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藏寒杂交绵羊种公羊选育技术研究论文

2024-06-06 09:49:24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近年,我国羊肉消费量逐年增加,特别是绿色优质羊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羊肉由区域性消费产品发展成为全国性消费产品,以局部少数群体消费为主发展成为全民消费产品,因此,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保障肉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居民膳食结构起到关键作用[1]。山西省养殖的肉羊品种以杂交改良过的本地羊为主,产肉性能、经济效益较低。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种公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羊群性能的提高。培育适合山西省肉羊生产的新品种、品系,解决种业的实际问题,实施种业振兴计划恰逢其时。特藏寒杂交绵羊(以下简称特藏寒羊)是利用特克赛尔羊、欧
摘要:该研究采用同质选配的方法,选择初生公羔37只,经过初生、2月龄(断奶)、6月龄和周岁的系统选育,获得优秀种公羊11只,平均体重66.13 kg,体高78.38 cm,体长87.25 cm,胸围109.25 cm,其体型外貌、生长性能、体尺测定等指标均超过特藏寒杂交绵羊种公羊选育标准要求,为特藏寒杂交绵羊持续选育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杂交;选育方法;研究
0引言
近年,我国羊肉消费量逐年增加,特别是绿色优质羊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羊肉由区域性消费产品发展成为全国性消费产品,以局部少数群体消费为主发展成为全民消费产品,因此,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保障肉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居民膳食结构起到关键作用[1]。山西省养殖的肉羊品种以杂交改良过的本地羊为主,产肉性能、经济效益较低。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种公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羊群性能的提高。培育适合山西省肉羊生产的新品种、品系,解决种业的实际问题,实施种业振兴计划恰逢其时。特藏寒杂交绵羊(以下简称特藏寒羊)是利用特克赛尔羊、欧拉藏羊、小尾寒羊改良过的本地绵羊进行三元杂交、横交固定、世代选育的技术路线,历经多年连续选育,培育出的无角、被毛白色、体格大、背腰平直、生长发育快、肉质优良、繁殖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抗逆性强,适应山西省自然环境、饲喂条件的肉用绵羊群体。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自然环境
试验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村进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6℃,年平均降雨量459.5 mm,无霜期170 d。
1.2试验动物
根据特藏寒羊选育指标,试验羊群从特藏寒羊选育群选择37只初生公羔,具备被毛白色、体格大、背腰平直、体型外貌好等特征,打耳标,建立系谱档案资料,断奶后与母羊分圈饲养管理,实施特藏寒种公羊体重体尺测量、选育等工作。
1.3试验方法
坚持个体选择[2],结合系谱、现场鉴定的方法,根据制定的特藏寒羊选育指标,把被毛白色、体格大、背腰平直、体型外貌好的公羔选为试验羊,进行初生、2月龄(断奶)、6月龄、周岁4个阶段鉴定。
1.4各阶段种公羊饲养管理
试验羊粗饲料以玉米青贮、花生秧、豆秸为主,精饲料投喂每天2次,饲喂量0.6 kg/d。配种期饲喂量0.75 kg/d,饮水不限量。
1.4.1羔羊时期
