莓花蜜酿造的单花蜜,具有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冉曜琦等通过对蓝莓蜜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多酚成分进行研究认为蓝莓蜜酸度偏高(酸度值44.69 mmoL/kg)、易结晶,结合槲皮素含量高的特点与酚酸含量高低规律,可作为蓝莓蜜鉴定与检测的参考指标。张致豪等采用国标方法对贵州麻江3个不同产地蓝莓蜜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个产地蓝莓蜜样品中均检测到14种氨基酸、5种维生素和5种矿物质。蓝莓蜜中氨基酸含量为146.70 mg/100 g~167.00 mg/100 g,以苯丙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主,药效氨基酸占比70.98%~73.58%。中医认为蜂蜜有补脾肾,润肠,润肺,解毒,防腐等功效;《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都对蜂蜜的食疗价值进行了记录。传统蜜源中(草)药药用部分绝大多数取其块、根、茎、叶和花朵,不同种类蜜源药用植物生产的单花蜂蜜同样会产生该植物药的功效。蓝莓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果汁饮料、果酒等,素有“水果皇后”“浆果之王”“世界第三代水果之王”之称,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蓝莓富含花青素、花色苷、维生素、矿物质、食用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营养保健功能。蓝莓和蜂蜜在食疗营养保健方面的强强结合,开创出独具地域特色的蜂蜜,具有成为特色产业蜂蜜的潜能。

  4蓝莓蜜生产关键技术

  蓝莓蜜是随着蓝莓产业兴起相伴而生的衍生农产品,其产量和质量受到蓝莓种植规模、蓝莓花期气象条件、蓝莓种植地土壤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而蓝莓产量受传粉昆虫数量、授粉时间与质量、果园管理及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生产上引蜂授粉采蜜,应综合考虑树龄、传粉昆虫数量、气候等因素。蓝莓开花期一般在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此时期阴雨天和强对流天气频繁,气温变化较大,且蓝莓花期灰霉病发生与降水日数、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和相对湿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前准备强群蜜蜂,是确保在蓝莓大流蜜期取得高产的关键。

  4.1蜂群准备

  需提前在上一年秋季计划培育一批新蜂王越冬,并确保4框以上足蜂群势越冬。在立春前后充分利用油菜花进行越冬后的蜂群恢复繁殖,蓝莓流蜜期前35~45 d开始加强饲喂,促进蜂群繁殖,大量培育适龄采集蜂;蓝莓流蜜期15 d前,从弱群提出封盖子脾,调入生产群,确保到进入蓝莓种植园时,能以6框以上的蜂量投入生产。

  4.2放蜂场地选择

  外来采蜜蜂群在入场采蜜前,应先考察蓝莓种植基地地势环境和种植规模及品种,并与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沟通确定入场时间和放蜂地点及蓝莓花期预计使用农药情况。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背风向阳且蓝莓集中连片种植的中心区域,利用蓝莓园区的种植台地,进行梯级布置,尽量散放,并注意避雨防潮和防止西晒。蜂箱巢门应选择朝东或朝南,且开阔无遮挡,无阻碍蜜蜂进出飞行线路的朝向,尽量不选择朝西。待蓝莓花开10%~30%可进场采蜜,根据气象条件,持续晴天选择较早进场,持续阴雨天选择稍晚进场。进场前先将蜂群储蜜脾清空,以保证蓝莓蜜的纯度。

  4.3采蜜群的管理

  进场初期要对蜂群进行专一性训练,增强蜜蜂对蓝莓花采集的专一性,提高蓝莓蜜的纯度。具体操作方法是每天用蓝莓花糖浆(采下蓝莓新鲜花朵先浸泡于清水中,然后加入蜂蜜或白糖水配制而成)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以引导蜜蜂提前上花采蜜。同时,蓝莓花期正值中蜂春季“分蜂热”阶段,要及时采取换王、限制蜂王产卵和用空脾换出未封盖子脾的办法,减轻蜂群的巢内哺育负担,集中精力在大流蜜期获得高产;同步适时采取蜂王剪翅、毁灭王台、割除雄峰房、加继箱、换王、分蜂等措施解除“分蜂热”,确保采蜜与蜂群繁殖两不误。

  4.4蓝莓蜜采收

  蜜蜂从采花蜜到酿制成熟蜂蜜需要5~7 d。蜂群强、气候干燥,时间可缩短;蜂群弱小,气候潮湿,时间需延长。蓝莓花期阴雨天气较多,应适当延长蜂蜜在蜂群中的酿贮期以提高其波美度,整个蓝莓花期一般只采一次蜜。采收的蜜脾至少有2/3以上的蜜房封盖,并利用2台摇蜜机开展二次摇蜜,蜜脾提出后先摇1次,摇完后未封盖的水蜜后,割开蜜盖,再用另一台再摇取封盖蓝莓蜜,这样可达到水蜜和成熟蜜分离,提高蓝莓蜜的浓度和品质。蜂蜜采收需使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装蜜容器,蜂蜜采收和存放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要求。

