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石门县柑橘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化研究论文

石门县柑橘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化研究论文

15

2025-03-20 14:00:3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柑橘产业,作为湖南省石门县历史悠久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在促进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面对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柑橘市场正面临市场需求波动、品种同质化严重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给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带来了挑战。

  摘要:柑橘产业,作为湖南省石门县历史悠久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在促进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面对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柑橘市场正面临市场需求波动、品种同质化严重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给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带来了挑战。本文深入石门县对主要柑橘产区进行实地走访与调研。调研发现,石门县柑橘产业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种植面积广,品种丰富,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该产业也面临着集约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销售渠道不完善、品牌知名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及橘农老龄化等问题。基于调研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石门县柑橘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该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柑橘;产业现状;持续发展


  石门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地处湘鄂边界,东望洞庭湖,南连桃花源,西邻张家界,北连长江三峡,有“武陵门户”与“潇湘北极”之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1]。石门县多丘陵,且气候湿润,柑橘在如此独特的地域气候环境下种植,易积聚糖分,可比同纬度产地的同类品种,提前成熟10天左右。正是基于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石门县将发展早熟蜜橘作为“兴农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经过一个甲子的发展,柑橘已成为石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促进石门县柑橘产业进一步发展,本文对石门县主要柑橘产区新关镇、皂市镇、易家渡镇等地进行了实地走访,通过走访交流、调查问卷等形式,对石门县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1产业发展现状


  1.1相关部门大力扶持,唱响石门甜蜜故事


  石门自古产橘,早在明朝洪武年间,石门就是江南一带有名的朱橘产地。1963年,石门县为园艺示范场,引种栽培“尾张”5100株,从此开启无核时代。1968年,石门首次出口加拿大50t柑橘;20世纪80年代,石门柑橘正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为了打造“石门柑橘”品牌,石门县积极举办柑橘节,演绎了“小县办大节,小果成大业”的传奇。同时,为了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水平,石门县出台了《石门柑橘规范化培管技术》《石门柑橘高品质化管理技术》《无公害食品石门柑橘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绿色食品湘冠柑橘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具备科学化、可操作的地方规范。


  石门县现已成为湖南省柑橘种植第一大县,柑橘产业已发展成为石门县涉及区域最广、受益人口最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特色优势产业[2]。石门县柑橘面积达到45万亩,发展柑橘产业的村达到205个,以橘为主业的人口将近30万,橘农人均鲜果收入约5000多元。

  1.2全县推广种植,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目前,石门全县柑橘主产乡镇达到16个,建成了30万亩早熟、特早熟蜜橘基地,主要集中在秀坪、新关、皂市、白云等乡镇。此外,石门县柑橘品种不断丰富,建成了以维新镇、三圣乡为主的纽荷尔脐橙基地6万亩,以磨市镇为主的椪柑基地2万亩,以雁池乡为主的中迟熟蜜橘基地5万亩,以所街乡为主的冰糖橙基地1万亩,专业种植大户4.7万户[3]。


  根据石门县相关部门披露,2023年底石门县果园面积为33.15万亩,其中柑橘面积为31.94万亩,占比为96.34%,是石门县产量最大、种植面积最大的果品品种,全县柑橘鲜果产业实现综合销售收入达16.24亿元。近两年来,该县共整合柑橘产业扶贫资金3746.6万元,项目涵盖78个村,受益贫困户有8820户、贫困人口有27883人。


  1.3博览会多次举办,石门柑橘远销海外


  自2001年开始,石门县相继成功承办了23届柑橘文化节,大力宣传、推广了石门柑橘,还举办了农产品展销会,进一步提高柑橘的知名度,带动了当地居民的消费,也促进了农户的增收。为做好柑橘外销工作,石门县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赴湖南省贸促会、长沙海关、常德海关等单位,就柑橘外销工作进行对接,建立定期走访服务企业制度,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此外,石门县还成立了“县外经贸工作专班”,与常德市贸促会(市国际商会)、海关、税务等部门和常德外经贸行业协会建立了联系互动机制。


  石门柑橘以果形端正、色泽美观、风味浓郁而著称,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区,常年出口加拿大、俄罗斯、中亚、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连续56年出口柑橘,出口份额常年占湖南省出口份额的80%以上。2022年,“石门柑橘”品牌价值达25.93亿元。