种公羊的培育要从产羔后开始,尤其是羔羊初生到2月龄,抓好母羊营养,多产奶;羔羊及时饲喂开口料。羔羊出生后0.5 h内要吃到初乳。母羊要加强营养,多喂给青绿多汁饲料及精料,有利于奶水充足。对于多羔母羊奶水不足,需使用代乳粉,温水冲泡,用奶瓶每天早中晚喂奶。及时补草补料,可在羊圈中隔出小圈,成年羊无法进入,羔羊可以自由出入。放置水槽料槽,保证充足饮水,羔羊出生15~20 d后,可以早期补饲颗粒料、青干草、粗饲料等,有助于羔羊瘤胃发育。60~90 d断奶,此时断奶有利于母羊身体的恢复,尽快发情。
断奶后羔羊需分群精心饲养,认真观察。从断奶到6月龄是育成种公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各个羔羊生长速度不同,个体差异明显,会出现两极分化,需要在饲养管理上更加注意。提供充足、均衡的饲料,满足它们的营养需求,及时调整圈舍,将体型相近的羊合到一个圈中,避免出现弱羔吃不上草料的问题。断奶后,应按梯度增加精饲料饲喂量的同时,多添加一些青绿饲料,如杂草、苜蓿青草等作为补充。根据羔羊的生长发育情况,调整饲粮精饲料组成。注重饲养环境的卫生和舒适度,保持饮水的清洁,以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做好常规免疫、驱虫等,保持其健康状况。
1.4.2育成羊时期
需保证均衡营养供给,粗饲料自由采食、水足量供应、适量运动等。育成羊是指羔羊断奶后到初次配种的阶段,通常年龄在3~18月龄,也称为青年羊,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断奶后的羔羊,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主要来源于饲粮。有的育成公羊已到达性成熟,睾丸内已经有成熟且能受精的精子,过早的使用公羊配种,不仅产羔的质量难以保证,还会对青年公羊的发育造成影响,需等到体成熟后才能进行配种。
保持和提高公羊膘情、增进性欲和提升精液品质是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目标。首先,要保证公羊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圈舍需保持通风、干燥、光照充足,需保证每只公羊5 m2面积以上,有条件的情况下,公羊应单圈饲养。舍饲公羊每天至少要有2 h以上的运动时间,多运动能提高抗病力,保持精液品质。其次,要做好圈舍温度管理、调控。夏季,当羊舍温度高于28℃时,公羊精液品质会下降,可在圈舍进出口、门窗等处安装水帘、圈舍内配置喷淋设施,在运动场加装防晒网等;冬季,当温度过低时,可采用塑料布封堵门窗、安装零时供暖设施等。最后,为进入配种阶段做准备。公羊要进行单独饲养,应与母羊圈隔离,不能与母羊进行混养。公羊参加配种前30 d逐渐增加精料用量,开始时添加量为配种期的70%左右,循序渐进直至达到配种期添加量1 kg左右,还可在精料中添加鸡蛋。配种期秸秆干草、青绿饲料达到2 kg左右。配种结束后,要逐渐减少精料添加量,半个月左右恢复到平时水平。
明确选种标准,不符合选留标准的要坚决淘汰。特藏寒羊具有无角、被毛白色、体格大、背腰平直、生长发育快、肉质优良、繁殖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抗逆性强等特性。坚持个体选择,结合系谱、现场鉴定的方法,进行初生、2月龄(断奶)、6月龄、周岁4个阶段鉴定。对不符合种公羊标准的羊则转为商品羊,不能留作种用的公羊特征为隐睾、单睾、性欲弱、精子活力差、射精少或精液稀薄等。
1.4.3成年羊时期
营养与饲养:成年公羊的营养应确保其全年保持健壮、活泼和精力充沛。在配种期,公羊的营养需求较大,需要更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在公羊精料中加入鸡蛋,平均1~2个/只。非配种期,则以秸秆、干草为主,适量补充精料。运动与健康。每天保持1~2 h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精子活力。同时,需保持种公羊的身体清洁,定期修蹄。分群管理:种公羊应单独分群饲养,减少对其他羊的干扰,保持羊舍干燥、清洁、通风良好。配种与采精。10月龄时可开始采精或交配,但初期每周采精不宜超过2次。1岁后可以适当增加采精频率。对于体质良好的种公羊,每周采精次数可以适当增加,但应避免过度采精导致体能下降。环境控制:避免极端温度影响种公羊的繁殖能力。高温季节应做好防暑降温措施。疾病预防:定期进行体检,预防和治疗外生殖器官疾病,接种必要的疫苗,每年2次药浴。
