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养模式下土鸡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

2024-11-07 11:43:2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该试验旨在探索不同饲养模式对土鸡成活率、免疫球蛋白、抗体效价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择50日龄健康土鸡180只,平均分为地面平养组、林下放养I组和林下放养II组。结果显示,120日龄时林下放养I组累积成活率达95%,其他2组均为88.3%。90日龄和120日龄时林下放养I组和II组血清IgA、IgM含量,H5亚型AIV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或P<0.05),90日龄时林下放养I组NDV抗体滴度与地面平养组差异不显著。林下放养I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林下放养II组(P<0.05),且这2组脾
摘要:该试验旨在探索不同饲养模式对土鸡成活率、免疫球蛋白、抗体效价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择50日龄健康土鸡180只,平均分为地面平养组、林下放养I组和林下放养II组。结果显示,120日龄时林下放养I组累积成活率达95%,其他2组均为88.3%。90日龄和120日龄时林下放养I组和II组血清IgA、IgM含量,H5亚型AIV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或P<0.05),90日龄时林下放养I组NDV抗体滴度与地面平养组差异不显著。林下放养I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林下放养II组(P<0.05),且这2组脾脏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所有组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关系。林下放养模式下,种草能提高土鸡存活率,免疫功能与林下自由放养差异不大,均优于地面平养模式。
关键词:成活率;免疫球蛋白;抗体;免疫器官;指数
0引言
近年,家禽集约化养殖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节约用地、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但这种养殖方式过度追求生产和饲料效率,剥夺了鸡表达自然天性和行为习性,并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对免疫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林下养殖具有绿色、生态、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能改善鸡生产性能,提高营养价值,优化基因和表型塑造,减少应激、增强免疫力等。林下养殖成为了当代养禽业的一种新模式。我国土鸡饲养模式主要有笼养、地面平养和林下自由放养。其中,地面平养饲养密度大、饲料效率高、成本投入大、经济效益较差。林下放养鸡饲养密度小、活动空间大,可从环境获取微量元素和食物,提高生产效益。目前,饲养模式对土鸡免疫功能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饲养模式对土鸡成活率、血清IgA、IgM和IgG含量,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效价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差异,以证实不同饲养模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我国土鸡高效生态养殖提供数据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选取同一批次50日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土鸡180只(公母比例为1∶4),在天柱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京东跑山鸡养殖基地进行试验。随机分为3组,即地面平养组、林下放养I组和林下放养II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地面平养组采取地面平养方式,饲养密度为14只/m2;林下放养I组在油茶林下种植菊苣和白三叶,划区轮牧放养,林下放养II组采取油茶林下自由放养方式,2组饲养密度均为8只/m2。预试期为10 d,正式试验期为60 d。
预试验期间观察鸡群采食行为和精神状态,调整舍内温度,保持通风,使鸡群逐渐适应试验场周边环境。3组均饲喂相同配方的基础日粮。每天上午9:00、下午17:00开始喂料,每次喂料都要清理料桶和水槽,鸡群可以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前,土鸡已按养殖场正常免疫程序完成疫苗接种(10日龄进行一免,在20日龄时进行二免,40日龄时再次进行禽流感疫苗接种)。试验期间,地面平养组每5 d添加1次垫料,并且每周室内喷雾消毒1次;林下放养I组和林下放养II组不消毒、不打扫粪便。
1.2测定指标及方法
1.2.1肉鸡成活率计算
从正式试验开始后,每天观察并记录各组土鸡的死淘情况,统计90、120日龄土鸡的成活率。
1.2.2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测定
在90日龄和120日龄时分别提前12 h对3组试验鸡做空腹处理,并从每组中随机选取12只体重相近土鸡进行翅静脉采血,采集血液于37℃温箱中静置1 h,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于-20℃冰箱中保存,并送往贵州芒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测定血清IgA、IgM和IgG含量。
1.2.3 ND、A I抗体效价的测定
将1.2.2中的血清,于天柱县农业农村局病原检测实验室用血凝抑制(HI)试验测定鸡新城疫(ND)、禽流感(AI)抗体效价,抗体效价≥4为合格。
1.2.4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将1.2.2中120日龄土鸡做好标记和称重,送往屠宰场屠宰。解剖并收集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剔除其表面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并用去除脏器表明血渍,用电子天平称取各脏器重量,并计算其脏器指数。脏器指数=免疫器官重量(mg)/活体重量(g)。
