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免疫牛试验分析论文

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免疫牛试验分析论文

22

2024-11-07 11:51:0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为掌握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免疫后的转阳率、消长情况、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该试验选取30头布病感染抗体阴性牛和10头妊娠牛作为试验对象,以皮下注射的方式接种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在接种后72 h内观察并记录免疫牛的健康状况并进行4个月的跟踪观察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接种后,30头试验牛和10头妊娠牛对疫苗应激反应较小,仅在24 h内表现出精神沉郁、厌食等轻微反应;30头试验牛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检测在免疫2周后转阳率达100

    摘要:为掌握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免疫后的转阳率、消长情况、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该试验选取30头布病感染抗体阴性牛和10头妊娠牛作为试验对象,以皮下注射的方式接种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在接种后72 h内观察并记录免疫牛的健康状况并进行4个月的跟踪观察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接种后,30头试验牛和10头妊娠牛对疫苗应激反应较小,仅在24 h内表现出精神沉郁、厌食等轻微反应;30头试验牛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检测在免疫2周后转阳率达100%,3月后降至86.6%;用酶联免疫cELISA检测在免疫2周后转阳率达93.3%,3月后降至66.6%;在免疫后1、2、3周采集牛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及圈舍环境棉拭子,用荧光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因此,布鲁氏菌病病活疫苗(BA0711株)可安全的用于牛的布病免疫,并在2周内能产生较好的转阳率,免疫后未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关键词: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环境;疫苗

  0引言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呈世界范围流行的急、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畜间布鲁氏菌病是重点防治的重要人兽共患病,新疆自治区根据畜间布病流行程度对辖区进行区域划分,其中乌鲁木齐的3个区县被划分为布病免疫区,实行以疫苗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目前,布鲁氏菌病的疫苗主要有猪种布氏杆菌S2疫苗、羊种MS疫苗、羊布氏杆菌Rev-1疫苗、牛种布氏杆菌S19疫苗等。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是用分离自我国牛群的羊种布鲁氏菌优势流行菌株,配以新型耐热保护剂而成的冻干活疫苗。该疫苗不仅满足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布鲁氏菌病理想疫苗要求,与现有传统布病疫苗相比,更具有对人体安全性更高、孕畜可用、牛羊通用等优势。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血清样本

  本试验采集1个规模化养殖场共计40头肉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尾静脉采血的方法,放置室温下待血清自然析出,分离出血清后,置于4℃保存备用。

  1.1.2疫苗

  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为重庆澳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1.1.3检测试剂

  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均为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产品;布病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为青岛立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布病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试剂盒为中联瑞(北京)生物技术有限责任技术公司产品。

  1.1.4主要仪器

  高速台式离心机、微量移液器(配滴头)、恒温培养箱、微量振荡器、酶标仪等。

  1.2检测方法

  疫苗安全性试验:对试验牛群进行饲养管理及观察,试验期间牛群均采用舍饲方式进行喂养,每隔4 h记录1次牛群产生的不良反应,产生疫苗应激反应的牛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酶联免疫cELISA抗体检测,按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18)的要求进行。

  试验牛群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及圈舍环境棉拭子样品实时荧光PCR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疫苗安全性试验及不良反应情况

  30头肉牛24 h内均未产生应激反应,产生不良反应共12头,其中精神沉郁8头、厌食3头、反刍停滞1头,均于36 h内恢复正常,之后试验期内再无不良反应;10头妊娠牛均未产生应激反应及流产情况,共2头24 h内表现出精神沉郁,均于72 h内恢复正常,具体结果见表1。

image.png


  2.2免疫后抗体转阳率

  试验牛群注射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后于2周、1、2、3月各采集30份样品,采用RBT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96.6%、90%、86.6%,抗体转阳率较高;采用c ELISA试验方法进行复检,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3.3%、83.3%、73.3%、66.6%,具体结果见表2。

image.png


  2.3免疫后牛群排泄物及分泌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免疫后1、2、3周采集牛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及圈舍环境棉拭子等样品共130份,通过荧光PCR检测方法检测分泌物、排泄物及环境中布鲁氏菌的污染情况,布鲁氏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具体结果见表3和图1。

image.png


image.png


  3讨论与结论

  布鲁氏菌属于一种典型的胞内寄生菌,感染牛羊后,会刺激牛羊的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为主保护机体。目前,对布鲁氏菌病的细胞免疫水平检测还没有可推广应用的成熟技术,但通过体液免疫水平(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免疫动物体内的细胞免疫水平。

  本试验牛群经皮下注射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后,通过刺激牛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后,进而介导产生机体细胞免疫,对牛机体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目前通过本试验的连续跟踪检测,从血清抗体产生及抗体阳性率的角度来看,试验牛注射免疫后第2周,抗体转阳率己达到最高,免疫抗体在第3个月转阳率最低,表明已转入细胞免疫环节,与董浩等奶牛免疫布鲁氏菌A19疫苗后的抗体检测结果较为相似;与白丽艳等报道的绵羊以正常剂量注射免疫S2疫苗免疫结果有所偏差,可能是试验动物不同的原因。同时高于包志强等研究的阴性羊群注射布鲁菌基因缺失活疫苗(M5-90Δ26株)免疫后抗体水平。

  本次试验受多种条件限制,只采用免疫后的抗体转阳率作为评判指标且只对牛群进行了免疫试验。按照该疫苗的说明书,宜可用于羊群、其他妊娠家畜的免疫。另外在实际的免疫技术推广中,牛羊健康状态,疫苗质量及疫苗保存条件的因素,动物防治员免疫操作技术和专业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与本试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试验证明,经过皮下注射免疫,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能同时作用于不同年龄、性别的牛,有效刺激牛在免疫后2周产生较高的抗体。本次BA0711株布鲁氏菌病疫苗效果评估为不同地区布鲁氏菌病疫苗的选择提供了参考,结合生产实际和经济能力,可以考虑选择此疫苗作为牛羊布病免疫预防的疫苗。

        参考文献:

  [1]樊生平,齐守军,李连平,等.布鲁氏菌病疫苗S2株免疫成年绵羊的抗体消长规律试验[J].中国动物检疫,2017,34(2):88-90.

  [2]范伟兴,狄栋栋,黄保续.发达国家根除家畜布病的主要措施[J].中国动物检疫,2013,30(4):68-70.

  [3]李宗瑾,郭晏强,李艳艳,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布鲁菌病检测方法比较和ROC曲线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9):1 069-1 071.

  [4]尚德秋.布氏菌病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4,19(4):204-212.

  [5]钱晶.犬布氏杆菌菌壳疫苗株的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4.

  [6]董浩,王宁,汪宇,等.奶牛免疫布鲁氏菌A19疫苗后的抗体变化和排菌情况监测[J].中国动物检疫,2022,39(11):130-135.

  [7]白丽艳,刘宁,红梅,等.布氏杆菌S2疫苗免疫绵羊血清抗体消长规律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7,49(3):104-107.

  [8]包志强,刘国民,于芳萱,等.布鲁菌基因缺失活疫苗(M5-90Δ26株)临床效果评估[J].当代畜禽养殖业,2023(2):26-28.

  [9]孙志鹏,吕亮亮,白智明,等.羊免疫布鲁氏菌病基因缺失活疫苗(M5-90Δ26株)与弱毒疫苗(S2株)效果对比分析[J].兽医导刊,2023(3):57-60.

  [10]张伟,黄小东.布鲁氏菌病疫苗的应用现状及防控技术[J].中国畜牧业,2023(1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