  1.4柑橘产业兴旺,打造产业特色园区


  自1975年创办以来,石门县秀坪园艺场以10000亩的柑橘种植面积脱颖而出,不仅成为全国最大的早熟蜜橘生产和出口基地,还先后获得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与实践基地、“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无公害精品蜜橘出口基地等多项殊荣。2008年,秀坪园艺场成为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这标志着柑橘产业的蓬勃发展与特色园区的成功打造。


  与此同时,楚江街道龙凤社区与湘佳橘友公司携手合作,共同建设礼品果基地,采用生态防控虫害的方法,利用诱蝇球、吸虫板等工具对橘园进行有效防控,还进行测土配肥,保证柑橘生长所需养分充足。目前,该社区柑橘种植总面积达到5500亩,常规年产量达1750万kg,产值突破5000万元。通过加工推向市场的礼品果售价为10元/kg,极大地提升了农户的收入水平。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集约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不强


  本文走访调查发现,石门县柑橘种植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主产区75%以上农户种植柑橘规模面积不足5亩,其中65%以上柑橘种植在丘陵、山地,且交通不便,主要依靠人力、三轮车等传统运输工具。尽管95%以上农户柑橘种植历史已超10年,但其栽培、防虫等技术主要依靠经验,橘农之间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产区,其柑橘产量、品质、口感等也存在较大差异。


  受困于山地、丘陵的地貌环境,部分橘园道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欠缺,通电水平较低,农户多以浇灌为主,每遇旱灾,农户只能依靠抽水或水管引水上山灌溉,橘树难保收成。此外,冰冻灾害也会对橘树造成损害,以2023年冬季为例,石门县发生严重冰冻灾害,主产区柑橘合作社均受到严重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石门县柑橘合作社基本以棚户建筑为主,其冰雪承重力不强;二是由于成本经济和柑橘特性,大棚种植方式未得到广泛推广;三是部分合作社风险管理不到位,日常灾害,如火灾等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其抗风险能力的薄弱性。


  2.2销售渠道不完善,品牌受地域局限


  基于小农经济的种植模式,本文走访的主产区农户基本是“一家一户”单独出售,其销售方式主要以两种为主,其一是出售给柑橘收购商;其二则是在公路旁设点摆摊零售。90%以上农户提及主要依靠“口口相传”获取柑橘商收购价格,零售价格在柑橘商收购价格上浮动1~2元/kg。石门柑橘常年收购价为2~4元/kg,随着人力成本、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不断上涨,橘农投入、产出比例失衡,极大地打击了橘农的种植积极性。


  此外,本文调查发现,石门柑橘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相对较低。根据百度词云和微博搜索量显示,柑橘销售季节,“赣南脐橙”“广西砂糖橘”的搜索量远高于“石门柑橘”。部分橘农尝试以微信朋友圈、抖音等方式在线销售,其出售规格为5kg/箱,价格为30~50元/箱,比传统方式略有提高,但在柑橘销量上,仅占农户家庭产量的20%左右。


  2.3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附加值较低


  精深加工作为提升农产品价值链的关键一环,不仅能够通过分级筛选、保鲜处理、包装优化等初步手段提升产品的外观品质与竞争力,还能进一步将柑橘原料转化为果汁、果酱、柑橘保健品,乃至柑橘文化衍生品等高附加值的产品。然而,现今石门县柑橘主产区90%以上农户以鲜果出售为主,县内现有柑橘合作社200多家,尽管提供加工服务,但是大多数局限于人工选果和保鲜处理阶段,未能进一步延伸。基于此,柑橘生产链的同质性问题明显,产品附加值普遍较小,市场流通体系也不健全,农业品牌竞争力与冷链运输配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订单农业、连锁营销等生产流通模式发展空间不足。


  2.4橘农老龄化严重,文化素质不高


  本文调查发现,主产区柑橘种植户平均年龄高达65周岁,随着年轻一代纷纷涌向城市寻求发展机会,年轻劳动力的流失不仅加剧了“空心村”现象,还使得柑橘产业面临着人才断层的危机。更为严峻的是,农村青年或是返乡意愿低,或是返乡后从事柑橘产业意愿低,这一现状直接导致橘农群体中高素质、年轻化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种植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大了橘农新知识的接受难度,严重阻碍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4]。在互联网时代,直播带货等新兴的销售渠道成为推广农产品的重要途径,但这对从业者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市场敏感度有一定的要求。当前,橘农群体普遍缺乏这些技能,难以有效把握市场动态,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在种植科技方面,精准农业、智能灌溉、病虫害远程监测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文化素质不高,橘农也难以接受和应用这些新技术,因此,很难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5]。

