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分析论文

2024-07-23 11:44:42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能源短缺问题越发严重,已经难以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农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之一,关乎食品安全、生态平衡,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旨在构建一个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体系,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绿色增长的必然选择。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各行业都必须对经济模式进行优化,农业经济也是如此。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能源短缺问题越发严重,已经难以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农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之一,关乎食品安全、生态平衡,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旨在构建一个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体系,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绿色增长的必然选择。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各行业都必须对经济模式进行优化,农业经济也是如此。农业属于我国基础性产业,对经济模式进行优化有着不容忽视作用。如果仍然坚持传统模式推动农业发展,会出现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更加严重。相关人员需要加大力度推动农业经济转型。但是从实际分析发现,低碳经济时代的农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需要相关人员探究引发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做出优化。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1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低碳经济倡导通过开发新能源、优化生产结构、采纳创新技术等途径,以最小的环境代价促进经济发展,不仅提高了环境效益,也为经济活动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对于农业领域,这一转变尤为迫切,因为传统农业生产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高排放,不仅加剧了环境污染,还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些挑战,低碳农业的推广成为了解决之道,其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科技含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既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碳排放,也能促进农业经济的绿色、健康发展[1]。
此外,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低碳农业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不仅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化的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因此,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符合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趋势,也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和环境价值[2]。
2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生产生活污染较重
农业生产生活污染问题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显著的障碍。
首先,表现在农业投入品的重度污染上,尤其是农药、化肥和农膜的广泛使用。虽然我国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以减少这些投入品的使用,试图缓解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但长期大量使用导致的土壤酸化、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等问题仍然严重,农药残留更是引发了食品安全的担忧。问题的根本在于农作物对农药和化肥的吸收率低,大部分化学物质被土壤吸收,破坏了土壤的自然结构和营养,引起了土地和水质污染。农膜使用后残留物质阻碍了土壤中营养的循环,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力,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不仅威胁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长期的伤害[3]。
其次,秸秆处理问题也是农业生产生活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每年产生的秸秆量巨大,但秸秆的利用效率却较低,部分秸秆通过焚烧或直接还田处理,不仅造成了大气污染,还影响了土壤的质量和农作物的生长,减少了土地的生产力。焚烧秸秆产生的污染物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环境造成了长期的伤害。直接还田的秸秆因为分解不充分,不能及时转化为土壤养分,影响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农作物的下一轮生长,从而降低了农业的整体生产效率。而且,传统燃煤取暖问题也是农业生产生活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缺乏除尘和脱硫设施,散烧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生命安全危害,还会对空气、水资源造成污染[4]。
最后,农业废料的管理不善也加剧了农业生产生活的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往往缺乏有效的处理和利用途径,废料被随意丢弃或不当处理,污染了水源和土壤,滋生了有害物质,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农业废料的不当管理反映了农业生产中环保意识的缺乏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成为阻碍农业经济向低碳、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
2.2农业机械碳排放量较高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涵盖了拖拉机、农用水泵、灌溉设备等多种类型,设备的普及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尽管农业机械化带来了环境成本的增加,但主要体现在大量使用汽油和柴油的农业机械在运行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不仅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还加剧了土壤酸化和植被破坏等环境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老旧的、排放量超标的农业机械进行统一有序的淘汰和更新,以降低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向低碳、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对环境负责,也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一步[5]。
2.3农业基础设施较差
在一些农业区域,灌溉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农作物在干旱条件下难以生存,而在雨量较多的地区,老旧的排水系统无法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节水灌溉技术的落后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节水灌溉设施的老化、管道规划不合理以及建设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灌溉效果,使得土地干旱问题加剧,农作物产量因此减少。
2.4低碳农业缺乏有效的集中度
虽然低碳农业的概念已经开始被推广和实践,但其发展仍然面临着显著的挑战,特别是缺乏有效的集中度。多数低碳农业项目还停留在试点阶段,未能形成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分散的、缺乏集中的发展模式,使得资源配置不能最优化,导致生产资料的消耗增加,成本上升。而且,为了保证产量,农户往往会增加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这与低碳农业减排的初衷背道而驰。建立一个成熟的低碳农业体系,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配置,还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和标准化、专业化的培训指导。总之,由于低碳农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5缺乏低碳意识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中青年劳动力的外迁,留下的主要是教育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口,直接影响了低碳农业理念的传播度和接受度。低碳意识薄弱使得新型农业技术和方法如测土配方施肥、有机防腐等,难以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制约了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
3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作物增产的可能性、碳排放的减少以及农业成本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首要任务是依据不同农业区域的具体经济与环境条件,深入分析现存的农业基础设施状况,确保根据农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的设施改进与快速建设,尤其是对于那些急需补充或改善的关键设施。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拓展融资渠道并利用优惠政策如补贴和贴息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从而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资金。同时,建立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维护体系,明确责任划分,避免管理上的混乱和多头管理,确保设施的有效运行和维护;加速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这不仅能节省土地、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促进绿色农业、旅游农业等低碳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推进,进而优化土地资源,改善农田灌溉系统,有效减轻生产生活垃圾问题,降低环境污染和碳排放,为低碳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3.2鼓励低碳农业集中式经营
