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7

2024-06-06 11:33:1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为了全面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学》课程组从确立德育目标、建设和完善思政案例库、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对“动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为了全面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学》课程组从确立德育目标、建设和完善思政案例库、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对“动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立德树人;《动物学》课程;课程思政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Zoology”Course under the

  Concept of Moral Cultivation and Human Cultivation

  GAO Lijie,LI Nan,JI Shoukun,YAN Hui,GAO Mi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Hebei 071001,China)

  Abstract: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is a strategic initiativ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cultivating virtue and nurturing talents”.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the Zoology Course Group of the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s reformed and practic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Zoology”curriculum through establishing moral education objectives,constructing and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 libraries,reforming teaching models,and teaching methods.These efforts have enhanced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helped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worldviews,outlooks on life,and values.

  Keywords:cultivating virtue and nurturing talents,the“zoology”course,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0引言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以课程为载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

  1《动物学》课程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设置的《动物学》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动物医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实践性及综合性较强,在各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高中的生物学课程,建立学生的专业结构;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提供支撑、先行引导。2021年课程组获批校级动物学一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动物学》课程德育目标

  为了积极响应鼓励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号召,响应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动物学》课程要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位总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立德树人和人文情怀融入课程教学中,不断深入挖掘课程知识所蕴含的逻辑思想、精神营养和文化价值等[2]。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查阅资料,养成主动摄取知识、了解学科前沿的终身学习意识和习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立德成才[3]。此外,作为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还要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3《动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要性

  各校《动物学》课程思政改革研究大多集中在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挖掘方面,但全面从确立德育目标、建设和完善思政案例库、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成效方面研究和评价的较少[4-6],因此,本课程组积极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

  4《动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途径

  4.1挖掘思政元素,完善专创融合案例库和课程思政案例库

  《动物学》课程组已经原创了近30个案例库,网上收藏了100多个案例库,记得的丰富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①原创案例之一。

  保护绿水青山人人有责。

  适用专业:动科、动医、动检、生科、生技、生信。讲授课程:动物学。

  讲授章节:绪论(第一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第一节)。

  切入点: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3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通过讲解环保战线上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徐秀娟的感人事迹和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培育学生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责任,进一步拓展到社会经济发展理念。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要以徐秀娟和塞罕坝建设者为榜样,树立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远大志向,努力学习,潜心钻研,成为“生态保护”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成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建设者。河北农业大学师生应该认真学习塞罕坝精神,充分发扬塞罕坝精神。

  本案例引入了学科前沿或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而且引用了作者自己参与获得的科研成果或周围人的研究成果,讲授起来得心应手,使学生如临其境。

  ②原创案例之二。

  勇于质疑、勇于探索。

  切入点:鱼类的结构和适应。

  大自然中,每种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高手,都是自然选择的进化法则下的优胜者。当动物受伤出血时,血液会很快凝固堵塞伤口,避免大量出血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生活环境不同,周围介质不同从而出现不同生理现象。

  10年前,实验教学中,动物科技学院李双安副教授在做血液试验时,偶然发现鲤鱼血液加水稀释后血液凝固时间缩短的现象。然后多次重复后结果一致,又利用不同鱼类的血液重复试验,结果依然是加水稀释缩短血液凝固时间。这一现象引发李双安老师大胆猜想—脊椎动物不同类群血液凝固机理存在差异。之所以说李双安老师大胆,是因为生理学上,关于血液凝固机理的研究多集中在哺乳动物血液,其他脊椎动物血液凝固机理基本采用哺乳类动物血液凝固机理—瀑布学说。说到这里,有没有想到落在牛顿头上的苹果?有没有想到提出日心学说的哥白尼?

  李双安老师以新发现的鱼类凝血现象为切入点,寻找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凝血反应路径和特性,以期初步提出鲤鱼凝血假说。该研究逐渐被学界同行所认可,2005、2007、2009、2010年均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

  大胆地推理猜测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科学正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要去证实设想,还需要踏下心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试验、去思考,还要耐得住寂寞,不怕失败,要有坚定的信心。

  4.2创新教学方法,融合多种教学模式

  4.2.1教学模式

  (1)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理论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中,首先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环节,然后学生课前线上自主学习阶段,最后是课上知识内化阶段。教师与学生交互教学主要通过在线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收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和指导,督促学生学习,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从而可以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调整上课内容和流程。在线下课堂上教师采用教师解析、小组讨论、实践训练、拓展训练等多种方式来组织教学,然后由教师解析讲解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难题,要求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最后由小组讨论,期间老师对学生的实施方案进行点评,然后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2)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线上各种媒体资源让学生对视频或图片中动物形态结构有感性的认识,本课题组2009年依托教研项目,经过多年的积累,制作了大量的电子标本图片资源库,近年来又录制了一些试验解剖视频供学生在线预习和学习。线上实验课,教师利用腾讯会议等在线教学工具,通过共享PPT课件在线对视频实验操作进行讲解,并利用雨课堂在线签到、课前发布公告、课堂测验和课后发布练习测验等。下图展示了动物学实验线上教学讲解的腾讯会议界面。同时,教师还可将PPT课件等在QQ群内分享,以便学生课后查看及进一步学习线下实践课主要采取协同参与式小组教学,先播放教学视频,边播放边讲解,再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小组协同开展实验技能操作训练,让实验课真正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野外实习内容上,增设设计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利用比较、统计分析记录观察结果,提高学生动手和思维能力。