1.3统计分析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整理初始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血清IgA、IgM、IgG、抗体效价和免疫器官指数均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土鸡成活率的影响
如表1所见,林下放养I组成活率明显高于地面平养组和林下放养II组,90日龄和120日龄时成活率分别为100%和95%,地面平养组累计成活率分别为95%和88.3%,林下放养II组分别为93.3%和88.3%。
2.2对土鸡血清IgA、IgM和IgG水平的影响
如表2所见,90日龄和120日龄时林下放养I组和II组血清IgA和IgM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而2组在120日龄时IgA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林下放养I组IgG含量显著低于林下放养II组(P<0.05),在120日龄时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5),林下放养II组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
2.3对土鸡NDV、AIV抗体滴度的影响
如表3所见,90日龄时林下放养I组NDV抗体滴度与其他2组无显著关系,H7亚型AIV、H5亚型AIV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5),且H7亚型AIV抗体滴度显著低于林下放养II组(P<0.05)。林下放养II组NDV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5),且H7亚型AIV、H5亚型AIV抗体滴度均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120日龄时林下放养I组和II组NDV抗体滴度均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且H5亚型AIV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5)。林下放养I组H7亚型AIV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5),与林下放养II组无显著关系。
2.4对土鸡免疫器官的影响
如表4所见,林下放养I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林下放养II组(P<0.05),与地面平养组无显著关系(P>0.05)。林下放养I组和II组脾脏指数均极显著增高,与地面平养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林下放养I组与林下放养II组差异不显著(P>0.05)。3组的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关系(P>0.05)。
3讨论
健康的免疫系统是家禽生产的基石。本试验发现120日龄林下放养I组土鸡累积成活率最高,达到95%,地面平养组和林下放养II组均为88.3%。分析原因可能是地面平养和林下放养II组土鸡所受应激因素较多,而林下散养土鸡因采食菊苣和白三叶,减少应激,降低了死亡率。随着土鸡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林下放养I组和II组土鸡活动空间大,鸡群运动量大,从而提高了成活率。陈进喜和李秀珍等研究发现林下养鸡成活率分别高达95%和98.18%。桂德旺和姜旭明研究表明,林下放养和林下散养鸡有较高的生产效益,与鸡群从环境中觅食昆虫、野生嫩草、草籽、腐殖质等改善肠道健康有较大关系。
测定血清抗体水平可以作为评价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发现,与地面平养组相比,林下放养I组和林下放养II组土鸡血清中IgM、IgG和IgA水平及H7亚型AIV和H5亚型AIV的抗体滴度均有所提高,90日龄时,地面平养组NDV抗体滴度与林下放养I组差异不显著,显著低于林下放养II组。分析原因可能是林下放养具有较大的户外运动空间,周围环境复杂,比地面平养组更容易接触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和细菌的侵袭。高承芳研究发现,林下人工草场放牧的河田鸡血清IL-2、IgG和IgM含量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Zheng M等[16]研究发现,混播草地放养鸡血清中IgM含量显著性高于围网放养(P<0.05),Ig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鸡的地面平养规模化程度较高,对免疫功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Dadfar M J等[17]研究发现,高饲料效率的饲养模式可以削弱机体体液和先天性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降低NDV抗体滴度。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是家禽主要免疫器官,其发育状态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18]。本试验发现林下放养I组和II组土鸡的脾脏指数均较地面平养组极显著提高(P<0.01),而2组间差异不显著。原因可能是林下放养II组土鸡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快,加快胸腺功能退化,而增加了脾脏在免疫系统的作用。林下放养I组土鸡可采食菊苣和白三叶,丰富的叶蛋白、钙、磷、氨基酸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器官发育,增加了机体内淋巴细胞数量。而地面平养可产生大量氨气、灰尘颗粒、病原微生物及应激等导致机体免疫负荷过重,抵抗力降低。张红双等研究表明,饲养环境质量差,微生物气溶胶含量高,对免疫器官的发育会产生负面影响。而Li Z等研究表明,林下放养能够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4结论
本试验从土鸡成活率、免疫球蛋白含量、抗体效价及免疫器官指数几个角度探究了不同饲养模式对土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120日龄地面平养组相比,林下放养I组累积成活率最高,为95%,林下放养II组在维持血清IgM、IgG、IgA水平、NDV、H7亚型AIV、H5亚型AIV抗体滴度和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由此可见,林下种草养鸡可提高土鸡成活率,与林下自由放养在增强机体免疫,提高生产效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肖俊武,缪军,廖阳华,等.不同饲养模式对肉鸡血液生化、生产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饲料博览,2013(12):4-7.
