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论文

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论文

11

2024-09-02 11:47:40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随着农业技术的日益发展,小麦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深入研究和持续改进中。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是一种综合性、先进的种植模式,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优化种植条件,提高小麦的生产效益。其作为一项高度复杂的生产工艺,对整个生育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逐步得到普及并广泛应用。要想真正实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必须深入探讨并制定精确播种与高产栽培的工艺流程,推广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

  摘要:随着农业技术的日益发展,小麦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深入研究和持续改进中。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是一种综合性、先进的种植模式,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优化种植条件,提高小麦的生产效益。其作为一项高度复杂的生产工艺,对整个生育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逐步得到普及并广泛应用。要想真正实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必须深入探讨并制定精确播种与高产栽培的工艺流程,推广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基于此,本文分析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的作用,从选地、合理选取优良品种、培肥地力、测土配方施肥等角度出发探究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要点,旨在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精密管理小麦生产过程,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种植技术;小麦种植;精播高产技术

  种植作物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土壤肥力和田地整体状况的考虑,确保选址有利于小麦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还应选择适宜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地块,以降低劳动强度。这种系统性的考虑不仅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还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小麦的需求。

  1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的作用

  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的深入研究为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严峻减产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在农业发展的较长历史阶段,产量一直是关注的焦点,通常采用大面积播种和过量施肥等策略追求产量的最大化。然而,这种传统的农业模式在一些情况下导致了小麦生产出现诸多问题,尤其是倒伏现象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的引入,旨在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传统大面积播种方式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小麦群体发展失控,导致田间郁闭现象,增加了小麦植株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强风雨等极端天气往往导致小麦易发生倒伏,影响正常的生长和产量。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通过精密的种植规模和对小麦苗数量的调控,有效预防和减轻小麦倒伏的风险。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调控,保持小麦植株的健康和茁壮,提高其抗逆性,增强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cpu的三种虚拟化机制

  该技术还通过处理小麦种子和种群之间的矛盾,解决了在传统播种方式下容易出现的问题。采用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通过密植小麦种子,确保它们能够迅速而健康地发芽和生长;通过严密的管理,使每个麦苗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养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这有效地提高了小麦群体的产量,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成功克服了传统方式下的一些难题,如“多”和“重”。传统播种方式由于播种深度和种子大小不一致,容易导致“黄苗”现象,即便存在大量的小麦穗,也难以提高产量。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可以降低单位面积的播种密度,确保每个麦苗的正常成长,进而提升麦穗的重量。这种精密度的管理使小麦植株之间的竞争更加有序,促使每个植株更好地发挥其生长潜力。

  在整体上,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场积极变革,提高了小麦的适应性和生产力,有望在未来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产能和可持续性。

  2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山东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小麦作为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升对于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农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石,山东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业产区,其小麦种植水平仍有提升空间。要想实现更高产、更高效的小麦种植,必须将精播高产种植技术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为小麦的种植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精播高产种植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机械调播,精准地控制小麦的基本苗数和麦田群体动态结构。这项技术的研究不仅需要深入了解小麦的生长规律和养分需求,还需要结合当地的肥水和地力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播方案。精准的机械调播可以避免小麦种植密度不均匀、种植过密等问题,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在小麦精量播种技术的研究中,科学性至关重要,需要进行充分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结合生态学、农学等学科的知识,综合考虑土壤性质、水分条件、气象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播种技术方案。通过科学性的研究和实践,为山东地区的小麦种植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2.1选地

  中国悠久的小麦栽培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深刻揭示了小麦作为旱地作物的栽培要点。在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和获得高质量产量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水分供应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地区在小麦播种前,务必根据小麦的生育特性采用科学的耕种方式,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其生长需求[1]。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的生产实践,我们提出了在选址时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以保障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小麦种植期间要充分考虑是否能方便进行灌溉和排水。这一问题涉及灌溉设施设备的便捷性。在小麦种植中,一旦发生灌溉设施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小麦田间水分无法及时排除,从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引发病害,最终降低产量。因此,在选址时,需要确保灌溉设施设备齐全、操作方便,以保障小麦的水分供应。在选择麦田时,要关注田间前茬作物,优先选择上茬作物为旱茬地块。这样的选择更符合小麦生长发育的特性。在旱茬地块,土壤可能相对更为松散,能够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小麦的生根和生长,为小麦的正常生长奠定基础。

  调查田间土壤的地力状况是推广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的首要步骤。土地地力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尽可能选择肥力适中的地块。全面分析土壤的酸碱度,避免在高盐分土地上种植小麦,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这有助于科学调整土壤酸碱性,为小麦提供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具体可以通过施用合适的有机肥料和调整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为小麦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这样的全面考虑和科学管理有助于促进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保障水分供应、选择合适的地块、科学施肥和调整土壤酸碱度等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自然条件的变化,提高小麦的适应性,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合理选取优良品种