  (3)PBL与MOOC混合教学模式。在PBL与MOOC混合教学模式中,选用公开的动物学视频资源,如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作为线上学习环节,课程组教师也自行录制了部分视频,弥补了共享资源的欠缺。每周教师给学生安排2学时的学习,不限定具体视频学习时段,只要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视频学习即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形式与其他同学进行线上讨论,也可以在线下面对面交流。教师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答疑解惑,也可以在线下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PBL线下课堂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1/2。教师首先选定PBL教学内容简单介绍,然后提出问题。例如:蚯蚓在生活中有哪些药用价值?蝗虫是如何危害农作物的?学生通过开展小组内查阅、讨论来解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2.2教学方法

  (1)换位思考,情境教学。讲环节动物蚯蚓时,提出引导问题,假如你是“蚯蚓”,在土壤中穿行,需要哪些形态结构与之适应?在土壤中黑暗、土粒随时可能掉落的环境有眼睛是不是累赘呢?那么粗糙的土壤的摩擦力皮肤会不会疼痛?背孔分泌粘液就减少了这种痛苦,诸如此类,使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动物结构,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生动有趣,而且可以融入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思政元素。

  (2)因“材”(专业)施教。由于内容多,学时少,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需根据专业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这种专业导向教学,可以有效地稳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兴趣,保障教学效果的提高。

  (3)动物学特色的理解记忆法。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相统一“三位一体”的原则。通过这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提高学习快速理解知识的能力。

  (4)科研辅助教学。将相关科研资料融入教学内容,科研过程中积累动物标本、录制实践教学视频,比如本课题组高立杰老师主持的《唐山市三岛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调查》项目(2021—2022)、《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生物入侵种调查》(2022)、《河北省动植物生物入侵种调查》(2022),雄安新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项目(2023)、参与的《雄安新区鸟类监测项目》可以为《动物学》课程积累大量线上线下理论及实践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热爱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抵制外类入侵物种的意识。

  4.3积极参与编写教材,加强教材建设

  本课程组教师作为副主编、参编等编写了华中农业大学吴志新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农业部“十四五”规划教材《普通动物学》(第四版)(2022年3月出版)、宋憬愚教授主编的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简明动物学》(第三版)(2023年6月出版)。这些教材潜移默化的融入了部分思政元素,前沿性、实践型很强,能够很好的契合动物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4.4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

  本课程组教师均为党员,借助党建活动积极学习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论述及国家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理论水平。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目标,把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中,以言传身教感召学生,就会获得学生的认可[7]。

  5《动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经过1年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增加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仁爱之心。实行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协作为中心、以提高学习主动性为目的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1课程思政改革后学生成绩逐渐提高

  从改革前后成绩对比图来看,改革后学生的课程成绩逐步提高,高分学生比例逐渐增大。见图1、图2、图3。课程思政改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理解记忆展现出了优势,试卷卷面上完全空白的题目少了,都能答出主要的内容。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5.2实现了党建和课程思政双促进

  课程团队教师在省党建研究会项目申报和获奖、申报《动物学》一流课程、发表课程思政教研论文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课程重思政,教师重育人”的良好局面。2022年课程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获“一道路两精神”征文论文二等奖;2023年,党建研究课题获河北省党建研究项目成果奖二等奖,发表思政类和其他类教研论文3篇。

  6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多元化趋势、工作压力增大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的思政内容和元素需要结合课程内容不断拓展和凝练,而且课程思政建设涉及多个环节,改革任重道远,《动物学》课程组将继续努力,培育应用型、创新型、协作型德才兼备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3)[2021-02-20].

  [2]涂加钢,姬伟,吴志新.“动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15-17.

  [3]胡展育,周建松,詹云静,等.动物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23,36(2):87-90,108.

  [4]白海艳,铁军,李莉.《动物学》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J].长治学院学报,2020,37(2):56-59.

  [5]蔡步云,李彦明,秦明丽,等.课程思政理念在普通动物学课堂中的初步应用[J].畜禽业,2020(11):79-80.

  [6]王慧,吴慧,张立世.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动物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长春示范大学学报,2021,40(8):146-148.

  [7]艾力比热木·帕尔哈提,陈军,陈远娇.立德树人视阙下《化学教学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2(4):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