  3石门县柑橘产业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推动规模化经营,增强抗风险能力


  鉴于小农户在投资与消费上相对谨慎的态度,引入先进的投资决策理念、规范化的经营模式,并增强抗风险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石门县必须发展新型农民合作,要建立相关部门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协同、农民积极参与的多主体联合发展模式[6]。一是强化相关部门引导作用,鼓励发展柑橘龙头民营企业,规范现有柑橘合作社的发展,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生产销售体系;二是依托龙头企业,积极探索石门“公司+农户+基地”的地方成功经验,如秀坪模式和龙凤社区模式;三是整合柑橘合作社资源,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推动农户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增强农户的参与感和主人翁精神,建立柑橘信息技术平台、销售信息平台、物流平台等,打破信息壁垒;四是激励橘农进行柑橘品种改良和橘园改造,推动柑橘产业的提质升级。


  3.2完善销售渠道,突破品牌地域局限


  为了推动石门柑橘“走出去”,突破品牌地域限制,石门县需要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销售与品牌推广体系。一是鼓励和支持农户利用电商平台开设网店,积极为农户提供电商培训、给予开店补贴等,降低农户触网门槛。二是“石门柑橘”区域公用品牌的深入打造,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基地+电商”的模式,将橘农的优质柑橘产品纳入石门品牌体系,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宣传,联合开拓市场,提高议价能力。三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全方位的销售网络。在线上,建立石门柑橘官方网店或平台,形成规模效应;线下则在开发社区团购、农超对接等新型销售模式的同时,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提高品牌知名度。四是突破地域局限,将石门柑橘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建立稳定的冷链物流体系,与物流公司合作,确保新鲜柑橘在全国范围内的配送。还应将石门柑橘推向国际市场,实现品牌的全球化发展,开展跨区域营销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开拓外销渠道。


  3.3完善产业链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


  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而延长产业链则可以形成多元化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完善产业链建设并推进产业数字化是提升石门柑橘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一是完善产业链的完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有力保障;二是加快推动石门县柑橘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柑橘种植和加工技术,提高柑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三是推进产业的数字化建设,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对柑橘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建立“种类培养与测试评估-苗木栽培-标准园建设-柑橘加工制作-包装贮运-营销-品牌推广”的完整产业链条,引进精准农业、智能灌溉、病虫害远程监测等现代科技手段,确保柑橘的质量和安全[7]。


  3.4健全服务保障,强化人才培育


  石门县应建设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着力强化人才培养机制,激励返乡创业就业,是解决石门县柑橘种植户老龄化和高素质人才缺乏双重挑战的关键,其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全面优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相关部门要积极推行柑橘保险政策,将柑橘纳入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其次,着力提升橘农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通过定期组织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培训,积极推广互联网与电商知识,引导橘农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模式,拓宽市场渠道;最后,通过提供资金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和创业扶持措施,积极创造有利于返乡创业的良好环境,鼓励扶持返乡青年投身创业或就业,为当地柑橘产业注入新活力。


  4结语


  石门县柑橘种植历史悠久,在全国柑橘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全产业链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深入阅读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全面总结了石门县柑橘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发现,该县柑橘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集约化程度较低、销售渠道单一、产业链不完善及橘农老龄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当前石门县柑橘产业正以平稳的态势持续发展,当地出台的政策措施切实有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关注和研究。本文仅针对石门县近几年的柑橘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尚未与其他柑橘产区进行横向比较,因此,今后需要持续性的跟踪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吟.湖南石门县柑橘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2.


  [2]卓萌,鲁融冰,刘蓉.石门柑橘何以“长红”[N].湖南日报,2023-10-25(003).


  [3]黎峰.提高湖南柑橘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以常德石门为例[J].科技信息,2009,(26):366-367.


  [4]谢雪燕,朱晓阳.人口老龄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J].中国软科学,2020,(06):42-53+76.


  [5]仇童伟,彭嫦燕.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地配置与种粮决策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证据[J].中国农村观察,2023,(04):129-150.


  [6]靳雯,吴春梅.小农经济的生存发展空间及其拓展深化[J].农村经济,2020,(07):14-21.


  [7]窦晓博,邵娜.中国农产品滞销舆情现状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8,14(07):61-65.