个体经营模式下,高成本和资源消耗大的问题成为难以克服的障碍,不仅限制了低碳农业成果的有效转化,也影响了其核心价值的发挥。集中式经营可以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进而发挥出规模效应,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效能,为低碳农业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保障。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多样,包括促进企业、农业合作社以及农户生产团队等不同形式的经营主体发展。其中,农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在促进农户之间的合作、提升集体经营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则作为先锋引领低碳农业的发展方向;政策支持和鼓励对于低碳农业集中式经营的成功转型尤为重要。选取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碳农业企业作为龙头,进行大规模宣传和扶持,可以有效转变个体经营者的观念,推动他们向集中式经营模式转变。
农业合作社在整合农业资源、推广低碳技术、营销产品等方面起到核心作用,通过合作社,将中小型农业企业和个体农户有效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并在经营过程中明确产权和收益分配,科学地展现集中经营的优势。这不仅能够提高低碳农业的整体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
树立和发展低碳农产品的品牌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品牌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消费者信任度,还能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升市场份额和农户收入。而且,以提升收益为核心的经营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农户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推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低碳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
3.3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在推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降低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不只是能够显著减少农业活动的碳排放,也能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推动农业生产的持久性。其中,将农业生产生活的废弃物进行二次回收利用,不只能够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也能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益;将高能耗、低效率的农业设备淘汰,转向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低碳农业设备,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减少农药、化肥和农膜的使用,采用有机肥料取代化肥,推广深施化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化肥对土壤的破坏;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质量,还能进一步降低化肥的需求。
此外,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或者采用诱蛾灯、防虫网等物理手段降低农药的喷洒量,不仅能够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也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减少农药残留的问题;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并建立农膜回收机制,统一处理不可降解农膜,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例如,将秸秆经过发酵转化为沼气作为能源,沼气的副产品沼渣可以用作有机肥料取代化肥,从而避免土壤酸化。同时,将家畜和家禽的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农业废弃物,推动低碳农业的持续发展。
3.4增强低碳农业意识及专业技能
农户作为低碳农业实践的基础,他们对于低碳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以及应用低碳技术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低碳农业能否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实施和推广。当前,许多农户对低碳农业还停留在初步的认识阶段,因此加强低碳农业的宣传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成为提升整个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首先,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会动员,广泛传播低碳农业的知识和理念。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提升农户对低碳农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农户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特别是农村冬季取暖,多采取如分散式空气能等新型清洁采暖方式,既安全又环保;对在低碳农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企业给予奖励和表彰,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引导更多农户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实践。其次,推动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通过责任划分和任务量明确,从制度层面确保低碳农业的发展方向;结合低碳农业与教育,针对性地为低碳农业培养专业人才,为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最后,在政策支持下,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免费的低碳农业培训机构,为农户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低碳农业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培训,农户不仅能够学习到低碳农业的基础知识,还能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将低碳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中,从而逐步实现低碳农业的推广和应用。
3.5发展绿色农业及旅游农业
绿色农业注重生态循环和资源高效利用,旨在通过正向良性循环保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优化资源使用效率。实践绿色农业意味着采取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等措施,如将牲畜粪便制成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这既能滋养土地又能提高作物产量,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洪涝灾害和降低碳排放量,进而逐步改善土地质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旅游农业成为人们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理想选择。开发农家乐、农业景区等,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去处,也为农户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农户因此变得更加积极地维护良好的自然环境,促进低碳农业的推广。然而,旅游农业的发展不能仅凭农户个体的努力,还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避免重复建设,确保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不违背其初衷,同时促进低碳农业的实践。为此,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户采纳绿色农业技术,同时加强对旅游农业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其可持续性发展。总之,绿色农业和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实现低碳农业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为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4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鼓励集中式经营、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增强农户的低碳意识及专业技能,以及发展绿色及旅游农业等多个维度入手。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农户的积极参与,以及全社会对低碳农业价值的认识和推广,我们有望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低碳化、绿色化,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丽.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3(03):120-122.
[2]汪洋丽.浅析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19(01):210.
[3]张春运.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新商务周刊,2018(22):13.
[4]傅巍.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现代交际,2013(10):112.
[5]张超.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04):3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