[2]Chen S,Xiang H,Zhang H,et al.Rearing system causes changes of behavior,microbiome,and gene expression of chickens[J].Poult Sci,2019,98(9):3 365-3 376.
[3]Zerjal T,Härtle S,Gourichon D,et al.Assessment of trade-offs between feed efficiency,growth-related traits,and immune activity in experimental lines of layer chickens[J].Genet Sel Evol,2021,53(1):44.
[4]Xu D,Zhu W,Wu Y,et al.Whole-genome sequencing revealed genetic diversity,structure and patterns of selection in Guizhou indigenous chickens[J].BMC Genomics,2023,24(1):570.
[5]Mushi J R,Chiwanga G H,Amuzu-Aweh E N,et al.Phenotypic variabil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of Tanzanian free-range local chickens[J].BMC Vet Res,2020,16(1):360.
[6]He S,Lin J,Jin Q,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imal Welfare and Farm Profitability in Cage and Free-Range Housing Systems for Laying Hens in China[J].Animals(Basel),2022,12(16):2 090.
[7]罗登荞,龚才伟,庭国勋,等.肉鸡垫料养殖、林下养殖模式比较分析[J].养殖与饲料,2021,20(9):70-71.
[8]Neij at M,House J D,Gu enter W,et al.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nitrogenflow of Shaver White layers housed in enriched or conventional cage systems[J].Poult Sci,2011,90(3):543-554.
[9]陈进喜,罗鸷,曹频英,等.钦州市发展林下养殖情况的探析[J].广西农学报,2013,28(5):55-58.
[10]李秀珍,刘新华,杜建云,等.冀南地区林下养鸡生态模式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3,28(3):277-283.
[11]桂德旺.优质肉鸡规模化放养模式设施建设关键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23(12):145-147.
[12]姜旭明.不同福利条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13]孔令琳.饲养模式对雪山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2019.
[14]徐添悦.两种环境和植物乳酸菌对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蛋仔鸡小肠形态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20.
[15]高承芳.两种不同散养模式对河田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3(6):43-48.
[16]Zheng M,Mao P,Tian X,et al.Effects of grazing mixed-grass pastures on growth performance,immune responses,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free-range Beijing-you chickens[J].Poult Sci,2021,100(2):1 049-1 058.
[17]Dadfar M J,Torshizio R V,Maghsoudi A,et al.Trade-off between feed efficiency and immunity in specialized high-performing chickens[J].Poult Sci,2023,102(7):102 703.
[18]李彬,古长松,黄李蓉,等.饲养模式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J].饲料工业,2022,43(23):24-28.
[19]张红双,秦梅,柴同杰,等.不同养殖环境对商品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30(1):34-38.
[20]Li Z,Li X,Cai Z,et al.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chicken soups prepared with the native cage-free chickens and the commercial caged broilers[J].Poult Sci,2022,101(10):102 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