  4.5采蜜后蜂群管理

  在蓝莓流蜜后期应少取蜜,以免天气变化及下个蜜源期到来前,因食料短缺造成蜂群损失;如下个蜜源期间隔时间超过2个月,应在蓝莓流蜜结束前20 d开始控制蜂王产卵,避免大量新蜂出房后增加蜂群哺育负担和增加蜂蜜消耗。蓝莓蜜采蜜结束后,应立即将蜂群转移到下一个蜜源地;也可结合当地周年蜜源植被分布及人工蜜源植物种植情况,实行小转地放蜂。

  5蓝莓蜜产业发展建议

  蓝莓蜜作为国内蜂蜜市场的新成员,其酸度值高于《蜂蜜》(GH/T18796—2012)[11]中酸度≤40 mmoL/kg标准,急需结合其独特的理化指标制定相关标准和生产标准以规范行业生产和市场监督;并积极加强科研投入、品牌打造和市场宣传,合理规划种植面积与养殖数量,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image.png

  5.1加快推进蓝莓蜜相关标准制定

  蓝莓蜜受到产地土壤、气候条件、形成过程中涉及的花蜜化学成分等因素的影响;产量不同,价格差异很大,容易出现“假蜜驱逐真蜜”的现象。结合酸度偏高、槲皮素含量高的特点与酚酸含量高低规律作为蓝莓蜜理化指标参数的参考,加快蓝莓蜜及其生产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的制制定工作,积极申报“蓝莓蜜”地理标志农产品,使之融入蓝莓全产业链健全技术标准体系,促进蓝莓蜜向“统一生产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品牌形象”方向发展,打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

  5.2增强蓝莓蜜产业链条的科研投入

  蓝莓因其果实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维生素和抗氧化物等,具有防治高血压、疏通毛细血管和缓解视力疲劳等作用,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虽然已有文章对蓝莓蜜的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但蓝莓蜜相应的功能性方面研究较少,还急需加强对蓝莓蜜的独特功效研究和产品研发,以提升蓝莓蜜的市场影响力。同时,针对蜜蜂对蓝莓花粉的专一性和喜好性不高的特点,加强对蓝莓与中华蜜蜂采集力相适配的品种选育,增强中华蜜蜂对蓝莓的授粉和采蜜能力。

  5.3加强蓝莓蜜的品牌打造和市场宣传

  以“麻江蓝莓”地理标志产品为依托,凭借麻江蓝莓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2批保护名单、第3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产地优势条件,积极打造麻江蓝莓蜜及衍生产品品牌。借助“麻江蓝莓”地理标志品牌优势带动蓝莓全产业链条发展,打造统一“麻江蓝莓”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系列品牌,并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各种宣传媒介增强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将蓝莓蜜打造成为继“麻江蓝莓”之后的又一地标产品,有力推动当地蜂产业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5.4加强蜜源植物抚育与蜂群规模相适应

  蓝莓花期短,采蜜结束后需转地放蜂。为稳定蜂群发展,需抓好现有蜜源植物的抚育管理,结合道路绿化,村镇绿化、荒山荒坡绿化等行动,大力发动群众合理补植蜜源植物。将产业发展规划与蜜源植物扩种规划有机结合、同步推进,以种定养,为蓝莓产地蜜蜂周年蜜源均衡轮供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金倚竹,廖朝晖.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6):187-189.

  [2]黎华君,周文才,万炜,等.贵州蓝莓泌蜜散粉规律及储蜜量研究[J].蜜蜂杂志,2022(10):5-8.

  [3]樊莹,王承均,侯萍,等.中华蜜蜂为蓝莓授粉效果初探[J].蜜蜂杂志,2015(3):14-15.

  [4]林黎,韦小平,徐祖荫,等.中华蜜蜂蓝莓蜜产量研究[J].中国蜂业,2017,68(7):38-39.

  [5]冉曜琦,孙丽萍,曾海英,等.贵州蓝莓蜜的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J].现代食品科技,2020,36(5):81-87.

  [6]张致豪,王蓓,师丰丰,等.贵州蓝莓蜜营养成分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1):152-159.

  [7]姚海春,姚京辉,陈云.蜂蜜在医学中的发展史[J].蜜蜂杂志,2015(2):32-34.

  [8]白慧,张超,邓学军,等.黔东南蓝莓花期灰莓病重度发生年气象条件分析[J].中低纬山地气象,2022,46(3):96-101.

  [9]徐祖荫,韦小平,林黎,等.中蜂为蓝莓授粉采蜜初探[J].蜜蜂杂志,2015(9):28-30.

  [10]徐祖荫,童梓德,林琴文,等.蓝莓花期组织强群生产和有效控制“分蜂热”[J].蜜蜂杂志,2022(8):26-27.

  [1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蜂蜜:GH/T18796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