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州牛羊焦虫病综合防控技术论文

2024-06-06 09:26:5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牛羊焦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地方流行性和蜱传性的寄生虫病,对甘南州部分县市牛羊养殖业危害严重。通过对流行区域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涂片镜检,摸清并掌握牛羊焦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发病流行规律。该文就牛羊焦虫病的病原特点、临床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作以论述,旨在指导养殖户根据本地养殖特点,建立焦虫病综合防治方案,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摘要:牛羊焦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地方流行性和蜱传性的寄生虫病,对甘南州部分县市牛羊养殖业危害严重。通过对流行区域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涂片镜检,摸清并掌握牛羊焦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发病流行规律。该文就牛羊焦虫病的病原特点、临床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作以论述,旨在指导养殖户根据本地养殖特点,建立焦虫病综合防治方案,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高原牧区;牦牛;藏羊;焦虫病;综合防控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Theileriosis in Gannan Prefecture,Gansu Province
QI Zhancai,YANG Xueqiang*,YANG Fei,QIU Guihong,MA Jinbiao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Gannan Prefecture,Gannan Gansu 747000,China)
Abstract:Theileriosis is a common parasitic disease with local epidemic and tick-borne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harmful to the cattle and sheep farming industry in some counties and cities of Gannan prefecture.Through systematic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blood smear microscopy in the epidemic area,the infections and epidemiological patterns of theileriosis in cattle and sheep were identified and mastered.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clinical symptoms,diagnosi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ileriosis in cattle and sheep,aiming to guide farmers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lan for theileriosis based on the local breeding characteristics,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the disease.
Keywords:plateau pastoral area,Bos grunniens,Tibetan sheep,theileriosis,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0引言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拥有27 226.67 km2的亚高山草甸草场,草地可利用面积高达25 653.33 km2。作为甘肃省畜牧业基地,牲畜年存栏289.02万头(只)。牛羊产业更是甘南畜牧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是牛羊焦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当地牛羊产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损失十分严重。焦虫病是巴贝斯虫病和泰勒虫病的总称。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耳尖静脉涂片镜检,引发甘南州牛羊焦虫病的虫型是泰勒虫病,是由泰勒虫寄生于牛羊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内所引起的地方性流行血液性原虫病。该病具有蜱传性,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发热、贫血、体表淋巴结肿大。由于甘南州传统的放牧饲养方式,以及牛羊活畜跨区域贩运交易,造成了该病的流行且发病区域在逐渐扩大,严重制约了甘南州牧区及半农半牧区牛羊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1流行特点
