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六盘水市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建议论文

六盘水市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建议论文

9

2024-06-06 11:38:2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从六盘水市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和瓶颈,提出了提升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措施和建议,积极探索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摘要:从六盘水市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和瓶颈,提出了提升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措施和建议,积极探索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山地特色农业;宜机化;农机推广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地处川滇黔桂结合部,素有“四省立交桥”之称,属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最高海拔2900.6米,最低海拔586米,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19.7℃,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耕地破碎,总国土面积996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7%,石漠化面积占32%;耕地面积463.46万亩,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占47%,孕育了“中国凉都”独具特色的山地农业。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六盘水市农业生产条件较差,难以进行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1.六盘水市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现状

  从目前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来看,总体发展较快,但发展不平衡,全程机械化不协调,农机农技服务不健全,主要体现为“四多四少”和“三高三低”。“四多四少”主要表现为,农村耕地机(微耕机)多,播种和采收机具少;小马力、中低端机具较多,大马力、高品质机具较少;单项作业农机技术较多,集成配套农机化技术较少;小规模自用型农机户较多,规模化、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较少。“三高三低”主要体现在: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相对较高,茶叶、猕猴桃、刺梨、烤烟、蔬菜、特色经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单项农机服务(农田耕地)占比高,种植、采收服务机械化水平较低;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1]。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2.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和瓶颈

  2.1“地不宜机”问题突出。

  一是耕地基础条件差,客观制约农机的推广使用。六盘水市山地特色明显,主要以山坡地为主,地块细碎狭窄凌乱,坡多台多埂多,基本不具备大型农机作业条件,普遍存在农业机具进地难、作业难、损耗大、效率低、成本高。二是土地“宜机化”改造难度大、投资大,土地整治投入不足,建设改造力度不够,适宜农机作业的地块不多。三是人为分割严重,加剧制约了农机的推广使用。特别是土地下户时耕地人为分割、种植品种不统一、投入管护不同步等原因,主观上增加了农业机械推广使用难度。

  2.2“机不适地”现象明显。

  一是适用农业机具供需乏力,现有农机生产厂家主要以大中型农机为主、以微型机为辅进行生产销售服务,适合本地山地特色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的农机具较少。二是缺少本地特色适用农机生产供应。本地目前缺乏正规的农机生产企业,主要以外购销售为主,缺乏原创性、关键性、先进性山地特色农业机具产品供给。三是群众主动获取农机服务意识不强。由于机械化耕作条件差,农机作业效率较低,农机节本增收作用不明显,加之户均耕地少、地块分散零碎和“吃不饱”“不方便”等思想的影响,农户主动获取农机的积极性普遍不够[2]。

  2.3农机技术服务能力薄弱。

  一是公益性农机技术服务能力不强。各市区、各乡镇农机服务机构不健全、编制少、人员不足,有的甚至近20年没有进新人,农机技术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和年龄结构严重老化,难以适应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公益性技术服务需求。二是社会化组织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现有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主要以服务本合作社为主,对外开展耕种收服务的不多,尚未形成区域性行业协会、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网络体系。三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

  2.4政策支持不够精准。

  一是鼓励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山地特色农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扶持政策不具体。二是适合山地特色农业发展需求的特色农机具没有全部列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目录,不能充分享受相应政策补贴。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不足,土地整治内容不全,农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土地整治、改善耕作条件急需加强。四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集成配套不够。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3.提升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六盘水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短板弱项和问题瓶颈,要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抢抓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机遇,立足山区耕地条件、农作物特点和产业布局和农业生产方式,紧扣主要农作物生产和七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政策、资金和服务支持,努力在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3.1牢牢抓住土地“宜机化”整治核心基础,着力解决“地不宜机”问题。

  一是加快推进土地“宜机化”整治。始终把土地“宜机化”作为提高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关键一招,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整合资源大力开展土地“宜机化”整治,实现地块互联互通、消除作业死角、培肥熟化土壤,开展土地“宜机化”整治示范,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改善农机作业配套设施,探索完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适度、适用开展机耕道建设和生产便道整治,妥善解决农业生产设施用地问题,合理规划建设农田灌溉沟渠、生产设施用房和农业生产用电设施,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三是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农田‘宜机化’改造”模式,采取先建后补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土地“宜机化”整治。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因地制宜开展“小并大”“短变长”“坡改平”“弯改直”“旱改水”等土地整治,减少机械折返频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

  3.2抓实抓好“无机可用”关键环节,着力解决“机不适地、机不宜农”问题。

  一是实施山地特色农业机械装备研发生产创新计划,结合我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际,按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复合型和便捷式、易操作、经济型山地特色农机要求,以政府采购、定向委托、购买科技服务等方式,破解我市山地特色农机技术难题。二是大力推进科技体制创新,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生产企业组建产学研一体化利益联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加快山地特色适用农机研发生产和推广使用。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农机生产制造商,开展山地特色适用农业机械的科技攻关、研发生产,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

  3.3突出主要农作物生产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一是因地制宜优化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结合主要农作物和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发展实际,着力推进“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山地特色农机装备研发生产。二是推进农机农技农艺融合发展,围绕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和刺梨、茶叶、猕猴桃等特色产品,统筹推动全市“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方式,按“应补尽补”“补优补智”原则,将适用农机产品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机作业条件改善、适用农机研发生产、农技示范推广、农机服务组织培育和农机人才培养等。

  4.结语

  六盘水市在推进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不少挑战,包括地形复杂限制、农机设备适应性差、技术服务能力不足以及政策支持不够精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加强土地“宜机化”整治、促进适用农机装备的研发生产、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等途径,为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的高效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四方面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推进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覃朝晖,裴雪可,余思明等.数字经济如何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基于劳动力转移视角[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4,29(04):54-66.

  [2]孙昱珩,余晓洋,陈忠明.农业机械化对山区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分析——基于浙江省山区26县的面板数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4,40(01):91-98.

  [3]潘经韬,陈池波,龚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空间效应分析——基于农机跨区作业的视角[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3,44(1 1):23 1-238.DOI:10.13733/j.jcam.issn.2095-5553.2023.1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