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现状及对策论文

2024-08-29 14:40:39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秸秆,生态农业发展对秸秆的处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何最大程度上利用秸秆资源,有效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秸秆利用产业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处理技术,最大限度上降低秸秆对环境的影响,并把秸秆有效地转化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因此,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逐步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模式,为秸秆处理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方向。
摘要: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秸秆,生态农业发展对秸秆的处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何最大程度上利用秸秆资源,有效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秸秆利用产业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处理技术,最大限度上降低秸秆对环境的影响,并把秸秆有效地转化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因此,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逐步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模式,为秸秆处理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方向。寿县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基于此,本文以寿县为例,深入分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寿县;秸秆综合利用;秸秆产业化;现状及对策
寿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作为超级产粮大县,每年会产生大量秸秆。寿县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采取了各种措施,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1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具有意义重大。
首先,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能够有效地解决焚烧秸秆产生的环境问题,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秸秆进行产业化综合利用,也为解决农村秸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本质就是对废弃物的再利用,也是农业产业的二次革命,是建立新型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过程还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更多渠道。同时,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过程,也推动了农村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调整,充分发挥出了农作物种植中废弃物的价值,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1]。
2影响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水平的因素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推进产业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水平和质量。从现阶段的利用情况来看,产业化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主要是受到技术和经济政策,以及环境因素等各个方面的影响[2]。
2.1技术因素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需要根据产业实际需求不断更新和优化技术设备,从而更好地丰富产业种类。目前,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在技术层面上的应用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和系统的体系。寿县的实际情况也不例外,目前仍然没有突破性技术工艺和设备出现。虽然近年来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但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制约秸秆产业化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3]。
2.2经济与政策因素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作为农村地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生态化的重要举措,需要在经济方面投入更大力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实际推进过程往往会受到经济环境与政策的影响,导致很多产业化项目无法落地,影响到产业化的实际效果。近年来,寿县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仍有很多秸秆项目建设用地难以落实,政策方面也缺乏有效支持,导致土地指标难以解决,不利于推动多个秸秆利用项目的落地建设,影响秸秆产业规模的扩大。此外,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政策、市场和技术等因素影响,导致产业项目难以维持长久稳定的发展,经常面临亏损或微利的情况,甚至出现生存举步维艰的现象,对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大规模推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制约[4]。
2.3环境因素
秸秆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品质的秸秆会影响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不同的气温、降水和光照等环境因素都会对作物的生长和秸秆的产量产生很大影响,不同酸碱度的土壤条件也会导致秸秆的产量出现变化。这种情况下,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秸秆品质的影响,科学合理地选择产业项目,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维持在良好的水平[5]。
3寿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现状
寿县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方面进行了持续性探索。从农作物种植情况来看,2023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472.89万亩,其中,小麦171.8万亩、水稻255.85万亩、玉米11.23万亩、油菜15.2万亩。秸秆总量209.51万吨,可收集秸秆160.59万,综合利用秸秆158.07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43%。农业领域综合利用量93.62万吨,占59.23%;工业领域综合利用量1.56万吨,占0.98%;能源化综合利用量62.89万吨,占39.79%。在此基础上,寿县实现了对秸秆的五化利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了秸秆的利用价值。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寿县现有秸秆综合利用10万吨以上企业1家,3万吨以上企业1家,1万吨以上企业3家,千吨以上企业33家,500吨以上41家。其中肥料化企业2家,基料化企业4家,饲料化企业65家,原料化企业2家,能源化企业6家。规模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产能约57万吨,产值达6亿元。
3.1秸秆的饲料化利用
秸秆作为农作物的一部分,其中储存着较多的有机物质,因此在营养价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用作畜用饲料。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可以用作饲料的秸秆数量占到了秸秆总量的85.67%,但是真正用作饲料的只有15%左右。而且,如果对秸秆处理技术不成熟,所形成的饲料将无法满足牲畜的生长需求,因此现阶段的秸秆饲料化利用过程中更多地采用物理、化学或者微生物发酵等方式进行处理。2023寿县在秸秆饲料化利用方面达到了16.18万吨,占到秸秆五化利用的10.24%。
3.2秸秆的能源化利用
秸秆中拥有大量的碳,氢,氧等元素,可作为一种生物质能源实现能源化的利用,减少对化学能源的消耗。特别是在能源化利用的过程中,秸秆具有发热量高、有害气体排放少的特点,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在秸秆能源化利用过程中,应根据技术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通过直燃发电或者气化和液化的方式来进行利用。寿县在2023年的秸秆能源化利用中,秸秆用量达到了62.89万吨,占五化利用量的39.79%。
3.3秸秆还田与土壤改良
秸秆本身含有的很高养分,可以在秸秆还田与土壤改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秸秆的肥料化也是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实现的。秸秆肥料化能够有效改善和平衡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尤其是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改善土壤的团类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最大限度上减少化肥使用量,为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和农作物生产潜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2023年,寿县秸秆肥料化达到74.51万吨,占秸秆五化用量的47.14%,接近一半的比例充分说明秸秆肥料化是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主要方向。