1.1病原特点
牛羊焦虫病是一种由多形性虫体引起的的血液原虫病。这些虫体可能呈现圆形、梨形、杆形等不同形状,主要寄生于牛羊红细胞内。蜱虫为该病的终末宿主,牛羊在放牧的过程中被体内携带焦虫的蜱虫叮咬而发生感染。焦虫生活史复杂,主要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2个途径繁殖。有明显的季节性,3—4月蜱虫大量繁殖,为该病的高发期。有些牧区10月底11月初也会发病。
1.2流行病学调查
有资料显示,宁夏、青海等地对本省家畜焦虫病都有系统研究。牛羊焦虫病在甘南州也广为流行,但未见对甘南州牛羊焦虫病流行情况的系统调查。为有效防治该病,甘南州立项成立《甘南州牛羊血液原虫病防控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对牛羊血液原虫病流行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项目组对甘南州临潭县、玛曲县、夏河县、碌曲县、迭部县和合作市牛羊(血液原虫)焦虫病流行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甘南州牛羊焦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流行范围广,对甘南州畜牧业的发展影响严重。
1.3实验室镜检
对6个项目区防控示范基地的牛羊进行随机抽样,抽检率在20%以上,进行实验室血涂片镜检。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药浴,药物预防及治疗等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及应用,镜检发现感染率降至3%以下,防治效果明显。
1.4流行区域
项目组调查研究发现,该病在甘南州主要发生于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白龙江流域,夏河的唐尕昂、麻当和曲奥等乡镇;碌曲县的西仓镇;迭部县电尕镇;合作市卡加曼乡以及临潭县的洮滨镇为牛羊焦虫病的多发地,多发地的牧场有灌木丛,适宜于蜱虫的生长发育环境,因此要作为重点预防区域。
1.5流行季节
我国原前没有焦虫病,据文献记载该病由印度传入我国,一度发生和流行,由于传播媒介(宿主)蜱,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焦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蜱的生活史密切相关,一般在2月底3月初,蜱开始活动的季节,该病开始发生和流行,有些牧区10月底和11月初也有发生和流行。
2临床表现
2.1发病主体
在流行区域内,羔羊和犊牛多发,牛羊患过该病后产生免疫力,后期不易感染;从非疫区购入的牛羊,都易感染发病,死亡率和发病率都比当地牛羊要高。羔羊、犊牛比成年牛羊易感,与常年舍饲饲养的牛羊相比,放牧饲养的牛羊比较容易感染该病。
2.2临床症状
病牛多为急性经过,少数病牛会突然死亡,大多数病程持续7 d左右,持续高热,呼吸心跳加快,眼结膜潮红。随着病发展结膜苍白,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卧地不起,磨牙呻吟。病初粪便干燥,后期腹泻,粪便恶臭,肩前淋巴结的体表淋巴结肿大,触之痛感严重为该病的主要特征。
羊的潜伏期14~20 d,常为急性经过。发病初期呈高热。随着体温升高出现精神沉郁,行动迟缓,喜卧。听诊肺泡音粗粝,出现咳嗽,流鼻涕,眼结膜充血肿胀,有大量浆液性眼泪,后期贫血黄染。病羊的颌下、四肢等部位发生水肿。病初食欲减退,中后期喜啃异物,反刍次数少甚至停止。粪便少而黑,常伴有血丝;大多数病羊体表淋巴结肿大,期初硬肿,后渐变软。病羊出现消瘦,血液稀薄,腹泻,粪便伴有恶臭气味,往往预后不佳。
2.3病理变化
患病动物血液凝固不良,全身出现出血点和出血斑,淋巴结肿大并伴有结节。
皱胃出现黏膜肿胀、充血等明显的病理变化,并伴有暗红色、黄白色大小不一的结节。小肠和膀胱黏膜有时也可见结节和溃疡。脾脏肿大并有出血点,脾髓质变软。肾脏肿大、质地发软,有暗红色病灶。肝肿大、质地发软,呈棕黄色,有明显病灶。胆囊出现扩张,充满黏稠的胆汁。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典型病理变化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等做出综合诊断。
3.1流行病学
在流行区,该病发生和蜱的出现季节一致;安全区自外地引入牛、羊而发生可疑病例时,应了解原产地是否为流行区,牛、羊体表是否有传播本病的媒介蜱。
3.2病原学检查
血涂片镜检是病原学检查常用方法,采集牛羊耳尖静脉血液,制成血涂片,固定后姬姆萨染色、镜检。
若红细胞中发现大量大小不均的异形红细胞,星状为多的虫体即可确诊;临床上也用淋巴穿刺的方法镜检,发现石榴体可确诊。
3.3临床特征
高热稽留、体表淋巴结大(泰勒虫病)、血红蛋白尿(巴贝斯虫)、贫血、黄疸等。
3.4病理变化
皱胃粘膜有溃疡斑,全身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
4预防
4.1人工灭蜱
蜱虫作为焦虫的终末宿主,做好灭蜱工作是预防焦虫病传播的关键。可通过喷洒药物以及人工捉蜱的方式,做好牛羊以及圈舍内外的灭蜱工作,在该病高发期要定期对圈舍,墙面和缝隙等区域做好无死角灭蜱工作。
蜱虫活跃的季节,用双甲脒配制成0.25~0.5%的乳液、敌百虫配制成0.5%水溶液、螨净配制成1‰~2.5‰水溶液、淋丹乳油按比例配成水溶液进行药浴、喷洒涂刷羊体、圈舍灭蜱。药物需轮换使用,以防蜱虫产生耐药性,放牧牛羊,藏羊条件容许可制作简易药浴池进行药浴,黄牛可用喷雾器进行浸润式药浴,性野难以靠近的牦牛可用高压水枪进行药浴,连续进行2次药浴,选择晴朗天气进行药浴,每次间隔15 d,在药浴过程中要避免药物接触牛羊眼鼻,以免形成刺激反应[1]。
4.2药物及疫苗预防