  选种是小麦精播高产种植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在实施种植之前,农民需要仔细筛选小麦品种,注重选择那些具备良好的单株抗逆性、抗倒伏性、抗病虫性等特性的种子。此外,还需综合考虑品种的高产性和整体性状,以确保选取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农田条件的品种。山东等地常采用稳产高产、整体性状较佳的小麦品种,如临麦4号、济麦22和鲁原502等[3]。这些品种在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为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提高小麦的整体竞争力。

  确定了适宜的小麦品种后,接下来的关键步骤是进行包衣剂的涂敷处理。包衣处理是给小麦种子表面覆盖一层特殊材料,旨在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增强抗逆性和改善苗期质量。包衣处理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小麦种子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细致的涂层,提高小麦对环境的适应性、抗逆性,使其更好地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如干旱、病虫害等。同时,包衣处理还能改善小麦的苗期质量,促使植株更为健壮地生长,为后期的发育和产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4]。

  通过科学的选种和包衣处理,农民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种植环境,提高小麦的生产效益,为实现更高产量和更好品质的小麦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3培肥地力

  土壤肥力的培肥在小麦生产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确保土壤充分的肥力,才能为小麦提供丰富的养分,实现高质量播种和丰富的产量。当前广泛应用的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中,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是两种常见的培肥地力方法,它们在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小麦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的培肥地力方法。在一些小麦田地上,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肥料供应短缺,采用秸秆还田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秸秆是上一茬作物的残留物,将秸秆还入土壤,可以实现多重效益[5]。秸秆的分解过程会释放出有机质,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而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秸秆的还田还能够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助于气体交换和水分渗透,为小麦的根系提供更为良好的生长环境,减缓土壤侵蚀,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从而为小麦的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有机肥的施用是另一重要的培肥地力手段。有机肥作为天然的肥料,包含丰富的有机质和多种养分,不仅能够提升土壤的肥力水平,还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增加土壤的保肥能力,为小麦提供持续和平衡的养分。此外,有机肥中富含的微生物和酶类有助于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中,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合理应用可以形成协同效应,提升土壤的整体肥力水平。这种综合施肥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6]。与单一依赖化学肥料相比,这种综合施肥方式能够降低对化学肥料的过度依赖,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更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理念。

  2.4测土配方施肥

  科学施肥是确保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环节,尤其在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计划,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小麦的养分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以山东省兰陵县为例,其农田土壤肥力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在施用化肥时需要根据农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调整,以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施肥计划。

image.png

  对当地土壤进行检测,获取详细的土壤养分信息,这项工作为科学施肥提供了基础数据,使农民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在制定施肥计划时,需要特别关注氮(N)、磷(P)、钾(K)等关键养分的水平。在单位面积为450公斤时,纯氮、磷、钾肥料的用量分别为14公斤、6公斤和6公斤,肥料比为7:3:3。此时,磷、钾应底层施,氮、磷和钾的总量占到50%。这种施肥比例在小麦的拔节和起身期需要进行追肥,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当单位面积亩产为550公斤时,施肥计划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7]。纯氮、磷、钾肥料的用量分别为18公斤、8公斤和8公斤,肥料比为9:4:4。这时,磷、钾应下施,氮、磷、钾的总量同样需要在小麦的生长拔节期和起身期进行追肥,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如果土壤中检测出微量元素不足,如铁、锌、硼等,及时进行补充也是十分重要的[8-9]。微量元素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科学施肥方案不仅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也能够减少肥料的浪费,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不断改进和优化氮、磷、钾肥的配比,可以使施肥更为精准和经济,为农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0]。这种科学的施肥方式既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为农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以应对不同土壤状况和小麦生长阶段的需求。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小麦精播高产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新的农业发展阶段,小麦的种植和生产过程需要更加注重运用高科技手段。科学的选址、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合理培肥地力、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实施精细整地、科学的田间管理和有效的病虫害控制等手段,能够确保小麦整体生长水平,提升小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琪.土地托管,规模经营与生产技术效率——来自山东省小麦种植户的证据[J].中国土地科学,2023,37(08):73-83.

  [2]孙秀兰.现代农业种植中冬小麦种植技术研究[J].农业科学,2023,6(01):4-6.

  [3]康晓芬.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家科技,2022(02):6-6.

  [4]冉红卫.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探析[J].汽车博览,2020(01):1.

  [5]王春丽.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应用要点[J].农村实用技术,2022(09):85-87.

  [6]迟建国,李天元,傅晓文等.生物技术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化肥减施增效作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07):60-64.

  [7]薛娇.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推广策略[J].新农业,2023(07):8-10.

  [8]杨利军.农业结构调整下的小麦种植管理及病害防治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04):101-103

  [9]朱玲.浅谈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J].农村科学实验,2023(05):72-74.

  [10]孙跃刚.探究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2023(1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