3.4秸秆基料化利用
秸秆既可作为肥料,也可作为一种基质为食用菌生产提供良好环境和所需营养。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麦秸、稻草等禾本科秸秆可以作为草腐生菌的碳源,通过搭配牛粪、麦麸、豆饼或米糠等氮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栽培出美味可口的双孢蘑菇和草菇等。寿县在2023年秸秆基料化利用有2.93万吨,占秸秆五化利用量的1.85%,占比较低。因此,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寿县要加强对基料化利用的研究和分析,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模式的丰富和完善。
3.5原料化利用
原料化利用是秸秆利用的新方向,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秸秆能源化、饲料化和肥料化发展方面的不足。原料化利用可以把秸秆转化为农业生产设施建筑材料和工业材料,以及日常生活用品制作的原材料,既能有效拓宽这些基础设施的原材料来源,也能进一步提升秸秆的产业价值,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体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寿县2023秸秆的原料化利用只有1.56万吨,占秸秆五化利用总量不到1%,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秸秆原料化的利用程度,从而更好地实现秸秆的产业化和高效利用。
4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水平提升的方法和策略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既要立足于秸秆的实际价值,也要充分结合产业发展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提升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硬件条件;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软件设施,如政策扶持等条件多管齐下,逐步构建起现代化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体系。
4.1提高秸秆利用的科技含量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与技术手段有密切关系,只有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科技含量,才能有效提升产业化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强化技术服务对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支撑。
寿县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一是要引进先进装备,在财政上予以倾斜,鼓励科研部门、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研发引进秸秆粉碎还田、净碎技术、碎腐还田等设备,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装备的产业化发展和应用。二是要加强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农业、科技、农机等部门要制订规划,依靠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带动、科研院所,加强对农户和农民实用技能的培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作业和秸秆收储运规范培训,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实用成熟技术,提高农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能力,为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含量的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
4.2建立和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保证秸秆的来源,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秸秆的收储运体系,从而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在秸秆收储运体系方面,寿县通过财政资金补贴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秸秆收储网点,2023年新建秸秆收储中心6个,已经建成验收。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秸秆收储中心48个、新建秸秆临时收储点690个,拥有小型打捆机70台、大型打捆机136台。建立了市场化秸秆收储机制,培育了一批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了稳定的秸秆收储经纪人队伍,有效保障了秸秆的收储运工作。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收储站点的设置,避免出现相邻收储站点之间出现距离过远或过近的情况,造成秸秆收储运成本的增加。同时,在收储运人员的安排上,也要根据秸秆的利用情况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进一步提升收储运队伍的工作效率。
4.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策扶持是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水平提升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更为强大的政策扶持力度,各相关部门要从财政投入和金融政策以及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水平能够按照计划推进。
寿县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充分结合产业化发展实际情况下,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倾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秸秆综合利用的专项科研基金,为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含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支撑;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过程中,不断拓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资金来源。二是金融部门要对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相关项目给予信贷支持,重点是对相关产业尽量给予长期低息贷款的金融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发展。
寿县要积极申报2024年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通过项目申报,争取资金,积极培育秸秆五化利用企业,尤其是培育扶持秸秆工业化、能源化利用企业发展壮大,促使秸秆利用企业发展壮大和产业群体形成。
4.4拓展秸秆综合利用领域
秸秆的五化多元利用在提升秸秆利用效率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寿县要以秸秆的五化利用为基础不断拓展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广泛开发秸秆产业化的利用渠道。
寿县年利用秸秆500吨以上的企业有79家。其中,有企业专门从事农林废弃物资源化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生产研发。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专利和成套装备,以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通过生物质炼制的方式将农作物秸秆中的三大组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逐级进行分离,生产沼气电力、有机液肥、纤维素浆粕、生化木素(BCL)和生物质颗粒成型燃料等产品,经济效益、社会和生态效益较好。寿县还以此为基础,形成秸秆生态板材、环保家具制造、生物有机肥、食用菌基料、生物质燃料等用途的产业集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秸秆综合利用。
5结语
总而言之,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是解决秸秆燃烧问题的有力举措,其作为一项公益事业,需要各级各部门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从实际情况来看,寿县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过程中初步构建起了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需要在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政策支持等方面投入更大的力度,从而有效地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发展,真正实现秸秆禁燃和综合利用,为建设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勇,陈忠良.着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J].江苏农村经济,2022(02):43-44.
[2]任晓珍.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其产业化对策建议[J].南方农机,2017,48(21):84+88.
[3]张芳蕊,张赛男,赵依黛.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进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2):11-13.
[4]宁艳春,王丰鑫,赵香香等.秸秆综合利用概述与生物质能发展建议[J].化学工业,2023,41(01):44-46.
[5]何麒麟,徐杰,丁志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J].上海农村经济,2021(01):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