通过上述饲料营养、圈舍管理、疫病防控等措施综合实施,可以有效提升种公羊的健康状况和繁殖能力,从而获得优质的羊群[3]。
2结果与分析
2.1各阶段生长发育
在初生、2月龄、6月龄、周岁4个阶段测定体重、体尺等生产性能[4],结合各个阶段数据进行选择,最终选留11只优秀特藏寒种公羊。各时期的体重、体尺测定结果见表1。
2.2初生选择
第1次选择在羔羊出生1周左右进行。标准:符合特藏寒羊外貌特征,系谱清楚,初生重≥2.5 kg,体型大、体况健壮、生殖器官发育正常的公羔。根据以上标准开展选育工作,37只公羔初生重平均为(4.11±0.35)kg。这一阶段,羔羊仍在母羊群内,可早期补饲颗粒料、粗饲料;带羔母羊可适当增加精料,补充豆腐渣等。
2.3 2月龄选择
特藏寒羊公羔在60~70日龄断奶,断奶重≥12.90 kg,符合特藏寒羊品种特征。从37只初生公羔中选留28只,选留率为75.68%,断奶平均体重(19.62±0.86)kg。留下的公羔,建立种公羊卡片,分群全舍饲饲养。
2.4 6月龄选择
参考系谱资料,结合个体体型、外貌进行个体鉴定,选择体重≥42.5 kg,高大健壮、睾丸发育良好的优秀个体。从断奶选留的28只公羔中选留优秀个体16只,选留率为57.14%,选留公羊平均重为43.71 kg,体高为73.81 cm,体长为74.25 cm,胸围为89.94 cm。这一时期,公羊正处于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需加强补饲混合精料、矿物质、微量元素,做好免疫、药浴、驱虫等。
2.5周岁选择
周岁是种公羊选择的关键时期,体型已接近或达到成年公羊。结合系谱档案,进行现场测定,选留体重≥54 kg、生长发育快、雄性特征明显的公羊。最终选留11只优秀种公羊,周岁选留率为初选的29.73%。选留种公羊的平均体重为66.13 kg,体高为78.38 cm,体长为87.25 cm,胸围为109.25 cm。选定的11只特藏寒种公羊遗传育种与繁殖可作为后备公羊,待1岁半左右达到体成熟,开始参与配种。
3结论与讨论
3.1种公羊选育的重要性
种公羊是培育优质羊群的关键,是羊群发展的基础。种公羊的质量对提高羊群的品质、外形、生产性能和繁殖育种都关系很大。培育优良的品种和选择个体优秀的种公羊对提高羊肉的品质和促进羊群生长繁育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3.2特藏寒羊种公羊选育
注重个体培育,本研究通过初生、2月龄(断奶)、6月龄、周岁4个阶段鉴定,选留的11只优秀个体平均体重达66.13 kg,体高78.38 cm,体长87.25 cm,胸围109.25 cm,高于特藏寒羊选育标准。开展后裔测定,由于时间限制本研究未进行后裔测定,后续将继续进行测定,根据其遗传力的大小,选留优秀性状。继续完善系谱档案,加强育种档案的记录记载,不断完善系谱档案[5]。
3.3特藏寒种公羊试验群体
受前期项目经费、场地圈舍的影响,特藏寒种公羊试验群体较小。针对群体小,急需扩群的实际情况,项目组在2023年11月进行特藏寒羊胚胎移植试验[6],目前已产羔180多只,还在陆续生产中,预计可生产300只左右;同时进行的藏寒杂交绵羊,目前已产羔120多只,群体规模将继续扩大,为特藏寒羊的持续选育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金海.中国肉羊产业现状及高效养殖模式的探讨[J].现代农业,2024,49(1):3-6.
[2]张秀坤,赵玉国,张灵,等.呼伦贝尔羊种公羊培育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2):72-73.
[3]史耀峰,蓝志斌.肉羊阶段性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吉林畜牧兽医,2024,45(2):94-96.
[4]张林,俄木曲者,熊朝瑞,等.简州大耳羊种公羊培育技术研究[J].草学,2021(6):76-78.
[5]徐振飞,牛春娥,赵福平,等.我国绵羊育种现状及展望[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20,40(2):60-65.
[6]玛哈巴.肉孜.肉羊育种新技术及新品种培育[J].畜牧兽医科学,2022(17):2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