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无棣县农田水利工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论文

无棣县农田水利工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论文

5

2024-10-23 11:24:44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分析了无棣县农田水利工程和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提出了农田水利工程与农业现代化科学发展的策略,以促使无棣县农业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

  摘要:分析了无棣县农田水利工程和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提出了农田水利工程与农业现代化科学发展的策略,以促使无棣县农业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现代化;农田水利设施

  无棣县地处山东省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密不可分,有必要深入思考和应对新时代下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1无棣县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目前,无棣县的一些农田灌溉设施老化,存在水资源利用不充分、效率不高的问题。在面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情况下,灌溉工程的科技含量和抗灾能力也需要提升。存在一些土地流失和水土流失的情况,对于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构成了威胁。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仍有待提高。现代化的水利工程需要应用传感器、遥感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加大技术更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数字化转型。

  2农田水利工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

  2.1提升农田水利设施

  要进行全面的设施评估,明确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好详细调查,为后续的改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新改造计划,根据评估结果,明确需要改善的农田水利设施。可以考虑采用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加强水渠疏浚和修复,确保灌溉水流畅,更新水泵和水源设备,提升供水能力。在升级设施时应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技术,实现对农田水情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加强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确保设施的长期可靠运行。建立健全的设施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确保设施得到及时的检修和维护。鼓励引入无人机巡检、远程维护等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对于一些老旧设施,可以考虑进行全面的扩建和更新,如增加灌溉水源,修建新的灌溉水渠,提高整体的灌溉面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灌溉设施布局,确保整个农田得到充分的覆盖。推动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基金、金融机构贷款、引入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形成多渠道的投资体系,确保设施建设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image.png

  2.2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要建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计划,通过深入调研,明确适合无棣县农业特点的高效农业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农机具、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制定长短期技术发展目标,明确技术推广的重点和方向,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奠定基础。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设立培训机构、开展农技示范等方式,向农民普及新技术,提高其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建立农技人员队伍,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与引进。推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政府、企业、农技人员与农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技术的及时传播和实际应用提供支持。在农业示范基地,选择适用于无棣县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和示范,向农民展示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增加其对新技术的信心,提高应用的积极性。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及时分享农业科技信息,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站等机构,将科技知识传播到农田一线,提升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利用效果,建立技术推广激励机制。对于在技术推广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提高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

  2.3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深入研究当地农业资源、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明确无棣县适宜发展的现代产业方向(包括绿色农业、现代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等),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推动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和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业竞争力。推动农业从传统的单一产业向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构建起完整的农业产业链,通过加强农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衔接,形成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提升整体效益。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入专业化、标准化的农业服务机构,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培训、农机作业等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通过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增加农业附加值,促进当地农产品和文化的宣传。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地理标志、绿色认证等手段,打造一批优质、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2.4灌溉水资源节约与管理

image.png


  通过对土地质量、土地类型、土壤水分状况等因素的评估,确定不同区域土地对水资源需求的差异。根据土地的特点,合理规划和配置灌溉水资源,确保在不同地区实现精准灌溉。灌溉水资源管理需要与气象因素相结合,通过气象数据监测和分析,确定灌溉计划。考虑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气象要素,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确保在不同季节和气象条件下实现高效灌溉。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的灌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结合土壤水分传感器、气象站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和气象条件,调整灌溉方案,实现精准灌溉,推广植物适应性强、耐旱的作物品种,以适应当地的水资源状况,通过科学育种和引进抗旱作物,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通过修建水库、水渠、灌溉管网等基础设施,优化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建设现代化的灌溉系统,实现对水流的精准控制,减少浪费,提高灌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通过水权交易、水资源定额管理等手段,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加强对农民的水资源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水资源管理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铎.生态理念融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思考[J].农村实用技术,2023(09):125-126.

  [2]马隰龙,朱冬桥,王刚,等.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保障措施分析[J].中华建设,2023(09):105-107.

  [3]朱灵兔.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农家参谋,2022(20):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