在该病流行和发生区域,发病前可采用伊维菌素进行药物预防,1%伊维菌素注射液(10 mg/mL)0.2 mg/kg皮下注射,或用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用来预防该病效果较好,注射后21 d左右就会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在发病期前通过药物或者疫苗预防,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4.3注重牛羊日常护理
及时处理粪污,做好消毒工作,保持饮水槽和食槽清洁,做好圈舍通风工作。密切关注牛羊精神状况,对疑似的家畜请专业人员及时诊断治疗。对患病牛羊要及时隔离并分群饲养,补充优质饲草料,提高病畜抵抗力,清理粪便污染的圈舍,并做好消毒工作。该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在河谷、灌木丛等蜱虫活动的地方放牧,若要放牧,于发病季节前,定期药物预防,以防发病。注射用的针管针头,要严格消毒,做到一畜一针头[2]。
4.4强化免疫检验工作
加强调运管理,禁止外来牛羊,春夏季节是寄生虫病产生和传播的季节,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焦虫病,要尽量做到禁止从外地引进牛羊,阻止蜱的传染渠道,若确需调入要检查寄生虫(待虫状态)确认健康后,方可调入,以达到预防效果。
4.5生物防控
家庭牧场或小牧场可利用鸡对蜱、虻、蝇、蚊及其幼蛆等都能捕食的特性,可将鸡和牲畜进行混养,畜群与鸡群混养要注意二者的比率(1:4~5),规模太大不便管理,规模太小则效益低,采用“全进全出制”,混养的适宜季节为晚春到中秋,其它时间,由于气温低,虫草減少,应停止混养,鸡品种可选体型较小活动灵敏的鸡;混养期间执行严格的防疫与消毒制度,防治地方病与不同畜种间疾病的传播,将一切可能的危害考虑周全,消灭在萌芽状态,取得最大的养殖效益[3]。
5治疗
对发病牛羊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应以杀虫为主,同时配合辅助对症治疗的方法,做好病畜恢复期护理工作,患病牛羊要及时隔离出来,及时处理病畜排泄物,保持圈舍卫生、并进行严格消毒,形成科学的防治措施[4]。
5.1西医治疗
(1)常用杀虫药物。①血虫净(混装三氮脒+土霉素),3~5 mg/kg体重,配成5%~7%溶液,局部肌肉注射有刺激性,可引起肿胀,应分点深部肌肉注射。1次/d,需间隔24 h,连用不超过3次。②黄色素,配制成0.5%~1%溶液,进行静脉注射,3~4 mg/kg。症状未减轻,隔天再注射1次。药物注射时药液切勿漏到血管外,以免引起血管灼伤。③阿卡普林,配成5%溶液进行皮下注射,0.6~1 mg/kg。个别病畜会出现副作用,一般情况下3 h左右可自行消失。若症状未缓解,可注射阿托品缓解副作用。④咪唑苯脲,配制成10%溶液,2 mg/kg,分2次肌肉注射[5]。
(2)对症辅助治疗。在药物对症治疗时,若出现其他症状,可进行辅助治疗,以便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①补液:对体质瘦弱的病畜,可进行输液治疗,用10%葡萄糖和维生素C混合静脉注射。②强心:用10%安钠加或樟脑3.5~5 mL进行肌肉注射。③退烧:可用安乃近、安痛定进行解热退烧。④消炎:若引起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头孢、林可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⑤健胃:对消化不良的病畜,可用食母生、酵母粉、复合维生素B等,来调病畜的肠胃道功能。⑥促消化:对便秘的羊,可内服大黄苏打片5~10片,人工盐5~10 g。
⑦贫血:可用维生素B 12治疗贫血,及时补充一些优质精料[6]。
5.2中医治疗
(1)龙胆泻肝汤加减: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茯苓、甘草各10 g,郁金、党参各15 g、龙胆草、茵陈、酒当归、白术各20 g,食欲减退的病畜要加焦三仙和枳売;结膜苍白的病畜要加川芎。
(2)体质瘦弱的病畜可用八珍汤加减:当归、川芎、熟地、白术、白芍、茯苓、甘草、陈皮、木香各6 g,党参10 g,黄芪5 g,共同研成细末,用开水冲调,待常温灌服,每天1剂,连续服用2剂。
6小结
牛羊焦虫病在甘南州流行区域较大,部分乡镇有固定流行区,造成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是牧户重视程度不够,防治意识淡薄,对预防、治疗等药物筛选不当,缺乏综合防治技术,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时已处于中后期,治疗药物单一,缺乏对症治疗,愈后不良。甘南州地形地貌多样,有山原区、峡谷区、山地丘陵区,因此有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饲养方式有舍饲圈养、半舍饲、自然放牧,在焦虫病的防治方面,要根据流行区域、饲养方式的不同而制定相应全面的防治技术规范,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李延民.牛羊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5(5):50-51.
[2]苏晋贤.牛羊焦虫病的中西医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2):116.
[3]阿依木汗·白阿勒甫,艾尼·如孜.牛羊常见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J].畜禽业,2022,33(7):125-127.
[4]侯天军.牛羊焦虫病的中西药结合疗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5):136-138.
[5]池杰.牛焦虫病的综合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2023,44(12):34-34.
[6]丁小鹏.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J].新农业,2023(10):7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